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視聽體(ti) 驗——中國版畫藝術工作室聯盟作品展
“我在•視聽體(ti) 驗——中國版畫藝術工作室聯盟作品展”將於(yu) 2010年4月16日——5月2日在關(guan) 山月美術館展出。此次的展覽經過近一年的策劃籌備,在以下幾個(ge) 方麵形成了值得關(guan) 注的看點。
一、延續性的學術活動深化當代版畫群體(ti) 和版畫現象發掘整理的學術課題
版畫藝術的研究與(yu) 展示是關(guan) 山月美術館的一個(ge) 重要學術方向,也是深圳市的一大文化亮點。關(guan) 山月美術館對當代中國版畫的關(guan) 注始於(yu) 2000年,除自2006年以來承展的每兩(liang) 年一次的“學院版畫展”外,還陸續自主成功策劃舉(ju) 辦了“走進當代——中國青年版畫家作品展”、“靈性空間——中國女版畫家作品展”、“山外•山——中外留學生版畫作品展”、“視覺漂變——中國青年版畫家提名展”、“穿越浮世繪——當代日本版畫展”、“承前啟後——2006中國版畫名家作品邀請展”等群體(ti) 版畫學術展覽以及“高原詩畫——李煥民作品展”、“一路走來——廣軍(jun) 藝術展”等老一輩版畫家的學術回顧展,並通過係列全國性的版畫學術活動在全國版畫界形成了一定的學術凝聚力。對當代版畫群體(ti) 和版畫現象的發掘和整理是關(guan) 山月美術館多年來始終堅持的課題,此次的“我在•視聽體(ti) 驗——中國版畫藝術工作室聯盟作品展”是對這一課題的進一步深化。“中國版畫藝術工作室聯盟”成立於(yu) 2006年5月,由不同地域的各獨立版畫藝術工作室共同組成,其目的是把各自的區域優(you) 勢、個(ge) 人資源整合在一起,促進與(yu) 社會(hui) 相關(guan) 機構的合作和國際間的文化交流,並通過這個(ge) 平台,積極倡導版畫藝術的價(jia) 值,用版畫特有的複數性藝術形式服務大眾(zhong) ,回報於(yu) 社會(hui) 。聯盟主要成員蘇新平(中央美術學院)、陳琦(中央美術學院)、周吉榮(中央美術學院)、唐承華(中央美術學院)、張廣慧(湖北美術學院)、盧治平(上海半島版畫工作室)、賀焜(雲(yun) 南古道博刻版畫工作室)、徐寶中(魯迅美術學院)都是活躍在中國版畫藝壇上有成就的藝術家,參展作品印製精良、技術水平精湛嫻熟,其中不乏以版畫元素實現的影像和裝置作品,創作觀念突破了版畫原有的架上傳(chuan) 統觀念,具有很強的當代性和學術價(jia) 值,標示著當代中國版畫的發展趨勢。此外結合展覽的學術主題,還特邀了深圳版畫家梁宇和香港聲音藝術家李勁鬆(Dickson Dee)共同參與(yu) ,以求在版畫概念與(yu) 藝術概念的關(guan) 係、版畫的當代語言與(yu) 展呈方式等問題方麵取得突破性的進展。(藝術家的簡曆、成就和風格評述見藝術家資料和文章《看得到的聲音,聽得見的色彩》)
二、綜合的活動內(nei) 容彰顯美術館和中國版畫藝術工作室聯盟的社會(hui) 公益性
本次的展覽活動著意突出與(yu) 觀眾(zhong) 互動的社會(hui) 性特點。關(guan) 山月美術館多年以來始終關(guan) 注如何體(ti) 現美術館的社會(hui) 公益性質,發揮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功能,近年來通過義(yi) 工隊伍的培養(yang) 和美術館第二課堂,以及公共學術講座等形式,為(wei) 市民提供了多層次、多品味的文化服務和教育服務。版畫藝術工作室聯盟成員在進行藝術創作、交流的同時,也熱心於(yu) 社會(hui) 公益活動,通過展售版畫原作掛曆的形式為(wei) 中國的孤殘兒(er) 童捐款,至2008年,共為(wei) 飛利浦海德基金會(hui) (中國殘疾兒(er) 童村)籌措基金70餘(yu) 萬(wan) 元。參展作品也體(ti) 現出高度的社會(hui) 責任感和人文關(guan) 懷,這與(yu) 關(guan) 山月美術館注重社會(hui) 服務性的功能不謀而合。因此,此次的展覽活動總的看來更像是一次綜合的社會(hui) 活動,包括展覽、學術座談會(hui) 、版畫製作演示和版畫製作體(ti) 驗互動活動四個(ge) 部分,其中的版畫製作體(ti) 驗互動活動得到了深圳市教委、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深圳市福田區園嶺小學的大力支持,由“中國(深圳市園嶺小學)•加拿大(溫尼伯)兒(er) 童版畫作品聯展”和觀眾(zhong) 現場體(ti) 驗兩(liang) 部分組成,為(wei) 市民提供一個(ge) 實踐、參與(yu) 、體(ti) 驗版畫創作的機會(hui) ,真正將美術館的公共教育活動與(yu) 學校的美術教育教學結合起來,為(wei) 孩子們(men) 提供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創新的展呈方式,深入探討藝術的當代展示和語言形態問題
如何通過科學的展呈方式,最大化地彰顯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從(cong) 而使藝術家的作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內(nei) 容表達更加完善,是關(guan) 山月美術館近年來持續關(guan) 注和實踐的美術館學學術課題。此次的展覽鑒於(yu) 藝術家作品中呈現出來的強烈的視覺衝(chong) 擊力和濃厚的當代藝術情感,在作品的展呈方式和策劃理念上做了以下幾個(ge) 方麵的調整。
1、架上和架下相結合
首先體(ti) 現在參展作品的遴選上。此次展覽的參展作品均為(wei) 聯盟成員近期創作的代表作品,代表著藝術家最新的藝術水平。這些作品突破了約定俗成的傳(chuan) 統版畫概念,不但尺幅大型,而且有的作品采用了獨幅絕版版畫的表現手段,對以“間接性、複數性”為(wei) 特殊屬性的傳(chuan) 統版畫概念提出了挑戰。此外,參展作品的當代性還表現在對多種物性材料自由而大膽地實驗性使用方麵,如唐承華的布上綜合材料作品、周吉榮的絲(si) 網綜合材料作品等等。最重要的是此次的展覽突破了傳(chuan) 統架上版畫的製作和展呈方式,采取了架上和架下相結合的方式。如唐承華巨幅架上綜合材料作品和近百平方米的架下部分組合在一起的裝置作品《天邊的雲(yun) 彩》、張廣慧由兩(liang) 件架上版畫和一件冊(ce) 頁及手卷共同組成的係列作品等等,不但在視覺上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也增加了作品的內(nei) 容厚度,更從(cong) 學理上對版畫的“複數性”概念進行了重新的解讀。
2、視覺和聽覺相結合
此次展覽還有一個(ge) 亮點就是聲音藝術的介入,雖然聲音藝術的應用在當代藝術領域也算不得什麽(me) 新鮮事,但多見於(yu) 背景音樂(le) 、配樂(le) 或獨立的聲音,而真正在學理上將藝術化的聲音和視覺作品結合起來的藝術行為(wei) 並不多見。此次展覽的聲音藝術部分由有著豐(feng) 富當代藝術實踐經驗的聲音藝術家李勁鬆來完成,包括根據視覺作品創作的主題音樂(le) 、根據視覺藝術家創作的影像片段創作的背景音樂(le) 、根據裝置作品視覺元素創作的聲音元素、開幕式現場即興(xing) 演奏的主題音樂(le) 四個(ge) 部分。值得關(guan) 注的是:這些音樂(le) 元素是通過專(zhuan) 門的“視覺——聲音”轉譯軟件來製作完成的,其中的聲音元素和視覺作品的構成、色彩等元素有著一一對應的關(guan) 係,並隨其變化產(chan) 生相應的旋律的轉變。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來說,此次的展覽特別重視的是藝術“元素”的作用,不論是視覺的構成、色彩、材料和印痕,還是聽覺的節奏和聲音,都在整個(ge) 展覽的展呈過程中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因此,此次的展覽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可以更確切地稱為(wei) 以版畫和聲音元素來共同實現的一個(ge) 當代藝術展。
3、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本次展覽的學術主題是一個(ge) 經過了長期思考的藝術理論問題,即藝術的當代展示和語言形態問題。展覽本身即說明了我們(men) 對這一問題的學術思考。2008年,我們(men) 曾經舉(ju) 辦過一個(ge) 題為(wei) “方言:關(guan) 於(yu) 當代版畫藝術語言方式的思考”的展覽,提出了版畫如何在精粹“方言”的前提下實現當代轉換的問題,此次的展覽是前一學術選題的延續,也是對“方言”所提出的藝術問題以實踐的方式作出的回答。為(wei) 此,結合展覽我們(men) 還將舉(ju) 辦題為(wei) “版畫&版話——藝術的當代呈現與(yu) 語言形態”的學術座談會(hui) ,並針對展覽的學術主題,提出以下座談論題: 1、版畫的當代語言形態與(yu) 藝術的當下性問題;2、藝術的個(ge) 性與(yu) 藝術的公共性問題(純化語言與(yu) 突破傳(chuan) 統限定之間關(guan) 係的問題);3、美術館在當代藝術發展中的作用以及美術展覽本身和藝術作品完整呈現之間的關(guan) 係問題。屆時參展藝術家、理論家和我館的專(zhuan) 業(ye) 人員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自由而深入的討論,以期從(cong) 理論上觸摸到當代版畫藝術乃至整個(ge) 當代藝術的藝術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