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理論委員會

其他藝委會列表

bv伟德体育官网登录

薛永年:藝術家必須是能工巧匠!


  美術界一直呼喚大師,但殊少研究大師的成才之路。其實,古往今來的大師級的畫家,有些確實出身工匠。近代的中國畫大師齊白石,出身木工;明代浙派領軍(jun) 戴進,出身金銀首飾工匠;明代吳四家之一的仇英,出身漆工。至於(yu) 被視為(wei) 畫聖的吳道子,因為(wei) 頗有“工匠精神”,同樣被蘇軾稱“猶以畫工論”。以上畫家的成才之路,統統離不開他們(men) 秉持的“工匠精神”,另些出身文人的畫家,也由於(yu) 具備了“工匠精神”,才獲得真才實詣,不再是名不副實的空頭畫家。

  在觀念藝術出現之後,靳尚誼等著名畫家指出,架上美術和卷軸畫是“手藝活”。在我看來,手藝活的特點,不同於(yu) 觀念藝術之處,在於(yu) 離不開技能,在於(yu) 心手相應、得心應手,在於(yu) 匠心高妙和技巧高超的統一,在於(yu) 有獨創,有獨特的“絕活”。藝術家既是一定意義(yi) 上的思想家,又是靠手藝創造藝術世界的造物者。從(cong) 前一方麵而言,藝術家應該是魯迅期望的“行路的先覺”,從(cong) 後一方麵而言,藝術家又必須是能工巧匠,技進乎道,實現藝術的目的性和規律性一致。

  從(cong) 美術史提供的經驗看,工匠精神的意蘊,包括幾個(ge) 方麵。首先,“工匠精神”是一種忘我投入的獻身精神,是一種不怕吃苦的敬業(ye) 精神。明代仇英作為(wei) 一個(ge) 出色的工筆畫家,其作品“精工而有士氣”,精致工麗(li) ,又有文化內(nei) 涵,這一切靠的都是全身心的投入。董其昌說:“實父(仇英)作畫時,耳不聞鼓吹闐駢之聲,如隔壁釵釧戒,其術亦近苦矣!”這種精神也就是唐代美術史家張彥遠闡述的“全其神而專(zhuan) 其一”的精神。

  其次,“工匠精神”也是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為(wei) 了追求完美,永遠不滿足已有成就,不斷地變法圖新。齊白石就是如此。大家都知道他“衰年變法”,創造“紅花墨葉”雅俗共賞的花卉畫體(ti) 格,實際上,“衰年變法”之後,他繼續在所擅長的題材方麵精益求精,變法不止。他曾題畫《蝦》說:“餘(yu) 之畫蝦已經數變,初隻略似,一變畢真,再變色分深淺,此三變也。”其後,他進一步刪減提煉,誇張變形,在《芋蝦》上題道:“餘(yu) 畫蝦已經四變,此第五變也。”終於(yu) 實現了“妙在似與(yu) 不似之間”的出神入化。

  再者,“工匠精神”還是一種符合規律的創新精神,也是一種放手大膽而不失精微的精神。所謂匠心和所謂絕技,都是出新與(yu) 法度的統一、真放與(yu) 精微的統一。拿百代畫工供奉的畫聖吳道子來說,蘇東(dong) 坡在《書(shu) 吳道子畫後》一文中就稱讚吳“出新意於(yu) 法度之內(nei) ,寄妙理於(yu) 豪放之外”。也就是說,吳道子能在符合法度的要求中畫出新意,能在豪放不羈的風格之外體(ti) 現客觀的規律。成功的藝術作品,都是嚴(yan) 格訓練的產(chan) 物,隻有基礎紮實,不斷精進,方能筆無妄下,收放自如。

  “工匠精神”與(yu) “寫(xie) 意精神”其實不矛盾。近年的中國美術界提倡“寫(xie) 意精神”,有時會(hui) 批評某些美術作品太刻意求工了,太致力於(yu) 製作手段了,太以製作的精致掩蓋內(nei) 容的蒼白了。但是注重理想表達和內(nei) 心抒發的寫(xie) 意精神,可以是工致細膩的工筆形態,也可以是豪放概括的寫(xie) 意形態。二者都需要真情實感的發抒,同樣需要細節的認真對待,不管是造型、筆墨,還是布置構圖,都是“差之一毫、謬之千裏”。因此,蘇東(dong) 坡還在觀賞《子由新修汝州龍興(xing) 寺吳畫壁》之後發表感想說:“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隻有通過精微的細節,才能保證大智慧的實現。


本文原載:《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