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8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教授個(ge) 展——“魯曉波中國畫作品展”在廣東(dong) 江門台山南村藝術部落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江門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共同主辦,作為(wei) 開場大展,標誌著“第二屆粵港澳寫(xie) 生文化節”正式啟動。第二屆粵港澳寫(xie) 生文化節的舉(ju) 辦,是為(wei) 了深入貫徹中央和廣東(dong) 省委關(guan) 於(yu) 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精神,積極整合灣區城市人文和自然資源,推動灣區城市文化交流與(yu) 融合,繁榮灣區文化藝術事業(ye)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黨(dang) 委書(shu) 記馬賽,副院長楊冬江、趙超,江門市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招文娟,江門市文聯二級調研員尹繼紅,江門市文聯代主席何蓮,廣東(dong) 省美協副主席孫黎,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主席汪曉曙,中國油畫學會(hui) 理事、廣東(dong) 省寫(xie) 意油畫學會(hui) 主席楊堯,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婁永琪,深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吳洪,武漢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潘長學,廣東(dong) 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劉穎悟,湖北工業(ye) 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汪濤,廣東(dong) 工業(ye) 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胡飛,湖南省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李少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肖文陵、吳詩中,以及廣東(dong) 江門、台山相關(guan) 單位領導,粵港澳地區美術界多位名家,部分藝術院校的師生代表,共300多人出席了展覽開幕式。
開幕式上,廣東(dong) 江門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代主席何蓮、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主席汪曉曙、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馬賽先後致辭,表達了主辦方對展覽的熱切期待與(yu) 美好祝願,並從(cong) 專(zhuan) 業(ye) 的視角高度評價(jia) 了魯曉波教授的藝術修為(wei) 與(yu) 人文境界。魯曉波教授發表了“有深度、有厚度、有溫度”的講話。現場還舉(ju) 行了隆重的贈畫儀(yi) 式。
廣東(dong) 江門是著名僑(qiao) 鄉(xiang) 。而江門台山則被稱為(wei) “廣東(dong) 音樂(le) 之鄉(xiang) ”“廣東(dong) 曲藝之鄉(xiang) ”等。特色建築——碉樓、洋樓分布在城鎮、鄉(xiang) 村,多項文化項目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人文氣息濃厚,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橋頭堡。魯曉波教授在此舉(ju) 辦個(ge) 展,“攜鶴南來”,鶴舞南村,為(wei) 僑(qiao) 鄉(xiang) 文化帶來新氣象。
開幕式現場
魯曉波與(yu) 鶴
水墨淋漓中的魯曉波是一位與(yu) 鶴同行的雅逸之士,自由寫(xie) 心、自在放懷。他的係列丹頂鶴靈動不羈、骨骼清奇、風姿萬(wan) 千,是一部真我、本我的心靈之歌,又是一部大自然的組曲。魯曉波注重一畫,保持中鋒用筆,長線條以S形出現,彰顯著線條本身的律動,也使畫麵整體(ti) 流動、活脫。用墨大膽,濃墨點染羽翅,靈透而不澀滯,也是他繪畫的一大特色。刷刷點點中鶴的仙姿、逸態神采立現。獨鶴清雅閑適,雙鶴、群鶴淩波微步、舉(ju) 翼而逐、俯首而語、翩翩起舞、引頸高歌,互為(wei) 交流、互為(wei) 映襯、互為(wei) 應答。它們(men) 相繞、凝視、呼喚、嬉戲、展翅、翱翔,似人間真情相依相戀,呼朋引伴,長喙和鳴,純美、震撼,直抵心底。同時注重畫麵細節,酷愛攝影的他對丹頂鶴觀察入微。
丹頂鶴的種種形態、種種姿容,恰是魯曉波先生內(nei) 心的審美取向與(yu) 精神訴求。透過外化的丹頂鶴塑造,看到了他內(nei) 化的人格修養(yang) ,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愛;對自身品性的自律與(yu) 不斷完善;對真與(yu) 美的專(zhuan) 注和堅守。
鶴之健康祥瑞為(wei) 人所喜,但其不染塵俗、傲岸凡間、超邁曠達,閑心萬(wan) 裏,才是中國文人寄情於(yu) 鶴,抒懷於(yu) 鶴的精神內(nei) 核。鶴,更象征君子,有高潔的心性、高雅的品位、高妙的才能。魯曉波先生正是有著君子之風的“鶴鳴之士”。
這次少見的來自於(yu) 他創作的集中呈現,釋懷了先生一藏二十餘(yu) 年的丹頂鶴情結,也展露了他作為(wei) 藝術家最鮮活、最富激情的一麵。激情引發出力量與(yu) 潛能,使這次展出亦成為(wei) 一個(ge) 可貴的節點,自我突破的再出發,對自然環境審美觀照和人文關(guan) 懷的再加深,並以此與(yu) 更多同道共鳴中國水墨情懷,升華天地人和的大美情致。
文 / 淩鶴 (擇錄)
魯曉波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授
清華大學藝術與(yu) 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bv伟德官网登录副主席
畫展前言
“筆墨當隨時代”,是清初著名僧人畫家石濤提出來的膾炙人口的藝術名言,指的是藝術應該緊扣時代脈搏,反映時代氣息,叩響時代炫音。在當今國際化、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跨界與(yu) 融合、開拓與(yu) 創新已然成為(wei) 當代藝術的主旋律。在多元化的當代藝術語境下,如何挖掘傳(chuan) 統藝術的當代價(jia) 值是當代藝術家的重要課題與(yu) 使命。
魯曉波先生無疑在踐行這個(ge) 課題上是非常出色的。他不僅(jin) 具有國際化的視野,而且傳(chuan) 統藝術造詣深厚。其秉承藝術與(yu) 科技相結合的文化理想,他的藝術實踐並不拘泥於(yu) 設計領域,並且充分挖掘傳(chuan) 統中國畫藝術的當代意義(yi) ,在當代中國畫創新與(yu) 拓展領域也展現出別樣的風景。
魯曉波先生用傳(chuan) 統中國水墨的藝術形式來表現仙鶴題材,源起其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精神的一往情深,也與(yu) 先生出生、成長於(yu) 湖湘靈韻之地不無關(guan) 係,更為(wei) “師法自然”所染。瀟湘大地以其靈秀氤氳滋養(yang) 了大批的文人墨客,是董其昌所推崇的南宗山水畫派的發源之地。湘江河畔、芙蓉國裏,水草豐(feng) 盛,禽鳥翔飛是藝術家理想的表現內(nei) 容。
魯曉波先生獨愛仙鶴,意寫(xie) 其優(you) 美的形象和靈動的舞姿,表現其高貴如天使般的氣質,彰顯其高潔的品格。他的係列丹頂鶴靈動飄逸、清雅脫俗、儀(yi) 姿萬(wan) 千。具有靈性而不矯的資質,自我清傲的風骨,是一個(ge) 自由而充滿生命力的自然觀照。承繼著中國文化的清逸之格,表達著中國繪畫的寫(xie) 意之魂,延續著清華美院前輩藝術家設計與(yu) 繪畫並舉(ju) 的文風、文脈,並進入到人畫相合、與(yu) 自然相生的生命理想的追求之境。
開幕式現場
魯曉波作品
▲《鶴之九》 紙本水墨 69x69cm 2020年
▲《鶴之二十》 紙本水墨 69*69cm 2020年
▲《鷺》 紙本水墨 69*68cm 2020年
▲《鬆 鶴》 紙本水墨 69*69cm 2016年
▲《小趣》 紙本水墨 69*69cm 2020年
▲《鶴之二十六》 紙本水墨 69x69cm 2020年
▲《鶴 立》 紙本水墨 69x69cm 2019年
▲《鶴舞之二》 紙本水墨 69x69cm 2020年
▲《鶴》 紙本水墨 69*69cm 2020年
▲《鶴趣之二》 紙本水墨 69*69cm 2020年
▲《鶴之一》 紙本水墨 69*69cm 2020年
▲《鶴之三十一》 紙本水墨 69*138cm 2020年
▲《鶴之三》 紙本水墨 69x138cm 2019年
▲《鶴之三十一》 紙本水墨 69*138cm 2020年
▲《八方來鶴》 紙本水墨 96*178cm 2019年
▲《驚濤》 紙本水墨 69x68cm 2020年
▲《鷹疾如風》 紙本水墨 69x138cm 2020年
▲《貓》 紙本水墨 69*69cm 2020年
(轉自:清華美術學院 圖\文:無塵 阿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