工業設計藝術委員會

其他藝委會列表

bv伟德体育官网登录

伟德线上平台工業設計藝委會2016年年會會議紀要



 

6月21日至22日,伟德线上平台工業(ye) 設計藝委會(hui) 2016年年會(hui) 在中國(寧波杭州灣)E設計街區召開。伟德线上平台工業(ye) 設計藝委會(hui) 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明旨,副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許平,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趙陽,秘書(shu) 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雷,委員、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張乃仁,清華大學展示藝術研究所所長洪麥恩,武漢理工大學教授陳汗青,同濟大學建築與(yu) 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殷正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嚴(yan) 揚,廣州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湯重熹,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hui) 辦公室副主任曾輝,湖北美術學院副教授劉向東(dong) 出席會(hui) 議。副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柳冠中微信提交了發言。

委員們(men) 圍繞“新時代信息社會(hui) 背景下的(工業(ye) )設計教學”展開討論。互相分享教學經驗,探索創新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成果。

 

王明旨

王明旨首先介紹了工業(ye) 設計藝委會(hui) 組織的“首屆國際實體(ti) 交互設計大展”的進度情況,他表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與(yu) 設計結合,出現了必須要做,存在競爭(zheng) 的的情況。這次大展就是本藝委會(hui) 的一個(ge) 重要課題,它與(yu) 傳(chuan) 統的展覽模式不同,而是運用網絡平台,具有很強的互聯網+的色彩,雖然活動是首屆,還處於(yu) 探索階段,但征稿通知發布後,得到了熱烈的相應和投稿,超出了預期。作品質量也很好,符合大展的既定標準,藝委會(hui) 組織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12名,通過網絡方式進行評選,雖然後來按照國家要求,展覽不設置獎項,但是評選出的每件參展作品都具有較高的含金量。通過首屆展覽的探索,將為(wei) 今後活動的開展積累良好的經驗。

目前,展覽畫冊(ce) 正在編輯印刷中,有了這些硬件的宣傳(chuan) 資料,就可以爭(zheng) 取全國各方麵企業(ye) 的支持,也將促成展覽成為(wei) 藝委會(hui) 的品牌活動持續開展。王明旨表示,在第二天上午的設計街區開園儀(yi) 式上將進行演講,向企業(ye) 和社會(hui) 介紹這次大展的作品。這些作品針對人們(men) 在生活中遇到的諸多問題進行解決(jue) 和改良,一些企業(ye) 對藝委會(hui) 工作很支持,對這些設計作品願意開發,吸納新型的設計企業(ye) 力量參與(yu) 藝委會(hui) 工作,將對全國的工業(ye) 設計都有推動力。

 

張雷

張雷向與(yu) 會(hui) 委員傳(chuan) 達了伟德线上平台2016年年會(hui) 工作報告和會(hui) 議精神,並針對本藝委會(hui) 工作提出三點期望:一是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貫徹落實“講話”精神為(wei) 主線,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統一思想,指導實踐,紮實開展“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活動,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團結引導全國工業(ye) 設計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以人民的需求進行創作。

二是按照“抒寫(xie) 人民情懷,展現中國精神,在新形勢下再圖發展”的工作思路,整合資源,突出重點,抓隊伍,抓創作,打造以“中國精神”為(wei) 主題的創展研一體(ti) 化平台,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深入人心,努力開創發展新局麵。

三是遵守《中國美術工作者自律公約》,切實加強政治建設和職業(ye) 道德建設,努力打造一支忠誠、幹淨、擔當的美術隊伍,加強自身建設,發揮模範作用。

 

嚴(yan) 揚

嚴(yan) 揚認為(wei)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信息互通的迅速與(yu) 國內(nei) 外交流的頻繁,學生接觸到的信息資料都很新穎,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既要實時了解,又要掌握準確。另外,現在的學生不如過去專(zhuan) 心,例如汽車設計按照傳(chuan) 統的觀念至少要練習(xi) 10000小時,但現在很難有學生願意花這個(ge) 時間。其根本原因是,工業(ye) 設計誕生於(yu) 20世紀,是產(chan) 品經濟時代,生產(chan) 產(chan) 品和提供製造服務是20世紀的主流。而今時代變化了,社會(hui) 進入了一個(ge) 全新的信息時代,設計可以拋開生產(chan) 環節,隻關(guan) 注設計本身,過去是產(chan) 品公司選擇設計,現在是設計選擇產(chan) 品,立場變了,主角變了,同時也提出了一個(ge) 新的課題,即設計經濟。

現今,全社會(hui) 都在提倡創業(ye) ,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是沒有人統計失敗。過去學習(xi) 交通設計需要花幾千小時兩(liang) 耳不聞窗外事,拚命的讀,拚命的練,畢業(ye) 後到公司從(cong) 事設計工作,從(cong) 幾千塊錢的工資到後來年薪二、三十萬(wan) 。但還有一類學生設計基礎不好,但是他會(hui) 的社交的本事、融資的本事更強,一個(ge) 項目就是成百上千萬(wan) 。於(yu) 是很多人開始疑問,疑問過去我們(men) 所堅守的東(dong) 西還剩下多少價(jia) 值,越來越多的人去創業(ye) ,但是創業(ye) 所隱藏的風險是巨大的,一旦失敗對其個(ge) 人甚至家庭都是嚴(yan) 重的打擊,這種風氣的危險性是需要我們(men) 加以重視的。

 

許平

許平談到了他在一次學院交流中,拿到一本書(shu) 《設計在人人設計的時代》,講的是社會(hui) 創新。其中談到在互聯網時代,設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設計工具越來越普及,幾乎人人都可以設計。這實際上對原來的設計專(zhuan) 業(ye) 提出了新的挑戰,例說原來資本在非常專(zhuan) 業(ye) 的行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和管理專(zhuan) 家手上,也許在未來,設計專(zhuan) 家的職責會(hui) 變,用各種方式來設計去達到效果,他需要了解的知識和生存的方式都要發生很大的變化,這是一個(ge) 全球性的問題,對設計專(zhuan) 業(ye) 和設計教育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要研究怎麽(me) 去適應。

規則在變化,今天學生的思維也在變化,很多學生做的設計很熱情,效果也不錯,但是距離真正的設計專(zhuan) 業(ye) 有很大的區別,從(cong) 而看出學生專(zhuan) 業(ye) 的位置未必就是將來自己給自己設定的在社會(hui) 當中的有所作為(wei) 的位置。專(zhuan) 業(ye) 設計的思路與(yu) 現實脫節,反過來促使我們(men) 考慮設計教育該怎麽(me) 去,如何和社會(hui) 現實不脫節。

例如現在美院學生做平麵設計,與(yu) 按部就班的學科門類和專(zhuan) 業(ye) 設置的情況發生了改變,變成了一種問題導向。就是說敘事空間,既不是空間、也不是規劃、也不是平麵、也不是展示,就是如何去定義(yi) 一個(ge) 空間內(nei) 涵,如何重新界定在空間規劃使用和人發生的各種關(guan) 係,其實它牽扯到的是對於(yu) 空間的文化定義(yi) 。所以像這種學科,這種專(zhuan) 業(ye) 的定義(yi) ,已經變成了以問題為(wei) 導向,然後把相關(guan) 的一些專(zhuan) 業(ye) 知識寫(xie) 在一塊,來進行樣板化。在這裏,互聯網思維就是非常重要的觀點,怎麽(me) 把與(yu) 工業(ye) 設計相關(guan) 聯的東(dong) 西打通,突破原有的專(zhuan) 業(ye) 定位。在原來的專(zhuan) 業(ye) 定位上把基礎打好,並要及時跟上關(guan) 鍵性思維。

我們(men) 現在把創新創業(ye) 看成是是緩和就業(ye) 壓力的權宜之計,其實不然。在歐美國家,創新創業(ye) 教育已經是整個(ge) 社會(hui) 創新教育的重要工作,今年為(wei) 止,英國所有300餘(yu) 所商學院全部完成了校名改革,改成了商科及創新創業(ye) 學院。英國原來的設計學院隻有14所,一下子變成了300多所,它的統計不是隻有藝術設計才叫創新創業(ye) ,而是要求所有的應用係學院都要有創新創業(ye) ,基本涵義(yi) 就是把原有的專(zhuan) 業(ye) 範疇全部改成創新、突破,要求如何讓學科知識打破現有的界限,盡量把每個(ge) 學科的創新能力提升到新階段。這樣來促進創新創業(ye) 教育,來帶動整個(ge) 學科的發展,是我們(men) 需要借鑒的。

 

殷正聲

殷正聲認為(wei) 設計學科與(yu) 所有的學科一樣,一共分成兩(liang) 類,一類是微觀,一類是宏觀。宏觀的人不能在一個(ge) 角度上鑽研,他的麵要寬,能把控各個(ge) 方麵;微觀的人在一方麵要深,中國的微觀水平很高,國外的設計學校也是要基本功紮實。但是做到宏觀的設計層麵上就不在設計學院,換其他地方了。這種設計管理模式就是一個(ge) 宏觀層麵的。微觀不是不好,經濟學有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從(cong) 來沒有看不起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做數據分析非常棒,宏觀經濟學就像政府調動,在市場經濟下做宏觀層麵的。例如在美國,宏觀設計在很多商學院都是與(yu) 設計合在一起的,這是現在世界教育的潮流,有的人做微觀,有的人做宏觀。一位學生如果想要成功一定是要跨行業(ye) 跨專(zhuan) 業(ye) ,最好讀一些管理學,在管理學裏麵學商業(ye) 。在微觀設計學上打好基礎,在宏觀設計學上關(guan) 注未來和前景,讓設計發揮更大的作用。目前中國正在引導來做宏觀,宏觀設計學就是服務於(yu) 設計,現在新的學科,其實就是設計學院獨創的和商學院合起來的課程,這就是宏觀設計學。

 

趙陽

趙陽表示,工業(ye) 設計不僅(jin) 靠專(zhuan) 業(ye) 人,現今,工業(ye) 設計的大賽多,社會(hui) 與(yu) 企業(ye) 支持也多,政府也把工業(ye) 設計提到一定高度。例如去年十月的西湖博覽會(hui) ,浙江省領導參觀中國美院展覽時提議舉(ju) 辦一次國際設計大賽,任務落到了中國美院,時間條件十分有限,但是政府的支持態度是明顯的,於(yu) 是中國美院工業(ye) 設計係全麵開張,在國內(nei) 分省,國外分日本、東(dong) 南亞(ya) 、歐洲、美國全方麵跑,終於(yu) 保質保量的按時完成。雖然這樣的推動有些盲目,但畢竟讓全民百姓都知道並了解工業(ye) 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積極意義(yi) 的。

提到工業(ye) 設計的教育問題。趙陽認為(wei) 現在存在的種種問題的原因在於(yu) 定位,工業(ye) 設計的定位是造物,造物跟其他專(zhuan) 業(ye) 相比上是最難的,拿出實物來才是設計。而現今教學的難度在於(yu) 避開了實物,而虛擬性卻擴大了。虛擬出想象空間對繪畫具有幫助性,但唯獨工業(ye) 設計不可以,它非得做出實物來才是作品。剛才講的宏觀和微觀,這是正確的,所有的專(zhuan) 業(ye) 都會(hui) 出現宏觀和微觀,哪一個(ge) 都缺不了誰,不是說誰評判誰好的問題,宏觀裏麵也有最好的,微觀裏麵當然也有最好的,隻要幹的出來的,就一定是專(zhuan) 家,一定是最棒的。

千變萬(wan) 化,最實在的教設計,增加一些新的觀念進去是必須的,老師也要隨著形勢的發展去學習(xi) ,老師擁有的最現實的東(dong) 西就是經驗,學生見到東(dong) 西也許很多很新穎,但老師教授的現實的經驗卻是十分重要的。今天的很多問題的關(guan) 鍵在於(yu) 學生躲避現實性而衝(chong) 向了虛擬世界,例如互聯網成就了一大批人,互聯網+時代成為(wei) 了潮流,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還是會(hui) 回到原來的起點,回到原來的時候,就會(hui) 真正清楚什麽(me) 是工業(ye) 設計。作為(wei) 教師這一點要必須清楚,隨著風走的話最後失去的是真實的教育。

 

洪麥恩

洪麥恩談到自己跨學科的經驗。他認為(wei) 跨學科設計是至關(guan) 緊要的,例如主題展覽,它是一個(ge) 非常龐大的係統,不僅(jin) 僅(jin) 包含了宏觀和微觀,主要是各個(ge) 專(zhuan) 業(ye) 的跨學科。主題展覽的敘事空間就包含了工業(ye) 設計,要設計工業(ye) 展位、造型等等,同時大量的涉及到內(nei) 容設計,如文字設計、平麵版式設計,現代的展覽還涉及到景觀設計和多媒體(ti) 設計等,最關(guan) 鍵的是跨學科裏麵還要有現代媒體(ti) 和新媒體(ti) 結合。因此,在工業(ye) 設計教育裏,既要考慮到基礎教育,也要去做跨學科研究,用新的係統論來指導跨學科領域。

跨學科設計還有兩(liang) 種問題,特別是敘事空間,跨學科麵對兩(liang) 種文化融合的問題,我們(men) 處在新舊交替的時代,不同文化的衝(chong) 突經常在我們(men) 身上交織而過。例如曆史展覽,隻是了解曆史不行,麵對不同的群體(ti) 需求,必須要用新技術新媒體(ti) 新手段來表達敘事空間,這個(ge) 衝(chong) 突是非常明顯的,衝(chong) 突裏有融合,融合裏有衝(chong) 突,怎麽(me) 把我傳(chuan) 統和現代的衝(chong) 突與(yu) 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在設計當中不僅(jin) 僅(jin) 需要堅守擯棄,更需要把兩(liang) 種東(dong) 西巧妙的進行融合,而且這種難度是非常大的。在混媒體(ti) 時代,在虛擬空間,如何做好教育,如何教給學生總體(ti) 設計的知識。他不僅(jin) 要了解到敘事空間的內(nei) 容,深刻理解,同時也要對現代的工業(ye) 設計,環境設計,平麵設計有非常豐(feng) 厚的知識,同時要對現代信息時代如多媒體(ti) 藝術也有所掌握。

 

張乃仁

張乃仁結合教育部評估的經曆談了對創新設計的理解。教育部在藝術與(yu) 設計中提到我們(men) 缺的是本科教育的基本功。現在學校設計往企業(ye) 設計那邊靠攏,把創新設計小發明、小製作都搞成創新設計,逐漸忽視學生的基本功。但是學校設計和企業(ye) 設計不一樣,本科四年的專(zhuan) 業(ye) 基礎學習(xi) 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學校搞實訓基地,學生的基礎沒有打好,甚至很多年輕老師的基本功也不行,很多老師往往隻重視資曆、重視職稱,認為(wei) 寫(xie) 了多少論文就條件夠了,然而連基本的設計課卻教不了。很多學校科研搞得熱熱鬧鬧,用在本科教育上的精力自然有限,學生基本功的荒廢,老師也要承擔一部分責任,一二年級基礎不好好教,三四年級忽悠學生把學生打發走。這些都是需要扭轉的一些非常嚴(yan) 重的普遍存在的怪現象。

 

魯曉波

魯曉波認為(wei) 美協工業(ye) 設計藝委會(hui) 應該和工業(ye) 協會(hui) 是一樣的,在思想上應該是統一,延伸到教育這樣的一個(ge) 話題,就是為(wei) 未來著想。教育是社會(hui) 對人才的需求,每個(ge) 人成才的道路都不一樣,所以教育最大化應當因材施教,隻不過是由於(yu) 我們(men) 成本問題,各方麵達不到,學生太多了。因此,教育第一位應當是價(jia) 值觀指導的。現在教育應當培養(yang) 學生價(jia) 值觀,但是現在價(jia) 值觀都是強調學生怎麽(me) 去成為(wei) 大師,怎麽(me) 享有財富,而沒有從(cong) 對人類對社會(hui) 的貢獻上去教育指導學生。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備優(you) 良的基本素質和強烈的責任意識。

雖然現在社會(hui) 發展迅速,在信息爆發的大數據時代,知識應當怎麽(me) 傳(chuan) 遞。過去有一句老話,老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而今天這句話是一句空話。例如老師給學生一個(ge) 案例,還沒講完,我的學生把答案都給提出來了,但是老師提出這個(ge) 案例,是引導學生往這個(ge) 方向思考,是價(jia) 值導向的思考判斷,這個(ge) 是重要的,並不是讓這個(ge) 案例多全麵、多深入、多準確,能力的培養(yang) 很重要。那麽(me) 在大學有限的時間段裏,什麽(me) 樣的知識、什麽(me) 樣的方法是對能力最重要的。所以這裏麵的核心是學校培養(yang) 的目標是什麽(me) ,定位是什麽(me) 。例如國外很多院校,專(zhuan) 業(ye) 性非常強,它的定位就是這個(ge) ,不跟你比其他的,隻專(zhuan) 注於(yu) 汽車設計,培養(yang) 的就是世界頂級的汽車設計人才。這種主導是很細致的,在宏觀上把握的也很好,即使是非技能性的,思想性同樣重要。關(guan) 鍵是學校對自己的定位能不能堅持,而不能盲目的追求“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在某一方麵達到頂級了,就是一流大學。因此,教育的導向應當是知識和價(jia) 值判斷。

 

陳汗青

陳汗青對王明旨主任關(guan) 於(yu) 藝委會(hui) 發展的觀點表示認同。推進工業(ye) 設計與(yu) 信息技術結合,開展各類活動。對照習(xi) 總書(shu) 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的講話精神,工業(ye) 設計藝委會(hui) 一直堅持以人民需求為(wei) 中心,團結廣大設計工作者深入企業(ye) 、生活,研發了大批關(guan) 乎國運民生的產(chan) 品,體(ti) 現了核心價(jia) 值觀,取得了一批重要的設計成果。

我國美術領域成就很多,但很多美術創作在成果展出過程中出現“醜(chou) 化中國人”等等問題,並不符合伟德线上平台“抒寫(xie) 人民情懷、展現中國精神”的要求,因此,加強綜合建設,全力打造一支忠誠、幹淨、勇於(yu) 擔當的美術隊伍至關(guan) 重要。

當然,設計教育隊伍育人才促發展的使命很重,盲目追星追腕向錢看,在設計院校並非暗流。強調立德樹人就要在打基礎時,不斷使學生樹立核心價(jia) 值觀,樹立以造福人類、創造人類未來文明為(wei) 己任的設計理念;切實認識到協同創新、持續發展是設計的永久命題。以此前提,堅守學術至上,堅守設計教育的規律性、係統性和創造性,使學生通過實踐增長才幹,才能在政府主導的創新創業(ye) 大潮中健康成長,而不致淹沒。這才是設計教育的本原。

 

湯重熹

湯重熹針對目前工業(ye) 設計的現況說:工業(ye) 設計必須堅持注重基礎研究、加強實踐、麵對市場、依托教育的全麵發展宗旨。廣東(dong) 工業(ye) 設計堅持以產(chan) 業(ye) 為(wei) 基礎,密切聯係企業(ye) ,講求設計為(wei) 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人們(men) 從(cong) 上個(ge) 世紀8090年代將工業(ye) 設計的認識提高到“機製”創新、生活方式設計、文化模式設計及係統設計層麵上,現在已發展到“集成式係統整合”的設計產(chan) 業(ye) 的高度上來。而“設計產(chan) 業(ye) ”的本質就是重組知識結構、產(chan) 業(ye) 鏈,以整合資源,創新產(chan) 業(ye) 機製,引導人類社會(hui) 健康、合理的、可持續生存發展的需求。

社會(hui) 對工業(ye) 設計服務認識的提高與(yu) 要求,促進了業(ye) 界由“製造”邁向“創造”的研究、企業(ye) 與(yu) 設計以及設計行業(ye) 的現況與(yu) 趨勢研究、設計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研究等方麵的重視。

目前,各地不少工業(ye) 設計研究所從(cong) 中心城市遷移到中小製造業(ye) 、企業(ye) 聚集的區域來,直接麵向區域支柱產(chan) 業(ye) ,直接麵向中小企業(ye) ,為(wei) 專(zhuan) 業(ye) 製造區域的經濟發展作貢獻,方便深入中小企業(ye) 調查研究,掌握了中小企業(ye) 設計發展的優(you) 勢與(yu) 困境的第一手資料,為(wei) 區域工業(ye) 設計的發展出謀劃策等工作,作了不懈的努力。三方麵應注重開展:

1、持續開發研究創新產(chan) 品。完成從(cong) “製造”到“創造”的發展過程,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的經濟產(chan) 業(ye) 區,實現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加強創新設計的優(you) 勢,同時注重要將“一次性創新” 轉變為(wei) “持續創新”、由“頭腦風暴”轉變為(wei) “基礎研究”、由“個(ge) 別創新”轉變為(wei) “集成創新”的新觀念,提倡多學科、多層次、多領域、多部門團隊合作的聚成協同設計發展的新特點。

2、工業(ye) 設計發展的策劃研究。為(wei) 區域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從(cong) 傳(chuan) 統模式向科學發展模式轉變,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究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更為(wei) 需要。抓住這一契機,主持完成國家、省、市眾(zhong) 多科研項目,為(wei) 區域工業(ye) 設計發展作策劃研究成為(wei) 迫切的任務。

3、工業(ye) 設計人才培養(yang) 。如何培養(yang) 轉型升級所需求的創新人才,工業(ye) 設計教育改革被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大潮推到了風口浪尖。內(nei) 地製造型企業(ye) 相對集中,對院校的設計支持,實踐抱很大的期望,急需與(yu) 大專(zhuan) 院校形成互補關(guan) 係,這一態勢成就了一個(ge) 發展的,成熟的設計實踐性教學的條件與(yu) 環境。


 

曾輝

曾輝在發言中提到,隨著創意設計與(yu) 製造業(ye) 、裝備業(ye) 、農(nong) 業(ye) 、體(ti) 育產(chan) 業(ye) 、文化產(chan) 業(ye) 的深度融合,跨界、跨專(zhuan) 業(ye) 的大設計觀念越來越得到國家和產(chan) 業(ye) 的理解。以工業(ye) 設計為(wei) 先導的模式也逐步轉型形成工業(ye) 與(yu) 信息設計導向,如實體(ti) 交互設計,為(wei) 工業(ye) 轉型升級、供給側(ce) 改革提供更多創新途徑。因此建議,工業(ye) 設計藝委會(hui) 將學術研究與(yu) 推廣範圍從(cong) 傳(chuan) 統工業(ye) 設計擴展至產(chan) 業(ye) 設計、信息設計的層麵和領域。

為(wei) 推廣普及設計創新精神與(yu) 方法,工業(ye) 設計藝委會(hui) 依托高校的設計研究與(yu) 教育資源,應積極關(guan) 注麵向產(chan) 業(ye) 與(yu) 社會(hui) 的設計思想研究、普及與(yu) 傳(chuan) 播。又如麵向青少年,支持推動開展中國中小學設計教育計劃和活動,讓設計思維和設計審美教育從(cong) 娃娃抓起,也為(wei) 未來中國創新設計取向提供前瞻性指引和學術研究支持。


 

劉向東(dong)

劉向東(dong) 結合實際教學工作談了兩(liang) 點感觸。一是教和學關(guan) 係的探討;二是務實價(jia) 值觀取向統一性。我們(men) 應當引導本科教學工作,統一價(jia) 值取向的標準。很多年輕老師碩士一畢業(ye) 就來當老師,自己在學校基礎不紮實,出來教學生也不知道教什麽(me) ,一味追求科研成果,評職稱,評教授。學生也不知道要學什麽(me) 、幹什麽(me) ,很困惑。這個(ge) 教與(yu) 學的關(guan) 係如何處理很重要。另外,學校應當因材施教,根據自己的辦學特色,為(wei) 地方服務,為(wei) 社會(hui) 做貢獻。老師在學校更多的應當是引導學生打下紮實的基礎,培養(yang) 學生務實的價(jia) 值觀。


 

柳冠中

柳冠中對《服務設計》宗旨首先亮明觀點:“設計不僅(jin) 僅(jin) 是生意,而還應為(wei) 人類可持續生存繁衍擔當!”

工業(ye) 革命開創了一個(ge) 新時代,工業(ye) 設計正是這個(ge) 大生產(chan) 革命性創新時代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但這“存在”的另一麵,功利化的工業(ye) 化經濟迅速地被大眾(zhong) 市場所擁抱,從(cong) 而孕育了人類“新”的世界觀——為(wei) 推銷、逐利、霸占資源而生產(chan) ,這似乎己成為(wei) 當今世界一切的一切的動力!?但是工業(ye) 設計的客觀本質——“創造人類公平地生存”卻被商業(ye) 一枝獨秀地異化了!

然而,人類畢竟不僅(jin) 有肉體(ti) 奢求,人類還有大腦和良心。人口膨脹、環境汙染、資源枯竭、貧富分化、霸權橫行等現象愈演愈烈,但畢竟還有一些有良知的人士逐漸意識到人類不能無休止地掠奪我們(men) 子孫生存的資源和空間。

當今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如火如荼,科技給人類帶來福祉的同時也帶來潛伏的災難。人類的未來難道就蛻變成隻有腦袋和手指嗎?科技絕不是人類生存的目的,僅(jin) 僅(jin) 是手段。我們(men) 常常會(hui) 在追求“目的”的途中被“手段”俘虜了。科技不是目的!它僅(jin) 僅(jin) 是被人類實現目的而需選擇、被整合的手段。但商業(ye) 唯利是圖的誘惑太讓人難以抗拒了,這個(ge) 世界到處醉心於(yu) “商業(ye) 模式”,一切具有生命力比設計創新都被利潤扭曲了,繼續在誘引人類無休止地消費、揮霍、占有!

“服務設計思維”在全球雖僅(jin) 有著20多年的發展曆程,但在全球產(chan) 業(ye) 服務化的大趨勢下,“服務設計”作為(wei) 一門新興(xing) 的、跨專(zhuan) 業(ye) 的學科方向,已經或正在成為(wei) 個(ge) 人和組織在服務戰略、價(jia) 值創新和用戶體(ti) 驗創新等層麵迫在眉睫的需求。我們(men) 倡導中國設計界、學術界和產(chan) 業(ye) 界以及具有共識的組織和個(ge) ,結合中國文化與(yu) 社會(hui) 發展實踐,共同建構中國特色的服務創新理論和方法,以“為(wei) 人民服務”為(wei) 宗旨,共同開啟中國服務設計的新紀元。

但是當前世界領域的“服務設計”基本仍局限於(yu) 為(wei) 逐利的工具、技術層麵的探討,至多是策略層麵的研究,忽略了“服務設計”最根本的價(jia) 值觀——提倡分享的使用、公平的生活方式!這個(ge) 價(jia) 值觀的升華才是己發展了百年多“工業(ye) 設計”真正的歸宿。

既要發揮服務設計是創造和拉動中國市場和社會(hui) 進步的新的強大力量;也要運用服務設計是聯合現代科技創新,實現共創共贏的新的有力工具;還要將服務設計作為(wei) 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和產(chan) 業(ye) 的新活力。但是服務設計的根本目的決(jue) 不能忽視!否則我們(men) 會(hui) 舍本求末。

“服務設計”詮釋了“設計”最根本的宗旨是“創造人類社會(hui) 健康、合理、共享、公平的生存方式”。人類的文明發展史是一個(ge) 不斷調整經濟、技術、商業(ye) 、財富、分配與(yu) 倫(lun) 理、道德、價(jia) 值觀、人類社會(hui) 可持續生存的過程。服務設計聚焦了設計的根本目的不是為(wei) 了滿足人類占有物質、資源的欲望,而是服務於(yu) 人類使用物品、解決(jue) 生存、發展的潛在需求。這正是人類文明從(cong) “以人為(wei) 本”邁向“以生態為(wei) 本”價(jia) 值觀的變革,所以分享型的服務設計開啟了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希望之門。

寄希望於(yu) 中國設計界的有認之士,端正對設計目標和價(jia) 值的認識,規避“跟老外”、追時髦、一窩蜂、跑“部”向錢的陋習(xi) ,認真、踏實、實事求是地研究中國國情和中國百姓的潛在需求,探索中國社會(hui) 全麵發展的路徑。真正發揮“設計”對科技、商業(ye) 的博弈功能,盡早實現中華民族複興(xing) 之夢。

 

與(yu) 會(hui) 委員對如何開展好美協藝委會(hui) 工作也提出了良好的建議。例如利於(yu) 互聯網+,組織網上論壇,各位委員圍繞藝委會(hui) 麵對的學術熱點或重點工作,在群裏定期發表自己的觀點與(yu) 思考,每一期可以選一位主持人,進行有深度、有內(nei) 涵的交流與(yu) 發聲。讓人們(men) 知道時刻有人在關(guan) 注教育、關(guan) 注設計,也希望通過各位專(zhuan) 家的意見與(yu) 想法,形成一種力量,針對社會(hui) 存在的問題,傳(chuan) 達我們(men) 所思考的東(dong) 西。通過互聯網+藝委會(hui) 的方式,發出主張,傳(chuan) 播聲音。

 

工業(ye) 設計藝委會(hui) 供稿

編輯: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