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伟德体育官网登录

藝委會

滄海何曾斷地脈——記海南省重大曆史題材美術創作(古代篇)

編者按:

丹青書(shu) 曆史,彩墨寫(xie) 精神。為(wei) 了貫徹落實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在海南省委宣傳(chuan) 部的大力支持下,由海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牽頭,海南省美術家協會(hui) 於(yu) 2014年春,組織實施了“海南省曆史文化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旨在表現漢代以來湧現出來的海南人民的傑出代表以及革命和建設曆程。
經麵向社會(hui) 征稿,組織采風觀摩、作品初選複評等環節,50多位海南畫家創作的草圖入選並簽約創作。截至20207月,共完成作品57件,豐(feng) 富了我省曆史文化重大題材美術創作,為(wei) 海南留下了具有深厚曆史價(jia) 值和藝術價(jia) 值的文化財富,促進了海南省文化藝術事業(ye) 的繁榮與(yu) 發展。“海南省曆史文化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的成功舉(ju) 辦,是海南美術家向海南人民交出的一份滿意的曆史文化答卷。
借得東(dong) 風再出發!“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海南省曆史文化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於(yu) 2020年7月31日上午在海南省博物館成功開展,海南美術界將以本次畫展為(wei) 新起點,牢牢抓住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曆史性發展新機遇,立足海南,麵向世界, 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征程中,不斷攀登藝術高峰,創作出具有民族史詩性質、能夠與(yu) 偉(wei) 大時代相匹配並傳(chuan) 之久遠的美術精品,弘揚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精神。



滄海何曾斷地脈
——記海南省重大曆史題材美術創作
(古代篇)
黃謨耿

自古以來,孤懸海外的海南何曾寂寞?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就在海南島建立珠崖、儋耳兩(liang) 郡,曆經歲月流轉,至五代十國、南宋末年,中原戰火紛飛,大量漢人南遷入瓊與(yu) 海南先民黎人雜居,以及後來陸續南遷的苗、回等少數民族、曆代入瓊官宦(包括遭貶謫流放到海南的“五公”“蘇公”),他們(men) 在古人視為(wei) “一去一萬(wan) 裏,千之千不還”的瓊州碰撞、融合,共同創造了屬於(yu) 這片熱土的燦爛文化。

1黎盛健《伏波將軍(jun) 定南郡》   中國畫  550x245  cm.jpg

黎盛健《威施海外固炎黃》

中國畫  550x245  cm


漢代伏波將軍(jun) 路博德伐越南征,在海南設置珠崖、儋耳兩(liang) 郡,首開海南曆史第一筆,從(cong) 此,海南島正式納入華夏版圖。
中國畫《威施海外固炎黃》(黎盛健作)以大氣磅礴的構建,生動的筆墨,傳(chuan) 神的造型,鮮活地再現了當年伏波將軍(jun) 南征瓊州時人吼馬嘶的古戰場,畫麵中將士眾(zhong) 多,劍戟森森,旌旗飄揚,風帆羅列,場麵壯觀。伏波將軍(jun) 路博德身披重甲,在無數將士的簇擁下,目光凝重,神情篤定地為(wei) 前方奮勇殺敵的將士壓陣,彰顯了威澤南陲的大漢雄風。

QQ圖片20200805153231.png

段煉《冼太夫人促一統》 

中國畫 700x280 cm


冼太夫人無疑是家國觀念的千古傳(chuan) 奇,她駐守南越,保境安民,建功甚偉(wei) ,一生先後曆經梁、陳、隋三個(ge) 朝廷,深得嶺南廣大民眾(zhong) 的擁護。其以民生為(wei) 己任,堅決(jue) 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讓嶺南各族人民安居樂(le) 業(ye) ,被後人譽為(wei) “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周恩來)。至今海南人民紀念冼太夫人的活動不計其數,繼續傳(chuan) 承著她“保境安民”的家國情懷,形成了獨具海南特色、影響深遠的冼太夫人文化。中國畫《冼太夫人促一統》(段煉作)緊密圍繞著冼太夫人“保境安民”理念,以生動的水墨表現嶺南百越黎民在冼太夫人的引領下,家園祥和,安享太平的情境。畫麵中冼太夫人列身百越民眾(zhong) 之間,身披戎裝,手持令牌,張開長臂做包容狀。周邊黎民目光注視著她,或喜笑顏開、或擂鼓歡歌、或駐足致敬,人物神態生動,設色淡雅,畫麵彌漫著濃濃的親(qin) 情,彰顯了百越黎民精神領袖冼太夫人所秉持的“家國一統”情懷。


3李锛 《天涯孤忠奉五公》 中國畫  355x185cm.jpg

李锛 《天涯孤忠奉五公》 中國畫

縱有天塹海峽相隔,但天涯何曾斷地脈?

在曆史的時空座標上,海南雖屬南越區域,卻並非“蠻荒”,曾有無數位影響華夏文明的“文化大伽”涉足此地,給當地黎民刻下深深的文化印記,唐代有鑒真大和尚、韋執誼、李德裕,宋代有盧多遜、蘇東(dong) 坡、李綱、趙鼎、胡銓、李光、楊萬(wan) 裏,元代有元文宗圖貼睦爾、黃道婆、範槨,明清代有湯顯祖、焦竑、焦映漢、馮(feng) 子材等等。他們(men) 或為(wei) 朝廷貶謫、或為(wei) 宦遊所曆、或為(wei) 訪親(qin) 探友,所走之處皆有人文景觀,潤澤瓊州,讓這片遠離中原文化的海島人文蔚起,綿延至今,如被貶來瓊的唐代李德裕《登崖州城作》:“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宋代李綱《渡海至瓊管天寧寺詠闍提花》:“阻涉鯨波寇盜森,中原回首涕沾襟。清愁萬(wan) 斛無消處,賴有幽花慰客心”、胡銓《貶朱崖行臨(lin) 高道中買(mai) 愁村古未有對馬上口占》:“北往長思聞喜縣,南來怕入買(mai) 愁村。崎嶇萬(wan) 裏天涯路,野草荒煙正斷魂”……那是遭貶謫的忠義(yi) 之士麵對環島碧波,無法為(wei) 國為(wei) 民出力發出的聲聲喟歎!


4李夏青《五公》480x200cm.jpg

李夏青《五公》中國畫

對於(yu) 瓊州獨特的風土人情,先賢也發出由衷的讚歎,如宋代盧多遜《水南村為(wei) 黎伯淳題》:“海南風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門。鸚鵡巢時椰結子,鷓鴣啼處竹生孫。魚鹽家給無墟市,禾黍豐(feng) 年有酒尊。遠客杖藜來往熟,卻疑身世在桃源”、元代文壇四家之一範槨《定安縣》:“塢上晴雲(yun) 滅複生,誰家吹笛海天明。縣堂曉起西風急,半是深黎夜雨聲”、明代湯顯祖《徐聞送越客臨(lin) 高,寄家雷水二絕》:“珠崖如囷氣朝昏,遝磊歌殘一斷魂。但載綠珠吹笛去,買(mai) 愁村是莫愁村”……依然是這片瓊地,達觀的蘇東(dong) 坡更是譽之為(wei) “茲(zi) 遊奇絕冠平生”,寫(xie) 下許多滿懷溫情的詩篇,如《出遊紀遊詩》:“半醒半醉問借黎,竹刺藤捎步步迷。但尋牛矢覓歸路,家在牛欄西複西”、《被酒獨行》:“總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蔥葉送迎翁。莫作天涯萬(wan) 裏意,溪邊自有舞雩風”、《減字木蘭(lan) 花》:“春牛春杖,無限風光來海上。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救醒。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

……


5喬(qiao) 德龍《天涯情緣.東(dong) 坡北歸圖》 462X260CM.jpg

喬(qiao) 德龍《天涯情緣?東(dong) 坡北歸圖》 

中國畫 462x260cm


中國畫《天涯情緣?東(dong) 坡北歸圖》(喬(qiao) 德龍作)、《天涯孤忠奉五公》(李锛作)、《五公》(李夏青)、《衣被天下黃道婆》(齊英石作)、版畫《黎錦織出飛龍舞》(林開耀、黃道敏、王秀明合作)等便是反映這些人文曆史的主題創作。

中國畫《天涯情緣?東(dong) 坡北歸圖》(喬(qiao) 德龍作)描繪的是蘇東(dong) 坡北歸時,海南黎民為(wei) 他餞行的感人場景。其作品左側(ce) ,東(dong) 坡一襲素色長袍,頭戴高冠,須發斑白,向送行的當地黎民舉(ju) 杯道別。周邊百姓簇擁著他,或作揖告別、或提酒相送、或合手祈禱,不遠處的海岸邊,一葉孤舟臥波靜候,遠處煙波浩渺,沙鷗翔集,誠如他的《別海南黎民表》雲(yun)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遊。平生生死夢,三者無劣優(you) 。知君不再見,欲去且少留”,體(ti) 現了東(dong) 坡與(yu) 本地黎民百姓的深厚情誼;中國畫《天涯孤忠奉五公》(李锛作)表現的是被貶來瓊的李德裕、李綱、趙鼎、李光、胡銓五位先賢,他們(men) 都曾是他們(men) 那個(ge) 時代的國之重器、民族之脊梁,乃華夏文明史中的一股清流。畫家以紀念碑的形式表現了白發蒼蒼的五公聳立於(yu) 天之涯,海之角,或目光深邃、或神情剛毅、或撫劍請命、或北望遙拜、或柱杖歎息。他們(men) 曾經發出民族的最強音,卻被遺棄於(yu) 荒島之上,報國無門。他們(men) 的北望呐喊呼號與(yu) 南溟的滔天巨浪相互激蕩,遙遠的中原帝王家聽不見,那些對外懦弱對內(nei) 蠻橫的妥協派聽不見,但他們(men) 的呼號在這個(ge) 孤島上震耳發聵,數百年後這個(ge) 海島出了位海忠介,其以無愧於(yu) 時代的耿介言行震驚了神州大地!


6符嘉臻《傳(chuan) 燈大法神鑒真》   油畫   250x190  cm.jpg

符嘉臻《傳(chuan) 燈大法神鑒真》 

油畫 250x190cm


瓊州,浩浩萬(wan) 裏海疆,這片區域注定著不平常,隻不過在曾經那種交通工具不發達,信息不通暢的年代,於(yu) 陸地交通而言顯得過於(yu) 邊緣而已。但瓊州自古便是中國“海上絲(si) 綢之路”的海運要道,太多海上揚帆尋夢的船隻途經此地,如唐代鑒真大和尚第五次渡日本時就漂流到此,並在崖城修建了“大雲(yun) 寺”,傳(chuan) 律受戒,廣播佛法,開創了海南佛教文化的先河(《傳(chuan) 燈大法神鑒真》油畫,符嘉臻作);黃道婆也曾隨海船漂流至此生活了將近三十年,掌握了島上先進的紡織技術,重返鬆江府烏(wu) 泥涇鎮後,她結合了當時瓊州紡織術與(yu) 自己的經驗,對棉紡業(ye) 做大膽革新,為(wei) 我國棉紡業(ye) 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成為(wei) 十三世紀傑出的紡織技術革新家。


7齊英石《衣被天下黃道婆》中國畫   350x288  cm.jpg

齊英石《衣被天下黃道婆》 

中國畫   350x288 cm


8林開耀、黃道敏、王秀明《黎錦織出飛龍舞》版畫350x280cm.jpg

林開耀  黃道敏  王秀明《黎錦織出飛龍舞》

版畫  480x280cm


經曆千年的中原文化潤澤,碧海連天遠,四季花常開的海南島自是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東(dong) 坡北返後,受他教化的士人薑唐佐考取了海南文化史上第一位舉(ju) 人,符確首開海南科舉(ju) 時代進士先河(《第一進士符確》中國畫,陳嶸、韓潮作),佐證了蘇東(dong) 坡“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的文化預言,標識著此後的海南人才輩出,不再是不識禮樂(le) 詩書(shu) 的蠻荒之地。恰如坡翁所期,自他走後,海南士人相繼在中國文化史中嶄露頭角,彪炳史冊(ce) ,如宋代白玉蟾、明清“海南四絕”(著絕丘濬、吟絕王佐、忠絕海瑞、書(shu) 絕張嶽崧)、被譽為(wei) “素廉介,嚴(yan) 而不苛”的邢宥、“奏考回瓊”為(wei) 海南士人免去渡海趕考之險的王弘誨等等,他們(men) 創辦書(shu) 院,崇教尚學,培育後人,傳(chuan) 承著坡翁、“五公”憂國憂民的滿腔報國熱情,為(wei) 國是民生奔走呼號,為(wei) 海南的文化教育事業(ye) 不餘(yu) 遺力。


微信圖片_20200805153435.png

陳嶸《第一進士符確》

中國畫  480x180 cm


10韓潮《第一進士符確》170x240cm.jpg

韓潮《第一進士符確》 中國畫

170x240cm


11林百石《南宗五祖白玉蟾》  中國畫   300x250cm.jpg

林百石《南宗五祖白玉蟾》 

中國畫   300x250cm


南宋瓊山人白玉蟾,原名葛長庚,是中國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他天才橫溢,慧悟超絕,神遊於(yu) 儒道之間,詩書(shu) 畫皆有極高的造詣,名震南宋朝野,被譽為(wei) “海南曆史上第一位在全國有影響的文化名人”,如其《習(xi) 劍》詩:“劍法年來久不傳(chuan) ,年來劍俠(xia) 亦無聞。一從(cong) 袖裏青蛇去,君山洞庭空水雲(yun) 。逸人習(xi) 劍得其訣,時見岩前青石裂。何如把此入深番,為(wei) 國瀝盡匈奴血”,時人譽他“隨身無片紙,落筆滿四方,寫(xie) 下千萬(wan) 言詩文”。中國畫《南宗五祖白玉蟾》(林百石作)以率性的筆墨,鮮活的設色,表現了不修邊幅的白玉蟾席地而坐,與(yu) 瓊州的村夫野老、婦孺談經論道,論者、聽者容顏歡欣,身後芭蕉流翠,桃花吐芳,給人一種了悟大道,和光同塵、其樂(le) 融融之感,再現了白玉蟾“非道非釋亦非儒,讀盡人間不讀書(shu) 。非凡非聖亦非士,識破世上不識事”的道家氣象。


最具人文代表性的“海南四絕”(“著絕”丘濬、“吟絕”王佐、“忠絕”海瑞、“書(shu) 絕”張嶽崧,世稱“海南四大才子”),其影響絕對不止限於(yu) 海南!明代理學名臣丘文莊公(丘濬)自少就呤出著名的《五指山》詩:“五峰如指翠相連,撐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銀河摘星鬥,朝探碧落弄雲(yun) 煙。雨霽玉筍空中現,月出明珠掌上懸。豈是巨靈伸一臂,遙從(cong) 海外數中原”,此等氣度豈是所謂的“文化沙漠”能有?他後來官居戶部尚書(shu) 、文淵閣大學士等要職,仍性嗜學,披閱經籍不輟,著述甚豐(feng) ,他的《大學衍義(yi) 補》直麵古聖先賢,被後人譽為(wei) “著絕”;受教於(yu) 丘濬的“吟絕”王佐亦“平生雅讀,惟耽書(shu) 史,自少至老,手不釋卷”,其人“博學多識,精思力踐,見道精審,故其詩平和溫厚,文氣光明正大,堪比唐宋諸大家”,如他的《胡忠簡公銓》:“大朝廷作小朝廷,人世乾坤已不成。誌士拊心思蹈海,渠奸呼黨(dang) 賀登瀛。共知甘飲三吳水,誰念幽棲五國城?公去如今三百載,海潮猶有不平聲”,其詩類於(yu) 滔滔浪濤,跌宕起伏,迂回興(xing) 歎,意韻幽長;454年前,“忠絕”海瑞一道《治安》,震古爍今,華夏民族至今尤為(wei) 之動容,那是為(wei) 了天下蒼生,披肝瀝膽的諫言,是舍生取義(yi) 的大智大勇,大忠大義(yi) !讓嘉慶帝感歎“何地無才”的定安才子張嶽崧是海南曆史上唯一的“探花郎”,他與(yu) 林則徐共事多年,誌同道合,在操勞禁煙、救災、治水修堤、興(xing) 辦教育之餘(yu) ,其高古俊朗的書(shu) 法深得晉唐諸家奧妙,被譽為(wei) “嶺南四大書(shu) 法家”(馮(feng) 敏昌、黎簡、吳榮光、張嶽崧)之一。中國工筆重彩畫《海南四大才子組畫》(符祥康、吳嶽秀、岑選炳合作)皆以鐵線描勾勒人物結構,再參與(yu) 西畫技法增其人物細節質感,畫麵顯得厚重滄桑,其人物形象或駐足溪邊握卷沉思,或眺望海疆負手吟哦,或手持朝笏神情剛毅、或執筆欲書(shu) 若有所思,再鋪以海南特有的五峰如峙,椰影搖曳,碧海連天,斑駁的墨跡,古雅的設色,充分體(ti) 現了重大曆史題材的“曆史感”“時代感”與(yu) “文化性”,恰到好處地塑造了“海南四大才子”的光輝形象。


12符祥康  吳嶽秀 《著絕 丘濬》350x230cm.jpg

符祥康  吳嶽秀  岑選炳《著絕丘濬》
(海南四絕係列)中國畫 350x230cm


13符祥康  吳嶽秀 《詩絕 王佐》350x230cm.jpg

符祥康  吳嶽秀 岑選炳《詩絕王佐》

(海南四絕係列)中國畫 350x230cm


14符祥康  吳嶽秀《書(shu) 絕 張嶽崧》350x230cm.jpg

符祥康  吳嶽秀 岑選炳《書(shu) 絕張嶽崧》

(海南四絕係列)中國畫 350x230cm


與(yu) 丘濬、海瑞齊名的清官邢宥,為(wei) 官以善斷疑案而著稱,更因體(ti) 恤民隱得到聖上賜勒褒獎;王弘誨身居高位常懷社稷憂,一道《奏改海南兵備道兼提學疏》讓瓊州趕考士子免去渡海涉鯨波之險,陝西人焦映漢在海南任職期間,為(wei) 了“勤宣德教,扶植士氣”,培養(yang) 人才,倡議捐資建瓊台書(shu) 院,王、焦兩(liang) 公皆為(wei) 科舉(ju) 時代的海南文化教育發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中國畫《賜赦褒獎邢宥》(黃文琦作)、《奏考回瓊王弘海》(黎盛健作)、《瓊台書(shu) 院焦映漢》(黎盛健陳治博合作)三幅作品以類似於(yu) 電影蒙太奇般手法,把三位明清時期海南曆史文化名人的政績與(yu) 文化影響在畫麵中融合,人們(men) 在認知先賢形象的同時,也在畫麵中感知到其人其事,達到為(wei) 先賢立傳(chuan) 緬懷,彰顯文化影響力的作用。

……

15黃文琦《賜赦褒獎邢宥》  中國畫  375x308cm.jpg

黃文琦《賜赦褒獎邢宥》中國畫 

 375x308cm


16黎盛健《奏考回瓊王弘海》  中國畫   420x280cm.jpg

黎盛健《奏考回瓊 王弘海》中國畫  

 420x280cm


17黎盛健 陳治博《瓊台書(shu) 院焦映漢》480x240cm.jpg

黎盛健 陳治博《瓊台書(shu) 院焦映漢》中國畫

480x240cm


這批“海南省曆史文化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古代題材創作作品,在把握題材的思考深度、匠心獨運的構成及表現語言等方麵,都能鮮活地呈現了海南島先民充滿活力、積極進取的品格特質,禮讚這片熱土上為(wei) 文明的開拓做出巨大貢獻的先賢,彰顯了海南獨特的熱帶海島文化,是“講好中國故事、講好海南故事”與(yu) 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體(ti) 現,也是新時代下海南省美術家始終堅持“用藝術留住曆史、再現曆史、思考曆史”,堅持對曆史負責,努力創作精品力作的體(ti) 現,為(wei) 我省曆史文化建立了光輝燦爛的視覺檔案。



參考文獻:
《瓊島詩詞選》廣東(dong) 旅遊出版社  朱逸輝編注
《海南島古代簡史》海南黎苗族自治州  楊德春編
《崖州誌》廣東(dong) 人民出版社 [清]張嶲等著 郭沫若校
《乾隆瓊山誌》海南出版社 [清]楊宗秉纂修



海南省美協理論委員會(hui) 編輯
/黃謨耿(海南省美協理論委員會(hui) 委員、定安縣美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