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痕——中國當代藝術展
10月22日,由深圳美術館主辦,深圳市天工當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深圳職業(ye) 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協辦,深圳市宣傳(chuan) 文化事業(ye) 發展專(zhuan) 項基金支持的“流痕——中國當代藝術展”在深圳美術館開幕。策展人及學術主持王魯湘,參展藝術家劉子建、劉子龍,全國美術館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主任、秘書(shu) 長錢林祥、武漢美術館館長樊楓、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唐斌、黑龍江省美術館館長張玉傑、上海美術館副館長張文慶、大連中山美術館館長程恩平、清華美術學院陶瓷藝術係主任、清華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白明、華南師範大學教授皮道堅、蘇州國畫院國家高級美術師葉放、巴賽羅納大學藝術學博士冷冰川、山東(dong) 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北京大學深圳人文學院副院長於(yu) 長江、中國美院客座教授,清華美院高研班導師劉永剛、深圳職業(ye) 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周力群等國內(nei) 學者、批評家、專(zhuan) 業(ye) 媒體(ti) 參加了開幕式。

“流痕——中國當代藝術展” 從(cong) 民間工藝的角度切入,讓蠟染和水墨進行對話,展現了藝術家運用傳(chuan) 統民間工藝元素進行創作的當代藝術作品,並在當代水墨與(yu) 當代蠟染藝術的“對話”過程中,延展出傳(chuan) 統文化的內(nei) 涵意義(yi) 與(yu) 價(jia) 值。此次展覽共展出了劉子龍的現代蠟染作品、劉子建的當代水墨作品近40幅,其中有三件作品是兩(liang) 位藝術家合作的作品。開幕當天,兩(liang) 位藝術家還在深圳美術館展廳內(nei) 現場合作了一幅長10米寬5米的巨幅蠟染與(yu) 水墨結合的作品,作品充滿了視覺衝(chong) 擊力和張力,讓人耳目一新。
應該說,豐(feng) 富的本土傳(chuan) 統文化遺產(chan) 資源庫是中國當代藝術創作真正的優(you) 勢所在,傳(chuan) 統技藝的當代性轉化也是傳(chuan) 統技藝自身發展的訴求。所以以傳(chuan) 統技藝為(wei) 外在形式,傳(chuan) 統精神血脈為(wei) 內(nei) 核介入當代生活的創作,是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挖掘,也是對當代藝術語言不同路徑的開掘。正如策展人及學術主持王魯湘所言,一切文明,都可看做人類的流痕。所謂藝術,是流痕中堪為(wei) 審美觀照而脫離其實用功能的部分,我們(men) 觀照它們(men) ,因其“痕”而遷想“流”,因其“流”而移情“痕”,流痕之間,妙覺無窮。
“流痕——中國當代藝術展”不是一場簡單的將傳(chuan) 統工藝與(yu) 當代水墨進行混搭的精品展,而是有機結合講座、示範、體(ti) 驗及現場合作等多項內(nei) 容的具有學術價(jia) 值的文化活動。深圳美術館將借此次展覽為(wei) 一個(ge) 開端,持續舉(ju) 辦一係列的展覽,為(wei) 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更多實踐的可能,開辟出更多的發展空間。
劉子建,1956年生於(yu) 湖北省荊州市。1983年畢業(ye) 於(yu) 湖北藝術學院。深圳大學美術係教授。中國新水墨畫院副院長。中國·翠亨文化藝術創作基地藝術委員會(hui) 主席。
劉子龍,河北唐山市人。原中國科學院管理學院蠟染藝術研究所所長、教授,九三學社中科院社員、bv伟德官网登录會(hui) 員河北分會(hui) 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hui) 常務理事、深圳職業(ye) 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山東(dong) 工藝美術學院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