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0日,在第40個(ge) 教師節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館八周年之際,“現代藝術之路:林風眠與(yu) 吳冠中繪畫作品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清華大學副校長王宏偉(wei)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油畫學會(hui) 會(hui) 長許江,清華大學人文講席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原副校長杭間,上海中國畫院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副院長江鵬,策展人徐虹先後致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bv伟德官网登录名譽主席馮(feng) 遠宣布展覽開幕。清華大學部分師生校友、藝術界代表、媒體(ti) 記者、社會(hui) 觀眾(zhong) 等開幕式。開幕式由清華藝博常務副館長杜鵬飛主持。
清華大學副校長王宏偉(wei) 致辭
王宏偉(wei) 表示,清華大學堅持做好美育工作、立德樹人,本次展覽不僅(jin) 是對林風眠與(yu) 吳冠中藝術成就的回顧與(yu) 致敬,也是對當前大學美育工作的啟示,希望以此次展覽為(wei) 契機,加強與(yu) 藝術家和藝術機構的溝通,共同為(wei) 藝術和美育事業(ye) 貢獻力量。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油畫學會(hui) 會(hui) 長許江致辭
許江對林、吳二人的藝術事跡、貢獻做了概述。他表示,林風眠和吳冠中像鬥士一樣站在東(dong) 方與(yu) 西方的路口,當我們(men) 不斷麵對東(dong) 西融合的實際命題時,就會(hui) 想起他們(men) 曾經走過的道路,即展覽主題所說的“現代藝術之路”。
清華大學人文講席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原副校長杭間致辭
杭間談了他對兩(liang) 位先生與(yu) 時代、與(yu) 法國藝術、與(yu) 彼此三個(ge) 方麵關(guan) 係的體(ti) 會(hui) 。他認為(wei) ,他們(men) 對中國道路的尋找是複雜且深入的,如何梳理在歐洲影響下的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家的發展道路是非常有意思的課題,也是本次展覽的價(jia) 值所在。
上海中國畫院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副院長江鵬致辭
江鵬表示,林風眠是上海中國畫院德藝雙馨的傑出代表,上海中國畫院從(cong) 院藏一百餘(yu) 幅林風眠作品中精選五十餘(yu) 幅參加展覽。畫院將進一步整合資源,與(yu)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機構深入交流,推出更多優(you) 質展覽,為(wei) 中國書(shu) 畫藝術發展作貢獻。
策展人徐虹致辭
徐虹在致辭中講解了她作為(wei) 策展人對展覽的設想和她個(ge) 人對林風眠、吳冠中兩(liang) 位藝術家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的位置的解讀。她相信,觀眾(zhong) 可以通過對林、吳二人的個(ge) 案了解中國繪畫這百年來的探索。
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bv伟德官网登录名譽主席馮(feng) 遠宣布展覽開幕
馮(feng) 遠表示,二十世紀的變革不僅(jin) 發生在繪畫領域,還廣泛地發生在各個(ge) 學科中,他希望不論什麽(me) 專(zhuan) 業(ye) 的學子都來看看這個(ge) 展覽,會(hui) 有所啟示。懷著對提升觀眾(zhong) 文化水平和藝術素養(yang) 的期望,他宣布展覽開幕。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主持開幕式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為(wei) 林、吳這兩(liang) 位留學法國的現代中國藝術大師舉(ju) 辦展覽,精選繪畫作品140餘(yu) 幅,以呈現他們(men) 對中國繪畫現代化道路的探索與(yu) 開拓,銘記曆史,開創未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
開幕式現場
林風眠(1900-1991)與(yu) 吳冠中(1919-2010)是中國繪畫現代化轉型的重要探索者和成功實踐者。林風眠是中國現代新藝術的開創者和領頭人。他年輕時接受了西方繪畫的嚴(yan) 格訓練,同時感受到東(dong) 方藝術寧靜悠遠的美。他被博物館陳列瓷器的優(you) 美雅致形象所打動,也對其他民間藝術也有極大的興(xing) 趣,就像打開了一扇大門,讓他看見一條擁有無限可能性的創作之路。吳冠中是林風眠的學生,他的藝術探索之路在法國留學時就已開端,他回國後開始畫風景人物,環境允許時很快走向用表現性手法創造藝術,之後,他又在表現風格和抽象風格之間作自由地切換,畫出更為(wei) 強調主觀感受的作品。
展廳現場
林風眠1919年底赴法勤工儉(jian) 學,先後入第戎國立美術學院、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深造。1926年初,年僅(jin) 26歲即就任國立北京藝專(zhuan) 校長,28歲即成為(wei) 國立藝術院(後更名國立杭州藝專(zhuan) )創始院長。他始終致力於(yu) 將西方現代繪畫思想與(yu) 方法融入中國繪畫教學和實踐,力圖推動中國繪畫藝術從(cong) 傳(chuan) 統向現代轉型。林風眠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奠基人之一,中國現代美術探路者。他提出“整理中國藝術,調和東(dong) 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為(wei) 藝術戰”等主張,至今仍未過時。然而他一生名滿天下,卻半世流離,甚至一度身陷囹圄,其作品的命運更是坎坷多舛,早年作品或散佚,或在特殊年代不得不親(qin) 手毀去,垂老之年移居海外,百餘(yu) 幅佳作終成為(wei) 上海中國畫院的寶貴財富。
展廳現場
吳冠中1936年考入國立杭州藝專(zhuan) ,受到時任校長林風眠的美術思想啟蒙,也得到關(guan) 良、潘天壽、吳大羽等前輩親(qin) 授。1943年畢業(ye) 後在中央大學建築係任助教,1946年以全國甄選考試第一名獲公費資助赴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深造。1950年,吳冠中留學歸來,輾轉執教於(yu) 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係、北京藝術師範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等校。吳冠中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滿懷憧憬毅然歸來,卻因其藝術主張與(yu) 時代的“脫節”而長期被邊緣化。當然,這種邊緣化處境反而使他獲得更多獨立自主的思考和創作時間,尤其在調離“寫(xie) 實主義(yi) ”堡壘中央美術學院後,他在清華建築係、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從(cong) 事“非主流”教學之餘(yu) ,充分利用假期,自費到全國各地寫(xie) 生,以其劬勵與(yu) 執著,創作了一大批精彩作品,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也為(wei) 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
展廳現場
以林風眠和吳冠中為(wei) 代表的中國現代藝術道路,走過了百年。它向我們(men) 展現了這樣的景象:中國現代藝術在吸收和借鑒西方藝術的同時,並沒有忘記東(dong) 方,沒有忘記關(guan) 注它已有的文化傳(chuan) 統。探索中國現代藝術之路,回應百年社會(hui) 轉型呼聲,這是林風眠和吳冠中所代表的幾代藝術家的使命。他們(men) 的個(ge) 性、氣質、天賦、背景不同,所選擇的藝術探索路徑也各有側(ce) 重。但他們(men) 殊途同歸,以自由創造的激情共同譜寫(xie) 了現代中國藝術的光輝篇章。
展廳現場
據悉,展覽於(yu)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至2025年1月3日。
(來源: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