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委員會

其他藝委會列表

bv伟德体育官网登录

千年景德·瓷上中國 ——首屆中國(景德鎮)當代陶瓷繪畫作品展在景德鎮開幕

   

    2018年10月21日,“千年景德·瓷上中國”——首屆中國(景德鎮)當代陶瓷繪畫作品展在綠地昌南裏文化藝術中心開幕。本次展覽由bv伟德官网登录、景德鎮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bv伟德官网登录陶瓷藝術委員會(hui) ,景德鎮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景德鎮綠地昌南裏文化藝術中心承辦,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景德鎮市澄品堂陶瓷有限公司協辦。

開幕式現場

    bv伟德官网登录分黨(dang) 組書(shu) 記、駐會(hui) 副主席、秘書(shu) 長徐裏,江西省文聯黨(dang) 組書(shu) 記鄭翔,景德鎮市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吳雋在開幕式上致辭,景德鎮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熊皓主持開幕式。bv伟德官网登录、江西省美術家協會(hui) 、景德鎮市委宣傳(chuan) 部、昌南拓展區、市文廣新局、中國陶瓷博物館等相關(guan) 負責人及陶瓷界人士約300餘(yu) 人出席開幕式。

開幕式現場

    徐裏在致辭中就中國陶瓷繪畫藝術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做了探討。他感慨道,中國陶瓷繪畫源遠流長,有著輝煌燦爛的藝術成就,具有獨特的審美和造型方式,是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與(yu) 藝術於(yu) 一身的民族瑰寶,在千百年的曆史發展中,精彩紛呈,經典無數。隨著時代發展,陶瓷藝術越來越為(wei) 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所喜愛,國油版雕等各專(zhuan) 業(ye) 門類和陶瓷藝術不斷融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同時也被世界人民所認同。

展覽啟動儀(yi) 式

    陶瓷繪畫作為(wei) 陶瓷藝術門類的一個(ge) 分支,在以往的行業(ye) 協會(hui) 、產(chan) 區和工藝美術協會(hui) 舉(ju) 辦的諸多博覽會(hui) 、交易會(hui) 或展覽上都曾出現或展出。本次伟德线上平台首次舉(ju) 辦陶瓷繪畫作品展,從(cong) “美術”的角度重新梳理陶瓷繪畫這一特殊門類在今天的麵貌,擔負起一種引領、關(guan) 注和倡導學術高度的責任重擔。

嘉賓參觀展覽

    此次入選的149件作品立足當代語境,以藝術探索為(wei) 主體(ti) ,基本涵蓋了當今中國陶瓷繪畫藝術的各個(ge) 門類,既包含傳(chuan) 統的釉上、釉下、古彩、粉彩,也包含近20年開始湧現的高溫顏色釉裝飾與(yu) 繪畫,更出現了綜合材料和帶有裝置風格的陶瓷繪畫作品,體(ti) 現陶瓷藝術多元融合發展的新趨勢,實現陶瓷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人們(men) 看到了瓷畫領域新的麵貌、新的表現、新的技術、新的觀念、新的材料和新的燒成,極大豐(feng) 富了“瓷畫”的內(nei) 核,體(ti) 現了陶瓷繪畫所涉及的豐(feng) 富複雜的藝術語匯和研究成果。

嘉賓參觀展覽

    鄭翔在致辭中表示,陶瓷藝術和繪畫藝術都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展覽從(cong) 美術的角度梳理、展示陶瓷繪畫這一藝術門類在今天的麵貌,對推動傳(chuan) 統藝術創新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展覽展出的陶瓷藝術作品,涵蓋了當前中國陶瓷繪畫藝術的各個(ge) 門類,藝術家們(men) 用陶瓷繪畫這個(ge) 載體(ti) 發揮藝術想象力,創造性地表達中國價(jia) 值,講述了新時代的中國故事,讓人們(men) 看到了曆史的活力和創新。他希望更多的藝術家特別是青年一代藝術家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的偉(wei) 大實踐中來,投身到陶瓷美術的創新創作中來,謳歌時代和人民,創造出更多可以傳(chuan) 承的精美作品。

嘉賓參觀展覽

    吳雋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展覽倡導思想解放、藝術創新,入選的作品題材豐(feng) 富、形式多樣,既充分展示出當代藝術創作的曆史底蘊和人文精神,又凸顯了陶瓷藝術的兼容並蓄和傳(chuan) 承創新,更加堅定了景德鎮市重振陶瓷文化名片,以陶瓷對話世界的底氣與(yu) 信心。展望未來,在伟德线上平台等各方文化藝術機構的幫助和支持下,在全體(ti) 陶瓷藝術從(cong) 業(ye) 者的不懈努力和拚搏下,在景德鎮市上下一心對話世界的奮鬥和實踐下,在綠地集團等一批具有強烈社會(hui) 責任感企業(ye) 的無私貢獻和參與(yu) 下,陶瓷藝術必將在世界舞台上,在新的曆史階段中創造新的傳(chuan) 奇和輝煌。

展覽現場

    “千年景德·瓷上中國”——首屆中國(景德鎮)當代陶瓷繪畫作品展,是首次陶瓷繪畫作品的全國性單項展覽,將開啟中國近當代美術史陶瓷繪畫門類的新裏程。展覽將展出至11月20日。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合影

 

文:趙昆、趙蓓莉、黃培新

編輯審校:藝委會(hui) 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