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興(xing) 學——高等藝術教育現狀與(yu) 未來”
學術論壇綜述
桂林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公共藝術部 陳立紅
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觀察雜誌社與(yu) 桂林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聯合主辦的“藝術興(xing) 學——高等藝術教育現狀與(yu) 未來”學術論壇,於(yu) 2010年11月19日在廣西南寧舉(ju) 行。
這是《美術觀察》雜誌自創刊以來首次與(yu) 地方高職高專(zhuan) 學校合作主辦的專(zhuan) 題性學術論壇。“藝術興(xing) 學”論壇主題顯示了高度的現實針對性,對於(yu) 探索當代高等藝術教育模式,促進高等藝術教育的建設與(yu) 發展具有十分切實的理論意義(yi) 和實踐價(jia) 值。來自全國各地及廣西區內(nei) 的三十多位專(zhuan) 家和高校代表在論壇上作了發言。論壇共分4場,先後由趙權利、陳立紅、陸軍(jun) 、伍小東(dong) 、王端廷、穀泉、李永林、黃誌華主持。論壇在嚴(yan) 肅而熱烈的氣氛中進行,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以“藝術興(xing) 學”傳(chuan) 統為(wei) 切入點,分別就“藝術興(xing) 學”的曆史、“藝術興(xing) 學”的理念,高等藝術教育的現狀與(yu) 對策等一係列學術問題,從(cong) 不同角度展開了深入地探討。
“藝術興(xing) 學”傳(chuan) 統的曆史回顧
桂林師專(zhuan) 的前身是創辦於(yu) 1938年的廣西省立桂林師範,迄今已經走過了70多年的光輝旅程。建校之初,首任校長唐現之先生就率先提出“藝術興(xing) 學”、“禮樂(le) 治校”的辦學宗旨,並且開設各類藝術課程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ang) ,強調藝術教育的作用,曾先後邀請豐(feng) 子愷、陶行知、張曙等十多位知名學者及藝術家到學校任教,培養(yang) 了大批從(cong) 事民主文化教育服務桂北革命的有用人才,“藝術興(xing) 學”因而成為(wei) 學校最富有特色的辦學傳(chuan) 統並得以發揚光大。
桂林師專(zhuan) 校長義(yi) 祥輝博士在論壇上代表學校對參會(hui) 專(zhuan) 家表示歡迎,並簡要介紹了學校“藝術興(xing) 學”辦學特色的基本情況。他指出,桂林師專(zhuan) 始終堅持弘揚“藝術興(xing) 學”辦學傳(chuan) 統,把藝術教育滲透到人才培養(yang) 的全過程。尤其是新時期以來,重點扶持音樂(le) 、美術兩(liang) 個(ge) 專(zhuan) 業(ye) ,成立了公共藝術教學部,把藝術教育納入各專(zhuan) 業(ye) 的培養(yang) 方案和教學計劃,全麵提升學生藝術修養(yang) 和綜合素質,積極以藝術教育為(wei) 平台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不斷提升自身的社會(hui) 影響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他希望通過這次論壇的舉(ju) 辦,從(cong) 專(zhuan) 家的發言討論中得到啟發,為(wei) 進一步建設和完善具有鮮明特色辦學的藝術教育體(ti) 係,為(wei) 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高度肯定了桂林師專(zhuan) “藝術興(xing) 學”辦學傳(chuan) 統的曆史意義(yi) ,一致認為(wei) 這是具有前瞻性的遠見卓識。遠道而來的豐(feng) 子愷先生之小女豐(feng) 一吟女士在論壇上講述了父親(qin) 當年帶領全家赴桂師任教的具體(ti) 情況,飽含感情的發言再次體(ti) 現出“藝術興(xing) 學”理念的重大意義(yi) 。桂林師專(zhuan) 美術係劉紹薈教授通過對豐(feng) 子愷藝術思想和教學思想,以及顧愷之藝術思想的研究,論述了自己對藝術的深刻認識,希望學校繼續傳(chuan) 承豐(feng) 子愷藝術教育思想。中文係教授梁福根滿懷深情緬懷了豐(feng) 子愷在桂師任教期間所作出的輝煌業(ye) 績,特別談到了豐(feng) 子愷與(yu) 唐現之校長在藝術教育思想方麵達成的重要共識及其在桂師任教期間的藝術教育實踐,他表示要努力遵循豐(feng) 子愷藝術教育思想,將其發揚光大。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龔東(dong) 慶以自己曾經在師專(zhuan) 工作過的經曆和師專(zhuan) 美術係前係主任的身份,回憶了他當年在師專(zhuan) 工作的情況,回顧了當年藝術係建係之初的辦學思想和方向,肯定了學校廣納賢才的重要作用。師專(zhuan) 音樂(le) 係主任王祖陽在自由討論時間還具體(ti) 介紹了在“藝術興(xing) 學”理念感召下,師專(zhuan) 音樂(le) 係從(cong) 建係至今的發展曆程及所取得的成績,讓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對師專(zhuan) 提出的“藝術興(xing) 學”口號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廣西老一輩藝術教育家陽太陽之子、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陽山在回憶父親(qin) 的藝術教育道路時,闡述了自己對“藝術興(xing) 學”傳(chuan) 統的看法,著重強調了培養(yang) 學生藝術個(ge) 性和創造力的重要性。
“藝術興(xing) 學”理念的時代含義(yi)
在梳理“藝術興(xing) 學”的學統和曆史文脈的同時,有多位專(zhuan) 家對此次論壇的中心議題“藝術興(xing) 學”的時代含義(yi) 也進行了積極探索和闡釋。專(zhuan) 家們(men) 一致認為(wei) ,隨著時間的推移,“藝術興(xing) 學”將日益顯示出其深刻的社會(hui) 價(jia) 值與(yu) 現實意義(yi) 。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的十年,隨著社會(hui) 的快速發展,當代藝術教育思想發生了深刻變化,大家都在認真思考高等藝術教育的發展方向。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陳綬祥在發言中指出藝術教育的本質及重要性,認為(wei) 藝術教育是教人聰明,實際上就是素質教育,就是造就人的一種教育,是國家教育根本的根本,這個(ge) 教育任務任重而道遠。此外,陳綬祥先生還分析了目前音樂(le) 、美術教育的現狀,最重要的是他對桂林師專(zhuan) 未來的發展道路提出了兩(liang) 個(ge) 非常重要的建議,一是擴大招生;二是“斷其一指”,申請建立一個(ge) 按照中國教育方針和致力於(yu) 中小學基礎階段藝術教育的專(zhuan) 門化學院。隨後,他還具體(ti) 論述了發展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並呼籲在座的領導和專(zhuan) 家學者給予全力支持。
上海《書(shu) 與(yu) 畫》雜誌副主編舒士俊在發言中,主要從(cong) 中國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談到文化發展的滯後,以及藝術教育在其中承擔的角色和必要性,並且以上海的情況作為(wei) 參照,給桂林師專(zhuan) 的發展提出了很多建議。廣西師大副校長白曉軍(jun) 從(cong) 一個(ge) 管理者的角度出發,談了自己對“藝術興(xing) 學”理念的體(ti) 會(hui) 。他認為(wei) ,“藝術興(xing) 學”是很有意義(yi) 的話題,怎麽(me) 興(xing) ?采取什麽(me) 樣的方式和方法?學是怎麽(me) 學?是學養(yang) ,是學問,還是學科建設?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同時,他也希望高校管理者能夠真正理解和認識藝術教育的規律,為(wei) 大學藝術教育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保障。廣西美協常務副主席謝麟隨後提出,藝術不僅(jin) 可以興(xing) 學,還可以興(xing) 邦興(xing) 國,藝術教育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學科門類問題,而是關(guan) 係到整個(ge) 國民素質提高的重要議題。藝術教育不僅(jin) 僅(jin) 是藝術院校要完成的工作,美協同樣也擔負著國民藝術教育的責任與(yu) 使命。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翁劍青談到大學藝術教育作為(wei) 綜合素質教育的緊迫性,他認為(wei) 藝術教育應該落實到對人的價(jia) 值觀、社會(hui) 觀和自然觀的培養(yang) 上,並具體(ti) 分析了蔡元培先生為(wei) 上海美專(zhuan) 提出的“宏約深美”論,指出藝術教育要有針對性,要通過整合資源培養(yang) 出更多可以拓展的人才。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張堅指出,“藝術興(xing) 學”與(yu) “藝術興(xing) 國”理念是一以貫之的,在烽火硝煙的抗戰時期,老教育家提出這樣的理念具有深遠的意義(yi) ,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今天的“藝術興(xing) 學”理念又有了新的時代意義(yi) ,其內(nei) 涵更加豐(feng) 富。他還從(cong) 具體(ti) 的美術史學科建設方麵,提出“藝術史在高等藝術教育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問題,將史論教學和通識教育聯係起來,探討人的綜合素質培養(yang) 教學模式,對高等藝術教育中的教學環節很有啟發意義(yi) 。
解放軍(jun) 藝術學院教授李永林在論壇上特別強調了由中國古代藝術教育延伸出來的中國畫畫法體(ti) 係教育問題。他希望高等藝術教育能具體(ti) 落實到師範當中來,希望桂林師專(zhuan) 能實現陳綬祥先生提出的未來發展前景,推進桂林地方文化藝術建設。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劉南一也非常關(guan) 心桂林師專(zhuan) 的當前發展的狀況,分析了一些不利於(yu) 發展的因素,提出了借助項目的合作推動學校發展的建議。桂林師專(zhuan) 美術係教授黃誌華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多年實踐,針對本科、高職和高專(zhuan) 的三足鼎立局勢,將高專(zhuan) 所處於(yu) 瓶頸的狀態與(yu) 中國女排相比較,提出以綜合發展的思路來尋找高專(zhuan) 美術教育的新出路。
《美術觀察》雜誌副主編趙權利在論壇上強調,專(zhuan) 家們(men) 討論的中心點不應該局限在藝術專(zhuan) 業(ye) 教育方麵,他認為(wei) 應該更多地從(cong) 高等藝術教育中的基礎教育的角度來理解論壇的“藝術興(xing) 學”主題。在自由討論階段,《美術觀察》雜誌欄目主持穀泉提出了“高等藝術教育的目的是什麽(me) ?培養(yang) 什麽(me) 樣的人才是高等藝術教育的目的?是藝術家嗎?還是藝術工作者?藝術家是不是可以被藝術院校所培養(yang) ?”等一係列問題,這些問題的提出引起了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的積極回應。
高等藝術教育的現狀與(yu) 對策
在論壇上,更多的專(zhuan) 家著重探討了新的時代背景下高等藝術教育的現狀與(yu) 對策,以及所麵臨(lin) 的危機與(yu) 挑戰。伟德线上平台環藝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中國社科院梁梅博士通過現階段藝術教育與(yu) 民國時期藝術教育的比較,著重談了目前我國藝術教育特別是師範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與(yu) 缺失,並重申了豐(feng) 子愷和蔡元培提出的“藝術代宗教”的前瞻性意義(yi) 。她強調藝術教育實際上就是審美教育,是理想主義(yi) 教育,是人格完善的教育。作為(wei) 師範院校,應該具有自身的特點,應該走出一條不同於(yu) 美術專(zhuan) 業(ye) 院校的辦學道路。隨後,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端廷延續了梁梅女士的話題,明確提出高師院校存在著辦學定位不準確的尖銳問題。他認為(wei) ,應該調整改變藝術師範教學的內(nei) 容和方法,重視藝術史論及相關(guan) 文化課,尤其要加強現當代藝術知識的教學,應該多參觀博物館,有條件的還要多進行實地考察,並呼籲政府和社會(hui) 重新認識這個(ge) 問題。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後陳明對我國當前高校美術理論教學方麵存在的問題有十分清醒的認識,他對問題存在的原因及後果作了具體(ti) 分析。還有一些專(zhuan) 家借此機會(hui) 思考了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問題。中央美術學院外國美術史教研室主任邵亦楊博士認為(wei) ,無論哪種文化,都可以拿來吸收,都是文化資源的部分,隻有這樣才能夠創造出被世界所接受的一種文化。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le) 研究所副研究員齊琨根據自己在音樂(le) 教學方麵的感受,談到了音樂(le) 藝術教育中碰到的三個(ge) 現實問題:一是藝術專(zhuan) 業(ye) 研究生對傳(chuan) 統文化知識的缺失;二是藝術專(zhuan) 業(ye) 學生研究能力不足及造成不足的原因;三是藝術專(zhuan) 業(ye) 學生在就業(ye) 方麵碰到的困難。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後杜少虎更為(wei) 坦率地談到目前高等藝術教育領域的兩(liang) 個(ge) 弊端:一是學術行政化;二是美術生的報考熱。他希望這些問題的提出能引起大家足夠地重視,以“藝術興(xing) 學”理念推動教育的發展。山西師範大學中國書(shu) 畫文化研究所所長趙亭人反思了藝術生源質量問題、考試模式問題和教育模式問題,並以中國畫教學為(wei) 例,強調對書(shu) 法藝術的學習(xi) 。他說,藝術創造不僅(jin) 是對藝術技能的訓練,更主要的是對藝術生命狀態的訓練和把握。西安美術學院教授李鴻照則以中國畫教師的切身經曆來探討中國畫教育當中存在的危機及其原因,他指出,這種原因既有曆史的淵源,也有大的社會(hui) 文化背景,需要大家深入思考和探討。國家畫院藝術信息研究中心負責人魏廣君從(cong) 具體(ti) 的山水畫教學出發,結合自己的創作、教學經驗與(yu) 體(ti) 會(hui) ,強調了藝術教育親(qin) 情化與(yu) 因人施教的重要性。
《美術觀察》雜誌欄目主持祝帥用中央美院設計學院的事例提出了設計教育的矛盾和張力問題。他說,矛盾產(chan) 生在“藝術的精英化”與(yu) “藝術為(wei) 人民服務”之間,同時這兩(liang) 者之間又蘊含著一種必要的張力。針對如何麵對這種必要的張力,或者我們(men) 的出路和前景在哪裏等問題,他建議,設計教學應朝著科學化的方向發展,把藝術和科學結合起來,把設計教育變成一種接近於(yu) 自然科學的硬學科,教給學生更多可以驗證論證的知識。廣西師大美術學院院長助理陸麗(li) 娟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研究經驗,對如何將地方美術資源引入公共藝術教學的經驗進行了總結,特別介紹了自己在教學中發揮地方、地域和民族文化資源優(you) 勢,提高學生綜合藝術素質的經驗。南寧職業(ye) 技術學院藝術係主任黃春波在發言中首先肯定了“藝術興(xing) 學”的辦學理念,同時結合本校的辦學經驗,具體(ti) 介紹了職院藝術係正在探索的“藝術類專(zhuan) 業(ye) 企業(ye) 進班級的教學模式”,他所總結出的六條經驗為(wei) 同類高職院校藝術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此外,《美術觀察》欄目主持董立軍(jun) 、王紅媛、孟繁瑋,發行部主任楊文靜、美術編輯馮(feng) 濤、編務薛爽,江蘇的崔東(dong) 明、吳浩然,廣西區內(nei) 的郭家馴、陳毅剛、梁耀、鍾濤、李永強、馬建華、張明、王善民、黃戈、趙麗(li) 麗(li) 、楊沛興(xing) 、劉一平、劉冬良、蔣家安、歐陽添雄、段春雷、劉代汗、何新鳳、唐幹武、莫曉原、鄔玫、劉賢賢、譚勇民、劉海英、張曉梅等領導嘉賓、專(zhuan) 家及桂林師專(zhuan) 部分教師也參加了此次論壇或在會(hui) 上作了發言。另一方麵,論壇還邀請到國內(nei) 和廣西區內(nei) 重要的新聞媒體(ti) 的負責人及編輯記者出席,包括《中國文化報》周刊主編江繼蘭(lan) 、《光明日報》記者田呢、《文藝報》記者任晶晶、《美術報》記者戴牧、《美術家通訊》副主編楊萍、雅昌藝術網欄目主編謝慕及廣西電視台、廣西人民廣播電台、《廣西日報》、《南寧日報》、《南寧晚報》、《南國早報》、廣西新聞網、南寧時空網、北部灣在線等媒體(ti) 記者。
論壇閉幕式由桂林師專(zhuan)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吳江萍主持,《美術觀察》雜誌主編李一就論壇發言和座談討論情況做學術總結。他指出,這次論壇既有曆史意義(yi) 也有現實意義(yi) ,是對上世紀30年代老教育家、老藝術家所提出的“藝術興(xing) 學”老話題的延續,是“藝術興(xing) 學”理想繼續向前發展的一次會(hui) 議,也是喚醒大家繼續往前走的一次會(hui) 議。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踴躍發言,獻言獻策,體(ti) 現出強烈的社會(hui) 責任感。他們(men) 對高等藝術教育的整體(ti) 認識,包括已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後藝術教育如何發展所提出的建設性意見,都很有價(jia) 值。這些真知灼見必將進一步推動我國高等藝術教育的發展和完善。
最後,桂林師專(zhuan) 副校長林伯明就“藝術興(xing) 學”係列活動做工作總結。他認為(wei) ,這次論壇必將給桂林師專(zhuan) 的藝術教育和學校的發展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必將對中國的高等教育特別是人才培養(yang) 模式改革起到直接而重要的作用,他代表學校向論壇合作主辦方《美術觀察》雜誌以及光臨(lin) “藝術興(xing) 學”活動論壇的專(zhuan) 家學者表達了深深地謝意,並誠摯邀請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到桂林師專(zhuan) 指導工作。
在論壇舉(ju) 辦的前一天,由桂林師專(zhuan) 主辦的“藝術興(xing) 學”活動周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開幕,活動周內(nei) 容包括師生作品聯展、藝術教學成果展、學術論壇及考察調研等。廣西文聯主席潘琦,原廣西美協主席劉紹昆,廣西美協常務副主席謝麟、副主席戴延興(xing) ,廣西師大副校長白曉軍(jun) ,漓江畫派促進會(hui) 副會(hui) 長蘇旅,廣西藝術學院副院長李紹中、美術學院副院長石向東(dong) 、中國畫學院副院長陽山,桂林師專(zhuan) 校長義(yi) 祥輝、著名教授劉紹薈,桂林市教育局副局長時曦,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陳綬祥、《美術觀察》副主編趙權利率領的專(zhuan) 家團隊以及廣西區內(nei) 各大高校的師生代表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桂林師專(zhuan) 副校長林伯明主持,義(yi) 祥輝代表學校致開幕詞,陳綬祥、謝麟、陸軍(jun) 、時曦等分別發言。開幕式結束後,領導嘉賓一同參觀了教學成果展及師生作品展。展覽全麵展示了桂林師專(zhuan) 弘揚“藝術興(xing) 學”辦學傳(chuan) 統,實施藝術教育以來所取得的優(you) 秀成果,為(wei) 宣傳(chuan) 推廣藝術教育先進理念和經驗,為(wei) 學校藝術教育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活動期間,由桂林師專(zhuan) 編輯,廣西美術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分別出版的《藝苑新萃·桂林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美術係師生作品集》、《藝術興(xing) 學·桂林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公共藝術教學部美術教師與(yu) 非美術專(zhuan) 業(ye) 學生作品集》也正式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