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admin 發布時間:2011/12/22 14:37:00
1949年以來的新疆中國畫
康書(shu) 增
一、曆史背景與(yu) 發展概況
地處絲(si) 綢之路要衝(chong) 的新疆,在古代曾經長期是東(dong) 西方文化交流的中轉站。從(cong) 這裏現存下來的美術作品看,新疆的繪畫曆史是源遠流長的,以龜茲(zi) 石窟壁畫為(wei) 代表的佛教繪畫作品,在美術史上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學術地位,不僅(jin) 是中國傳(chuan) 統民族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研究世界繪畫藝術的珍貴資料。但是,此地興(xing) 盛一時的佛教繪畫13世紀後就徹底衰敗了,現代意義(yi) 上的新疆中國畫事業(ye) ,其實是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才逐漸開創起來的。
1949年前的新疆,由於(yu) 沒有培養(yang) 國畫人才的專(zhuan) 業(ye) 教育機構,民國政府也沒有從(cong) 外地調派美術專(zhuan) 業(ye) 人才進疆的舉(ju) 措,再加上那時候全國美術人才都比較匱乏,新疆又遠離內(nei) 地、交通閉塞、經濟落後,所以除了個(ge) 別像黎雄才、趙望雲(yun) 、黃胄那樣從(cong) 內(nei) 地來疆進行短時間采風寫(xie) 生的國畫家外,還沒發現有其他國畫家赴疆寫(xie) 生或定居的史料。新中國成立以後,一方麵,國人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舉(ju) 國上下對社會(hui) 主義(yi) 新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憧憬,每個(ge) 人都為(wei) 能夠獻身於(yu) 這場偉(wei) 大的事業(ye) 而倍感自豪與(yu) 光榮。一些熱血青年積極響應黨(dang) 和政府提出的“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來到了新疆。另一方麵,隨著新疆與(yu) 內(nei) 地交通運輸業(ye) 的快速發展,新疆與(yu) 內(nei) 地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新疆地區獨特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和奇異的民族文化,尤其是趙望雲(yun) 和黃胄筆下的新疆題材作品,對內(nei) 地畫家有著巨大的感召力。正是在這樣一個(ge) 時代背景下,一批批內(nei) 地美術人才來到新疆。在短時間內(nei) ,新疆就匯聚了一大批科班畢業(ye) 的年輕國畫家。
最早調入新疆工作的國畫家是徐庶之先生。徐庶之1922年出生於(yu) 河南省光山縣,1947年拜趙望雲(yun) 為(wei) 師學畫,1953年調入新疆。先後在文化廳、展覽館、博物館工作。1980年調入新疆畫院,2002年病逝於(yu) 西安。徐庶之擅長山水畫,也兼擅人物和動物,技法上深受趙望雲(yun) 的影響,題材主要以新疆山川地貌、風土人情為(wei) 主,構思新穎,筆墨洗練,畫風質樸而飽含詩意,是新疆國畫界資格最老、影響巨大的畫家。
在內(nei) 地美術院校畢業(ye) 來疆工作的國畫家中,進疆時間最早的是牧歌先生。牧歌1929年生於(yu) 甘肅天水,1950年入西北藝術學院美術係學習(xi) ,1953年畢業(ye) 後來到新疆工作,早先以版畫創作為(wei) 主,後來才完全轉向了國畫山水。他在學生時代接受過石魯與(yu) 趙望雲(yun) 的指導,在山水畫創作上一直致力於(yu) 探索天山山水畫的獨特筆墨語言。其畫麵含蓄和諧,畫風清新奇峻,是德高望重的新疆山水畫家。其後,1958年浙江美術學院國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李山分配來疆,1962年調到江蘇省國畫院,雖然隻在新疆工作了短短5年,但他創作的充滿了浪漫主義(yi) 詩意的作品《我跟爸爸進天山》,已成為(wei) 新中國人物畫史上的精品。50年代來疆的還有浙江美術學院國畫專(zhuan) 業(ye) 的顧怡雲(yun) 和吉爾泰,但具體(ti) 的進疆年份還有待考證。60年代來疆的有:1961年中央美術學院國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龔建新、浙江美術學院國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吳奇峰和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畢業(ye) 的林峰;1962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畢業(ye) 的穀守山;1963年西北師範學院美術係畢業(ye) 的舒春光、鄭州藝術學院畢業(ye) 的楊法正、山東(dong) 藝術專(zhuan) 科學校畢業(ye) 的劉曦林、胡正斌和李其煜;1964年中央美術學院國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聶文華、西北師範大學美術係畢業(ye) 的徐登舉(ju) 。1965年最多,分別是中央美術學院國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張德祥、龍清廉、白天慶、巴雅爾,浙江美術學院國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謝家道,中央民族學院畢業(ye) 的再尼古麗(li) ,四川美術學院國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葉毓中、油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李灼(李灼後期完全轉入國畫創作,故統計在此),鄭州藝術學院畢業(ye) 的董振堂,貴州大學藝術係畢業(ye) 的鄒光霖、徐亮;還有1966年廣州美術學院國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熊其雄和1968年四川美術學院國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武漫宜等。這些人才的到來,基本上奠定了現代新疆中國畫的基本陣容。
解放初期,黨(dang) 和政府不僅(jin) 關(guan) 注新疆美術的人才隊伍建設,而且對美術活動也很重視。僅(jin) 在烏(wu) 魯木齊(原名迪化,1954年改現名)舉(ju) 辦的外來重要美展就有:1949年12月舉(ju) 辦的“東(dong) 北老解放區年畫展”,1949年12月舉(ju) 辦的“蘇聯哈薩克斯坦畫展”,1958年7月舉(ju) 辦的“全國第三屆版畫展”,1959年5月舉(ju) 辦的“北京榮寶齋木版水印畫展”,1959年6月舉(ju) 辦的“北京—莫斯科版畫展覽”和蘇聯木刻大師“阿克拉甫欽珂木刻展覽”,1960年7月舉(ju) 辦的“北京—莫斯科版畫展覽”,1960年12月舉(ju) 辦的“甘肅青年版畫展覽”,1961年3月舉(ju) 辦的“第四屆全國版畫展覽”,1962年2月舉(ju) 辦的“北大荒美術作品展覽”,1963年2月舉(ju) 辦的“全國年畫展”和“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美術作品聯展”等。這種辦展規格和活躍程度,就是現在也無法相比。
解放初期,新疆美術組織工作由省(區)文化廳和省(區)文聯等部門負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於(yu) 1955年10月1日,此前為(wei) 新疆省),1959年,bv伟德官网登录新疆分會(hui) 成立,第一任主席是阿不都克裏木·買(mai) 買(mai) 提力,1991年該會(hui) 更名為(wei) 新疆美術家協會(hui) 。而專(zhuan) 業(ye) 的美術創作組織始建於(yu) 1962年,是新疆文化廳設立的美術創作組,組長熊新野,成員有徐庶之、呂旋和阿曼·穆罕諾夫。1981年,新疆畫院成立,徐庶之任副院長(院長空缺,由副院長主持工作),當時調入該院的國畫家還有牧歌、龔建新、謝家道、龍清廉、李灼等。80年代新疆美協開始分畫種陸續設立研究會(hui) ,其中屬於(yu) 中國畫範圍的分別有:成立於(yu) 1986年7月的“新疆工筆畫研究會(hui) ”,首任會(hui) 長崔穀平,並先後於(yu) 1987年8月、1991年10月、1995年12月和1997年5月成功舉(ju) 辦了四屆“新疆工筆畫展”;成立於(yu) 1992年6月的“新疆山水畫研究會(hui) ”,會(hui) 長牧歌,並同時舉(ju) 辦了首屆新疆山水畫展,其後還於(yu) 1998年10月舉(ju) 辦了第二屆新疆山水畫展、2001年8月舉(ju) 辦了第三屆新疆山水畫展;成立於(yu) 1999年6月的“新疆花鳥畫研究會(hui) ”,會(hui) 長鄧維東(dong) ,並同時舉(ju) 辦了首屆新疆花鳥畫展。在以上三個(ge) 研究會(hui) 的基礎上,2002年4月新疆美協又成立了“中國畫藝術委員會(hui) ”,主任龔建新,並先後於(yu) 2004年12月和2008年9月舉(ju) 辦了兩(liang) 屆“新疆中國畫展”,2010年11月舉(ju) 辦了“新疆山水畫作品展”。此外,新疆美術家協會(hui) 還分別於(yu) 1991年8月在克拉瑪依市召開了“新疆中國畫研討會(hui) ”、2008年5月在昌吉市召開了“傳(chuan) 統與(yu) 創新—新疆山水畫發展研討會(hui) ”;以及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伟德线上平台新疆分會(hui) 還根據一些重大美展的需要多次組織過美術創作組,將重點作者集中起來進行專(zhuan) 業(ye) 輔導,這些活動都極大地促進了新疆美術創作水平的提高。2001年,bv伟德官网登录在烏(wu) 魯木齊成立了“新疆美術創作中心”。全疆其他地區成立的主要美術機構還有:1984年成立的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畫院、1987年成立的石河子書(shu) 畫院、1989年成立的烏(wu) 魯木齊書(shu) 畫院、1998年成立的克拉瑪依書(shu) 畫院、2007年成立的喀什書(shu) 畫院等。同時,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和新疆軍(jun) 區的美術力量不僅(jin) 很強,並且創作活動開展得也很活躍,如1951年、1957年和1962年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政治部等單位分別三次組織“新疆軍(jun) 區生產(chan) 建設兵團美術創作組”,1983年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美術家協會(hui) 成立,2002年該會(hui) 被接納為(wei) 伟德线上平台團體(ti) 會(hui) 員,前後供職於(yu) 兵團的畫家就有:舒春光、謝家道、董振堂、熊其雄、雷中峋、於(yu) 雲(yun) 濤等;新疆軍(jun) 區政治部於(yu) 1979成立了創作組,1992年改名為(wei) 創作室,先後在新疆軍(jun) 區工作過的國畫家有:葉毓中、張得翔、聶文華、李留海、王鈞兵、田黎明、馮(feng) 曉紅、李保民、馬壽民、李誌天等。同時,全疆其他地區美術力量較強的是喀什、石河子和伊犁,並且這些地區也都建有相應的美術組織,其中中國畫力量較強的是喀什,喀什行署在“文革”前就成立有美術小組(組長範國祥,成員中屬於(yu) 國畫專(zhuan) 業(ye) 的還有劉曦林、徐登舉(ju) 、李堯天和廉敏),並經常組織寫(xie) 生創作活動,就是在“文革”期間也沒有間斷。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非官方性質或者說是非美術專(zhuan) 業(ye) 機構成立的中國畫組織也很多,主要的有新疆絲(si) 路書(shu) 畫院、西域書(shu) 畫研究院和新疆國畫院等。這些機構的建立和活動的開展,對推動新疆國畫事業(ye) 的健康發展和活躍新疆的文化藝術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新疆現代中國畫的人才隊伍建設,大致可以分為(wei) 三個(ge) 階段。第一階段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一時期,是國家從(cong) 內(nei) 地向新疆進行大規模美術人才的輸入期。該段曆史雖然不長,但曆史意義(yi) 很大、發展速度很快,屬於(yu) 艱苦創業(ye) 和形成規模的時期。第二階段是七八十年代,這一時期,是內(nei) 地來疆的畫家在事業(ye) 上開花結果的收獲期,他們(men) 的藝術成就、社會(hui) 貢獻和人生價(jia) 值主要體(ti) 現在這一時期。第三階段是90年代以來,這一時期,是內(nei) 地來疆畫家培育的本疆美術人才的成熟期。
新疆美術教育起步很早,創建於(yu) 1906年的烏(wu) 魯木齊第一師範學校就開辦有中專(zhuan) 層次的師範美術專(zhuan) 業(ye) 。1978年該校與(yu) 新疆教師培訓部合並成立了新疆師範大學,原烏(wu) 魯木齊第一師範美術教研室升格為(wei) 新疆師範大學美術係;1982年開始招收美術專(zhuan) 業(ye) 的專(zhuan) 科生,1989年開始招收美術專(zhuan) 業(ye) 的本科生,2002年開始招收國畫專(zhuan) 業(ye) 的本科生,2004年開始招收國畫方向的碩士研究生,目前是新疆辦學層次最高的美術學科。1958年新疆藝術學校成立,1960年升格為(wei) 新疆藝術學院,先後招收了兩(liang) 屆國畫專(zhuan) 業(ye) 的本科生,1962年調整為(wei) 新疆藝術學校,開辦中專(zhuan) 層次的國畫專(zhuan) 業(ye) ;1987年又恢複為(wei) 新疆藝術學院,重新開始招收國畫專(zhuan) 業(ye) 的本科生。目前,除了新疆師範大學和新疆藝術學院開設有國畫專(zhuan) 業(ye) 以外,石河子大學、喀什師範學院、伊犁師範學院和昌吉學院等院校也都開設有師範類的美術專(zhuan) 業(ye) 。同時,上世紀70年代以來仍有一些少量的內(nei) 地院校美術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陸續來疆工作,以及不斷有新疆的青年國畫家到內(nei) 地美術院校進修深造,這些也都是新疆國畫人才培養(yang) 與(yu) 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世紀末,新疆新一代國畫家已趨成熟,逐漸從(cong) 老一輩國畫家的手裏接過了引領新疆國畫發展的旗幟,現已成為(wei) 新疆本土國畫的主力軍(jun) 。其骨幹成員有:鄧維東(dong) 、於(yu) 雲(yun) 濤、康書(shu) 增、鄶振明、吐爾地·伊明、陳建華、劉麥收、楮曉莉、李君明、張平、白鷹、馮(feng) 國偉(wei) 、盧野、周光輝、李保民、吳魏華、王少平、薑偉(wei) 玲、李誌天、馬壽民、李東(dong) 、韓世品、林玉祥、張天銘、郭不、陳少林、娜烏(wu) 拉·加汗、萬(wan) 裏明、周靜、李建國、王征、彭召勝、嶽五海、艾力江·買(mai) 買(mai) 提、韓思菊、韓夢林等。這些國畫家所具有的實力、所取得的成果與(yu) 影響,標誌著新疆國畫已進入一個(ge) 新的曆史發展階段。
二、資源優(you) 勢與(yu) 藝術成就
古西域是舉(ju) 世聞名的絲(si) 綢之路樞紐,是世界曆史上東(dong) 西方文明交流的驛站。在無邊無際的流沙之下,在幽暗深邃的石窟之中,遺留著大量中西文化滲透、融合的遺址遺跡;新疆地域遼闊,神秘和蒼涼之中潛藏著新奇與(yu) 空靈、深沉與(yu) 博大;天山南北民風純樸,自信與(yu) 豁達間洋溢著智慧之光,活潑與(yu) 風趣中充盈著陽剛之氣。這裏又是多民族文化的聚集地,不斷的交鋒碰撞使各方麵都增強了生機與(yu) 活力。
如果以傳(chuan) 統的眼光考量中國畫的題材資源,在新疆則首推山水、次數人物。新疆北有阿爾泰山,中有天山,南有昆侖(lun) 山,這三大山係大概是除了喜馬拉雅以外中國最大的山脈了。莽莽昆侖(lun) ,人跡罕至,高深莫測,自古以來就充滿了神秘色彩,不僅(jin) 是藝術素材的寶庫,也是藝術靈感的不盡源泉,更是培育中國氣派、民族精神的母體(ti) 。與(yu) 天山的壯闊、昆侖(lun) 山的雄偉(wei) 、阿爾泰山的神秘相比,三山五嶽如同盆景一般。其實,新疆的山水並不乏清泉、飛瀑、奇鬆、怪石、險峰、枯藤、雨霧、雲(yun) 海之類的內(nei) 地名山大川所擁有的景致,而且還有獨具特色的冰川、雪峰;然而,由於(yu) 缺少優(you) 秀文化典故的裝點與(yu) 高質量藝術作品的展現,其天生麗(li) 質大多至今猶養(yang) 在深閨人未識,正亟待我們(men) 去揭開她那神秘的麵紗。山水其實還不是新疆自然風光的佼佼者。幹旱少水的戈壁、荒漠地貌才是新疆最有藝術表現潛力和審美開發價(jia) 值的所在。
雖說山水畫的資源在新疆是豐(feng) 富的,中國山水畫的藝術語言也是極為(wei) 深厚的,但這些條件要想轉換為(wei) 新疆山水畫人的優(you) 勢並非輕而易舉(ju) 。首先,自然地理風貌並不等同於(yu) 山水畫的藝術形象;其次,傳(chuan) 統山水畫取法於(yu) 三山五嶽的各種皴法,也不可能完全適用於(yu) 深處亞(ya) 洲腹地的天山諸峰;新疆的山水畫家必須在繼承傳(chuan) 統中國山水畫法的基礎上,結合新疆的地理、地貌特點,創立自己的語言,才能形成自家的畫風。在這方麵,徐庶之、牧歌、謝家道、舒春光、王鈞兵等許多前輩畫家已經做出了不少可貴的努力、取得了諸多可喜的成果。其中成就最為(wei) 突出者當數徐庶之,他蒼勁潑辣的用筆,點化為(wei) 蒼翠挺拔的青鬆,濃墨重彩的畫風,演變成渾厚雄奇的冰峰;在奠定了自己藝術地位的同時,也影響了我區眾(zhong) 多的山水畫家。還有謝家道和牧歌,前者致力於(yu) 搜盡北疆山水的奇峰秀水,後者醉心於(yu) 破解風化岩石的肌理與(yu) 皴法,以及王鈞兵先生在冰雪山水畫方麵取得的業(ye) 績,都極大地豐(feng) 富了新疆山水畫的整體(ti) 麵貌。特別是舒春光在表現雅丹地貌的風蝕景觀方麵所做的水墨探索,使世人眼裏的不毛之地和死亡之海在他的眼裏充滿了詩情畫意,在他的畫中升華為(wei) 美妙抒情的藝術形象。
新疆很多地方至今還保留著桃花源式的生存狀態,無論是塔裏木河畔的維吾爾族農(nong) 民,還是天山深處的哈薩克牧人,抑或是世界屋脊上的塔吉克老鄉(xiang) ;也不論是耄耋老者,還是垂髫童稚,抑或是猛男靚女,他們(men) 笑聲開懷爽朗,舞蹈自由奔放,對人真摯、坦率、熱情,待客直爽、慷慨與(yu) 大方。加之新疆人形象俊美、體(ti) 態魁梧,兼有歐洲人的造型和亞(ya) 洲人的色彩,這種品性的美、生活的美、形象的美,正是人物畫家進行藝術創作夢寐以求的對象。長久以來,無數的藝術家不遠千裏、持續不斷來到這個(ge) 地方,實現著自己的夢想,成就了個(ge) 人的功業(ye) 。其中外來者中成就不凡的畫家當首推黃胄,他速寫(xie) 式的用筆,生動、自由、潑辣、豪放,開創了一代水墨人物畫的新風;當地國畫家卓有成就的應數吳奇峰、龔建新、龍清廉、葉毓中、李灼、董振堂、林峰、李堯天、崔穀平、武漫宜、鄒光霖、雷中峋、廉敏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龔建新。龔建新1938年出生於(yu) 新疆烏(wu) 魯木齊,1956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係,1961年畢業(ye) 後分配來疆,開始任教於(yu) 新疆藝術學校,1980年調入新疆畫院。他在師法古人和葉淺予、蔣兆和等前輩畫家的基礎上,又融合了西畫素描的語言於(yu) 傳(chuan) 統中國畫筆墨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具一格的畫風。其最為(wei) 擅長的是肖像畫,他筆下的新疆少數民族人物頭像,線條細勁、結構準確、形完神足,堪稱一絕,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對新疆中青年人物畫家影響甚大,在國內(nei) 畫壇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而吳奇峰創作的《大漠女兒(er) 》、龍清廉創作的《金秋夜話》、葉毓中創作的《帕米爾》,還有董振堂畫裏飽經風霜的兵團人形象、雷中峋筆下趣味十足的新疆人麵貌,都是新疆現代國畫人物曆史上的代表作。
新疆地域遼闊、動植物資源豐(feng) 富,天池側(ce) 畔、冰峰之麓生長有無以名狀的奇花異草;瀚海四周、天山南北遍布眾(zhong) 多的飛禽走獸(shou) ,可資開發、利用的花鳥畫素材可謂俯拾皆是。然而,花鳥畫是醉翁之意並不在於(yu) 花草,而是作品通過筆墨所形成的象征意義(yi) 與(yu) 作者品性、才情、修養(yang) 、學識等畫外韻味。在新疆的花鳥畫領域做出突出成就的有申西嵐、穀守山、馬泉藝、馮(feng) 儉(jian) 、徐登舉(ju) 等。
現代新疆中國畫所取得的成果,除了以上提到的部分前輩畫家的成就以外,還表現在以下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體(ti) 現在全國性的重大展覽活動中,如在曆屆全國美展上入選的新疆中國畫作品,無疑是新疆中國畫作品的優(you) 秀代表。其中1999年葉華的作品《煦日》、康書(shu) 增的作品《紅柳灘》,雙雙獲得第九屆全國美展銅獎,是新疆中國畫作品迄今為(wei) 止在全國美展上獲得的最高獎項。其他重要展覽還有1983年舉(ju) 辦的“新疆好”畫展,2001年舉(ju) 辦的“百年中國畫展”,2002年舉(ju) 辦的“情係新疆—中國畫名家邀請展”,2007年舉(ju) 辦的“中國畫、畫中國—走進新疆”作品展,2010年舉(ju) 辦的“陽光新疆寫(xie) 生作品展”等。二是反映在各種著作與(yu) 畫冊(ce) 裏。主要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新疆美術家》,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中國美術家絲(si) 綢之路作品選集》,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新疆國畫作品集》,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新疆50年美術作品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當代國畫家》叢(cong) 書(shu) 以及多種個(ge) 人專(zhuan) 集等。
然而60年來,盡管包括內(nei) 地同行在內(nei) 的中國畫家,在反映新疆題材方麵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許多顯著的成績,不少作品給世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個(ge) 別佼佼者還以表現新疆題材成為(wei) 了家喻戶曉的大名家。但客觀地評價(jia) ,以往表現新疆題材的畫作,大多還隻是停留在表麵的獵奇性階段,有深度、有分量的精品力作並不多。毫無疑問,這份蘊涵豐(feng) 富的礦藏還要寄希望於(yu) 新疆本土的中青年畫家。我們(men) 必須注意不斷豐(feng) 富自己的藝術素養(yang) 、錘煉筆墨技巧和自覺提高理論水平,逐漸增強自身認識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才能將新疆的可貴藝術資源升華為(wei) 真正意義(yi) 上的中國畫作品。
三、新疆畫家與(yu) 內(nei) 地畫家
現代畫家的流動性很大,居住地點和創作基地也常常並不一致,外地畫家來新疆的遍數多了,也就變成了事實上的新疆畫家。而新疆畫家有的雖然離開了新疆,但終其一生畫筆都離不開新疆題材,所以僅(jin) 憑戶籍關(guan) 係判定誰是新疆畫家誰不是新疆畫家並不十分客觀,有多少人能說黃胄不是自己心目中的新疆畫家呢。
從(cong)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魯少飛、韓樂(le) 然、司徒喬(qiao) 等畫家開始,尤其是全國解放以後,內(nei) 地很多著名畫家都先後到過新疆、畫過新疆,以致新疆至今都是全國畫家向往的地方(僅(jin) 2010年內(nei) 地來新疆寫(xie) 生的畫家就有一百人左右)。從(cong) 而新疆也就成為(wei) 了全國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的前沿陣地,或者可以這樣說這裏是中國美術設在新疆的一個(ge) 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基地。半個(ge) 多世紀以來,大批內(nei) 地畫家屢屢出入於(yu) 天山南北,有的雖然工作單位在內(nei) 地,但卻長期堅持描繪新疆題材,就是專(zhuan) 門以表現新疆題材成名成家的亦不在少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畫家就是黃胄。這些內(nei) 地畫家與(yu) 新疆畫家的區別,僅(jin) 僅(jin) 是把畫室建在了內(nei) 地而已。這種自信、豪邁的情懷與(yu) 精神,在老一輩新疆畫家的身上體(ti) 現的最到位,因為(wei) 那個(ge) 年代的新疆畫家,在實力與(yu) 心理上都沒有將自己定位於(yu) 一個(ge) 地方性的美術工作者。
解放初期,由於(yu) 交通和經濟的原因內(nei) 地畫家來新疆寫(xie) 生的畢竟很少,所以新疆題材是新疆畫家的最大優(you) 勢。但是,改革開放以後內(nei) 地畫家借助於(yu) 經濟與(yu) 地位上的優(you) 勢,迅速打破了新疆畫家在新疆題材上“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you) 勢。僅(jin) 以深入新疆各地寫(xie) 生的情況而言,很多新疆畫家沒去過的地方,內(nei) 地甚至是外國的畫家都去過,有的還反複來過若幹次,新疆美術創作的資源優(you) 勢已經不再為(wei) 新疆畫家所獨有。還有一個(ge) 問題是當優(you) 勢不再的時候,反過來卻顯示出了劣勢,這就是十分熟悉新疆題材的新疆畫家,麵對的欣賞主體(ti) 也是十分熟悉新疆題材的新疆人;二者共同作用的結果是新疆畫家在創作上往往容易受製於(yu) 這個(ge) 優(you) 勢,最終影響到作品的藝術價(jia) 值。新時期年輕一代的新疆畫家還有一個(ge) 不利因素,就是新疆畫家在形式技巧和藝術精神的追求上,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與(yu) 內(nei) 地畫家保持著一種主從(cong) 或師徒關(guan) 係。這種心理基礎產(chan) 生出來的負麵作用,就是在精神上崇拜內(nei) 地畫家、觀念上追隨內(nei) 地潮流、技藝上模仿內(nei) 地畫風。因而許多新疆畫家顯得缺乏追求原創和個(ge) 性的意識,他們(men) 筆下的作品,就像內(nei) 地很多畫家的作品很容易在國外找到出處一樣,也時常或多、或少能在內(nei) 地畫家的作品中找到對應的原型。
說到轉型問題,新疆國畫麵臨(lin) 的難題比新疆其他畫種都要大。老一輩國畫家從(cong) 內(nei) 地來到新疆時,遇到的問題是怎樣把表現內(nei) 地風物的筆墨技巧,用來刻畫與(yu) 內(nei) 地截然不同的邊疆題材,以及如何從(cong) 新疆的人物服飾、山水草木上,提煉出適合於(yu) 表現新疆的中國畫藝術語言。僅(jin) 從(cong) 這一點來說,新疆國畫家比內(nei) 地國畫家遇到的困難要大得多。因為(wei) 內(nei) 地的國畫家隻需要增強傳(chuan) 統筆墨的現代感,而新疆國畫家不僅(jin) 需要增強傳(chuan) 統筆墨的現代感,還要改變傳(chuan) 統筆墨的形式結構與(yu) 文化精神,更要立足新疆研發出新的筆墨語言,以適合於(yu) 表現新疆獨特的人物形象和山川地貌。新疆老一輩國畫家正是在這樣一種壓力下,開拓了新疆國畫的嶄新事業(ye) ,為(wei) 加強和豐(feng) 富傳(chuan) 統中國畫的表現力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並把這項事業(ye) 傳(chuan) 承給了新一代的新疆國畫家。
新時期,中國美術創作的重心再次發生轉折,新疆美術也同樣要從(cong) 再現民族風情過渡到創新藝術形式。從(cong) 反映現實生活轉變為(wei) 表現個(ge) 性精神,新疆國畫家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yu) 挑戰。之所以說前所未有,是因為(wei) 老一輩新疆國畫家與(yu) 內(nei) 地國畫家在走中西結合的現代國畫道路上,基本處於(yu) 同一起跑線。而新時期內(nei) 地國畫家開始把興(xing) 趣轉向傳(chuan) 統筆墨後,遠離傳(chuan) 統中心的新疆新一代國畫家便不可避免地處於(yu) 了劣勢地位。如何化解這一被動局麵,開創一條具有獨特麵貌的新疆現代中國畫道路,在現代中國畫壇自成一體(ti) ,是目前擺在新疆國畫家麵前的重大課題。
四、新疆的少數民族國畫家
就中國畫家而言,原本沒有什麽(me) 民族屬性的問題,誰又會(hui) 說尉遲父子、胡瓌、耶律培、高克恭、薩都刺、廉希貢、康裏巙巙、張彥輔、盛熙明筆下的作品不是地道的中國傳(chuan) 統民族繪畫呢。其中廉希貢和盛熙明就是維吾爾族,康裏巙巙則是哈薩克族。這是有曆史記載的畫家,而在無數沒有留下名字的克孜爾、敦煌、雲(yun) 岡(gang) 和龍門等石窟壁畫的作者大軍(jun) 中,在曆代中國畫家的隊伍裏,必定還存在著眾(zhong) 多不為(wei) 人知的少數民族畫家。進入現代以來,全國範圍內(nei) 的少數民族中國畫家就更多了,少數民族畫家為(wei) 當代中國畫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和所有少數民族畫家從(cong) 事中國畫創作都必須以本民族文化為(wei) 出發點一樣,新疆少數民族畫家亦有其獨特性。一是,受伊斯蘭(lan) 教教義(yi) 反對偶像崇拜的影響,新疆信奉伊斯蘭(lan) 教的少數民族曾經長達800年沒有從(cong) 事過繪畫工作,恢複起來難度可想而知;二是,這些少數民族平時對古文、詩詞、書(shu) 法和文人畫這些傳(chuan) 統中國畫的經典元素接觸甚少,加之語言文字方麵的不同,所以學起來困難很多。這也就是新疆畫壇從(cong) 事中國畫創作的少數民族畫家一直都較少的原因之一。較出色的中國畫家有再尼古麗(li) (哈薩克族)、哈孜·艾買(mai) 提(維吾爾族)、吐爾地·依明(維吾爾族)、娜烏(wu) 拉·加汗(哈薩克族)、艾力江·買(mai) 買(mai) 提(維吾爾族)、賽力克江·沙提(柯爾克孜族)、努爾買(mai) 買(mai) 提·阿不力孜(維吾爾族)等。此類少數民族畫家大致分屬兩(liang) 種類型;一類是專(zhuan) 門從(cong) 事中國畫創作的畫家,一類是兼顧中國畫創作的畫家。前者成果最突出的是吐爾地·依明,後者影響最大的是哈孜·艾買(mai) 提。
吐爾地·依明1951年生於(yu) 新疆喀什,1972年考入中央民族學院藝術係攻讀國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在喀什師範學校任美術教師,1986年調到新疆畫院。吐爾地·伊明擅長國畫人物,早期側(ce) 重於(yu) 工筆,後期專(zhuan) 注於(yu) 寫(xie) 意,作品曾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其畫風深受龜茲(zi) 藝術影響,故此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和鮮明的地域特征。作品多取材於(yu) 鄉(xiang) 下巴紮和民間舞蹈,畫麵洋溢著濃鬱的少數民族生活氣息。哈孜·艾買(mai) 提是著名的油畫家,近20年來也兼顧著畫了不少的國畫人物畫,由於(yu) 他造型能力很強,尤其是具有默寫(xie) 多種人物形象和不同舞蹈動態的非凡功力,所以為(wei) 其從(cong) 事水墨人物畫創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哈孜·艾買(mai) 提通過自己的作品,不僅(jin) 在國畫界占有了一席之地,並已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畫風。
此外,新疆美術界的少數民族國畫家還有龔建新(滿族)、龍清廉(苗族)、巴雅爾(蒙古族)、馬泉藝(回族)、芙列娜(達斡爾)、馬世英(回族)等,由於(yu) 這些作者在從(cong) 事中國畫方麵受到的限製不是太大,故在此不做重點論述。
五、與(yu) 國畫相關(guan) 的其他新疆畫種
與(yu) 國畫相關(guan) 的新疆美術情況,主要反映在連環畫、插圖、年畫和壁畫方麵,這是因為(wei) 這些畫種的表現形式多采用或吸收中國畫的線描手法及其工筆畫的裝飾語言,其中又分國畫家兼擅這方麵的創作和其他畫種作者采用與(yu) 國畫語言相近的藝術手法從(cong) 事此類創作兩(liang) 種情況。但是,由於(yu) 考慮到區分這兩(liang) 種類型的界限很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在此涉及的作者範圍會(hui) 盡量寬泛一些,也就是這裏選擇作者與(yu) 作品的標準,並不一定嚴(yan) 格要求具有國畫藝術形式的典型特征。
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初的30多年裏,連環畫、插圖和年畫在新中國美術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中國美術界各個(ge) 畫種的大多數名畫家都從(cong) 事過這方麵的藝術創作,新疆的中國畫家自然也不例外。在從(cong) 事獨幅畫創作的同時也創作了大量的連環畫、插圖和年畫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畫家是葉毓中。
解放前,新疆的報刊上發表過少量的連環畫和插圖作品,但沒有單行本的連環畫出版的記載。解放後,隨著大量來自內(nei) 地院校美術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的加入,從(cong) 事連環畫和插圖的作者大量增加,主要有:龔建新、白汝強、周迅、李仲子、張仲秋、穆宏、劉南生、李灼、雷中峋、葉毓中、蔣振華、崔穀平、朱自謙、王宗嵐、張良渡、巴雅爾、買(mai) 買(mai) 提·艾依提、蘇巴洪、李堯天、李留海、閻醒民、馮(feng) 國偉(wei) 、高光明、汪嘉侖(lun) 、宋維成、段離、於(yu) 雲(yun) 濤等。1973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原美術編輯室增設了連環畫編輯組(由謝凱負責),專(zhuan) 門負責新疆本土連環畫的編輯出版工作。1983年伟德线上平台新疆分會(hui) 又成立了連環畫研究會(hui) ,由謝凱任會(hui) 長、雷中峋任秘書(shu) 長,這些組織機構的建立推動了新疆連環畫事業(ye) 的發展。據筆者統計新疆畫家創作的連環畫,在全國美展和全國連環畫創作評獎中獲獎的作品有:《在靜靜的卡甫河畔》(龔建新繪,1963年獲全國第一屆連環畫創作三等獎)、《李白和杜甫》(葉毓中繪,1981年獲全國第二屆連環畫創作二等獎)、《萬(wan) 裏送馬》(龔建新繪畫,1981年獲全國第二屆連環畫創作二等獎)、《蛇郎》(葉毓中繪,1986年獲全國第三屆連環畫創作三等獎)、《銀灰色的草原》(於(yu) 雲(yun) 濤、尤山繪,2004年獲第十屆全國美展優(you) 秀獎)。
2006年6月,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科聯策劃並組織撰稿、繪畫,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疆曆史畫叢(cong) 》正式出版發行,計劃以維、哈、漢三種文字,用3到4年時間出版發行100種,這是自上世紀80年代後期連環畫、插圖出版衰落以後,再一次在新疆掀起的一波連環畫、插圖出版熱潮。
新疆畫家從(cong) 事過年畫創作的有王宗嵐、聶文華、薛俊一、吳奇峰和龔建新等人,主要作品有薛俊一的《千裏探親(qin) 人》(1964年入選第四屆全國美展)、吳奇峰的《看電影去》(964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龔建新的《重重高山處處情》(1964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聶文華的《毛主席接見庫爾班》(1973年入選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講話》發表三十周年全國美展),采用的藝術形式都是傳(chuan) 統的工筆重彩畫法。另外,哈孜艾買(mai) 提先生也用水粉畫過年畫《艾裏甫與(yu) 賽乃木》和《阿曼尼沙汗》,分別於(yu) 1964年和1981年由新疆青年出版社和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新疆壁畫創作則是改革開放以後才興(xing) 起的,主要畫家有哈孜·艾買(mai) 提、龔建新、阿不都克裏木·納斯爾丁、楊曉康、王光新、黃建新、付劍鋒、周寧等,主要作品有龔建新的《瑤池會(hui) 》(1989年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哈孜·艾買(mai) 提的《天山頌》(1992年繪製於(yu) 人民大會(hui) 堂)、阿不都克裏木·納斯爾丁的《天山之春》(2004年獲全國壁畫大展大獎)、楊曉康的《傳(chuan) 絲(si) 公主》(2004年獲全國壁畫大展佳作獎)。
新疆現代中國畫的開創與(yu) 發展,是黨(dang) 和政府建設邊疆政策的生動體(ti) 現,其成就在新中國美術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有關(guan) 新疆現代美術史料的研究與(yu) 整理,已隨著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專(zhuan) 業(ye) 研究生教育的建立而開展起來。雖起步較晚,但已得到全國以及新疆本土一些學者的關(guan) 注。本文試圖從(cong) 學術角度梳理新中國以來新疆中國畫的發展脈絡,限於(yu) 學識和資料,缺失之處還望有識之士批評指正。
在寫(xie) 作過程中,筆者得到了多名前輩與(yu) 專(zhuan) 家的大力幫助,在此特向劉曦林、吳奇峰、龔建新、哈孜·艾買(mai) 提、阿不都克裏木·納斯爾丁、阿曼·穆罕諾夫、謝凱、董振堂、雷中峋、關(guan) 維曉、崔穀平、李欽曾等先生深表謝意。
(作者為(wei) 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