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評論

綜合評論

建國以來的軍事美術創作概述

來源:admin 發布時間:2009/8/11 17:11:00

 

 

軍(jun) 事美術的時代交響——建國以來的軍(jun) 事美術創作概述

 

許向群

 

    2009年7月31日至8月8日,由國家文化部、解放軍(jun) 總政治部、bv伟德官网登录聯合主辦的“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建軍(jun) 80周年美術作品展覽”在中國美術館隆重舉(ju) 行。這次美展共收到作品7000餘(yu) 件,是曆年來收件最多、質量最高的一次全軍(jun) 美展。評委會(hui) 由全國知名藝術家、美術評論家組成,經過專(zhuan) 家權威、公平、認真的評選,有1000多件作品入圍,其中有600餘(yu) 件作品入選展出,70餘(yu) 件作品分獲金、銀、銅獎,60餘(yu) 件作品被評為(wei) 優(you) 秀作品。展覽囊括了國、油、版、雕、連環畫、宣傳(chuan) 畫等美術種類,風格和樣式多樣並存,真實、集中地反映了當代軍(jun) 事美術創作的整體(ti) 水平和突出成就。“全軍(jun) 美展”從(cong) 1957年的第一屆算起,50年來,共舉(ju) 辦了11屆。可以說:它從(cong) 軍(jun) 事美術創作的角度,見證了新中國美術成長、調整、變革、發展的整個(ge) 曆程。

    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作為(wei) 一種特定的類型與(yu) 樣式,在題材界定、創作理念、技巧方法等方麵也相應具有自身的特點。它通常以軍(jun) 事生活為(wei) 主要表現對象,直麵戰爭(zheng) 、訓練以及在此環境中人物的生存狀態,其題材的背景和外延又與(yu) 政治風雲(yun) 、社會(hui) 現實、重大事件密切相關(guan) 。從(cong) 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當代軍(jun) 事美術產(chan) 生了大批影響深遠的革命曆史畫和感情質樸的現實軍(jun) 旅佳作,湧現了許多令人景仰的軍(jun) 旅美術名家。但由於(yu) 曆史的局限,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的熱度和它為(wei) 時代所特定的至高無上的地位也帶有超出藝術本體(ti) 範疇的傾(qing) 向。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在曆經調整、轉型之後,已逐步確立了自身的位置,恢複了正常的狀態,並以它獨特的精神氣質、美學品格發揮著積極的社會(hui) 影響和文化價(jia) 值。

 

新時期軍(jun) 旅美術的藝術成就

    軍(jun) 隊美術伴隨著戰爭(zheng) 的硝煙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走過了近80年的曆程。回顧軍(jun) 事美術創作的軌跡,幾乎各個(ge) 時期都有內(nei) 容豐(feng) 富、形式多樣、成果豐(feng) 碩的作品出現。軍(jun) 隊美術隊伍通過大量的創作活動,建立了相應的機製,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在藝術上也具有了自身獨特的麵貌。軍(jun) 隊美術繼承了“解放區美術”的傳(chuan) 統,堅持現實主義(yi) 的創作道路,貫徹藝術為(wei) 人民服務、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服務的方針,在革命曆史題材、主旋律題材的創作上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在圍繞部隊中心任務開展工作,為(wei) 兵服務方麵做出了積極貢獻。

    軍(jun) 隊美術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經形成獨特的繪畫語言和藝術風格,他們(men) 的社會(hui) 責任意識、理想主義(yi) 信念和英雄情懷,使他們(men) 對曆史與(yu) 現實的重大事件與(yu) 主題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作品滲透著深厚的陽剛氣息和人文精神。近年來,由部隊牽頭主辦的“抗洪英雄讚美展”、“第十屆全軍(jun) 美術作品展覽”、“綠色空間”等具有廣泛影響力和學術品位的大型展覽,在社會(hui) 上引起廣泛的關(guan) 注和重視。軍(jun) 隊美術作品已連續兩(liang) 屆(第九、第十屆全國美展)在全國美展中獲得獎牌總數第一。正在展出的慶祝建軍(jun) 80周年美術展覽,更是顯示了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的廣泛吸引力。有統計表明,這屆美展有相當數量的入選、獲獎作品來自地方。用各種風格和樣式來表現軍(jun) 事題材,從(cong) 各種不同視角來闡釋軍(jun) 事美術,既是這屆展覽的特色之一,又增大和豐(feng) 富了展覽的容量和信息。另外,在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方麵,軍(jun) 旅美術以嚴(yan) 密的組織、強大的創作群體(ti) 和高質量的作品,占據著得天獨厚的份額。由此鍛煉造就的一大批有實力的軍(jun) 旅美術家,也成為(wei) 主題性創作領域的重要人物,成為(wei) 中國當代美術創作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

    近年來的優(you) 秀軍(jun) 事題材畫作,從(cong) 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部隊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多姿多彩的生活,見證了曆史的變遷和文化的發展,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反映出偉(wei) 大時代波瀾壯闊的精神風貌,體(ti) 現了部隊美術家不僅(jin) 重視題材的曆史價(jia) 值和現實意義(yi) ,同時也努力探求自己的藝術個(ge) 性,在風格、樣式、語言等方麵均有新的拓展和進步。在近期一些大型主題展覽中湧現的一些亮點作品,就從(cong) 三個(ge) 方麵體(ti) 現了軍(jun) 隊美術創作新時期的變化和進步。創作觀念上的轉變,使軍(jun) 事題材繪畫顯得生動活潑,內(nei) 涵深厚。“當代性”是體(ti) 現現代觀念的切入點和契合點,部隊美術家精心挑選和組織語匯去表達自己對曆史的立場、對現實的關(guan) 注,國畫《抗聯組畫·犧牲》、《兵器》,油畫《人民利益高於(yu) 一切》,版畫《光明之旅》等作品,都表達了畫家的新觀念、新感受,作品鮮明的當代性,反映出時代的審美主流。藝術語言上的突破,使軍(jun) 事題材繪畫創作顯得豐(feng) 富耐看,麵貌多樣。現實主義(yi) 的創作在繼承、借鑒、交融的發展中豐(feng) 富並拓展了自己的空間,油畫《中國,中國》、《理想時代》、《蛻》、《1950·丹東(dong) 》,國畫《雪線紅狐》、《雪狼突擊隊》等作品,都以深度的形象刻畫,強烈的形式意味,嚴(yan) 謹的繪畫性和成熟的藝術表現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濃鬱的生活氣息,使軍(jun) 事題材繪畫作品顯得親(qin) 切感人,充滿情趣。油畫《軍(jun) 營》,水彩畫《參軍(jun) 光榮》,國畫《新兵日誌·冬訓》、《記錄》等作品,都從(cong) 不同的角度和層麵反映了部隊生活的本質,洋溢著濃鬱的兵情兵味,真誠自然的生活氣息從(cong) 更深的層麵反映了部隊畫家的創作態度和敬業(ye) 精神。

    部隊美術創作機製的不斷健全與(yu) 發展,為(wei) 優(you) 秀軍(jun) 事題材美術作品的產(chan) 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暢通的渠道。近年來的部隊美術組織工作,在保持優(you) 良傳(chuan) 統的同時,也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調整。在操作與(yu) 實施上不僅(jin) 加大了力度,而且更加注重按藝術創作規律辦事。如采取定期召開全軍(jun) 美術工作、理論研討會(hui) 議,細致、周密地安排每年的美術工作,分析探討部隊美術創作中存在的問題;組織部分獲獎作者出訪,開闊視野,豐(feng) 富知識;針對薄弱環節,開辦研討班,解決(jue) 實際問題;舉(ju) 辦專(zhuan) 題畫展,出版大型畫集,展示部隊作者的學術成果等各種方式,使部隊美術工作者具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從(cong) 而激活和推動了軍(jun) 事美術創作的發展。

 

李斌《上海的早晨》

 

廣廷渤、劉劍英《老兵新傳(chuan) 》

 

孔紫《新兵日誌·冬訓》

 

苗再新《雪狼突擊隊》

 

軍(jun) 旅美術的社會(hui) 影響和當代位置

    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在世界美術史畫廊中,往往與(yu) 重大題材、重要事件、宏大場景結合在一起,對人性的刻畫、思考、反省是軍(jun) 事題材創作一個(ge) 永恒的主題,《聖羅馬諾之戰》、《自由引導人民》、《格爾尼卡》、《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原子圖》等傳(chuan) 世久遠的經典作品,無不是將視角投向時代的大主題,關(guan) 注戰爭(zheng) 和戰爭(zheng) 中人的命運。具有“中國特色”的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也有《地道戰》、《紅軍(jun) 過雪山》、《南昌起義(yi) 》、《轉戰陝北》、《出擊之前》等傑出而有影響的畫作,它們(men) 激情而質樸地對崇高精神與(yu) 英雄主義(yi) 的禮讚與(yu) 頌揚,使畫家的創作狀態與(yu) 藝術追求構成了一個(ge) 和諧的整體(ti) ,具有不可複製的珍貴曆史價(jia) 值與(yu) 美學價(jia) 值。當今社會(hui) 思潮與(yu) 文化生活的多元格局,使藝術家有了更多的選擇和表達自己的方式和空間,但是曾經主導過中國文化的雄渾博大的藝術精神不應該完全被人們(men) 淡忘。堅守在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領域的畫家,他們(men) 仍然用一種普通人能夠理解、與(yu) 他們(men) 的審美情趣相匹配的品位和方式在努力工作著,他們(men) 的勞動應該受到尊重。

    有人說:失去了位置也就失去了靈魂。在一個(ge) 文化生活多元格局的現代社會(hui) ,任何文化現象隻有具備準確的社會(hui) 位置感,才能體(ti) 現自身的價(jia) 值,並被公眾(zhong) 所期待。作為(wei) 美術創作的一個(ge) 重要創作類型,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應該回歸到它原該占有的合適的位置上,位置感的適度和無誤是軍(jun) 事美術在當代社會(hui) 生活裏發揮作用和潛能的前提。我們(men) 沒有必要回避它具有宣傳(chuan) 性、歌頌性、教化性的因素,但把這些因素簡單化、放大化、絕對化,也是對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的歪曲與(yu) 誤讀。從(cong) 軍(jun) 隊美術創作的使命、任務和目標來看,軍(jun) 隊的美術工作是軍(jun) 隊政治工作的一個(ge) 重要組成部分,美術創作的任務就是要給廣大官兵提供積極向上的精神食糧,突出以人為(wei) 本,弘揚主旋律,建設具有軍(jun) 旅特色的先進文化。這具體(ti) 體(ti) 現為(wei) 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在實際工作中及時、高效地完成各種宣傳(chuan) 任務。二是抓好藝術精品的創作。慶祝建軍(jun) 80周年美術展覽就是一個(ge) 兩(liang) 者很好結合的例子。作為(wei) 一個(ge) 主題性的展覽,有些特定的題材是必須涵蓋的,如雕塑《春天》、油畫《元帥係列》、國畫《大將係列》等,這些創作的指向性十分明確,就是強調美術創作的宣教功能和紀念意義(yi) 。但是,這種理念的傳(chuan) 達是依托藝術的審美形式和功能,而不是說教和貼標簽。經過對主題性美術創作的基本形態、思維方式、表現手法、造型原則等問題的深入、係統研究,近年來軍(jun) 旅美術的業(ye) 績和影響已經顯示了自己的實力和追求的目標。創作具有時代意義(yi) 和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這既是職業(ye) 的要求,也是社會(hui) 角色賦予軍(jun) 旅畫家的任務。慶祝建軍(jun) 80周年美術展覽中湧現的油畫《結局》、《關(guan) 山陣陣蒼》,國畫《屹立》、《女兵的星期天》等作品,就充分體(ti) 現了作者的藝術創作與(yu) 身份及位置是緊密結合的,呈現出很高的藝術水準和感染力。

    軍(jun) 旅美術創作由於(yu) 與(yu) 現實及主流文化的緊密聯係,使一些人運諞帳跎係淖災骱妥雜尚圓嘶騁桑躍用朗醯淖櫓絞接氪忻饃實鬧魈飩綞ǎ燦幸恍┱欏5庵止鄣闃豢醇聳攣鐧謀礱嫦窒蠛屯庠諞蛩兀砸帳醮醋韉墓媛珊鴕庖迦狽ι畈愕娜鮮丁R帳醮醋魘且恢指魴曰芮康納緇嶁形淙歡懶⑿雜氪叢(cong) 煨允撬鬧匾卣鰨壞┩牙肓鬆緇岷褪苤塚(zhong) 募壑稻臀薹ㄊ迪幀=昀吹囊恍┟朗醮醋鰨捎詡嘶母鋈頌逖橛胩鶿諄奈狼閬潁彩掛帳醣淶眯≈諢蛻唐坊竦娜筆Ф鸕囊帳醪園資竅遠準模侵執信ㄅㄈψ遊兜摹肮笞逡帳酢焙透吒噅諫係摹熬⒁帳酢保獨氪籩諍蟠τ譫限尉車氐南質稻褪且桓隼ぁJ導噬希喚鯰邢嗟鋇墓壑誑釋懈腥說木綠獠幕髏媸潰腋髦指餮鬧魈廡哉估潰骼嗝朗豕蕁⒉┪錒蕁⒓湍罟菀餐枰飫嚶判愕幕婊髕貳4由緇嶁棖罌矗綠獠幕婊飧鼉癲肥怯凶毆惴旱慕郵莧禾宓摹F涫擔飫啻醋饔惺焙蚓褪且恢止一蚣諾畝(mu) ┘頡罷斜輟保砸帳跫依此導仁且桓鏊蜓≡瘢質且桓瞿芰τ腖降目佳欏D憧梢圓謊≡袼闋詈貌灰怠捌鹹咽撬岬摹薄K淙唬衷諶萌斯磕淹木渚綠獠淖髕凡⒉歡啵獠荒芄榫逃誥綠獠幕婊舊懟4喲蟠λ擔泳跣畔⒌姆岣恍砸丫鼓持執醋骼嘈鴕煌程煜碌氖貝蝗ゲ桓捶盜耍淮有〈λ擔朗跫以詬髦忠帳趵順鋇某寤饗攏謁枷膁蝦圖際跎廈揮凶齪貿浞值淖急福薹ㄍ甌傅氐5逼鷲夥(huo) 菰鶉巍N頤遣荒苤還刈⒒蚵閌諧⌒棖蠖鍪由緇嶁棖螅綠獠幕婊醋髟諫緇嶸鈧姓季蕕奈恢煤陀跋焓遣蝗鶯鍪擁摹K扔幸桓魷嘍悅魅返鬧髦擠段в爰壑等∠潁質且桓鯰薪舷拭韉氖貝≡襇浴⒋葜髁饜畔⒌謀硐擲啾穡鹽蘸謎飧鎏卣鰨⒒雍謎夥(huo) 矯嫻淖饔茫綠獠拿朗醮醋骶駝業(ye) 攪俗約赫返奈恢茫突脊!⒔】檔胤⒄瓜氯ァ?/P>

張萬(wan) 臣《太空軼事》

 

             袁武《抗聯組畫》

 

         賀秦嶺、代大權《來自老百姓》

 

軍(jun) 旅畫家的現實狀態和藝術追求

    作為(wei) 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主體(ti) 的軍(jun) 旅畫家,在確立了自身的社會(hui) 位置後,隨之而來的責任意識和學術追求就是必須長期麵對的問題。公正地講,部隊美術家作為(wei) 一個(ge) 創作群體(ti) ,其活躍程度與(yu) 不俗表現是令人信服的。各類大型展覽的入選率和獎牌獲得率的統計數字,或許不能完全地說明其在藝術上、學術上的價(jia) 值和成就,但是,它無疑也以一個(ge) 客觀的事實顯示了軍(jun) 旅畫家在主題性繪畫,尤其是軍(jun) 事題材繪畫上所做出的努力與(yu) 追求。雖然軍(jun) 事題材創作基本圍繞著部隊生活和曆史而展開,但是作品卻從(cong) 一個(ge) 特殊的視角折射出了時代的精神,顯示了它的影響力、可信度與(yu) 厚重感,從(cong) 而確立了它在現代社會(hui) 生活中的價(jia) 值與(yu) 意義(yi) 。軍(jun) 旅畫家的責任感與(yu) 角色意識經常是和自己的藝術追求相一致的,題材對於(yu) 他們(men) 不是一種束縛,而是一種主動、積極的選擇。因此,他們(men) 的作品是在藝術規律的範圍內(nei) 運行的,是以審美效能來感染人為(wei) 終極目的,其總體(ti) 麵貌、精神指向與(yu) 題旨是一致的。

    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和變化,軍(jun) 事題材繪畫作品接受群與(yu) 作者隊伍也發生了變化與(yu) 調整,我們(men) 對今天的軍(jun) 事題材繪畫應該有一些新的認識與(yu) 反思。第一,與(yu) 傳(chuan) 統的軍(jun) 事題材相比,新時期軍(jun) 事題材繪畫從(cong) 內(nei) 容到形式開始由單一型向多樣型轉化,“宏大敘事”不再是主要的話語形式和途徑,群體(ti) 性逐步被個(ge) 性化所消解,平凡、通俗的視角增添了作品的親(qin) 和力與(yu) 信任度,人性的張揚和內(nei) 省加大了作品的張力和深度。《腳踏著祖國大地》、《小米加步槍》、《曆史的定格》、《紅色樂(le) 章》、《士兵》、《血戰台兒(er) 莊》、《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等作品,已經從(cong) 單純記錄再現曆史事件與(yu) 軍(jun) 事生活、圖解式的“詮釋”或宣傳(chuan) 特定概念與(yu) 思想的局限中走了出來,由簡單的對某種觀念、意誌的傳(chuan) 達進入到以畫家作為(wei) 創作主體(ti) ,能夠根據自己的感受和體(ti) 驗,進行具有獨特個(ge) 性的創造表現的階段。第二,作者隊伍的專(zhuan) 業(ye) 化使軍(jun) 事題材繪畫逐步回歸到一個(ge) 真正的學術課題而遠離了教化圖解的功用。新時期的軍(jun) 事題材創作,對畫家來說光憑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它向創作者提出了社會(hui) 、曆史、人生閱曆等方麵的綜合要求。教育體(ti) 製的完善與(yu) 人才機製的建立,使部隊畫家的成分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cong) 以前的以業(ye) 餘(yu) 為(wei) 主,變成今天的以專(zhuan) 業(ye) 為(wei) 主。這支隊伍的建立,在知識結構上保證了軍(jun) 事題材繪畫能夠與(yu) 其它類型的創作在相同的平台上進行對等的交流。第三,軍(jun) 旅畫家依然堅持以現實主義(yi) 創作思想為(wei) 主體(ti) ,現實主義(yi) 的包容性與(yu) 寬泛性,使它能夠吸收其它表現方式的優(you) 長,充實調節自己的能量,它具有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審美觀念的變化而適時調整的能力。其實,寫(xie) 實不光是一種技術和方法,它更是一種精神,是對於(yu) “真實”的重新發現。對於(yu) 大部分軍(jun) 事題材繪畫來說,寫(xie) “實”並不重要,寫(xie) “心”才是最終的目標。那些有影響的軍(jun) 事題材佳作,都是源自作者真心長久地付出,是內(nei) 心生活需要的產(chan) 物。它們(men) 不僅(jin) 準確地把握了“兵味”,也準確地揭示了“人味”。第四,正麵描繪軍(jun) 事題材,具有強烈時代特征的作品相對薄弱。平常視角的濫用,給軍(jun) 事題材繪畫帶來了庸俗化、表麵化的傾(qing) 向。主題分量不夠,“中性”、“灰色”的東(dong) 西比例增加,重技巧輕精神,缺少生活中質樸感人的情感和細節等問題應該引起創作者的警醒。第五,軍(jun) 旅美術家的狀態對軍(jun) 事題材繪畫創作的影響。一方麵,“完成任務”與(yu) “發自內(nei) 心的不可遏止的創作激情”這兩(liang) 種心態尚未達到有機的契合,而這種契合又絕非易舉(ju) ;另一方麵,大部分致力於(yu) 軍(jun) 事題材繪畫創作的畫家處於(yu) 相對矛盾的狀態——他們(men) 不想重複前輩所走的路,但是又苦於(yu) 難覓蹊徑的一個(ge) 臨(lin) 界狀態。把握得好,就是一種待發的積極態度,就可能有一個(ge) 質的飛躍。

    慶祝建軍(jun) 80周年美術展覽在軍(jun) 事美術創作如何超越自我,如何拓展自身的空間,如何更加貼近時代的步伐等問題上,以豐(feng) 富多彩的內(nei) 容和形式與(yu) 嚴(yan) 謹的學術追求和定位給出了一個(ge) 明確的答案。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步入新的世紀以來,前進的步伐是堅實有力的。這屆美展的作品視野變得更加開闊,題材變得更加寬泛,藝術手法變得更加多樣與(yu) 純粹。可以說,正是因為(wei) 這些優(you) 秀作品在藝術與(yu) 學術上的不斷追求與(yu) 努力,才使它們(men) 在視覺感受與(yu) 精神感染兩(liang) 個(ge) 方麵強化了主旋律繪畫的表現深度和力度,產(chan) 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突出了軍(jun) 事文化的特征和魅力,使人們(men) 對新時期的主題性繪畫有了一個(ge) 嶄新的認識。這個(ge) 現象說明了兩(liang) 個(ge) 問題:其一,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在中國仍然具有無可替代的社會(hui) 感召力和需求量,它有一批真誠的追隨者與(yu) 實踐者,它與(yu) 主流文化意識的倡導有關(guan) 聯,但不是必然的因果關(guan) 係。其二,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的開拓與(yu) 發展,必須深化它的政治功能與(yu) 教育功能,在繼承前輩優(you) 良傳(chuan) 統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和超越,在人文精神的鑄就和學術品格的提升上下功夫,努力產(chan) 生一批既有敏銳、深刻的思想性,又符合藝術自身規律與(yu) 繪畫本體(ti) 特征的優(you) 秀作品。

 

90811170709940.jpg" border=0>

苗再新《雪狼突擊隊》

 

軍(jun) 旅美術的社會(hui) 影響和當代位置

    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在世界美術史畫廊中,往往與(yu) 重大題材、重要事件、宏大場景結合在一起,對人性的刻畫、思考、反省是軍(jun) 事題材創作一個(ge) 永恒的主題,《聖羅馬諾之戰》、《自由引導人民》、《格爾尼卡》、《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原子圖》等傳(chuan) 世久遠的經典作品,無不是將視角投向時代的大主題,關(guan) 注戰爭(zheng) 和戰爭(zheng) 中人的命運。具有“中國特色”的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也有《地道戰》、《紅軍(jun) 過雪山》、《南昌起義(yi) 》、《轉戰陝北》、《出擊之前》等傑出而有影響的畫作,它們(men) 激情而質樸地對崇高精神與(yu) 英雄主義(yi) 的禮讚與(yu) 頌揚,使畫家的創作狀態與(yu) 藝術追求構成了一個(ge) 和諧的整體(ti) ,具有不可複製的珍貴曆史價(jia) 值與(yu) 美學價(jia) 值。當今社會(hui) 思潮與(yu) 文化生活的多元格局,使藝術家有了更多的選擇和表達自己的方式和空間,但是曾經主導過中國文化的雄渾博大的藝術精神不應該完全被人們(men) 淡忘。堅守在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領域的畫家,他們(men) 仍然用一種普通人能夠理解、與(yu) 他們(men) 的審美情趣相匹配的品位和方式在努力工作著,他們(men) 的勞動應該受到尊重。

    有人說:失去了位置也就失去了靈魂。在一個(ge) 文化生活多元格局的現代社會(hui) ,任何文化現象隻有具備準確的社會(hui) 位置感,才能體(ti) 現自身的價(jia) 值,並被公眾(zhong) 所期待。作為(wei) 美術創作的一個(ge) 重要創作類型,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應該回歸到它原該占有的合適的位置上,位置感的適度和無誤是軍(jun) 事美術在當代社會(hui) 生活裏發揮作用和潛能的前提。我們(men) 沒有必要回避它具有宣傳(chuan) 性、歌頌性、教化性的因素,但把這些因素簡單化、放大化、絕對化,也是對軍(jun) 事題材美術創作的歪曲與(yu) 誤讀。從(cong) 軍(jun) 隊美術創作的使命、任務和目標來看,軍(jun) 隊的美術工作是軍(jun) 隊政治工作的一個(ge) 重要組成部分,美術創作的任務就是要給廣大官兵提供積極向上的精神食糧,突出以人為(wei) 本,弘揚主旋律,建設具有軍(jun) 旅特色的先進文化。這具體(ti) 體(ti) 現為(wei) 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在實際工作中及時、高效地完成各種宣傳(chuan) 任務。二是抓好藝術精品的創作。慶祝建軍(jun) 80周年美術展覽就是一個(ge) 兩(liang) 者很好結合的例子。作為(wei) 一個(ge) 主題性的展覽,有些特定的題材是必須涵蓋的,如雕塑《春天》、油畫《元帥係列》、國畫《大將係列》等,這些創作的指向性十分明確,就是強調美術創作的宣教功能和紀念意義(yi) 。但是,這種理念的傳(chuan) 達是依托藝術的審美形式和功能,而不是說教和貼標簽。經過對主題性美術創作的基本形態、思維方式、表現手法、造型原則等問題的深入、係統研究,近年來軍(jun) 旅美術的業(ye) 績和影響已經顯示了自己的實力和追求的目標。創作具有時代意義(yi) 和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這既是職業(ye) 的要求,也是社會(hui) 角色賦予軍(jun) 旅畫家的任務。慶祝建軍(jun) 80周年美術展覽中湧現的油畫《結局》、《關(guan) 山陣陣蒼》,國畫《屹立》、《女兵的星期天》等作品,就充分體(ti) 現了作者的藝術創作與(yu) 身份及位置是緊密結合的,呈現出很高的藝術水準和感染力。

    軍(jun) 旅美術創作由於(yu) 與(yu) 現實及主流文化的緊密聯係,使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