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0日上午,“為(wei) 中國而設計——第八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暨學術論壇”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本次活動由bv伟德官网登录主辦,bv伟德官网登录環境設計藝委會(hui) 、廣州美術學院承辦。
大展自2004年首次在中央美術學院成功舉(ju) 辦以來,現已成為(wei) 中國藝術設計界的盛會(hui) ,大展通過弘揚“為(wei) 中國而設計”的理念,搭建了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的優(you) 質學術交流平台。本次大展關(guan) 注當前設計領域的熱點問題,以“新時代•新設計”為(wei) 主題,探討環境藝術設計應如何傾(qing) 聽時代的聲音,緊跟時代的步伐;同時應如何麵對著新時代、新任務與(yu) 新發展的責任與(yu) 挑戰,勇於(yu) 設計創新、技術創新、領域創新。
開幕式現場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伟德线上平台環境設計藝委會(hui) 名譽主任、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專(zhuan) 業(ye) 創建人及學術帶頭人張綺曼,主任、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蘇丹,副主任郝大鵬、黃建成、邵健、蔡強,委員丁圓、朱力、劉波、李群、吳昊、宋立民、趙慧,秘書(shu) 長王國彬;出席開幕式的嘉賓還有伟德线上平台建築藝委會(hui) 委員孫一民、王海鬆,袈藍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始人兼主持建築師鄒迎晞,台灣室內(nei) 空間設計學會(hui) 理事長吳燦中、榮譽理事兼執行長劉時泳,中國建築工業(ye) 出版社總編胡永旭、編審李東(dong) 禧、主任唐旭,深圳市洪濤裝飾設計院副院長張梁,廣東(dong) 集美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陸瑋琦等。出席開幕式的廣州美術學院嘉賓有院長李勁堃、副院長範勃、財務處處長林國仙、國際交流處處長劉滴、建築藝術設計學院書(shu) 記何爭(zheng) 、環藝係主任許牧川等。開幕式由伟德线上平台環境設計藝委會(hui) 委員、廣州美術學院建築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沈康主持。
bv伟德官网登录分黨(dang) 組書(shu) 記、駐會(hui) 副主席、秘書(shu) 長徐裏為(wei) 本次大展開幕式發來賀信。賀信表示:“為(wei) 中國而設計——第八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暨學術論壇”在“設計之都”廣州舉(ju) 辦,這不僅(jin) 是中國設計藝術的一次盛會(hui) ,也是對“為(wei) 中國而設計”這一主張十五年成果的印證和檢驗,更是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的貫徹踐行。新時代呼喚新設計,新設計需要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就要堅持“為(wei) 中國而設計”。通過大展暨論壇的舉(ju) 辦,將啟示我們(men) 思考如何在新時代讓中國設計注入人文藝術的內(nei) 涵和情懷,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chuan) 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範,不斷提升中國設計行業(ye) 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zheng) 力。
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專(zhuan) 業(ye) 創建人及學術帶頭人、伟德线上平台環境設計藝委會(hui) 名譽主任張綺曼致辭
張綺曼在致辭中詮釋了“為(wei) 中國而設計”理念提出的時代背景和學術內(nei) 涵。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設計行業(ye) 迅猛發展,但繁榮景象的背後,存在著許多城市環境設計千篇一律,抄襲模仿設計樣式,照搬西方設計模式等現象。在此背景下提出的“為(wei) 中國而設計”主張在此後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認為(wei) 新時代的設計更要做出中國特色,彰顯中國文化,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樹立文化自信的道路。她寄望於(yu) 新時代的年輕設計師、青年學生,學習(xi) 和挖掘中國博大精深的傳(chuan) 統文化,開創新的“為(wei) 中國而設計”之路。
伟德线上平台環境設計藝委會(hui) 主任,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蘇丹致辭
蘇丹教授在致辭中表示,作為(wei) 新一屆環境藝術設計委員會(hui) 主任,更加感到新時代賦予的責任和考驗,要思考當前的環境藝術設計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探尋發展方向;環境設計過去服務於(yu) 城市建設,近些年又回歸服務於(yu) 農(nong) 村,當下的環境設計更要重視自然、社會(hui) 和人的和諧統一,在更高的維度上進行環境設計哲學思考的突破,更新環境設計中主體(ti) 與(yu) 客體(ti) 的相互關(guan) 係,構建與(yu) 時俱進的環境設計新範式。
廣州美術學院院長、廣東(dong) 省美協主席、廣東(dong) 畫院院長李勁堃致辭
李勁堃代表廣州美術學院致開幕辭。他表示設計要向未來發展,必須要結合區域發展以及國家戰略來構築,把學校設計教學的重點推到時代前沿,在時代宏觀背景中,探討對智能、數字等新技術的運用,積極鼓勵創新。他認為(wei) 當前美術院校的設計教育,是引領傳(chuan) 播的一個(ge) 非常重要的文化指標、技術指標和藝術指標。他希望通過各位專(zhuan) 家學者的深入交流,共同為(wei) 如何“為(wei) 中國而設計”以及美術院校的設計教育發展,提供寶貴經驗。
授書(shu) 儀(yi) 式
開幕式上還舉(ju) 行了授書(shu) 儀(yi) 式。由胡永旭代表中國建築工業(ye) 出版社,蘇丹、李勁堃共同完成授書(shu) 儀(yi) 式。本屆活動出版了《為(wei) 中國而設計——第八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入選作品集》和《為(wei) 中國而設計——第八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入選論文集》,留下了珍貴的學術成果和優(you) 秀的時代經驗。
“為(wei) 中國而設計”大展開幕的同時還舉(ju) 辦了“2018年台灣室內(nei) 空間設計學會(hui) 優(you) 選作品展”。中國台灣室內(nei) 空間設計學會(hui) 理事長吳燦中表示,組織本次優(you) 秀作品送至大陸合作的學校進行交流巡回展出,旨在擴大兩(liang) 岸師生們(men) 在室內(nei) 空間設計學術領域的交流與(yu) 研究,深耕室內(nei) 設計教育的精進,增進海峽兩(liang) 岸年輕設計師、師生作品與(yu) 人員的友誼和互動。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範勃希望通過活動的舉(ju) 辦,促進本校與(yu) 台灣地區高校的交流合作,更好地借鑒台灣地區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寶貴經驗和優(you) 秀成果,推動本校環境藝術設計學科和專(zhuan) 業(ye) 進一步發展和提升。
與(yu) 會(hui) 嘉賓以及各兄弟院校的代表和現場數百名觀眾(zhong) 參加了開幕式,隨後在美術館參觀了精彩紛呈的作品。參觀人潮湧動,大家一邊觀展,一邊相互交流心得。
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zhong) 觀賞設計作品
與(yu) 會(hui) 嘉賓交流觀展心得
與(yu) 會(hui) 嘉賓討論參展作品
“為(wei) 中國而設計”開幕式嘉賓合影
觀展活動結束後,在廣州美術學院900人學術報告廳舉(ju) 辦了學術論壇。孫一民、邵健、沈康、吳燦中、王海鬆、鄒迎晞等六位嘉賓圍繞大會(hui) “新時代·新設計”的主題,結合各自理論研究和設計創作的經驗體(ti) 會(hui) ,分別作了精彩生動的演講。論壇活動由沈康、許牧川主持。
孫一民(左)、邵健(右)發表演講
孫一民(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以《以城市空間營建為(wei) 主導的設計實踐》為(wei) 題,提出在當代城市化進程中,應重視城市公共空間營造,為(wei) 生活其間的市民提供良好的公共空間體(ti) 驗和審美體(ti) 驗。他從(cong) 城市設計角度探討如何塑造城市公共空間,提出了劃小街區網的做法。在城市改造的進程中,在肯定傳(chuan) 統城市肌理的同時,要將建築和公共空間、街道形成一種新的空間建造邏輯關(guan) 係。他指出,不管中西方,優(you) 秀的建築形體(ti) 圍護出來的城市空間,應該是相輔相成,隻有重視城市公共空間設計,才能真正促進中國公共空間的轉化與(yu) 升級。
邵健(中國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副院長、教授)在題為(wei) 《江南水鄉(xiang) 南潯古鎮城市複興(xing) 構想與(yu) 開端》的演講中,從(cong) 曆史特色到民俗風情、從(cong) 地理特征到水域保護等多重角度,生動闡述了江南水鄉(xiang) 南潯古鎮城市複興(xing) 的構想,以城市美學建造為(wei) 重點,以古鎮保護活化為(wei) 核心,以新型產(chan) 業(ye) 關(guan) 係為(wei) 要務,以江南名鎮重建為(wei) 歸宗,最終實現打造魅力故鄉(xiang) 。同時,他還強調鄉(xiang) 村複興(xing) 要放在新時代背景下,發揚吳越文化的傳(chuan) 統,發揮民間的力量,強調社區力量的介入,重視生態的可持續性。從(cong) 諸多微觀角度,讓我們(men) 從(cong) 更貼近生活的角度,去麵對城市複興(xing) 的命題。
沈康(左)、吳燦中(右)發表演講
沈康(廣州美術學院建築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教授)發表了《空間創新的維度》的演講。他分享了豐(feng) 田汽車在移動出行行業(ye) 的創新之舉(ju) 的案例,詮釋了設計是一種驅動創新、構建成功商業(ye) 的戰略性解決(jue) 問題的過程,提出了通過新產(chan) 品(空間)係統地服務、引導更優(you) 質生活的理念。空間創新未來可能的方向,是創新順應時代的產(chan) 品,而環境設計中的“體(ti) 驗設計”也同樣重要,體(ti) 驗空間作為(wei) 體(ti) 驗設計的發聲器或者載體(ti) ,不僅(jin) 僅(jin) 是響應新的功能和要求,更有可能從(cong) 空間形式上推動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他強調空間作為(wei) 日常生活的載體(ti) ,環境設計應成為(wei) 最具“整合力”的設計力量。
吳燦中(台灣室內(nei) 空間設計學會(hui) 理事長、教授)發表了題為(wei) 《療愈環境理論的實證設計應用》的演講。他在研究環境設計中,尤其注重環境對人身心健康的影響和療愈作用。他分享了三種“療愈環境”的元素:人際間的互動、提供五官通達的感受、消除環境的壓力。將“療愈環境”定義(yi) 為(wei) “一處可以誘發身體(ti) 自體(ti) 療愈,具有正向轉化能力,以提升合乎身心健康的空間環境”。他強調設計師的健康理念能夠引導人在一個(ge) 好的環境療愈身心,對空間懷有敬重和莊嚴(yan) ,達到設計主體(ti) 與(yu) 客體(ti) 之間相互尊重的和諧關(guan) 係。
王海鬆(左)、鄒迎晞(右)發表演講
王海鬆(上海大學總建築師王海鬆、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發表以《留·轉·續·嵌——基於(yu) 可持續的校區更新設計》為(wei) 主題的演講,通過對上海大學延長校區具體(ti) 設計案例的切入,總結“留·轉·續·嵌”四字聯結的設計理論。他認為(wei) 校園建築和環境對人的培養(yang) 非常重要,上海大學是一個(ge) 鼓勵自由的校園,兼容並蓄,強調文脈傳(chuan) 承、血統延續,重視空間友好、人格養(yang) 成,也要求青年學習(xi) 的成長融入城區,擔負社會(hui) 責任。在設計中,既要留住文脈,保護校區中的傳(chuan) 統建築,也要實現建築麵積的轉換功能,延續校園內(nei) 在的生命。
鄒迎晞(袈藍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始人兼主持建築師、新田園主義(yi) 實踐者聚落袈藍公社創辦人)發表了題為(wei) 《我們(men) 的城鄉(xiang) 實踐》的演講,他把自己定義(yi) 為(wei) 城鄉(xiang) 一體(ti) 化新模式的探索者,積極探討城市與(yu) 鄉(xiang) 村之間的關(guan) 係。他通過大量鄉(xiang) 村改造的案例,提出“新農(nong) 人”、“眾(zhong) 創田園”等新鮮理念。他總結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是產(chan) 業(ye) ,而產(chan) 業(ye) 的關(guan) 鍵是人,尤其是“新農(nong) 人”,要為(wei) 人搭建平台,將政府力量、文化旅遊、社區力量和農(nong) 業(ye) 發展聯動起來。將藝術、文明、社會(hui) 和自然以合適的比例融合,就能產(chan) 生巨大能量。同時還需要找到好的方法論去尋求資金支持,做出一個(ge) 可持續的“小生態”,描繪出鄉(xiang) 村創業(ye) 的美好局麵。他強調了回歸於(yu) 服務鄉(xiang) 村的設計理念,提倡“田園哲學”的價(jia) 值觀。
嘉賓演講現場的盛況
論壇現場還邀請了本屆活動支持單位深圳市洪濤裝飾董事長劉年新呈現了精彩的書(shu) 法表演,用濃墨重彩表達對活動的衷心祝賀。廣州美術學院校藝術團帶來青春活力的街舞和歌唱表演,為(wei) 論壇現場增添了熱烈氣氛。
“為(wei) 中國而設計”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承辦權移交儀(yi) 式
論壇演講結束後,經bv伟德官网登录環境設計藝術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集體(ti) 決(jue) 議,計劃於(yu) 2020年舉(ju) 辦的“為(wei) 中國而設計——第九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將在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學舉(ju) 辦。在蘇丹主任的見證下,沈康院長將“為(wei) 中國而設計”的承辦權移交給下一屆的承辦方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趙慧院長。
頒發入選證書(shu)
隨後,論壇現場還為(wei) 本屆“為(wei) 中國而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大展的作品及論文入選作者頒發入選證書(shu) 。
“為(wei) 中國而設計”學術論壇嘉賓合影
“為(wei) 中國而設計——第八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將持續至2018年11月5日。
供稿/環境設計藝委會(hui)
編輯審校/藝委會(hui) 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