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大箴
●我國傳(chuan) 統文藝堅持的理論和在創作實踐中取得的光輝成果,是我們(men) 樹立文化自信心的基礎,因為(wei) 它們(men) 有著不可替代的曆史價(jia) 值,至今仍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yi) ,對回答我國乃至世界文藝遇到的現實問題,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藝術的新,應該是對傳(chuan) 統的補充,而不是拋棄和替代,更關(guan) 鍵在於(yu) 要有時代的氣象和氣度,有新的精神內(nei) 涵,我國藝術家有數千年文化傳(chuan) 統作支撐,在紛亂(luan) 的當代藝術思潮麵前能辨明方向,走自己的路,這是民族文化自信心的生動表現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明確表達文化理念和文化觀。在建黨(dang) 95周年慶祝大會(hui) 的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ge) 民族對自身文化價(jia) 值和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這是一個(ge) 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並在世界上發揮重要作用的根本條件。
傳(chuan) 統理論和實踐成果的啟示
美術是一個(ge) 民族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以審美的視覺形式反映曆史、社會(hui) 現實和大自然,通過刺激感官影響人們(men) 的思想感情,提高人們(men) 的道德情操。表現真善美,是一切優(you) 秀美術創作的宗旨。中華民族有悠久的美術傳(chuan) 統,繪畫、雕刻和實用工藝在我國擁有豐(feng) 富的古代遺存,有延綿至今數千年沒有中斷的曆史。由曆代匠師和藝術家們(men) 創造的藝術品,生動地承載了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精神,其核心是先秦諸家確立的強調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文以載道”和“寓教於(yu) 樂(le) ”是傳(chuan) 統文化的理論根基。儒家有關(guan) “中庸”的思想,道家的道、氣、有、無、虛、實等學說,佛家的“禪”理論,形成了包括美術創作在內(nei) 的中國精神文化的基本麵貌:講究“中和”而不走極端,主張漸進,反對激進;反映現實,以自然為(wei) 範本,又不以模仿自然為(wei) 目標;在藝術語言上追求虛實結合、形神兼備的表現方法。
中國傳(chuan) 統藝術理論的意象說和寫(xie) 意的藝術體(ti) 係在世界藝壇上獨樹一幟。“道以技顯,技因道進”揭示了技與(yu) 道的同一性,使中國傳(chuan) 統藝術始終重視在技藝完善的基礎上追求觀念和精神的表達,同時也強調隻有對技術的超越,才能達到進乎技的道境。對藝術創新問題,我國古代文論也有許多精辟的論述,既提倡文學藝術不能一味仿古、踏步不前,也反對片麵地追求形式怪異、荒誕和缺乏生活的無病呻吟。謝赫(南朝齊)《古畫品錄》中“跡有巧拙,藝無古今”的論述,明確闡述了藝術創作不以古今而以水平和質量作為(wei) 品評的標準。我國傳(chuan) 統文藝堅持的這些理論以及在創作實踐中取得的光輝燦爛成果,是我們(men) 樹立文化自信心的基礎,因為(wei) 它們(men) 有不可替代的曆史價(jia) 值,至今仍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yi) ,對回答當前我國乃至世界文藝中遇到的許多現實問題,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近現代美術創新成就和經驗的積累
我國美術界有足夠的文化自信心,還因為(wei) 一百多年來經過幾代人的艱苦探索,我們(men) 的近現代美術取得了世界公認的成就。中國畫在西學東(dong) 漸、西畫引進的過程中,經受了嚴(yan) 峻的考驗,在文人畫傳(chuan) 統一度遭受挫折之時,中國美術界反思引進西畫的得失,認真研究文人畫的現代意義(yi) ,重新討論筆墨的價(jia) 值,使中國畫或沿著傳(chuan) 統方向探索新途徑,或借西畫寫(xie) 生與(yu) 造型豐(feng) 富中國畫的表現力,湧現了不少領時代風氣的大師,如吳昌碩、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等。中國畫中的人物畫在中西融合過程中受益最多,以蔣兆和為(wei) 代表的寫(xie) 實人物畫家努力融西畫素描造型於(yu) 傳(chuan) 統筆墨語言之中,創造了中國現代人物畫長廊,豐(feng) 富了國畫人物畫寶庫。
一百多年前西方油畫被引進到我國,我國幾代畫家認真學習(xi) 和研究西方油畫的觀念和技法,並從(cong) 本土的社會(hui) 現實和文化傳(chuan) 統出發,努力注入中國智慧和情境,尤其在寫(xie) 實油畫中融入了傳(chuan) 統繪畫的寫(xie) 意精神,創造了不少反映中國社會(hui) 時代變革風雲(yun) 和描寫(xie) 本土自然風貌的優(you) 秀作品。在當今世界藝壇,中國油畫已占有獨特的位置。
中國現代版畫和雕塑在“五四”之後得到長足發展,其基本經驗可以歸納為(wei) 三點:以生活為(wei) 創作源泉,引進外來方法不忘繼承和發揚民族民間藝術傳(chuan) 統,探索藝術語言現代風采。在1942年毛澤東(dong) 同誌發表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的指導和鼓舞下,表現人民大眾(zhong) 革命鬥爭(zheng) 的藝術蓬勃發展,其中木刻藝術走在最前麵,以古元、彥涵為(wei) 代表的一批投身革命的青年木刻家深入生活,到民間采風,創造了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和鮮明民族氣派的作品,不僅(jin) 在戰爭(zheng) 年代發揮了團結人民、教育人民的重要作用,而且為(wei) 後世留下了永載史冊(ce) 的傑作。《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提出的藝術服務於(yu) 人民大眾(zhong) 、為(wei) 人民喜聞樂(le) 見、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的原則,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黨(dang) 中央提出的文藝的二為(wei) 方向與(yu) 雙百方針,推動了中國美術的健康發展,我國的美術教育和創作努力探討藝術原理,培養(yang) 了各種門類的藝術人才並湧現出不少優(you) 秀作品。
當代美術對於(yu) 民族特色和氣派的探索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在各個(ge) 領域所取得的舉(ju) 世矚目的成就,是對美術家們(men) 創作熱情極大的鼓舞與(yu) 激勵。美術家們(men) 在發掘傳(chuan) 統和借鑒國外現當代藝術創作經驗方麵,都有重要的突破,民族文化的自覺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探討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美術的民族特色和氣派已成為(wei) 藝術家普遍追求的目標。尤其是曾一度困擾美術家們(men) 的所謂藝術現代性或現代形態問題,大家經過反複的研究和討論,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藝術中的現代性或現代形態並不等於(yu) 隻追求形式的變化和表現語言的新,更不意味著要拋棄傳(chuan) 統、拋棄藝術中那些珍貴的恒定性的因素如屬於(yu) 內(nei) 容範疇的人性、愛、和諧等,以及屬於(yu) 形式範疇的經過曆史冶煉的表現語言。藝術的新,關(guan) 鍵在於(yu) 作品有時代的氣象和氣度,有新的精神內(nei) 涵。現代性或現代形態不僅(jin) 存在於(yu) 與(yu) 傳(chuan) 統形式不同的新的優(you) 秀藝術門類中,也同樣見於(yu) 正在發生變化的傳(chuan) 統藝術門類中。它們(men) 之間相互競爭(zheng) 又相互激蕩,使藝壇呈現無限風光。此外,每個(ge) 民族的藝術現代進展取決(jue) 於(yu) 它的社會(hui) 現實需要和傳(chuan) 統文化背景,沒有統一的標準。
受現代科技信息文明和激進的哲學思想的影響,當今西方世界在文藝中廣泛流行觀念至上的思潮,觀念、行為(wei) 、裝置藝術大行其道,傳(chuan) 統形態的繪畫雕塑藝術被認為(wei) 缺乏所謂現代性和當代性而被漠視和冷淡。需要指出的是,觀念、行為(wei) 和裝置藝術在現代社會(hui) 的興(xing) 起有其必然性,是為(wei) 適應環境和人們(men) 新的審美需求出現的新的藝術門類。這類藝術中的優(you) 秀作品采用新的科技信息手段,利用各種廢棄材料進行創作,觸及不少社會(hui) 問題,不無現實意義(yi) ;而在吸引觀眾(zhong) 參與(yu) 藝術創作等方麵所做的探索,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這種新類型藝術的出現應該是對傳(chuan) 統形態藝術的補充,而不是對它的拋棄和替代。雖然激進的觀念性藝術對用心、眼和手協作的傳(chuan) 統藝術形式采取壓製的態度,但手工製作的繪畫雕刻等仍擁有廣大的觀眾(zhong) 群。近幾年來,即使在新藝術門類流行的西方世界,傳(chuan) 統形態藝術複歸的聲音不絕於(yu) 耳。
在我國,主流美術界能夠清醒地認識到傳(chuan) 統藝術形式的現代價(jia) 值,堅持用與(yu) 人的內(nei) 心感情密切聯係的“手藝”進行創造,探索它的現代拓展之路。即使一些從(cong) 事觀念性藝術創作的青年人也會(hui) 在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的感召下,努力探索如何在作品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以適應中國這片土壤。所有這些都表明,因為(wei) 有數千年文化傳(chuan) 統作為(wei) 力量支撐,我國藝術家在紛亂(luan) 的當代藝術思潮麵前能辨明方向,走自己的路,這是民族文化自信心的生動表現。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把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文化藝術正迎來一個(ge) 新的高潮。中國當代美術創作堅持為(wei) 人民大眾(zhong) 服務的方向,堅持弘揚真善美和在尊重傳(chuan) 統基礎上進行創新的原則,在國家文化生活中成為(wei) 一支活躍的力量,也受到世界藝壇的普遍關(guan) 注,產(chan) 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隻要我們(men) 有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我們(men) 社會(hui) 主義(yi) 的美術事業(ye) 一定能蒸蒸日上,沿著符合藝術規律的方向健康發展,為(wei) 國爭(zheng) 光,為(wei) 世界做出更大的奉獻!
(作者為(wei)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