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設計藝術委員會

其他藝委會列表

bv伟德体育官网登录

“為中國而設計”第九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暨學術論壇在平遙開幕

  

  2020年10月24日上午,“為(wei) 中國而設計”第九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暨學術論壇在平遙古城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bv伟德官网登录主辦,bv伟德官网登录環境設計藝術委員會(hui) 、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承辦,山西省平遙縣政府、山西粵投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1.jpg開幕式現場

  本次大展暨論壇秉承“為(wei) 中國而設計”的理念,聚焦於(yu)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相結合,主題為(wei) “環境藝術的‘木’營造”。把環境藝術設計置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大背景下,關(guan) 注生態、聚焦生活、破解難題,傾(qing) 聽時代聲音,緊跟時代步伐,擔當設計領域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的責任。平遙古城擁有2700多年的曆史,1997年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古城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山西縣城的基本風貌,周邊分布著雙林寺、鎮國寺等寶貴的曆史遺構,具有極高的專(zhuan) 業(ye) 考察價(jia) 值。本次活動在平遙舉(ju) 辦,搭建了一座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優(you) 質學術交流平台,不僅(jin) 有助於(yu) 推進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zhuan) 業(ye) 發展,同時致力於(yu) 促進人與(yu) 環境和諧發展,構築中國人的美好生活圖景。

  出席活動的嘉賓有伟德线上平台環境設計藝委會(hui) 主任蘇丹,副主任郝大鵬、黃建成、邵健、蔡強、馬克辛,委員丁圓、朱力、李群、沈康、宋立民、陳易、趙慧,秘書(shu) 長王國彬;中國建築學會(hui) 室內(nei) 設計分會(hui) 副理事長王寒冰,中國建築工業(ye) 出版社副總編輯胡永旭,主任唐旭、李東(dong) 禧,魯迅文化基金會(hui) 副會(hui) 長劉兵兵,山西省美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shu) 長李桂平,太原理工大學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白旭光、建築學院院長王金平,平遙縣縣長石勇,天鷺湖溫泉度假區董事長梁偉(wei) 山,以及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廣東(dong) 工業(ye) 大學、山西傳(chuan) 媒學院、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設計雜誌、深圳上市企業(ye) 設計聯盟等單位的專(zhuan) 家學者、業(ye) 內(nei) 人士和師生代表等。

2.jpg伟德线上平台環境設計藝委會(hui) 委員、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趙慧主持開幕式

  伟德线上平台分黨(dang) 組書(shu) 記、駐會(hui) 副主席徐裏發來賀信。徐裏表示:第九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暨學術論壇在山西的舉(ju) 辦,既是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回顧與(yu) 追溯,更是希望通過展覽呈現出“木”的精神特質,啟發當代中國人繼承傳(chuan) 統與(yu) 創新的根本,在全球化的語境中樹立文化自信,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生態環境開出“中國藥方”!

3.JPG伟德线上平台環境設計藝委會(hui) 主任蘇丹致辭

  蘇丹在致辭中回憶了與(yu) 山西傳(chuan) 統建築之間的不解之緣。他表示,中國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在中國快速化的城市進程中表現出了強大力量,並且在廣大人民的審美培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對“為(wei) 中國而設計”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的未來賦予厚望,並寄語“木作為(wei) 木作為(wei) 木有作為(wei) ”。

4.jpg山西省美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shu) 長李桂平致辭

  李桂平代表山西省美術家協會(hui) 對大展舉(ju) 辦表示衷心的祝賀。她表示,此次活動是重要的國家級大展,能在平遙舉(ju) 辦對於(yu) 這座古城來說具有深遠且重大的意義(yi) ,架起了一座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當代環境藝術設計之間溝通的橋梁。

5.png伟德线上平台環境設計藝委會(hui) 副主任黃建成致辭

  嘉賓代表黃建成表示本屆論壇的主題“木”有多層釋義(y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陰陽五行之說對中華文明的源流、傳(chuan) 承及內(nei) 核從(cong) 哲學之形而上的層麵作了宏觀的闡釋。“木”的生長、生命成為(wei) 了中華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木”的溫潤、自然等物理屬性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留下了點點滴滴的創造瑰寶和精神文明。

  “為(wei) 中國而設計”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暨論壇自2004年創辦以來,推動了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與(yu) 延伸,現已成為(wei) 中國藝術設計界的盛會(hui) 。本屆活動共征集到國內(nei) 外500餘(yu) 件投稿作品和100餘(yu) 篇投稿論文,經過全體(ti) 評委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嚴(yan) 格評選,以及監評委員嚴(yan) 肅認真的監審,共評出187件作品和35篇論文。本屆活動創新的鼓勵以“影像”為(wei) 主要表達手段,區別於(yu) 傳(chuan) 統單純展板的展陳方式,更能立體(ti) 化的展現環境藝術的設計之美。征集的作品除了以往的室內(nei) 設計、室外環境設計、家具設計以外,更增加了公共藝術設計和大地藝術設計,與(yu) 時俱進拓展環藝概念的外延。豐(feng) 富多樣的表現形式,體(ti) 現了新時代設計者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積極思考和熱情關(guan) 注。

6.jpg授書(shu) 儀(yi) 式

  開幕式期間進行了《“為(wei) 中國而設計”第九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論文暨作品集》授書(shu) 儀(yi) 式,胡永旭代表中國建築工業(ye) 出版社,向王國彬、趙慧進行了授書(shu) ,這些作品和論文的集結出版,為(wei) 本屆活動留下珍貴的學術成果和優(you) 秀的時代經驗。

7.jpg啟動儀(yi) 式

  開幕式後,相關(guan) 專(zhuan) 家學者、業(ye) 界人士及兄弟院校的代表和參展作者350餘(yu) 人參觀了以視頻與(yu) 實物為(wei) 主的大型專(zhuan) 業(ye) 展覽,展覽的場地為(wei) 舊工業(ye) 廠房,新穎的展示方式受到了來賓的一致好評,專(zhuan) 家學者與(yu) 嘉賓代表頻頻交流心得,本次大展將展出至11月1日。

8-6.jpg展覽現場

  觀展之後,學術論壇同期召開。由王筱芸、王南、王金平、郝大鵬、葛千濤、方海、於(yu) 曆戰、石俊峰八位嘉賓根據各自的學術研究實踐,圍繞“環境藝術的‘木營造”主題,展開精彩生動的演講。論壇由趙慧、王國彬主持。

9 王筱芸 王南.jpg王筱芸(左)、王南(右)主題演講

  王筱芸(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教授)以《北京東(dong) 方神木營造》為(wei) 題,對北京五行五方五鎮文化符號建構進行了解讀,他提到東(dong) 方神木營造由具像的自然之木,在千百年文化建構中已經被充分符號化、術數化、象征化,成為(wei) 具有天人合一、天人感應象征功能的文化符號,其內(nei) 在涵義(yi) 卻是指向宇宙天地秩序的。

  王南(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工學博士、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常務副館長、《建築史學刊》副主編)在題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木結構建築之營造密碼》的演講中,以梁思成、林徽因等近代學者的著述為(wei) 切入點結合中國古代《周髀算經》對中國傳(chuan) 統木結構建築的營造進行解讀,並對中西方建築營造進行了比較分析,解答中國傳(chuan) 統木結構建築“規矩方圓之道”的營造密碼。

10 王金平 郝大鵬.jpg王金平(左)、郝大鵬(右)主題演講

  王金平(太原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教授、中國傳(chuan) 統村落保護與(yu) 發展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中國傳(chuan) 統民居保護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發表以《窯房同構 土木華章》為(wei) 主題的演講,通過對山西不同地區民居特征的分析解讀,總結了窯房同構的六種現象、發展演變,成為(wei) 晉係建築典型的技術形態。這種獨特的建造技術,包括六種同構做法,相互之間既有聯係又有區別,既可單獨使用,也可混合構建。法無定法,形隨人意。

  郝大鵬(伟德线上平台環境設計藝委會(hui) 副主任、四川美術學院教授)以《大木·匠造》為(wei) 題,從(cong) 中國鄉(xiang) 土文化、中國鄉(xiang) 土建築、鄉(xiang) 土建築營造展開討論,提出隻有溯源傳(chuan) 統文化本源,尋找文化自信,著眼傳(chuan) 統文化根基,擁有文化自覺,不斷挖掘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才能更好的固土活化實現文化自強。隨後,向大家播放自製紀錄片《大木匠造·問木》。

11 葛千濤 方海.jpg葛千濤(左)、方海(右)主題演講

  葛千濤(藝術家、策展人、國際竹建築雙年展策展人)以《場所精神》為(wei) 題,從(cong) 被逐漸“標準化”、“生產(chan) 線”的農(nong) 村現象展開思考,探討如何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中國鄉(xiang) 村需要的是驅動力和支點,驅動力來自於(yu) 文化自信,支點源自本體(ti) 。他提到希望挖掘自身文化的基因形成支點,成為(wei) 一種內(nei) 生長力,激活“在地”的曆史文化,開啟民智,在當下與(yu) 未來之間產(chan) 生鏈接,產(chan) 生文化自信。

  方海(廣東(dong) 工業(ye) 大學藝術與(yu) 設計學院院長、教授)以《歐洲當代木構家具的趣味和技術》為(wei) 題,從(cong) 東(dong) 西方對木構在設計應用中的差異入手,闡述了歐洲木構家具的發展曆史、最新家具設計流行趨勢等,明確了木構家具在現代歐洲家具中的重要地位。對藝術、設計與(yu) 技術之間的關(guan) 係進行了思辨,並探討如何在三者之間尋求平衡。

12 於(yu) 曆戰 石俊峰.jpg於(yu) 曆戰(左)、石俊峰(右)主題演講

  於(yu) 曆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設計藝術係副主任、教授)發表了題為(wei) 《木作·文化·設計》的演講,結合實際案例闡釋木作與(yu) 文明、技術、文化、藝術、哲學的關(guan) 係。

  石俊峰(北京光合未來綠植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進行了題為(wei) 《植物空間設計風格介紹》的分享,通過植物設計風格、植物技術支持兩(liang) 個(ge) 方麵,引用多個(ge) 案例詳細介紹植物空間設計風格。

13.jpg伟德线上平台環境設計藝委會(hui) 集體(ti) 表決(jue) 第十屆活動承辦地

14.jpg授旗儀(yi) 式

  論壇演講結束後,經由伟德线上平台環境設計藝委會(hui) 集體(ti) 表決(jue) ,由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承辦2022年“為(wei) 中國而設計”第十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暨學術論壇。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趙慧將代表“為(wei) 中國而設計”承辦權的旗幟移交給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吳紹蘭(lan) 。隨後,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梁青對下屆承辦學校進行了介紹。

15.jpg頒發證書(shu)

  最後,論壇現場為(wei) 本屆“為(wei) 中國而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大展的作品及論文入選作者現場頒發入選證書(shu) 。

16.jpg嘉賓合影

 

供稿/環境設計藝委會(hui)

審校/藝委會(hui) 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