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與策展委員會

其他藝委會列表

bv伟德体育官网登录

薛永年:整個教育最薄弱的就是美育環節

 

麵向大眾(zhong) 的美育,離不開鑒賞、批評

薛永年 (bv伟德官网登录理論委員會(hui) 主任)

 

整個(ge) 教育最薄弱的是美育環節

    美術史是從(cong) 國外引進的現代學科,但我國研究書(shu) 畫史的傳(chuan) 統悠久而豐(feng) 厚。中央美院美術史論係的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對中國古代傳(chuan) 統的了解,在破除西方中心論上做出了努力。

    央美的老師都很重視美育,加強美育的觀點是深入人心的,也是大家常談的。我國早已把美育列入了青少年德智體(ti) 美培養(yang) 的教學中;但是從(cong) 效果來看,整個(ge) 教育最薄弱的就是美育環節了。

    在曆史經驗中,美育就是寓教於(yu) 樂(le) ,它實際與(yu) 德育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在真、善、美三者中,大家對科學的求真、道德的向善都很重視,但對於(yu) 提升感情境界的美不是很理解。

    評價(jia) 一幅畫的好壞,不是看它美不美,而是看賣得貴不貴,拿市場的畫價(jia) 當藝術的品質,拿工作的職務當藝術的水平,這是很有問題的。

    此外,當前中國美術界重批評、輕鑒賞。批評當然重要,但麵向大眾(zhong) 的美育,離不開美術鑒賞、學術的批評,也離不開美的本質。學會(hui) 欣賞作品的美、領悟其核心精神內(nei) 涵,才能得到熏陶,塑造美好的心靈。

 

書(shu) 畫鑒定不僅(jin) 僅(jin) 靠眼力

    我是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培養(yang) 的第一屆本科生和第一屆研究生。1962年,我們(men) 的老係主任金維諾先生就請到張珩、徐邦達兩(liang) 位先生給我們(men) 講書(shu) 畫鑒定。當初我們(men) 考這個(ge) 專(zhuan) 業(ye) 的時候,就有培養(yang) 書(shu) 畫鑒定、鑒賞人才的要求。我們(men) 覺得這是個(ge) 絕活兒(er) ,很少人有這種本領。老師講,你對畫的真假搞不清,那你發表很多意見就是空中樓閣,所以我們(men) 就很重視這個(ge) 課。

    在我的印象中,張珩先生在當時的社會(hui) 聲望更高。作為(wei) 書(shu) 畫鑒定專(zhuan) 家,他要排在前麵,被認為(wei) 是首席專(zhuan) 家。聽老師講,當時在國內(nei) 成立了三人鑒定小組,到各地去看畫,就是由張珩來負責的,還有謝稚柳和韓慎先。

    我印象最深的是,過去講書(shu) 畫鑒定是一種本領,是一種眼力,但聽了張珩講課之後覺得不是眼力,而是學問。他把這種傳(chuan) 統的眼力和本領上升到一個(ge) 現代學科的高度,建立了他的理論框架與(yu) 體(ti) 係。所以說,張珩是中國書(shu) 畫鑒定學的奠基者之一,傳(chuan) 統書(shu) 畫鑒定與(yu) 文獻研究的集大成者。

張珩一家在北京南鑼鼓巷家中

    張珩先生認為(wei) ,任何一種傳(chuan) 世的書(shu) 畫作品,都由若幹部分構成:畫的本身、裝裱的部分、收藏的印章、相關(guan) 的題跋、畫外的著錄等。他把這些因素都放在一起,然後用辯證法抓住最主要的,引進美術史裏的風格概念,建立了一個(ge) 新的係統。

    要判斷一幅畫的真偽(wei) ,我們(men) 要有依據,不能妄信。依據有主要的和次要的,風格是主要的。風格裏麵又分時代和個(ge) 人,其次是印章、著錄種種,要抓住主體(ti) 。

 

風格是書(shu) 畫鑒定的主要依據

    風格是美術史研究必須麵對的問題,風格同樣是書(shu) 畫鑒定的主要依據。“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人尚態”便是時代風格。書(shu) 畫家本身的思想、性格、審美觀念、藝術精神的視覺顯現便是個(ge) 人風格;而個(ge) 人風格也離不開用筆習(xi) 慣,比如說著名的書(shu) 法家蘇東(dong) 坡的字便深受其拿筆方法的影響。

    同一時代主流書(shu) 畫家作品的共性就是時代風格,而一些書(shu) 畫家適應曆史潮流開創的超越舊時代風格的個(ge) 人風格,自然地帶動大批追隨者,釀成新的時代的主流風格,也即新的時代風格。

研究書(shu) 畫史要從(cong) 風格與(yu) 內(nei) 涵、功能與(yu) 創造、藝術與(yu) 社會(hui) 諸因素的具體(ti) 聯係中,理清藝術演變的來龍去脈及其因果關(guan) 係,從(cong) 而能對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個(ge) 案研究既是書(shu) 畫鑒定的研究,也是書(shu) 畫史的研究。在研究上以大觀小,宏觀把握,局部入手,小中見大,各個(ge) 擊破,發掘使用新材料,立體(ti) 化地把握書(shu) 畫史的生動性與(yu) 豐(feng) 富性,積點成線,重新梳理曆史線索。

    做個(ge) 案研究時,第一步是盡可能地看這位名家的絕大部分作品,而後廣泛收集圖片資料以及生平思想創作的文獻資料,進行編年;第二步是在編年的基礎上進行分期和分類,發現內(nei) 在脈絡,剔出偽(wei) 作贗品,最後通過風格分析和文獻引證,從(cong) 作品看到作者的內(nei) 心,由畫及人,知人論世。

張珩 《怎樣鑒定書(shu) 畫》

 

學術和市場不可能完全等同

    學術就是學術,學術和市場不可能完全等同起來。

    舉(ju) 個(ge) 例子,同樣教我們(men) 的老師,張珩和徐邦達對有的作品,看法就不一樣。一個(ge) 人認為(wei) 是明初,一個(ge) 認為(wei) 是南宋末,有差距。其他的也有,這很自然,每個(ge) 人有他自己的依據,有不同的看法。學術允許百家爭(zheng) 鳴。但市場有時候需要一個(ge) 明確的意見,要收還是不收?價(jia) 格是低一點還是高一點?

    學術方麵有時是沒有結論的,我不能說它是真,也不能說它是假,我需要去研究,作為(wei) 學術是允許的。但市場的運行不能等你,你現在必須拿一個(ge) 結論出來,雖然都涉及了一種學問,但不能按一把尺來要求學術研究與(yu) 市場運營,因為(wei) 市場還要服從(cong) 經濟規律。不能要求書(shu) 畫鑒定的博物館專(zhuan) 家或者學院專(zhuan) 家,一定按滿足市場的要求提供意見,這做不到。

    他們(men) 的意見可能和市場上的看法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他的意見不應該影響市場,因為(wei) 市場需要馬上拿主意,他們(men) 的意見也隻是一家之言。藏家本身也會(hui) 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也會(hui) 有依據。但你一定要求鑒定家跟你意見完全統一,沒有必要,而且你也沒有必要按照博物館專(zhuan) 家的意見去市場運作,這是兩(liang) 回事兒(er) 。

    有時候可以交流意見,但具體(ti) 的運作不需要有聯係,也不需要誰是誰非,這是我的看法。一個(ge) 主要是經濟規律,一個(ge) 是學術規律,不完全一樣,中間有重疊的部分,但還有的是要在時間裏解決(jue) 的,有的是不能等時間的。

 

書(shu) 畫鑒定學的教育誤區

    談到書(shu) 畫鑒定學在中國的美院教育現狀,存在兩(liang) 個(ge) 誤區:一個(ge) 誤區是認為(wei) 學院派沒用了:你們(men) 都是做學問的,你們(men) 不交學費,你們(men) 不去買(mai) 東(dong) 西,你們(men) 說的沒有用。怎麽(me) 沒有用?有的人做得差,可能沒用;有的研究得深入,對你去辨別作品的真偽(wei) 肯定是有用的。

    第二個(ge) 誤區就是科技的作用。對於(yu) 書(shu) 畫的鑒定,科技可以要,但書(shu) 畫鑒定是沒法取樣的,一取樣就破壞了,如今即使各種可以用的科技手段都用了,像光學、無破壞的,但還是不能全部解決(jue) 問題。所以,科技要用,傳(chuan) 統的係統性方法、科學方法也必須相結合,完全依賴科技那也是一個(ge) 誤區。

    但是,現在從(cong) 事書(shu) 畫研究的人多了,從(cong) 事美術史研究的人多了,包括有些在市場做工作的人,要搞清楚某一家,自己想買(mai) ,得大量地搜集材料;在學校裏寫(xie) 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對不同的書(shu) 畫家個(ge) 案的真偽(wei) 研究,那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讚成把藝術品當金融產(chan) 品

    藝術品的收藏看個(ge) 人愛好,首先要自己喜歡,我不太讚成把藝術品當成一種股票性質的金融產(chan) 品,藝術品本身有它的審美價(jia) 值,不能隻看到它的物質價(jia) 值,忽略了其藝術品質。

    目前存在一個(ge) 很不正常的現象,就是把還在前進發展中的、還有待於(yu) 曆史檢驗的當代畫家作品定得價(jia) 格很高,甚至超過了經過曆史檢驗的古代、近現代名家的作品價(jia) 格,這是根本站不住腳的,完全是一種商業(ye) 行為(wei) ,和藝術的規律沒有關(guan) 係。

    另外,這種現象的出現和腐敗也有關(guan) 係,畫價(jia) 越高越好送禮,當代畫家好辦啊,能畫就是真的,還可以拿作品與(yu) 作者一起合影,拿古代畫家的作品送禮,一是古畫沒那麽(me) 多,二是不容易讓人相信是真的,這些都和腐敗相聯係。所以,隨著反腐的深入,畫價(jia) 會(hui) 越來越貼近實際、貼近更多的人,符合它應該具有的理想價(jia) 值。至少中等階層的收入應該收藏得起個(ge) 別人的畫,這樣藝術市場才會(hui) 有發展,如果都靠為(wei) 給貪官送畫去買(mai) 畫,是沒有發展的。

 

關(guan) 於(yu) 中國畫家做學問

    關(guan) 於(yu) 中國畫家做學問可以分成兩(liang) 塊:一是做和畫畫有關(guan) 的學問,二是做提高學術能力的學問。

    和畫畫有關(guan) 的學問,比如曾有一位山水畫家和我講,他學過地質學,所到之處的山川他都會(hui) 用地質學的觀念去考察。他說,不同的地質構造其肌理皴法都不一樣,這樣他畫起來就不是亂(luan) 畫,而是按規律去畫。

    還有一種和畫畫有關(guan) 的做學問方法,是係統地研究,比如說學齊白石的蝦蟹畫,孤立地學就不是做學問的學法。學表麵的不行,要係統地研究,把齊白石早年的蝦和後來的蝦拿來對比,你會(hui) 發現他在變,從(cong) 畫青蝦變成了畫白蝦,因為(wei) 青蝦不容易透明。他開始畫蝦時腦門上是沒有重墨的,後來才有,到晚年蝦須的擺動也越來越活,腿的處理根據畫麵需要也會(hui) 減少。

齊白石 《蝦圖》  138×34cm 1927年  北京畫院藏

    通過係統研究,我們(men) 要思考他是如何把別人畫的變成自己畫的,他的長處在哪兒(er) ?那我們(men) 再畫蝦時就不會(hui) 重複齊白石,就知道該避開什麽(me) 。所以,從(cong) 藝術實踐上來講也是要研究的,要繼承前人規律性的經驗,隻有研究才能知道。

    另一種就是增加文化修養(yang) 和理論積累的研究了。我們(men) 學一些畫史和畫論的知識,都要抱有一種研究的態度。比如看了一本寫(xie) 徐渭的書(shu) ,我們(men) 就要去想他寫(xie) 得對不對,和我們(men) 的認識是不是一致,有什麽(me) 問題,為(wei) 什麽(me) 會(hui) 出現問題,哪方麵是高明的⋯⋯我們(men) 要經常去琢磨一些問題,對徐渭的認識就會(hui) 提高很多。

 

豎起脊梁立定腳

敞開眼界放平心

    現在從(cong) 事美術理論與(yu) 批評的人可以說是數量超過質量,對國外的熟悉程度遠超過對中國傳(chuan) 統的了解程度,對圖像的使用很熱心,但疏離了藝術風格,而風格即人,知人才能論世。從(cong) 事美術史論一是要掌握作品,二是要注重文獻,史、論要結合,史裏有論,論中有史,不可分開。此外,培養(yang) 問題意識,注意理論聯係實際,尊重藝術規律等都是很重要的。

    美術批評家應以專(zhuan) 業(ye) 的學術性做依托,以中國文化為(wei) 血脈,遵照藝術規律、美育經驗和審美的規律,在聯係美術發展史與(yu) 現實創作的實踐中,從(cong) 文化厚度和文明高度入手,為(wei) 中國美術以自己的特色走向世界立言。這是一個(ge) 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構建中國美術的主體(ti) 話語體(ti) 係,也就是我提倡的“為(wei) 中國美術立言”。首先要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為(wei) 前提,然後要有世界的眼光,要有拿來的魄力。目前來看,繼承三個(ge) 傳(chuan) 統是要認真做的。這三個(ge) 傳(chuan) 統包括中國古代優(you) 秀的書(shu) 畫話語傳(chuan) 統;近現代“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的美術話語傳(chuan) 統;改革開放以來的藝術實踐所提供的新知。此外,對外國美術理論話語要有篩選的借鑒。對待中西文化,我們(men) 應當“豎起脊梁立定腳,敞開眼界放平心”。

(刊登於(yu) 《藝術市場》雜誌2018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