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藝術委員會

其他藝委會列表

bv伟德体育官网登录

2018大同雕塑雙年展策劃啟動工作會在中央美院召開

2018大同雕塑雙年展策劃啟動工作會(hui) 在中央美院召開

 

2018年5月15日,由bv伟德官网登录、中央美術學院、大同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8大同雕塑雙年展”策劃啟動工作會(hui) 在中央美院雕塑係召開。會(hui) 議主要探討本屆雙年展的定位、規模、主題、策劃方式,並達成了共識。

 

會(hui) 議現場

全國政協常委、伟德线上平台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wei) 山,伟德线上平台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伟德线上平台雕塑藝委會(hui) 主任黎明,中央美術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王少軍(jun) ,大同市人民政府副秘書(shu) 長李廣林,伟德线上平台雕塑藝委會(hui) 副主任曹春生、陳雲(yun) 崗、龍翔、殷小烽,副主任兼秘書(shu) 長呂品昌,委員楊奇瑞、孫振華,大同市文物局總工程師蘇守義(yi) 、大同中國雕塑博物館館長張偉(wei) 莉,《中國雕塑》雜誌執行主編唐堯,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副院長郅敏,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副主任張偉(wei)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公共藝術工作室主任胡泉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係教師馬文甲出席會(hui) 議。會(hui) 議由呂品昌主持。

 

會(hui) 議現場

範迪安指出,大型的藝術活動都在中國美術當代發展曆程中留下標誌性的印記,也為(wei) 中國美術時代的大發展提供重要支持。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文藝的發展,擺到了民族精神培育、國家整體(ti) 發展有機統一的位置上,雕塑界這些年呈現出堅定的學術探索勢頭,在思想認識、學術取向上保持了堅定的心態。大同雙年展是美協和美院堅持推動的項目,能夠把雕塑雙年展作為(wei) 美術活動中的重要項目堅持下來很不容易,也是雕塑界齊心協力的成果。他還希望在兩(liang) 個(ge) 方麵加強:一是突出文化主題,學術命題;二是在作品和社會(hui) 見麵的平台打造上,可以有新的構想。

吳為(wei) 山認為(wei) ,雕塑雙年展在大同的延續,說明大同市委市政府能夠在新時代把握文化發展的方向,在習(xi) 總書(shu) 記文藝思想的影響下堅守文化品牌。品牌的打造需要長時間的堅持,不僅(jin) 有品質的保證,還有時間的延續,才能把品牌做下去。這是很好的文化舉(ju) 措,也符合文化發展的規律。文化事業(ye) 成果靠三方麵保證:藝術家、組織者、政府保障,這次展覽活動在三個(ge) 方麵都有充分的保障。他還對大同市委市政府領導對雕塑事業(ye) 的關(guan) 懷和重視表示感謝。

黎明指出,雕塑藝委會(hui) 舉(ju) 辦了係列的活動,例如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青少年雕塑展等,為(wei) 後輩力量鋪一條路。雕塑雙年展是一個(ge) 重要平台,在雕塑界形成了巨大影響力。此次專(zhuan) 家學者一同探索雙年展的模式,我們(men) 很有信心將這屆活動辦的更精彩。我們(men) 有傳(chuan) 承和再思考,秉持開放的姿態,五個(ge) 策展板塊各司其職,對未來的創作發展都是很好的契機和學術引導。

李廣林代表大同市政府對活動的舉(ju) 辦表示支持,雙年展在大同曾舉(ju) 辦兩(liang) 屆,社會(hui) 反響良好,提升了城市的人氣和文化內(nei) 涵。他還表示大同市一定會(hui) 用好這個(ge) 文化名片,中國雕塑博物館也將傾(qing) 盡全力把保障工作做好,辦出特色,不負眾(zhong) 望。

呂品昌介紹了今年將在大同推出一係列雕塑活動,首屆青少年雕塑大展、“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全國優(you) 秀畢業(ye) 生作品展、大同雕塑雙年展。他還介紹了往屆雙年展的機製,曆屆雙年展都會(hui) 聚了眾(zhong) 多優(you) 秀的藝術家,也是檢閱雕塑創作學術隊伍的重要展示平台,在全國形成的廣泛影響力。此次係列雕塑活動集中在大同舉(ju) 辦,將呈現中國雕塑蔚為(wei) 壯觀的景象,成為(wei) 藝術界關(guan) 注的熱點和焦點,推進大同打造雕塑之都的進程。

展覽擬於(yu) 2018年11月在山西大同中國雕塑博物館舉(ju) 辦。

 

孫振華介紹了展覽總體(ti) 框架結構和學術主題:

本次雙年展的主題為(wei) “不同”:

(一)“不同”是和而不同,中國雕塑在今天的目標是在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構建中發出中國的聲音,讓雕塑成為(wei) 彰顯當今中國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wei) 當代中國人現實情懷和人文追求的載體(ti) ,體(ti) 現出中國當代文明的特殊性;所以,“不同”首先是展現中國雕塑在世界上的不同。

(二)“不同”也是今天中國雕塑現實狀態的客觀寫(xie) 照,雕塑藝術的多元化、多樣性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雕塑藝術的基本趨勢和主要特征,正是因為(wei) 種種“不同”,種種的探討和突破,中國雕塑才在40年中取得了如此重要的成就。

(三)“不同”最能展現當今中國雕塑活力和問題,問題背景的不同;曆史資源的不同;麵臨(lin) 課題的不同;呈現方式的不同;方法路徑的不同……正是這些不同,預示了中國雕塑的未來方向和各種可能性。

本次雙年展包括五大板塊:

(一)器物篇。器物是中國雕塑的老傳(chuan) 統,它是在在梳理民族自身雕塑文化傳(chuan) 統中所出現的概念,器物板塊一方麵承接中國古代雕塑的“器物”傳(chuan) 統,同時又致力於(yu) 探索將器物傳(chuan) 統在今天進行新的跨界,新的延展,新的融合,新的創造。

(二)具象篇。具象是中國雕塑的新傳(chuan) 統,它建立在從(cong) 西方引入的寫(xie) 實主義(yi) 雕塑的基礎上,具象雕塑在當代文化的背景中,還具有什麽(me) 樣的可能性?還可能有什麽(me) 新的發展?如何定義(yi) 具象雕塑的當代意義(yi) ,不斷拓展其新的領域,則是這個(ge) 板塊的內(nei) 容。

(三)材料篇。材料實驗和探索,是在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後,在雕塑教學和創作中所出現的創作趨向,它的學理背景主要是來自西方現代主義(yi) 雕塑的影響,近年來,在中國還受到日本“物派”等影響,目前,材料創作在中國當代雕塑中方興(xing) 未艾,本板塊即是對材料領域新成果、新動向的呈現。

(四)戶外篇。戶外公共雕塑也是中國雕塑的新傳(chuan) 統,迄今亦有近百年的曆史。本次戶外板塊是一個(ge) 研究性項目,它將以大同城市公共空間作為(wei) 研究對象,有針對性的對大同的社區、廣場、道路、公共綠地和其它公共生活區域的研究,結合目前中國戶外雕塑特別是公共藝術所取得的成就,在新的基礎上,提出戶外雕塑的新思路、新方案。

(五)科技篇。科技介入雕塑,是中國當前最為(wei) 鮮活的雕塑現實,電子技術在雕塑上的運用、3D打印、動態雕塑、VR、AR……成為(wei) 中國當代雕塑的潮流,本板塊則是對這一方麵的新的創作成果所進行的呈現。

本次雙年展組建策展團隊:

總策展人:孫振華、呂品昌。

分策展人:器物篇:張偉(wei) ,具象篇:馬文甲,材料篇:郅敏,戶外篇:胡泉純,科技篇:唐堯。

 

|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對策劃案進行了充分的討論:

關(guan) 於(yu) 展覽的開放性,曹春生認為(wei) ,雕塑雙年展充分利用大同的地域特色,經過幾年的工作已經做的很好。幾個(ge) 板塊很有創新精神,年輕藝術家有很多想法嚐試,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zheng) 鳴的局麵,允許大家充分的設想。在大環境中把握大方向,老傳(chuan) 統不能丟(diu) ,也不能固守,受眾(zhong) 的思想很活躍,需要多方麵的滋養(yang) 。

關(guan) 於(yu) 展覽的代表性,王少軍(jun) 指出,這次策劃具有國際化、參照性的思維方式。五個(ge) 板塊的構思,既回到了中國本土的當代現實,又從(cong) 國際視野回到了當代藝術發展的現狀。這是中國當代雕塑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展覽,從(cong) 傳(chuan) 統古代雕塑,到最前沿的科技跨界性雕塑都包含其中。器物板塊的出現,意味著對器物文化的再思考、再普及。

 

|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對展覽的理念和定位給予高度肯定:

陳雲(yun) 崗認為(wei) 目前策劃方案已經大型初具,為(wei) 下一步操作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雙年展又回到大同,這是雕塑界和大同的幸事。在五個(ge) 板塊中有四個(ge) 是年輕雕塑家參與(yu) 策展,相信一定會(hui) 超越以往的展覽效果。

楊奇瑞認為(wei) ,策劃案全麵且有高度。既有對傳(chuan) 統的堅守,也有對當下問題的前瞻性思考,為(wei) 了提升展覽的學術影響力,展覽還可以舉(ju) 辦青年論壇,通過理論研討會(hui) 增進學術品格。

龍翔認為(wei) ,展覽的學術主張很好,一定會(hui) 取得成功。這五個(ge) 板塊也是目前我們(men) 高校在前沿探索中一直探索和關(guan) 注的,相信幾位策展人會(hui) 在短時間內(nei) 把問題意識、前沿意識做出來,把對前幾年雙年展的總結和梳理隱含在其中。

殷小烽認為(wei) ,先期策劃的五個(ge) 主題達到了新高度。經過策展團隊設定的展覽,越來越具有國際視野。展覽啟用年輕雕塑家作為(wei) 策展人,新人做新事,肯定有新的架構,希望各位策展人拿最高的學術評判落實到各自的學術板塊。

張偉(wei) 莉介紹了中國雕塑博物館的籌備工作,展覽活動已經準備了兩(liang) 年,令人激動和期待,博物館將做好各方麵的準備,迎接各位藝術家,迎接每一件作品。相信在這支策展團隊的努力下,會(hui) 呈現精彩的、“不同”的雙年展。

 

| 各分策展人闡述分板塊的學術理念和構想:

器物篇:考慮到邊界交叉的問題,張偉(wei) 希望縮小器物雕塑選擇的範圍,呈現精準的概念。器物雕塑這些年是熱點,但是學生作品中在轉變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之前的創作方法和理念,慢慢借用傳(chuan) 統元素,有很多問題值得進一步思考。

具象篇:馬文甲闡述對“具象”的理解,包括兩(liang) 個(ge) 部分:敘事和溫度。具象語言也是敘事邏輯,溫度是具象傳(chuan) 承的特點,新的視覺品格到哪裏了?現代人說話的方式有什麽(me) 新的進展?不同語言表達不同的特征,都有對時代、身份、表述邊界的超越性。

材料篇:郅敏認為(wei) 雙年展不是以完善為(wei) 核心,而是以最近期的創造力為(wei) 核心,材料板塊要討論對材料的新認識,通過材料展再次掀起對“物”的討論,物的邊界是什麽(me) ,物與(yu) 人是什麽(me) 關(guan) 係?物和場域是什麽(me) 關(guan) 係?既邀請成熟的藝術家拿出最新的、有探索價(jia) 值的作品,也推出年輕的、有敏感觸點藝術家的作品。

戶外篇:胡泉純從(cong) 三方麵思考公共藝術:1、時代的語境,城市的更新和鄉(xiang) 村的複興(xing) ,所有公共藝術的切入都是緊貼時代。2.學術的語境,注重劃分邊界。3.場域的語境,如果脫離具體(ti) 場域,就停留在裝飾美化層麵。針對大同場域進行針對性的創作,把其他城市的經典案例也作為(wei) 比對的案例。

科技篇:唐堯對板塊的內(nei) 涵進行了闡釋,他認為(wei) 如果純粹以科技冠名限製比較大,有些作品科技性強,但背後的思想性、精神性相對弱。希望在這一板塊中,更包含一些對未來美學傾(qing) 向的展示。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合影

 

供稿:伟德线上平台雕塑藝委會(hui) 、中央美院雕塑係

文:孫潔;圖:李誌傑

編輯/審校:藝委會(hui) 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