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評論

畫家評論

紀念彥涵先生

來源:admin 發布時間:2011/10/10 11:47:00

  

    彥涵,曾用名劉寶森,1916729日生於(yu) 江蘇省東(dong) 海縣富安村。自幼家境貧苦,1925年入新浦普愛小學學習(xi) ,1932年考取海州師中,在校學習(xi) 期間成績優(you) 異。1935年,因為(wei) 組織愛國學潮而被學校開除,後在上海的舅舅家裏接觸到中共地下黨(dang) 員陳佛生,並接受了進步思想的教育。1935年夏,彥涵考取了國立杭州藝專(zhuan) 預科,從(cong) 師方幹民、潘天壽等著名教授,係統地學習(xi) 了中國畫和西洋畫。1937年抗戰爆發後,彥涵組織成立了宣傳(chuan) 隊,為(wei) 抗戰募捐並進行愛國宣傳(chuan) 活動。在學校向西南撤退轉移的過程中,彥涵和羅工柳、盧鴻基等人組織了保衛學校的愛國學潮運動,並當選為(wei) 學生會(hui) 主席。

    1938年,彥涵在長沙聆聽了中共負責人徐特立的報告而向往延安,之後他經武漢三廳介紹,又經停西安八路軍(jun) 辦事處,用十一天步行八百華裏,到達延安參加了革命。同年,彥涵加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他在延安魯藝學習(xi) 了三個(ge) 月木刻後,於(yu) 193811月參加了魯藝木刻工作團,並隨軍(jun) 開赴了抗日戰爭(zheng) 的第一線——太行山抗日根據地。19391月起,彥涵在《新華日報(華北版)》工作。在此期間,彥涵為(wei) 《新華日報》創作了大批袖珍抗戰木刻和連環畫。其中連環畫《民兵的故事》、《李大成》、《選村長》、《劉二堂》等作品,現今已經成為(wei) 了珍貴的革命文物,並為(wei) 中國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中國革命曆史博物館、武鄉(xiang) 八路軍(jun) 紀念館收藏。1939年春節,彥涵根據民間年畫在農(nong) 村普及的特點,經過改造,創作了一批以抗戰內(nei) 容為(wei) 題材的新年畫新門畫,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保衛家鄉(xiang) 》和《春耕大吉》(現藏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紀念館)。其中《軍(jun) 民合作抗戰勝利》(現分別藏於(yu) 美國古根海姆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和中國美術館),現已成為(wei) 研究中國版畫中這一特殊流派的經典作品。19407月至19412月,彥涵受八路軍(jun) 總政治部主任楊尚昆的派遣,到達國統區的西安和洛陽,在此次行程中,彥涵冒著生命危險從(cong) 事秘密工作,並身攜絕密情報從(cong) 西安轉輾到了洛陽八路軍(jun) 辦事處,一路憑借著機智勇敢與(yu) 特務周旋。他帶領暴露的三十多位地下黨(dang) 員,曆盡艱險,通過敵人的三道封鎖線,勝利返回了敵後根據地,並受到前總司令部的嘉獎,立功並晉升為(wei) 營級。1942年,日軍(jun) 對太行山八路軍(jun) 根據地進行了二月五月兩(liang) 次大掃蕩,在掃蕩中,彥涵率領他的木刻工廠奮勇突圍。在突圍的過程中,戰鬥異常慘烈,僅(jin) 他帶領的十幾個(ge) 人的木刻工廠就犧牲了四位同誌。1943年彥涵回到了延安,他根據英雄事跡,就此創作了《當人搜山的時候》、《不讓敵人搶走糧草》、《奮勇出擊》、《來了親(qin) 人八路軍(jun) 》、《把她們(men) 藏起來》、《偵(zhen) 察員》和木刻連環畫《狼牙山五壯士》,以及反映延安民主生活的《民主選舉(ju) 》、《冬學》、《農(nong) 民診療所》等一係列經典作品。這些部分作品曾在19454月的美國《生活》雜誌上發表(現收藏於(yu) 大英博物館、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法國兩(liang) 次大戰博物館、莫斯科東(dong) 方博物館、中國美術館)。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彥涵隨魯藝來到張家口的華北大學任教。其間彥涵主動提出到白洋澱體(ti) 驗生活,在那裏他創作了更多反映戰鬥生活的《慰問》、《敲鍾》和連環畫《新兒(er) 女英雄傳(chuan) 》等。1947年,彥涵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他在此期間創作了《豆選》、《審問》、《訴苦》和套色木刻《向封建堡壘進軍(jun) 》等一係列經典作品。在解放戰爭(zheng) 中,彥涵創作了套色木刻《黃河從(cong) 此非天險》、《迎敵》,同時又開始了他的第三個(ge) 時期的新年畫創作,其經典作品《開展民兵爆破運動》現藏大英博物館。

    全國解放以後,彥涵回到闊別已久的母校杭州藝專(zhuan) ,任預科部主任,在此期間他創作了他的第一幅大型曆史油畫《水禍》。1950年,彥涵隨中國藝術代表團訪問前蘇聯。同年朝鮮戰爭(zheng) 爆發,在停戰之前,彥涵趕赴朝鮮進行采訪,由此創作了《剛剛摘下的蘋果》這幅經典作品。1953年,彥涵為(wei) 人民英雄記念碑正麵浮雕創作了《勝利渡長江》,並被任命為(wei) 紀念碑創作組副組長。1956年,彥涵調回中央美術學院,籌建了版畫係。1957年,彥涵為(wei) 中國軍(jun) 事博物館和革命曆史博物館創作了大型曆史油畫《八路軍(jun) 東(dong) 渡黃河》和《山洞戰》。之後不久,彥涵被打成了右派。1957年,彥涵在逆境中創作了他的經典木刻《老羊倌》。1958年,彥涵被下放到河北懷來縣進行改造。在此磨難期間,他創作了一大批反映農(nong) 村生活和遊擊戰爭(zheng) 為(wei) 題材的袖珍木刻,並作為(wei) 插圖在《懷來日報》上發表,這批袖珍木刻後來成為(wei) 了他在這一特定曆史時期的代表性作品。1965年,彥涵為(wei) 抗日戰爭(zheng) 勝利20周年創作了一大批抗日戰爭(zheng) 組畫,其代表性的作品有《民兵》、《支援前線》、《麻雀戰》、《埋雷戰》、《送參軍(jun) 》等,在此期間彥涵完成了他的經典大型套色木刻《百萬(wan) 雄師》(現收藏於(yu) 中國美術館和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這一時期內(nei) ,彥涵在插圖方麵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他所創作的套色木刻《王桂與(yu) 李香香》獲得萊比錫國際書(shu) 展一等獎。他創作的插圖《革命烈士詩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版畫》、《花》、《複仇的火焰》、《台灣詩集》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性作品。文革開始以後不久,彥涵因為(wei) 在此之前所創作的所謂反黨(dang) 小說插圖《劉誌丹》和《風雷》而被隔離審查。1968年,彥涵的妻子白炎因為(wei) 文字獄而被捕入獄。1970年,彥涵隨學校下放河北部隊農(nong) 場。1973年,他被調回北京,奉周總理的指示為(wei) 新建的北京飯店和國際俱樂(le) 部創作壁畫,後被四人幫打成黑畫家,其作品在中國美術館的黑畫展上展出,並遭到工農(nong) 兵的批判。就是在文革的這種險惡環境下,彥涵依然憑借著勇氣和毅力與(yu) 命運抗爭(zheng) ,在極其艱苦的生活條件下,他完成一係列具有重要意義(yi) 的作品,其中《搗碎封建的牢門》最具代表性。與(yu) 此同時,彥涵還以自己的親(qin) 身經曆,用回憶的方式創作了《通過敵人的封鎖線》、《埋文件》、《泉》、《打草鞋》、《挖野菜》、《汗灑山崗上》等作品。特別是在文革中,彥涵創作了他的經典木刻《魯迅小說插圖》,彥涵借用魯迅筆下的人物,表現出了他對現實的看法。他在當時被人稱為(wei) 是一個(ge) 被打得趴在地上戰鬥的戰士

    197610月,中國的冰河解凍了,彥涵以激動的心情創作了木刻《春潮》和《向大海握手》,之後這兩(liang) 幅作品成為(wei) 了他最早表現改革開放的經典作品。隨後的10年間,彥涵先後在全國各地舉(ju) 辦了一係列個(ge) 人展覽。同時,他擔任bv伟德官网登录書(shu) 記處書(shu) 記,後又任伟德线上平台版畫藝委會(hui) 第一任主任。1978年,他在中央美院創立了年畫連環畫係,為(wei) 第一任係主任。

    改革開發以後,彥涵的藝術觀念發生了巨變,作品開始從(cong) 具象走向了抽象,從(cong) 現實走向了象征和比喻,整體(ti) 風格呈現出多彩性和豐(feng) 富性。這一時期的作品多角度的對現實和人生進行剖析,題材涉及更為(wei) 廣泛,體(ti) 現出極大的自由意誌和創造力,被稱為(wei) 彥涵作品的浪漫時期,代表性的作品有:《少女與(yu) 海豚》、《長城》、《耀眼的的早晨》、《駱駝行》、《天山牧歌》和《倚簍老人》等,其中尤以表現人性的題材的作品占據了重要部分,如《信賴》、《隕落與(yu) 升華》、《力的平衡》、《中秋佳節》、《期盼》、《新月》、《悲傷(shang) 》、《母與(yu) 子》等。另外,他的許多作品具有了哲理性的成分,如《四目經緯》、《大羽》、《樹人》、《顛三倒四》、《兩(liang) 半和一體(ti) 》等。1990年以後,彥涵的藝術全麵抽象化,他開始在形式規律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形象密碼,同時以手書(shu) 集的形式,係統記錄了自我的藝術感悟,並形成了一個(ge) 自己的藝術理論體(ti) 係。在這一時期彥涵的抽象畫中,思想性進一步升華,他過去以戰爭(zheng) 題材為(wei) 特點的痕跡已經抹去,更多體(ti) 現出和平主義(yi) 的精神,代表作品有《破碎的翅膀》、《要和平不要炸彈》、《親(qin) 昵》、《和平鴿》等。同時他還創作了表現當代現實社會(hui) 人與(yu) 人之間關(guan) 係的油畫《方孔先生》、《靠在一起的窗戶》、《兩(liang) 種色象》等。2000年以後,彥涵作品的涉及內(nei) 容更多的是自己對人生和命運的看法,如《明月與(yu) 秀峰之吻》、《曲立》、《天尺》、《崩裂》、《方正昭示、棱角分明》、《彩牌》、《宇宙光華》等,還有一部分油畫作品含有哲理和隱喻成分,如《曲柱》、《天目》、《綠色的心》、《硬骨頭》、《崩塌的牆》等,其中大多數作品是用油畫和彩墨畫完成的。2008年,彥涵在他92歲高齡的時候,創作了最後一幅大幅麵的版畫《生死關(guan) 頭》,這是他表現汶川大地震的作品,形象一改過去抽象的風格,而是使用具像完成的,表達出一種強烈的人道主義(yi) 精神。

    彥涵在青年時代不僅(jin) 與(yu) 凶惡的日本法西斯戰鬥,還和自己坎坷的命運抗爭(zheng) ,和疾病作頑強鬥爭(zheng) 。1942年,彥涵在太行山的艱苦環境中身患瘧疾,在高燒與(yu) 寒顫的打擊下硬是挺了過來。他從(cong) 上世紀60年代的胃穿孔起,到70年代的多次殘胃大出血,直到8090年代的兩(liang) 次大麵積心肌梗塞、2008年的急性化膿性膽管炎,以至最後的肝癌,他都頑強地與(yu) 疾病戰鬥到最後,他說自己始終是一個(ge) 戰爭(zheng) 的幸存者

    彥涵一生出版過的畫冊(ce) 有:《彥涵》、《彥涵畫集》、《彥涵版畫集》、《彥涵油畫集》、《彥涵插圖集》、《彥涵中國畫集》、《彥涵書(shu) 法集》、《彥涵寫(xie) 生集》、《彥涵記遊圖》、《彥涵藝術隨感——手書(shu) 集》以及《對自由的追求——彥涵藝術隨筆集》 等等,並曾在法國、西德、日本等世界各地舉(ju) 行過個(ge) 展。1991年,bv伟德官网登录中國版畫協會(hui) 授予彥涵新興(xing) 版畫傑出貢獻獎;2001年,彥涵獲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bv伟德官网登录第一屆中國美術金彩獎2003年,彥涵榮獲文化部頒發的造型藝術成就獎1995年,連雲(yun) 港市市政府為(wei) 彥涵建立了一座現代化的彥涵美術館

    著名美術理論家江豐(feng) 曾在《彥涵版畫集》的前言中寫(xie) 道:如果將彥涵的作品連接在一起,將是一幅壯麗(li) 的、史詩般的畫卷,他是一個(ge) 具有創造性精神的人民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