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藝術委員會

其他藝委會列表

bv伟德体育官网登录

全山石:掌握本體語言成就中國油畫

  在中國油畫發展史上,有一位畫家對新中國油畫的蓬勃發展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就是全山石。作為(wei) 新中國培養(yang) 的第一代油畫藝術家、中國最優(you) 秀的藝術家之一,多年來,全山石一直探索如何把發源於(yu) 西方的油畫學過來,使之變為(wei) 中國自己的油畫。

  “吾道一以貫之。”全山石一生致力於(yu) 油畫本體(ti) 語言的研究和探索。求學——執教——研究,構成全山石先生藝術人生的三部曲,而貫穿於(yu) 始終的是他對油畫本體(ti) 語言的探求。他的追求是從(cong) 認識理性和實踐理性兩(liang) 個(ge) 方麵發力,抉幽探微,溯源尋流,形成自己一整套的認識和實踐體(ti) 係。正是認識理性和實踐理性雙輪驅動、兩(liang) 翼齊飛,使全山石在創作和理論上取得了雙豐(feng) 收,成果斐然,誠如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所說:全山石先生是當今中國油畫界修養(yang) 境界最高、手頭功夫最好的著名油畫家之一。

  -何為(wei) 油畫本體(ti) 語言

  油畫,有自己的本體(ti) 語言。油畫有一種強烈的色感,這種色感也是任何畫種所不及的。還有油畫的質地感,油畫的那種質地美也是其他畫種所不具有的。這就是油畫的本體(ti) 。它有自己特定的程式,特定的表現方法,特定的魅力。我們(men) 都曾有這樣的經驗,到國外看倫(lun) 勃朗的畫,先看這畫的是什麽(me) 人,很快就忘了這個(ge) 畫的是什麽(me) 而立即關(guan) 注怎樣畫出來的,甚至隻關(guan) 注抽象的色塊,筆觸和油畫質地的美感,這就是油畫的的魅力,也就是被油畫本體(ti) 語言所吸引,油畫本體(ti) 語言也可以把它從(cong) 內(nei) 容、形式中剝離出來的那個(ge) 東(dong) 西。

  油畫自它誕生那天起,就以極其豐(feng) 富的造型表現力而優(you) 越於(yu) 其他畫種,它對光影變化所表現出的豐(feng) 富細膩的層次感、它對各種物體(ti) 所表現出的逼真寫(xie) 實的質感,它對色彩痕跡所表現出的隨心所欲的觸感,都是無與(yu) 倫(lun) 比的。油畫自身形成的特定的程式、手法、規則及油畫所獨有的對美的想象力,對色彩的表現力,構成了油畫的本體(ti) 語言。隻有真正領悟、意會(hui) 並掌握和運用油畫本體(ti) 語言,才能創作出地道的具有油畫味的真正油畫作品。

  油畫本體(ti) 語言是由油畫自身的媒介、材料等物質載體(ti) 特性所決(jue) 定的繪畫表現方式,具有質感、觸感、色感等特征,以及畫家和觀賞者主體(ti) 對這些特征的綜合感受,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油畫味”。它還體(ti) 現著畫家獨特的文化思維方式和視覺觀察方式。油畫本體(ti) 語言一方麵指在運用材料表現特定的主題時,媒介材料的特質成為(wei) 畫麵的一種存在形式;一方麵當媒介材料恰如其分地體(ti) 現出繪畫內(nei) 在含義(yi) 時,它便成為(wei) 一種可視和可觸的精神所在。

  -油畫本體(ti) 語言

  內(nei) 在超越的三層境界

  油畫本體(ti) 語言從(cong) 理論理性到實踐理性的發展,從(cong) 個(ge) 別到整合的發展,從(cong) 認識論到存在論的發展,是一種融合的過程,也是一種內(nei) 在超越。

  首先,這一“超越”體(ti) 現在從(cong) 藝術對象向藝術形象的提升和超越。藝術是從(cong) 客觀對象中提煉、概括、體(ti) 現出藝術形象。形象不是對現實生活的照搬,藝術形象不等同於(yu) 藝術對象,它源於(yu) 生活,高於(yu) 生活,比對象更凝練、更集中,更有感染力和衝(chong) 擊力。它是藝術家在體(ti) 驗生活、觀察生活的過程中的境域構成,藝術家介入生活,參與(yu) 到對象中,發生交流碰撞,萌生和綻放出內(nei) 心的意象,如泉始出,如火始燃。這個(ge) 意象從(cong) 萌生到發展,再到定格,有一個(ge) 觀照、匹配的創造過程,主體(ti) 的情思和經驗與(yu) 對象的質素,互相交織而成藝術的形象。

  其次,這一“超越”還體(ti) 現在超越個(ge) 別感官的觸受,而進入審美通感。把這一手法充分發揮運用到視覺藝術的把握上,在創作上既堅持傳(chuan) 統油畫固有的藝術語言,同時又賦予作品音樂(le) 美和詩意美等不同的美感,形成其獨特的視覺把握世界的方式,並進而融入時代元素和民族精神。藝理相通,通則暢達。暢寫(xie) 、抒情以及作品中蘊含節奏、韻律和油畫特有的“味道”正是全山石風景油畫的“通感”品格。

  油畫藝術本體(ti) 語言的“超越”還體(ti) 現在油畫觀看模式的超越。油畫本體(ti) 語言具有色感、觸感、質感、體(ti) 感的特征,而從(cong) 創作主體(ti) 及其創作行為(wei) 看,其投身生活、介入生活、參與(yu) 生活、經驗生活時的生活美學色彩和“情、意、思”等,也就是本覺妙明的“心體(ti) ”或“性體(ti) ”更具有原初性和優(you) 先性。它攜帶著愉悅、快樂(le) 、憂愁、悲傷(shang) 等,具有情緒價(jia) 值的特點。無論是色彩筆觸、布局構成等形式立義(yi) ,還是取景選材、意境組織等內(nei) 容立義(yi) 均由分享“本體(ti) ”的光輝而獲得審美的燦爛。這便是為(wei) 何油畫可以青出於(yu) 藍而勝於(yu) 藍的原因之一。

  -中國油畫

  本體(ti) 語言探索任重道遠

  一個(ge) 油畫家是否成熟,取決(jue) 於(yu) 這個(ge) 油畫家是否掌握了油畫的本體(ti) 語言。油畫本體(ti) 語言不是靜態的,隨著油畫媒介的革新,油畫語言也在不斷成熟和發展。油畫語言中的基本元素是借助成熟畫家之筆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中國油畫發展百年,畫家們(men) 在題材駕馭、風格樣式、表現形式、畫麵處理上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呈現出百花齊放、多元發展的格局。但是我們(men) 對西方油畫語言媒介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尤其是對西方傳(chuan) 統油畫技法和表現的鑽研還很不足。在對油畫本體(ti) 語言的掌握上與(yu) 西方油畫傳(chuan) 統尚有很大距離,缺乏深層感悟。所以,中國油畫要有突破和飛躍,必須在油畫本體(ti) 語言上下大工夫。

  油畫是由西方引進的世界性的藝術語言,油畫和發展唯有相互學習(xi) 和借鑒,才能創新和蛻變,世界油畫史的發展早就證明了這一點,各國油畫的交流融合,也使油畫不斷推陳出新,爭(zheng) 奇鬥豔。隻要把西方油畫方法學到手,再結合我們(men) 本國人民的生活實際,立足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吸取本民族的藝術精華,嫁接、融合上我們(men) 悠久的文化傳(chuan) 統,我們(men) 完全可以創出一種具有時代精神、民族特色和具有個(ge) 性風格的油畫。


全山石 塞納河畔 65×85cm 1991年


  (李靜潔王文傑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