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admin 發布時間:2011/12/9 16:23:00
楊雷 孫婷婷
“大同國際雕塑學術論壇”於(yu) 2011年
論壇現場
bv伟德官网登录雕塑藝委會(hui) 主任、廣州美術學院院長黎明發表致辭:
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之中,雕塑事業(ye) 取得驚人的成績。但是三十年之後此時,我們(men) 更需反思,要更加重視雕塑藝術本體(ti) 的發展。不難發現,雕塑本體(ti) 語言有時也無奈讓位於(yu) 社會(hui) 市場的要求,所以更應該注重本體(ti) 的建設,創造一套我們(men) 自己的應對社會(hui) 發展、市場需求的藝術方式,同時也要加強自身建設。第二點,要與(yu) 時代同行。與(yu) 時代同行有兩(liang) 個(ge) 含義(yi) ,一是精神層麵;一是技術層麵。精神層麵是指我們(men) 正處在中華民族改革開放、蓬勃發展的年代,在個(ge) 人創作中間應與(yu) 這樣的時代同行。技術層麵是指科技發展、工業(ye) 發展、數碼技術的發展等,都是這個(ge) 時代帶給藝術家的新課題。第三點,培養(yang) 梯隊問題。毫無疑問,一代一代雕塑家有不同的任務,推出新人、發現新人、培育新人,這是雕塑藝委會(hui) 的工作,也是中國雕塑學會(hui) 、各大藝術院校都在做的工作。
第一節:“雕塑與(yu) 城市”
發言人:山西省大同市市長耿彥波在題為(wei) 《雕塑對城市的文化貢獻》中指出:
大同市市政府提出“中國雕塑之都”口號,是基於(yu) 兩(liang) 點考慮。一是大同曆史上曾經為(wei) 北魏的首都,遼金的陪都,並創造出兩(liang) 個(ge) 文化高峰。因大同的文脈基因、曆史積澱,所以我們(men) 選擇了“雕塑之都”的口號。二是打造大同這座城市文化的戰略發展需求。大同市市政府不希望大同在中國城市化浪潮進程中被淹沒和同化,必須要有自己的個(ge) 性和特色。一個(ge) 有特色的城市必然是一個(ge) 有文化的城市,一個(ge) 有文化的城市必然是有雕塑的城市,老祖宗的文脈是我們(men) 的基礎,所以我們(men) 提出了“雕塑之都”的口號。城市文化標誌是一個(ge) 城市文化的象征,顯示城市的個(ge) 性,點亮城市的麵孔,留住城市的記憶,一個(ge) 偉(wei) 大的雕塑作品就是城市的地標和名片。打造“雕塑之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衷心希望各位雕塑藝術家繼續支持大同,為(wei) 大同創造新時代的偉(wei) 大雕塑,大同將建立雕塑館,保存雕塑作品,與(yu) 藝術家共同打造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雕塑之都,為(wei) 中國文化的振興(xing) 和發展做出貢獻。
評議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吳為(wei) 山
耿彥波從(cong) 大同文化史談到大同雕塑的文化價(jia) 值和對大同文化的眾(zhong) 多貢獻。2010年4月2日,由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hui) 藝委會(hui) 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共同命名大同為(wei) “中國雕塑之都”,這是對大同曆史文化精神和價(jia) 值的認定,也為(wei) 大同在文化建設的新時期承古開今,確立文化的創造性。耿彥波集領導者、學者的雙重性質,使得城市文化建設既有精神核心的導向,也具備科學發展的核心力。我們(men) 可以看到改革開放前三十年是以階級鬥爭(zheng) 為(wei) 綱,改革開放三十年是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那麽(me) 今後將是以文化建設為(wei) 先導,大同抓住了機遇,毫無疑問,大同未來將創造出具有中國精神、中國氣派、時代風格、地方特色、國際視野的當代中國雕塑,大同未來的雕塑將達到“美人之美,兼容並包,天下大同”的境界。
第二節:“回顧與(yu) 梳理”
發言人:中國國家畫院雕塑院執行院長陳雲(yun) 崗在題為(wei) 《大同博物館館藏雕塑藝術綜介》中介紹了大同市博物館館藏的北魏雕塑。
曇耀五窟奠定了北魏佛教造像大格局、大框架的輝煌氣象,大同博物館館藏雕塑最著名的部分分為(wei) “三墓一群”。曇耀五窟奠定了北魏佛教造像大格局、大框架的輝煌氣象。第一,是精美的製作,雕刻細膩,富於(yu) 裝飾性,曲線性和幾何圖案完美配合。第二,是飽滿、質樸生動的形體(ti) 。除了細膩、飽滿、質樸生動之外,還有一個(ge) 特點即純真粗獷。
評議人:中國雕塑學會(hui) 名譽會(hui) 長曹春生
很多人比較關(guan) 注的是大同雲(yun) 岡(gang) 地上的雕刻,對它的博物館、地下發掘的文物,過去關(guan) 注的比較少,也知之甚少。我們(men) 常常這麽(me) 講,山西省地上的文物多,保留的也比較完好,而陝西省地下的文物豐(feng) 富多彩。今天陳雲(yun) 崗的報告進行了一次回顧和梳理,讓我們(men) 知道大同曾經作為(wei) 北魏國都的特殊曆史經曆,為(wei) 中國曆史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留下了豐(feng) 富的文物,寫(xie) 下了輝煌的一頁。
第三節:“創新與(yu) 拓展”
發言人: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副院長隋建國發表題為(wei) 《從(cong) 曾竹韶獎學金評選看各院校創作教學現狀》演講。
作為(wei) “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藝術委員會(hui) 的執行主席,每年在在評出各項獎項的背後,會(hui) 發現一些值得我們(men) 思考的東(dong) 西。在今年第四屆曾竹韶獎學金舉(ju) 辦的此時,通過本次論壇,我將這四屆所有的參展作品做了一些統計。
這四年所有作品有一個(ge) 分類,第一部分是從(cong) 六十年的學院傳(chuan) 統裏麵派生出來的以寫(xie) 實造型為(wei) 主的雕塑傳(chuan) 統。包括生活流、浪漫主義(yi) ,近二十年來,由於(yu) 有了卡通動漫的影響,於(yu) 是就有很多青年雕塑家把寫(xie) 實技巧運用到動漫中,繼續深入就進入到了超寫(xie) 實,超寫(xie) 實之後就進入到超現實部分,除了拷貝一些日常形象,夢境、想象也會(hui) 用這套寫(xie) 實技巧做出來。如果超現實藝術家的個(ge) 人情緒濃一些的話,就會(hui) 進入比較荒誕和反日常的狀態中。另外一個(ge) 部分直接跟古代傳(chuan) 統有關(guan) ,也可稱之為(wei) 複古。還有一個(ge) 比較明顯的潮流,就是把泥塑變為(wei) 硬質材料,變成木雕、石雕、金屬之類的,它們(men) 都是有形象的,利用寫(xie) 實技巧,通過不同的材料呈現出來,所以叫形象與(yu) 材料。最近十多年來比較新的部分,也進入到我們(men) 的教學中,就是材料,這個(ge) 材料是真正的尊重材料,會(hui) 根據材料的語言特性與(yu) 感受去創造一個(ge) 東(dong) 西,而不是拷貝一個(ge) 東(dong) 西。另外還有身體(ti) 與(yu) 觀念,這與(yu) 這幾年觀念藝術或新潮美術的影響有關(guan) 係。還有就是場景與(yu) 裝置,主要是裝置。最後還有聲光電,也就是與(yu) 新技術發生關(guan) 係。
把作品分類之後,來看各個(ge) 學校推薦來的參展作品,它們(men) 在這些種類中占多大部分,我就從(cong) 中找出了這些學校的教學特色。
純學院:魯迅美院、西安美院、清華美院、中央美院。
生活流:湖北美院、中央美院。
浪漫主義(yi) :隻有清華美院。
動漫:四川美院、天津美院。
超寫(xie) 實:中央美院占頭份。
超現實,四川美院占頭份,然後湖北美院、天津美院、廣州美院。
荒誕:四川美院是頭份。
複古:魯迅美院和西安美院。
形象與(yu) 材料:很多學校都有。
身體(ti) 與(yu) 觀念,中央美院、上海大學美院。
裝置:湖北美院、廣州美院、中國美院、上海大學美院。
聲光電及直接關(guan) 注社會(hui) 熱點:沒有特別突出的院校。
在所謂類別中,中央美院占的類別是最多的,這與(yu) 它的工作室設置比較全麵有關(guan) 。魯迅美院、西安美院和清華美院寫(xie) 實占的較多。四川美院動漫是強項,還有身體(ti) 與(yu) 觀念,這跟重慶和成都的藝術氛圍有關(guan) 係。湖北美院裝置部分所占較多。天津美院動漫較多,超現實和形象與(yu) 材料較多。廣州美院超現實、材料較多。中國美院超現實較少,材料和裝置較多。上海大學美院有材料、觀念、裝置。
通過統計的橫向的學院對比與(yu) 縱向的分類比較,大概能看出來各大院校近些年來在教學上的一些特色,給雕塑教學提供一個(ge) 可思考的方向。
評議人: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主任呂品昌
“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是在雕塑界同仁的關(guan) 注和支持下啟動的,隋建國從(cong) 尋找資金、展覽的組織策劃都是親(qin) 力親(qin) 為(wei) 。同時也確立了“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大學術水準。三年以來,“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的確是有很大的影響,也受到了各個(ge) 院校師生的好評。此次隋建國的演講,將四屆獲獎和入圍的作品,做了一個(ge) 非常認真的對比。通過這種梳理和對比,找到了一些各個(ge) 院校自身的特色。當下社會(hui) 信息高度發達,所以院校之間的差異性顯得十分可貴,尤其是經過長期積累總結出來的教學優(you) 勢和特色,應該予以保留和發揚。說到交流,“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不僅(jin) 僅(jin) 是通過展覽扶持青年,起到發掘後輩新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加強院校間的溝通和交流,為(wei) 我們(men) 的雕塑創作、探索實踐提供一個(ge) 展示的平台。現在“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已經移師到大同,今後將匯集更多的院校和學生。這一切都預示著“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的係統慢慢的成熟和健康的發展,將會(hui) 越做越好。
第四節:“展覽與(yu) 理念”
發言人:雙年展策展執行人彭鋒
這次展覽所用的主題基於(yu) 兩(liang) 點考慮。“開悟”概念,一是跟傳(chuan) 統的關(guan) 係。大同有傳(chuan) 統的作品和佛教文化氛圍,這是使用“開悟”這個(ge) 詞的第一個(ge) 動機。但在佛教文化裏麵,“開悟”這個(ge) 詞用的不是很多,更多的是用“悟”或“頓悟”。頓悟太短了,時間持續性不強,跟傳(chuan) 統發生的關(guan) 係太強,所以用“開悟”,開始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不完全是佛教文化的概念,藝術家就是要來闡釋這個(ge) 概念,藝術家要往前看,往未來看。所以希望“開悟”能夠跟中國經常用的一個(ge) 概念——“開放”發生關(guan) 係。第二個(ge) 方麵,“開悟”和未來發生關(guan) 係。“悟”跟傳(chuan) 統發生關(guan) 係,“開”跟未來發生關(guan) 係,但是這兩(liang) 個(ge) 不是最關(guan) 鍵的,最關(guan) 鍵的是考慮跟現在發生關(guan) 係。不管做什麽(me) 樣的藝術作品,最關(guan) 鍵的是要對人產(chan) 生影響。大同不大不小,設施齊全,這座城市本來就是一件藝術作品。希望這樣一個(ge) 雕塑的展覽能夠改變大同人民習(xi) 慣的生活方式,當大同改變之後,它可能在此引起人們(men) 對大同的關(guan) 注,形成新的社會(hui) 方式,新的時尚方式,引領整個(ge) 中國人民的生活方式,或者成為(wei) 一種潮流。那麽(me) 城市的人民怎麽(me) 調整自己的生活態度,適應這些作品,這需要藝術家一起來幫助他們(men) ,希望藝術家能開動腦筋,多創作一些有當代性的,有問題針對性的作品。
評議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
彭鋒教授以寬闊的思維和獨特的觀念,為(wei) 藝術界的展覽活動提供了很多有價(jia) 值的思想,並且策劃了很多的展覽。彭峰提到的“開悟”和“開放”,是一個(ge) 比較開闊的策展思路。而“開悟”,他提到有開始、開放的理念,這一點還是針對大同的曆史和現狀,就是說這個(ge) 城市是一個(ge) 古老與(yu) 現代、傳(chuan) 統與(yu) 激進的一個(ge) 結合。在這個(ge) 城市裏頭,如何讓藝術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當中去,轉換他們(men) 對生活的理解,形成對生活的態度,這是我們(men) 這個(ge) 社會(hui) 今後發展的一大趨勢,就是走向和諧。這個(ge) 和諧建立在經濟發展、政治改革、社會(hui) 改革的基礎上,但是“最重要的是心靈的和諧”,如果沒有一個(ge) 和諧的心靈,這個(ge) 社會(hui) 是不會(hui) 和諧的,在這點上我們(men) 的文化和藝術在未來起的作用是迫切的。
第五節:“交流與(yu) 分享”
發言人: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教授、雕塑家托尼·布朗主要談了自己理解的“傳(chuan) 統”概念。
我在巴黎的工作室看出去就是艾菲爾鐵塔,每到晚上塔身流光溢彩,當年在建造時,巴黎市民和法國人民都是非常恨這件東(dong) 西的,但是現在它是巴黎的標誌。盧浮宮前麵的金字塔建造的時候,幾度停工,還有過很多爭(zheng) 議,但是現在它已經成為(wei) 盧浮宮一件經典。所以要對藝術寬容。在當時那個(ge) 年代不被認可包容的東(dong) 西,隨著時間的流逝,民眾(zhong) 的接受,真正的藝術會(hui) 流芳百世。傳(chuan) 統並不一定是和當下發生劇烈的的衝(chong) 突的,中國有一個(ge) 核心的詞叫“和諧”,希望“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和大同的雕塑發展計劃最終能取得和諧的成果。當我接到這個(ge) 邀請時,決(jue) 定為(wei) 這次展覽創作一批新的作品,也借此嚐試一些新的材料和技術,將中西兩(liang) 種文化進行一次碰撞。這次展覽是一次獨特的機會(hui) ,獲得了新的經驗,令人非常的充實。
發言人:美國雕塑家羅伯特·邁克爾·史密斯主要探討我們(men) 應該如何看待現實,並如何再現現實。
我們(men) 不僅(jin) 是在分享相同的材料,同時我們(men) 也帶來從(cong) 不同角度獲得的技術和經驗。最早數控加工石雕的技術的由來和發展,是美國新澤西的一位藝術家簡森首先開發出來的,那時數控技床不是為(wei) 雕塑而專(zhuan) 門創作的,主要是用於(yu) 建築和工業(ye) 生產(chan) 。我們(men) 用這項技術做了很多的嚐試,幾年前我們(men) 就想到中國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製造廠,我們(men) 最感興(xing) 趣的是這種手工製作能帶給我們(men) 的作品一些什麽(me) 東(dong) 西。我們(men) 到中國來不再隻是尋找加工和製作,而是發現我們(men) 也可以融入到中國本土藝術創作的圈子裏麵,成為(wei) 它的一個(ge) 部分。
評議人:中國美術學院雕塑係主任龍翔
兩(liang) 位國外藝術家分別就麵對技術文化的衝(chong) 擊,談到了他們(men) 是如何應對的。在當下,技術文化以及圖像媒體(ti) 對視觸覺領域發起攻擊。兩(liang) 位國外藝術家發言中有兩(liang) 部分,一個(ge) 是數碼藝術,一個(ge) 是數碼雕刻,數碼雕刻在美國稱為(wei) 3D雕刻。數碼雕刻僅(jin) 僅(jin) 是一種手段、技術。我們(men) 如何引入技術,服務於(yu) 藝術創作,這是我們(men) 今天中國的藝術家要麵對的一個(ge) 課題,尤其是在高校。從(cong) 這幾位藝術家的作品可以看出,由於(yu) 掌握了這種技術,使得他們(men) 的雕塑語言和雕塑未來拓展的空間有了更多的可能。3D技術最先在工業(ye) 上運用的,比方說波音公司,福特公司,它們(men) 的車模,飛機模,因為(wei) 它們(men) 要在前期做試驗。到了後來的視覺藝術領域,用3D技術的是好萊塢的夢工場,接下來才是我們(men) 雕塑藝術家運用這個(ge) 技術。三維掃描技術對於(yu) 今天中國的雕塑家而言,尤其是具象雕塑來說是一個(ge) 福音。第一可以解決(jue) 放大過程中的失誤,減輕工作量。第二就是解決(jue) 透視。3D技術及配套工藝材料,對於(yu) 我們(men) 的雕塑家未來的創作而言,無論從(cong) 體(ti) 力,材料成本,還是時間上,都是一種革命性的突破。
本次論壇建立起了一個(ge) 良好的交流平台,從(cong) “雕塑”切入城市文化和精神,有針對性地梳理大同城市文脈,從(cong) 而有效地實現和影響大同乃至中國當代社會(hui) 文化建設發展,配合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為(wei) 大同打造“中國雕塑之都”奠定了高品質的學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