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理論

美術理論

柳冠中:高舉習主席“中國方案”的大旗,構築“人類共同命運之夢”

來源:admin 發布時間:2017/12/6 13:48:17

高舉(ju) 習(xi) 主席“中國方案”的大旗,構築“人類共同命運之夢”

 

伟德线上平台工業(ye) 設計藝委會(hui) 副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柳冠中

 

一、“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

十八大的五年來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舉(ju) 旗定向、力挽狂瀾,淬火成鋼、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成就輝煌的五年。在短短五年的時間裏,我們(men) 黨(dang) 、國家和軍(jun) 隊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更有力量;從(cong) 世界範圍來看,這五年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局部衝(chong) 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而中國則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hui) 安定、人民幸福、百業(ye) 興(xing) 盛。

習(xi) 主席這一重大政治論斷:“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反映了我國社會(hui) 發展的巨大進步,這為(wei) 新時代黨(dang) 的建設提供了一個(ge) 立體(ti) “坐標係”和精準“定位儀(yi) ”;持之以恒的“正風肅紀”將探索出一條黨(dang) 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有效途徑。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xing) 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文運與(yu) 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具有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文明屹立於(yu) 世界潮頭,擔負起凝聚民族複興(xing) 之魂的曆史重任,也應描繪人類文明的新曙光。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站在曆史高度,回應時代關(guan) 切,擎起改革這一最鮮明的旗幟,為(wei) 中華文化前行指明方向。

“十九大”以法律的形式明確政府保障人民群眾(zhong) 基本文化權益的責任和具體(ti) 措施,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的服務體(ti) 係框架;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文化產(chan)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文化產(chan) 業(ye) 增加值逐年增大。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zhong) 的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人類更合理、更健康的生存方式,將成為(wei) 中華文化的責任。

習(xi) 主席指明了“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ge) 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ge) 時代的風氣。” 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中華文化的生命力不斷增強。文化傳(chuan) 播、文化交流、文化貿易多頭並舉(ju) ,中國品牌、中國聲音、中國形象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當前文化建設發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突出製度創新。“設計”恰恰是一種“無言的服務,無聲的命令”,在淺移默化地影響著人民的生活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也引導著社會(hui) 價(jia) 值觀的變革。

 

二、文以載道,文以化人,使中國故事吸引世界目光

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一場震古爍今的偉(wei) 大事業(ye) ,需要堅忍不拔的偉(wei) 大精神,也需要振奮人心的偉(wei) 大作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6年第十次文代會(hui) 、第九次作代會(hui) 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像燈塔般照亮了中國文化前進的方向。

要樹立講品味、講格調、講責任的創作風氣,自覺抵製低俗、庸俗、媚俗;強化文化藝術的現實主義(yi) 創作,倡導“深度關(guan) 注現實,共同關(guan) 心社會(hui) ,真誠關(guan) 愛他人”的原創精神。

人類曆史從(cong) 來是在不斷通過政治、戰爭(zheng) 、暴力、權利、經濟、金融、國家機器、科技、生產(chan) 力、生產(chan) 關(guan) 係、革命、哲學、文化、觀念等形式來調整國與(yu) 國、民族與(yu) 民族、人與(yu) 人的權力、資源、財富的分配。

人類社會(hui) 的基本模型是以“經濟、科技、文化”為(wei) 支撐,然而“文化”內(nei) 涵由於(yu) 人類認識到生存必須依賴於(yu) “自然”,又逐漸上升認識到作為(wei) 社會(hui) 的人類必須將“生態觀”充實到人類社會(hui) 的模型中。人類在社會(hui) 進化中從(cong) “格物”到“致知”,又從(cong) “致知”到“格物”的循環上升中逐漸懂得社會(hui) 價(jia) 值觀和生存戰略——“方法論”的重要,即“目的”——“路徑”——“策略”——“方法與(yu) 技術”——“工具”之間的邏輯。設計不能僅(jin) 跟隨市場、滿足市場,要看到這個(ge) 世界發展的真正需求,從(cong) 而定義(yi) 需求、引領需求、創造需求。人們(men) 已開始將工業(ye) 設計的實踐與(yu) 認識提高到“機製”創新、生活方式設計、文化模式設計及係統設計層麵上了,現在又致力於(yu) 可持續發展的“集成式係統整合”的協同設計——“社會(hui) 設計”的高度上來了。“服務設計”詮釋了“工業(ye) 設計”最根本的宗旨是“創造人類社會(hui) 健康、合理、共享、公平的生存方式”。

人類的生產(chan) 活動無非是“製造、流通、使用、回收”的循環。製造、流通都不是目的,使用似乎是目的,但不能回收再循環利用,則人類社會(hui) 將不可持續。所以四個(ge) 要素組成一個(ge) 相互促進、相互製約閉環(圖1),正如自然界的食物鏈一樣,否則“物競天擇”的自然規律會(hui) 淘汰那怕再強大的物種,自然會(hui) 包括人類。所以要形成人類社會(hui) 公平、“共生”、包容、共享、共贏局麵必須學會(hui) 在“協商、諧調”諸多利益“關(guan) 係”的過程中發展,這是社會(hui) 進步的唯一路徑。

 

1

工業(ye) 革命開創了一個(ge) 新時代,工業(ye) 設計正是這個(ge) 大生產(chan) 革命性創新時代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但這“存在”的另一麵,功利化的“市場”經濟迅速地被個(ge) 體(ti) 的“人”追求“物欲”滿足的“消費”市場所擁抱,從(cong) 而孕育了人類“新”的價(jia) 值觀---為(wei) 推銷、逐利、霸占資源而生產(chan) ,這似乎己成為(wei) 當今世界一切的一切的動力!? 但是工業(ye) 設計的客觀本質---“創造人類公平地生存”卻被商業(ye) 一枝獨秀地異化了!

“工業(ye) 設計”的本質和理念之所以難以被上層甚至底層接受,而容易被曲解為(wei) “造型”、“美化”、“時尚”……,皆因“大批量”雖然被認為(wei) 不能高雅奢華,卻可以被利用於(yu) “牟利”的最大機會(hui) !“商業(ye) ”正是攥住了這個(ge) “法寶”,用廣告、包裝等一切視覺手段鼓吹“有計劃廢止”、“以舊換新”、“流行、時尚、炫、酷”……等消費黑洞、幸福模式,製造所謂“節假日商機”、“眼球經濟”、“品牌”效應等銷售奇跡。這些消費狂歡下的社會(hui) 現象是社會(hui) 和設計真正希望看到的麽(me) ?是人們(men) 真正需要的麽(me) ?當然不是!利益是商家追逐的最終目的。刺激消費,拋開社會(hui) 責任和環境意識,使設計淪為(wei) 商業(ye) 的奴隸。商業(ye) 唯利是圖的誘惑太讓人難以抗拒了,這個(ge) 世界到處醉心於(yu) “商業(ye) 模式”,一切具有生命力的設計創新都被利潤扭曲了,並繼續在誘引人類無休止地消費、揮霍、占有!

“商業(ye) ”社會(hui) 誘惑人們(men) 從(cong) 消費產(chan) 品(功能)、到消費商品(廣告)、到消費身份(品牌)、直至消費娛樂(le) 、消費情感,乃至消費了人類自身的未來!市場上的盛景猶如海平麵上的冰山,如若沒有海平麵下巨大的支撐,將瞬間消失。這看不見的就是人類社會(hui) 的組織係統和結構機製,乃至建立這種社會(hui) 結構的目標、觀念、理想之引導。(圖2

2

設計應該有自我限製的觀念,設計“以人為(wei) 本、以生態為(wei) 本”的價(jia) 值觀抵製商業(ye) 社會(hui) 中純以營利為(wei) 目的的消費設計,強調設計師應該對社會(hui) 和生態變化擔負起責任、強調設計師的社會(hui) 意識和環境意識,“有限資源論”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倫(lun) 理和哲學思想應該成為(wei) 設計行業(ye) 的最堅實道德基準線。設計不能跟隨市場、滿足市場,要看到這個(ge) 世界真正的需求,從(cong) 而定義(yi) 需求、引領需求、創造需求。

廣廈萬(wan) 間,夜眠七尺,良田千頃,日僅(jin) 三餐。

耳聽為(wei) 虛,眼見為(wei) 實嗎?人類畢竟不僅(jin) 有肉體(ti) 奢求,人類還有大腦和良心。人口膨脹、環境汙染、資源枯竭、貧富分化、霸權橫行等現象愈演愈烈。當今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如火如荼,科技給人類帶來福祉的同時也帶來潛伏的災難。人類的未來難道就蛻變成隻有腦袋和手指嗎?科技絕不是人類生存的目的,僅(jin) 僅(jin) 是手段。我們(men) 常常會(hui) 在追求“目的”的途中被“手段”俘虜了。科技不是目的!它僅(jin) 僅(jin) 是被人類實現目的而需選擇、被整合的手段。要知道,社會(hui) 的任何進步,首先是品行道德、社會(hui) 風俗、政治製度的進步,這都屬於(yu) 科學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關(guan) 心自然的存在就是關(guan) 心人類本身的未來,這才是真正的科學觀、人文觀和技術發展的目標 。

 

三、“服務設計產(chan) 業(ye) ”是中國經濟和文化集成創新的載體(ti)

“服務設計思維“在全球雖僅(jin) 有著20多年的發展曆程,但在全球產(chan) 業(ye) 服務化的大趨勢下,“服務設計”作為(wei) 一門新興(xing) 的、跨專(zhuan) 業(ye) 的學科方向,已經或正在成為(wei) 個(ge) 人和組織在服務戰略、價(jia) 值創新和用戶體(ti) 驗創新等層麵迫在眉睫的需求。我們(men) 倡導中國設計界、學術界和產(chan) 業(ye) 界以及具有共識的組織和個(ge) 人,結合中國文化與(yu) 社會(hui) 發展實踐,共同建構中國特色的服務創新理論和方法,以“為(wei) 人民服務”為(wei) 宗旨,共同開啟中國服務設計的新紀元。

但是當前世界領域的“服務設計”基本仍局限於(yu) 為(wei) 逐利的工具、技術層麵的探討,至多是䇿略層麵的研究,忽略了“分享經濟”、“服務設計”之路徑是通往人類社會(hui) 不被毀滅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也就是提倡使用而不提倡獨享、公平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價(jia) 值觀!這個(ge) 價(jia) 值觀的升華才是己發展了百年多“工業(ye) 設計”真正的歸宿。

我們(men) 既要發揮服務設計是創造和拉動中國市場和社會(hui) 進步的新的強大力量;也要運用服務設計是聯合現代科技創新,實現共創共贏的新的有力工具;還要將服務設計作為(wei) 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和產(chan) 業(ye) 的新活力。但是服務設計的根本目的決(jue) 不能忽視!否則我們(men) 會(hui) 舍本求末。

“服務設計”詮釋了“工業(ye) 設計”最根本的宗旨是“創造人類社會(hui) 健康、合理、共享、公平的生存方式”——(柳冠中1985)。人類的文明發展史是一個(ge) 不斷調整經濟、技術、商業(ye) 、財富、分配與(yu) 倫(lun) 理、道德、價(jia) 值觀、人類社會(hui) 可持續生存的過程。服務設計聚焦了設計的根本目的不是為(wei) 了滿足人類占有物質、資源的欲望,而是服務於(yu) 人類使用物品、解決(jue) 生存、發展的潛在需求。

設計的目的不致力於(yu) “占有”,而應該提倡“分享”、“使用”(柳冠中1993年),這正是人類文明從(cong) “以人為(wei) 本”邁向“以生態為(wei) 本”價(jia) 值觀的變革,所以分享型的服務設計開啟了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希望之門。

在人口老齡化,資源、能源與(yu) 環境汙染,同時新材料、新技術、生物工程、互聯網、大數據等時代的挑戰,將促使“分享式服務型的社會(hui) 設計”的“國家設計體(ti) 係”將誕生於(yu) 全球化視角下和國家戰略指導下的設計戰略化階段中。

“國家發展需求”將主導工業(ye) 設計產(chan) 業(ye) 發展。我國需要盡早規劃工業(ye) 設計產(chan) 業(ye) 在我國國家層麵上“戰略布局”中的角色,盡快地製定“中國工業(ye) 設計的發展戰略”,包括目標、路線、組織、策略、方法和工具以及設計教育、職業(ye) 培訓和人才梯隊建設的規劃,即“社會(hui) 係統機製”。

上個(ge) 世紀末,人們(men) 已開始將工業(ye) 設計的實踐與(yu) 認識提高到“機製”創新、生活方式設計、文化模式設計及係統設計層麵上了,現在又致力於(yu) 可持續發展的“集成式係統整合”的協同設計——“社會(hui) 設計”的高度上來了。

不能站在巨人肩上,隻看腳下!

隻懂得應用科學和技術是不夠的,要保證我們(men) 的科學思想的成就能造福於(yu) 人類,而不致成為(wei) 禍害,就必須在讚頌人類過去與(yu) 現在的同時審視人類的責任感以麵向未來,才能從(cong) 人類曆史文化寶庫中更為(wei) 珍貴的升華,這才是真正的“人文精神”!它能激起我們(men) 對人類追求單純、和諧、美好的智慧,在人類繼續進化過程中陶冶我們(men) 內(nei) 在的潛能,創造還未曾有過的“生存方式”,走中國自己的發展之路。

“大數據時代”的“經濟結構”將會(hui) 如何?未來的“國際戰略布局”和“社會(hui) 形態”將對我國什麽(me) 啟示?未來的製造業(ye) 製造出來的機器必須會(hui) ”思考”,必須會(hui) ”說話”,必須會(hui) “交流“,如果我們(men) 把“互聯網”僅(jin) 僅(jin) 當成一種“工具”?那麽(me) 我們(men) 就像曾經把中國發明的“火藥”隻能當做是放“煙火”,隻能當“炮仗”,而別人把它當做“殺我們(men) 的武器”。

紐約、倫(lun) 敦、巴黎、東(dong) 京的寫(xie) 字樓與(yu) “北上廣”乃至三線小城市的寫(xie) 字樓的區別無非是休息時喝咖啡或喝茶難道為(wei) 了“繼承傳(chuan) 統”,我們(men) 用“文房四寶”辦公?在宣紙寫(xie) 詩工作?對比我國和發達國家的“穿越劇”,你是否感到後背發涼?我們(men) 應該“穿越過去”?還是該“穿越未來”?

創造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的出路不僅(jin) 在於(yu) 發明新技術、新工具, 創新應在於(yu) 善用新技術,帶來人類視野和能力維度的改變,調整我們(men) 觀察世界的方式,開發我們(men) 的理想,提出新的觀念、理論。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關(guan) 乎到中國文化自信的國際形象,不僅(jin) 僅(jin) 要堅決(jue) 擯棄“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的帝王將相的”傳(chuan) 統“,也要引導中國年輕一代樸素、簡約、健康、公平、合理、分享、可持續價(jia) 值觀的構築,這也是中國文化傳(chuan) 統的精神。

“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讓外國民眾(zhong) 通過欣賞中國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來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言猶在耳。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wei) 主、兼收並蓄。推進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ti) 、全麵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創新”和“開放”就不僅(jin) 要在國內(nei) 叫得響、傳(chuan) 得開,就意味著中國文化在世界上要建立中國方案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文化方向,以贏得世界大多數人民的尊重,而不是迎合權貴和資本的青睞。

一個(ge) 擁有深厚文化自信的民族才有長久屹立的精神支撐,才能夠擁有複興(xing) 之魂。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向著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宏偉(wei) 目標闊步前進。

把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作為(wei) 重大戰略工程,統籌政府推動、民間參與(yu) 、市場運作,創新對外話語體(ti) 係和表達方式,對外傳(chuan) 播的輻射力、文化交流的親(qin) 和力、文化貿易的競爭(zheng) 力顯著增強。

在拓展對外文化交流中,我國不僅(jin) 注意用好中醫藥、中國美食、中國園林、中國功夫等文化名片,打造對外交流品牌,增進了中華文化的親(qin) 和力與(yu) 感染力。充分運用“一帶一路”的載體(ti) ,把中國“好設計”、“中國的服務設計產(chan) 業(ye) 模式”播撒到世界大多數民眾(zhong) 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真正將 “中國方案”成為(we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夢!

 

●理科——發現並解釋真理;

●工科——解構、建構的技術;

●文科——是非與(yu) 道德的判斷;

●藝術——品鑒自然、人生、社會(hui) 的途徑;

圖3

上述四個(ge) 學科是人類進步的支柱,這四個(ge) 支柱撐起的、人類為(wei) 之共同生存的“工作麵”就是“設計”——整合了上述所有因素,去創造人類更健康更合理的生存方式 。(圖3

這個(ge) 設計目標不僅(jin) 是人類感覺器官能感知的“物”——產(chan) 品,而應是人類需要技術、工具的目的——生存的真正需求——“衣、食、住、行、用、交流等”這永恒的“初心”,它能激發人類可持續創新的動力,不斷地朝著人類健康、合理、公平、共享的社會(hui) ,創造人類更輝煌的未來,而不至於(yu) 追逐占有、享受,沉溺於(yu) 奢侈、腐化、墮落以致毀滅人類自身。

我們(men) 要實現的“夢”是習(xi) 主席講的“中華民族複興(xing) 之夢”,不是 “發財夢”!更不是當今世界少數財團占有多數資源、財富的“盛景”,而應是“人類共同命運之夢”!

 

2017年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