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壁畫的生存,正麵臨(lin) 一種頗為(wei) 尷尬的局麵——許多公共場所完成了尺幅巨大的壁畫工程,但實施過程中急功近利的不良傾(qing) 向,加上粗糙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導致壁畫創作概念化、圖解化,一批模仿、拚湊痕跡很重的平庸的壁畫誕生,占有、浪費大量公共資源。這直接導致壁畫在美術界的影響力弱化,其社會(hui) 服務功能也大打折扣。看似繁榮高產(chan) 的背後,壁畫創作並未能真正尋找到適合本畫種的發展道路,呈現迷茫搖擺的不明朗狀態。
客觀地說,作為(wei) 公共藝術,很多本不屬於(yu) 創作範疇的問題,極大幹擾了中國當代壁畫的發展。首先,壁畫創作常被不健康的“市場化”運作模式綁架。為(wei) 了經濟利益,一大批不專(zhuan) 業(ye) 的公司或創作隊伍,通過各種商業(ye) 手段,獲取壁畫製作的權利,將本屬於(yu) 藝術創作的壁畫變成廉價(jia) 的工程。怪圈一旦形成,低端團隊批量製造出一個(ge) 又一個(ge) 占據公共空間的套路化“行活兒(er) ”,優(you) 秀的壁畫家卻無“壁”可畫。其次,來自方方麵麵的幹涉與(yu) 非專(zhuan) 業(ye) 意見,嚴(yan) 重幹擾了壁畫家創作的獨立性與(yu) 主動性,其結果往往是壁畫家創作中最具光彩的部分逐步消失,最後變成一張麵麵俱到的平庸的圖像說明。再次,受一些建築思潮的影響,很多現代建築對壁畫不合理的排斥,導致許多原本應該陳列壁畫的重要公共建築中,隻能看到機械冰冷的建材和一些言不及義(yi) 的簡單裝飾。
曆史給予每一代人的挑戰與(yu) 機遇都是並存的。壁畫家不能用同一種思維方式來對應曆史的不同片段,而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調整自己,主動尋求機遇。要實現創作藝術精品的抱負,與(yu) 其坐而論,不如起而行。
從(cong) 壁畫藝術的本體(ti) 語言來看,近年中國壁畫創作的核心問題,集中在創作能力與(yu) 創新意識的下降上。回首曾為(wei) 壁畫人引以為(wei) 傲的壁畫複興(xing) 運動,自上世紀70年代末延續到整個(ge) 80年代,熱潮覆蓋全國,吸引了張仃、侯一民、李化吉、唐小禾、袁運生等一大批各個(ge) 畫種的優(you) 秀藝術家投身其中,在改革開放初期美術界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麵中,可謂獨領風騷,帶動各大美院壁畫學科的專(zhuan) 業(ye) 建設,吸引社會(hui) 大眾(zhong) 的高度關(guan) 注,由此展開關(guan) 於(yu) 公眾(zhong) 審美教育的普及活動,其開拓性意義(yi) 足以在中國美術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特別值得關(guan) 注的是,當年這批壁畫家分別從(cong) 各個(ge) 畫種切入壁畫創作,以原有的良好藝術基礎及能力,從(cong) 各自擅長角度,形成不同的主題闡釋方式,畫麵中的構圖組織、造型語言,完全不見任何套路或程式化的表達,作品語言清新獨特,各具麵貌。而且他們(men) 普遍並未遷就、迎合甲方的趣味,而是信心十足地主動引領大眾(zhong) 審美。這種積極主動的態度成就了這批佳作,讓它們(men) 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和今日一些媚俗的壁畫創作形成強烈對比。
隻有不斷創新,才能讓一門藝術持續健康地發展。要想破解中國壁畫當下的困局,壁畫家隻能在各種製約中,努力尋求自我的突破與(yu) 創新,麵向未來,增強壁畫界自身的造血能力。
應該看到,中國當前的壁畫教育工作,還遠不能滿足現實需求。在美術院校的學科布局中,壁畫專(zhuan) 業(ye) 往往處於(yu) 較為(wei) 邊緣的位置,由於(yu) 壁畫專(zhuan) 業(ye) 具有學科交叉等特點,以及新時期壁畫邊界的不斷拓展,壁畫教學的定位也逐漸搖擺不定,加之由於(yu) 擴招很多學生基本造型能力薄弱,普遍缺乏應有的人文背景知識,導致培養(yang) 出來的學生缺乏大型壁畫創作的組織能力,以及壁畫圖式語言的轉換能力。這對於(yu) 培養(yang) 高素質壁畫創作人才梯隊十分不利,如不及時扭轉,勢必影響中國壁畫藝術的發展前景。因此,培養(yang) 新一代壁畫創作人才,已被列入壁畫建設工作的重點。伟德线上平台第三屆壁畫藝委會(hui) 成立之初,就在江西召開“全國高校壁畫創作與(yu) 教學研討會(hui) ”,2012年又舉(ju) 辦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大同國際壁畫雙年展”,近五年已經持續出版9冊(ce) 《中國壁畫》叢(cong) 書(shu) ,特別強調壁畫人才的培養(yang) 中美術院校和研究院所的核心作用。
隨著壁畫邊界的拓寬,各種思想觀念的變化,當下的壁畫創作也似乎不再擁有相對明確的規範。究竟什麽(me) 樣的壁畫才是好的壁畫?各種探索都可能孕育著某種新的傳(chuan) 統。大浪淘沙,要想作品最終能夠被曆史保留,並進一步轉換為(wei) 整個(ge) 民族審美心理新的內(nei) 在結構,不可能脫離本民族自身的傳(chuan) 統滋養(yang) 。如何依靠中國輝煌的壁畫傳(chuan) 統,建立起屬於(yu) 這個(ge) 時代的中國壁畫評鑒標準,是當下壁畫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在給予學生創作自由的同時,必須謹記,愈要發揮“學”的一方的主動性,就愈要加強“教”的一方的主導性,不能放任自流。在教學內(nei) 容上,壁畫專(zhuan) 業(ye) 要重視以寫(xie) 實手法表現現實題材或曆史題材的內(nei) 容,要敢畫大畫。作為(wei) 公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壁畫具有與(yu) 曆史、民族、人類文化的發展及現實社會(hui) 形態的有機關(guan) 聯,壁畫家理應從(cong) 時代背景去思考,深入研究當代大眾(zhong) 和周圍世界的聯係方式,特別是接受視覺信息的方式,進一步探尋通過合理的壁畫藝術語言,切入社會(hui) 生活和時代精神的角度。這樣產(chan) 生的壁畫作品,必然具有更積極、更現實的文化和社會(hui) 意義(yi) ,也會(hui) 被普羅大眾(zhong) 所關(guan) 注和接受,給公眾(zhong) 和社會(hui) 進步帶來良性的引導與(yu) 推動作用。
翻開中國美術史,我們(men) 可以看到曆代壁畫藝術呈現出的豐(feng) 富麵貌。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壁畫,能否給後世留下值得珍視的藝術財富呢?這要依靠一批有抱負的壁畫家突破諸多桎梏,以飽滿的創作衝(chong) 動與(yu) 高超的才能,逐步提升中國當代壁畫的審美品格和藝術水準,通過造血、建構、重塑,逐步形成屬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中國壁畫藝術的可貴麵貌。
(轉自 人民日報文藝微信公眾(zhong) 號 作者 齊 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