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紅軍(jun) 長征勝利80周年,為(wei) 銘記曆史、傳(chuan) 承發揚長征精神,同時也為(wei) 了進一步踐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時代要求,四川省美術家協會(hui) 開展了紀念紅軍(jun) 長征勝利80周年采風活動,用藝術的形式來紀念長征勝利、緬懷先烈。
本次采風活動分為(wei) 涼山和阿壩兩(liang) 條線路,每隊各24位美術家參與(yu) ,均曆時8天。涼山采風線於(yu) 6月11日上午出發,四川省美協副主席、四川美術館副館長張國忠擔任領隊,此外涼山州美協還組織了一批涼山州各市縣美術骨幹共同參與(yu) 本次采風活動。阿壩采風線於(yu) 6月13日上午出發,四川省美協副秘書(shu) 長楊梁相擔任本條線路的領隊。
此次采風之行,四川省美協采風團緊扣“紀念紅軍(jun) 長征勝利80周年”的主題,切實把握“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思想,真實地走入老百姓的生活中,主要描繪了涼山州和阿壩州的風土人情及自然景觀。兩(liang) 個(ge) 采風團分別創作畫作200餘(yu) 幅,總數超過400幅,圓滿完成了本次采風活動。此後,美術家們(men) 還將結合此行的見聞以及沿途收集的豐(feng) 富素材創作一批紀念紅軍(jun) 勝利80周年的主題作品。
涼山州采風紀要
6月11日下午涼山線采風團抵達涼山采風行的第一站冕寧縣,首先參觀了彝海結盟紅軍(jun) 紀念館,館內(nei) 工作人員為(wei) 采風團一行人重點講述了“彝海結盟”的紅色長征故事,美術家們(men) 用心聆聽並記錄著館內(nei) 的珍貴史料。之後兩(liang) 天,采風團分別在大橋鎮結尾村及彝海鎮彝海村進行了寫(xie) 生活動,受到了當地彝族人民熱情的歡迎,美術家們(men) 滿懷激情地用油畫、國畫、水彩、速寫(xie) 等形式描繪著傳(chuan) 統彝族風情及大涼山的自然景觀。6月14日采風團參觀了紅色冕寧紀念館及冕寧紅軍(jun) 長征紀念館,隨後與(yu) 冕寧縣委開展了一場座談會(hui) ,會(hui) 上冕寧縣工作人員向采風團詳細講解了冕寧的紅色曆史,采風團就創作想法等問題與(yu) 之進行了深入交流。
6月15日,經過5個(ge) 小時顛簸,采風團抵達本次涼山采風的第二站會(hui) 理縣,簡單休整後參觀了會(hui) 理縣紅軍(jun) 長征紀念館。會(hui) 理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其曆史悠久,文化底蘊豐(feng) 厚,隨後一天的采風就在會(hui) 理古城展開,陣陣小雨澆不滅采風團的熱情,古城樓和科甲巷是美術家們(men) 最青睞的兩(liang) 處景觀。到達會(hui) 理的第三天,采風團來到會(hui) 理縣紅旗水庫,參觀了會(hui) 理會(hui) 議遺址及紀念碑,了解學習(xi) 了會(hui) 理會(hui) 議始末之後,采風團便開始踩點執筆寫(xie) 生。6月18日是本次涼山采風行的最後一天,采風團來到會(hui) 理縣果元鄉(xiang) 五官村,紅軍(jun) 長征時曾經過借住的村落。這天傍晚,美術家們(men) 把各自剛完成的寫(xie) 生作品集中在一起,相互學習(xi) 、交流、探討,本次紀念紅軍(jun) 長征勝利80周年四川省美協涼山州采風至此圓滿結束。
阿壩州采風紀要
6月13日,阿壩線采風團一行來到本次采風活動的第一站黑水縣色爾古藏寨。1935年紅軍(jun) 長征路過此地並建立了色爾古鄉(xiang) 蘇維埃政府。美術家們(men) 被眼前這座千年來經曆了戰亂(luan) 、紛爭(zheng) 和地震,卻依然保存完整的古寨深深吸引,每到一處便進行速寫(xie) 、攝影,留下珍貴的創作素材。第二天,采風團途經澤娜措、紅軍(jun) 橋、達古湖,通過索道抵達海拔4860米的達古冰川,在此進行采風,下午前往羊茸藏寨寫(xie) 生,持續近五個(ge) 小時的寫(xie) 生,創作了數十幅佳作。隨後兩(liang) 天,采風團分別在蘆花會(hui) 議會(hui) 址及位於(yu) 黑水縣麥紮鄉(xiang) 境內(nei) 的卡龍溝進行寫(xie) 生,無論是紅軍(jun) 長征故地還是阿壩獨有的自然風光,都令美術家們(men) 激動不已,手執畫筆描繪出一幅幅作品。
6月17日,采風團結束了為(wei) 期4天的黑水縣行程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往第二站茂縣,開啟一段羌城之旅,抵達當日,邀請了當地的兩(liang) 位羌族老者作模特,老人的形象在畫家們(men) 的筆下展現得惟妙惟肖。隨後,采風團抵達九頂山景區,盤根錯節的樹木、近處的花海、遠處的雪山,每一處景色都是創作源泉,徜徉其中的畫家們(men) 用速寫(xie) 本或相機捕捉美好瞬間。6月19日,采風團一行來到黑虎羌寨碉群寫(xie) 生。黑虎羌寨碉群位於(yu) 茂縣黑虎鄉(xiang) 鷹嘴河溝穀一側(ce) 的山梁上,在這裏散布著大大小小十多座古碉群,由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建築格調各異的古碉構成,展現了羌寨人民的聰明智慧和精湛工藝。見此景,美術家們(men) 不禁紛紛感歎,用畫筆來表達對羌寨人民的敬意。6月20日是阿壩采風行的最後一天,采風團來到羅布寨地震遺址進行采風,“5.12”震後,這裏的老寨子通過恢複重建保留了羌族原有的建築風貌,也為(wei) 到此的畫家們(men) 提供了珍貴的創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