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admin 發布時間:2013/1/10 14:50:00
托 婭
內(nei) 蒙古自治區是新中國成立最早的自治區。內(nei) 蒙古美術伴隨自治區65年的發展曆程,從(cong) 形成、成長、遭受重創,到崛起、發展、成熟,在祖國北方這片廣袤、浩瀚的草原上,留下了自己堅實、飽含激情的藝術足跡。她是共和國美術雄壯交響曲中一段深情、悠遠的牧歌,是祖國美術壯闊山河中的一片浩瀚的綠野,是新中國美術宏偉(wei) 大廈中與(yu) 各兄弟民族美術牢固凝結而築成的一塊基石。她與(yu) 當代中國美術共命運、同步伐。
一、新中國曙光中的美術輕騎兵
內(nei) 蒙古美術誕生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zheng) 的硝煙裏和新中國建立的曙光中。
1945年8月抗日戰爭(zheng) 勝利後,10月,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內(nei) 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hui) 在察哈爾省張家口市成立。1946年4月,成立了“內(nei) 蒙古文化工作團”(簡稱:內(nei) 蒙古文工團)。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委派,尹瘦石、張凡夫、張少柯等由華北聯大、延安魯藝來到內(nei) 蒙古,組建內(nei) 蒙古文工團美術組,並吸收了文浩、烏(wu) 恩、烏(wu) 勒、孟和巴特爾等一批愛好美術的少數民族進步青年參加美術組①。當時,美術組的主要工作是:配合內(nei) 蒙古地區解放戰爭(zheng) 、土改運動等黨(dang) 的中心任務,結合文藝演出,繪製漫畫、宣傳(chuan) 畫,書(shu) 寫(xie) 標語,在部隊和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中進行宣傳(chuan) 鼓動工作;由尹瘦石擔任美術指導,張凡夫、張少柯為(wei) 美術教員,舉(ju) 辦美術訓練班,在內(nei) 蒙古青年美術工作者中普及、教授繪畫基本知識;編輯、出版不定期刊物《畫刊》,在宣傳(chuan) 黨(dang) 的中心工作的同時,為(wei) 青年美術工作者提供展示創作成果的園地;培養(yang) 少數民族青年美術工作者,組建內(nei) 蒙古新興(xing) 的美術創作隊伍,為(wei) 自治區美術事業(ye) 的起步做組織上的準備。
1947年5月1日,內(nei) 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在烏(wu) 蘭(lan) 浩特成立。內(nei) 蒙古美術工作者配合自治區人民政府參加了繪製大型宣傳(chuan) 畫、設計自治區政府標誌、自治區臨(lin) 時紙幣等創作任務。這一時期,淩九、牧人、超魯、耶拉、滿達、旺親(qin) 、布和朝魯、布和巴雅爾等美術青年也加入到內(nei) 蒙古的美術隊伍中。
內(nei) 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後,內(nei) 蒙古文工團美術組早期主要成員陸續調往自治區各文藝領導崗位或內(nei) 地工作,並開始了內(nei) 蒙古自治區和新中國美術事業(ye) 的創立與(yu) 開拓工作。內(nei) 蒙古文工團美術組也由此完成了其特定時期的曆史使命。
1948年4月,自治區第一個(ge) 美術期刊《內(nei) 蒙古畫報》創刊,尹瘦石擔任第一任社長兼總編輯。《內(nei) 蒙古畫報》發行初期,以發表美術作品為(wei) 主。它以通俗、形象的繪畫形式宣傳(chuan) 黨(dang) 的中心工作、方針、政策,受到廣大基層農(nong) 牧民的歡迎。《內(nei) 蒙古畫報》社成立後,從(cong) 內(nei) 蒙古各地調來一批少數民族青年美術愛好者,在編輯部中邊工作、邊培養(yang) ;還定期組織他們(men) 到興(xing) 安盟、呼倫(lun) 貝爾盟農(nong) 村牧區下鄉(xiang) 采風、創作,舉(ju) 辦小型作品創作觀摩會(hui) 並在刊物上發表他們(men) 的作品。很快《內(nei) 蒙古畫報》社就成為(wei) 自治區美術人才的聚集地和創作活動的中心。
1949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hui) (bv伟德官网登录前身)成立,尹瘦石當選為(wei) 委員;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hui) 藝術作品展覽會(hui) (第一屆全國美展)在北京舉(ju) 辦。尹瘦石的水彩《打狼保畜》、年畫《人畜兩(liang) 旺》兩(liang) 件作品代表內(nei) 蒙古自治區參加展覽。《人民美術》雜誌(《美術》雜誌前身)創刊號刊載了尹瘦石撰寫(xie) 的文章《內(nei) 蒙的美術活動》及內(nei) 蒙古的美術作品。
同年,《內(nei) 蒙古畫報》社美術工作者創作出版了自治區第一批年畫。其中有:尹瘦石的《勞模會(hui) 見雲(yun) 主席》《打狼保畜》,烏(wu) 力吉圖的《人人敬愛毛主席》,烏(wu) 勒的《建政權選好人》,超魯的《四季生產(chan) 圖》(四條屏)。出版了自治區第一本連環畫:尹瘦石、邢璉創作的《金寶娘的故事》。
1950年至1952年,隨內(nei) 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遷移至張家口的《內(nei) 蒙古畫報》社美術工作者,責無旁貸地肩負起建設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事業(ye) 的責任。
3年中,內(nei) 蒙古美術創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期間,共出版尹瘦石的《鬥風雪》,桑吉雅的《牛羊興(xing) 旺》,烏(wu) 恩、官布的《抱上胖娃娃感謝毛主席》,文浩的《熱烈歡迎中央慰問團來內(nei) 蒙古》,張光璧的《慰問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等《內(nei) 蒙古畫報》社美術工作者創作的年畫13種。1950年,內(nei) 蒙古美術工作者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首屆新年畫創作評獎,尹瘦石的《勞模會(hui) 見雲(yun) 主席》獲年畫創作乙等獎;烏(wu) 力吉圖的《人人敬愛毛主席》、烏(wu) 勒的《建政權選好人》獲丙等獎。1951年,為(wei) 慶祝《內(nei) 蒙古畫報》創刊3周年,舉(ju) 辦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宣傳(chuan) 畫、漫畫展覽;編輯、出版了反映內(nei) 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以來自治區建設成就的大型畫冊(ce) 《內(nei) 蒙古建設》。1950年,烏(wu) 勒的年畫《建政權選好人》等內(nei) 蒙古美術作品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選送到蘇聯參加在莫斯科舉(ju) 辦的中國藝術展覽會(hui) ;並在蘇聯國家美術刊物《造型藝術》上發表。烏(wu) 力吉圖的年畫《人人敬愛毛主席》、桑吉雅的年畫《牛羊興(xing) 旺》由天津楊柳青畫店再版並被文化部選送到日本展出。
內(nei) 蒙古美術隊伍得到充實和加強。這一時期,派出了旺親(qin) 、布和朝魯、淩九、布和巴雅爾、滿達、烏(wu) 恩、烏(wu) 力吉圖等少數民族青年美術工作者到東(dong) 北魯藝、中央美院等內(nei) 地藝術院校學習(xi) ,使得自治區美術工作者專(zhuan) 業(ye) 創作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同時,李肖民、高正、張光璧、閆汝勤、李榮華、萬(wan) 國誌、臧任遠、金高等一批從(cong) 華北革大、廣西藝術專(zhuan) 科學校、中央美院等內(nei) 地藝術院校畢業(ye) 的青年美術工作者支邊來到內(nei) 蒙古自治區,使新興(xing) 的內(nei) 蒙古美術創作隊伍更加壯大、充滿活力。
1952年,《內(nei) 蒙古畫報》社隨內(nei) 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遷至歸綏(今呼和浩特)。至1954年內(nei) 蒙古與(yu) 綏遠省合並,盧賓、關(guan) 和璋、張繼堂、胡鈞、高授予、白銘、柴佩文、程子英、魏泉深等一大批原綏遠省的美術工作者與(yu) 隨自治區人民政府遷至的美術工作者會(hui) 合,一支橫跨祖國北疆不同地域、由多民族組成的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隊伍,為(wei) 著建設新中國美術的共同目標走到了一起。當年,在呼和浩特新城的鼓樓上,舉(ju) 行了內(nei) 蒙古自治區首屆全區美術作品展覽。這屆展覽,成為(wei) 內(nei) 蒙古美術事業(ye) 初步形成的標誌和內(nei) 蒙古新興(xing) 美術隊伍奮鬥的起點。
1954年,旺親(qin) 的水彩畫《草原歌手》入選全國水彩、速寫(xie) 展覽會(hui) 。
1954年,《內(nei) 蒙古畫報》社改為(wei) “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工作室”,在承擔出版、展覽工作的同時,強化了美術創作的職能。中央美院畢業(ye) 支邊來內(nei) 蒙古的高帝、汪誌傑等,被分配到“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工作室”工作。同年,內(nei) 蒙古自治區藝術學校首次設立美術班;內(nei) 蒙古師範學院藝術係首次設立美術中專(zhuan) 班。1956年,內(nei) 蒙古師範學院藝術係首次設立美術專(zhuan) 科。
至此,內(nei) 蒙古美術在創作、展覽、隊伍建設、機構建製、專(zhuan) 業(ye) 教育等方麵已初具規模。無疑,也為(wei) 新興(xing) 的內(nei) 蒙古美術事業(ye) 將要到來的全麵建設,奠定了基礎,準備好了條件。
二、祖國千裏北疆的美術建設者
1956年至1966年,是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事業(ye) 全麵建設、成長的時期。
1956年8月,內(nei) 蒙古全區美術工作者會(hui) 議召開。bv伟德官网登录內(nei) 蒙古分會(hui) 宣布成立。大會(hui) 選舉(ju) 尹瘦石為(wei) bv伟德官网登录內(nei) 蒙古分會(hui) 第一屆主席,烏(wu) 恩、超魯、耐勒圖為(wei) 副主席。經bv伟德官网登录批準,發展文浩(蒙古族)、烏(wu) 恩(滿族)、旺親(qin) (蒙古族)、烏(wu) 力吉圖(蒙古族)、超魯(蒙古族)、耐勒圖(達斡爾族)、官布(蒙古族)、桑吉雅(蒙古族)等8名少數民族美術工作者為(wei) bv伟德官网登录會(hui) 員。從(cong) 此,內(nei) 蒙古美術作為(wei) 中國美術的組成部分,鼓舞著內(nei) 蒙古美術家投入到自治區美術事業(ye) 的建設中。
1957年,內(nei) 蒙古自治區第一座專(zhuan) 業(ye) 美術展館—內(nei) 蒙古美術館,在呼和浩特建成。
同年,內(nei) 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舉(ju) 行內(nei) 蒙古自治區首屆文藝創作評獎。自治區20餘(yu) 件美術作品在評獎中獲獎。
自治區與(yu) 國內(nei) 、國際間開展美術交流。1956年,旺親(qin) 作為(wei) 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家代表隨中國美術家代表團出訪蒙古人民共和國。1959年,波蘭(lan) 克拉夫博物館繪畫珍品展、蒙古人民共和國造型藝術展覽在內(nei) 蒙古美術館展出;蒙古人民共和國畫家代表團來內(nei) 蒙古自治區訪問。同年,蔡若虹、古元、彥涵、林風眠、謝稚柳等bv伟德官网登录領導、著名畫家來內(nei) 蒙古參加自治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美術交流活動,並與(yu) 內(nei) 蒙古畫家一起深入內(nei) 蒙古農(nong) 村、牧區、林區參觀、寫(xie) 生、舉(ju) 辦講座。
自治區民族民間藝術遺產(chan) 搶救、整理及革命曆史畫創作等自治區基礎美術建設工作全麵開展。1960年,bv伟德官网登录內(nei) 蒙古分會(hui) 參加自治區組織的民族民間傳(chuan) 統藝術遺產(chan) 搶救小組,赴內(nei) 蒙古昭烏(wu) 達盟(今赤峰市)、呼倫(lun) 貝爾盟(今呼倫(lun) 貝爾市)等盟、市進行民族民間美術遺產(chan) 的搜集、搶救、整理工作。複製、整理民族民間傳(chuan) 統美術遺產(chan) 數百件。同時,邀請內(nei) 蒙古著名民族民間藝人邢遜、阿格旺來首府呼和浩特創作,並將作品係統編輯成集。1963年,自治區組織妥木斯、盧賓、官布、金高、烏(wu) 力吉圖等內(nei) 蒙古畫家進行內(nei) 蒙古革命曆史畫創作。烏(wu) 力吉圖的油畫《百靈廟兵變》、金高的油畫《毛主席在延安接見蒙族青年》等數十件作品由內(nei) 蒙古博物館收藏。
自治區美術出版工作取得可喜成果。這期間,自治區出版了《慶祝內(nei) 蒙古自治區成立10周年內(nei) 蒙古美術作品選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內(nei) 蒙古美術作品選集》《內(nei) 蒙古工農(nong) 牧兵繪畫選集》《內(nei) 蒙古剪紙選集》(第一集)《內(nei) 蒙古蒙族民間圖案集》等大型畫集。
自治區高等美術教育得到發展。1956年,內(nei) 蒙古師範學院藝術係設立美術專(zhuan) 科,耿永森、徐堅、胡申德、鄭霞秋、陳西川、顧德春等分別由北京師範大學美工係、中央美院華東(dong) 分院、魯迅美術學院、東(dong) 北美專(zhuan) 等內(nei) 地藝術院校畢業(ye) ,支邊來內(nei) 蒙古師範學院藝術係任教。1956年後,王之英、邱石冥、胡尉喬(qiao) 、張揚、劉天呈、陳德祥、妥木斯等國內(nei) 著名美術教育家、畫家陸續調入內(nei) 蒙古師範學院藝術係任教;優(you) 秀、整齊、富有實力的美術師資隊伍,在當時全國藝術院校中屈指可數。1961年,內(nei) 蒙古師範學院藝術係美術專(zhuan) 科40名首屆畢業(ye) 生畢業(ye) 並充實到全區各個(ge) 美術工作崗位。
1960年12月,bv伟德官网登录內(nei) 蒙古分會(hui) 第二次會(hui) 員代表大會(hui) 在呼和浩特召開。大會(hui) 選舉(ju) 張繼堂為(wei) 主任(主席),烏(wu) 力吉圖、耶拉、超魯、耐勒圖、白銘、盧賓為(wei) 副主任(副主席)。
1959年至1966年,自治區美術作品展覽開始成屆次規範化展出。參展作者隊伍擴大,參展作品增多。自治區美術作品在全國美展中大量展出,作品以濃鬱的地區、民族特色,在全國產(chan) 生影響。
1957年、1962年舉(ju) 辦了慶祝內(nei) 蒙古自治區成立10周年、15周年全區美術作品展覽;1959年、1964年舉(ju) 辦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15周年全區美術作品展覽;1956年舉(ju) 辦了bv伟德官网登录內(nei) 蒙古分會(hui) 成立首屆全區美術作品展覽;1962年舉(ju) 辦了紀念毛澤東(dong) 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發表20周年全區美術作品展覽;期間,還舉(ju) 辦了內(nei) 蒙古工農(nong) 兵畫展、內(nei) 蒙古民族民間藝術遺產(chan) 搶救匯報展等全區性美展。展出作品近2000件。
1957年,高帝的油畫《姊妹倆(lia) 》在全國青年美術工作者展覽會(hui) (首屆全國青年美展)中榮獲二等獎。作品描繪了草原上兩(liang) 個(ge) 樸實、美麗(li) 的蒙古族女孩形象;單純、凝練的油畫語言,強烈的裝飾風格和現代感,作品洋溢著的濃鬱草原氣息,在新中國首屆青年油畫創作盛會(hui) 上受到關(guan) 注並獲得好評。
1958年,布和朝魯的版畫《接生員同誌到了》《北方》《擠鹿奶》入選第三屆全國版畫展;版畫《飼料基地》入選“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及莫斯科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造型藝術展覽會(hui) 。自治區的版畫在國際、國內(nei) 受到關(guan) 注。
1960年,官布的油畫《傍晚》、烏(wu) 力吉圖的油畫《大興(xing) 安嶺林區的早晨》、旺親(qin) 的油畫《公社擠奶員》、金高的油畫《探望》、白銘的中國畫《牡丹》、布和朝魯的版畫《鄂倫(lun) 春人出獵》等作品入選第三屆全國美展。時任bv伟德官网登录副主席吳作人對內(nei) 蒙古自治區的美術作品給予了很高評價(jia) ,他說,內(nei) 蒙古的作品“深刻地表現了自己民族的新生活和新的精神麵貌”;②並將油畫作品作為(wei) 總結中國油畫10年發展的優(you) 秀成果,向中國美術界進行重點介紹。
1964年,第四屆全國美展分展區在全國6個(ge) 城市舉(ju) 辦。官布的油畫《草原小姐妹》,妥木斯的油畫《包鋼蒙古族煉鋼工人》,王玉泉的油畫《打草場上》,包世學的中國畫《北京歸來》,白銘的中國畫《孔雀牡丹》,烏(wu) 力吉圖的中國畫《出獵圖》,布和朝魯的版畫《罕達犴》,伊木舍楞、張德恕的版畫《西拉木倫(lun) 河上的晚霞》等70餘(yu) 件內(nei) 蒙古美術作品參加華北區展出。bv伟德官网登录所屬《美術》雜誌對內(nei) 蒙古自治區作品作了專(zhuan) 題介紹和刊載。
1966年1月,華北地區年畫、版畫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參展的百餘(yu) 件內(nei) 蒙古年畫、版畫作品,在布置得如盛夏草原般美麗(li) 的內(nei) 蒙古自治區展廳展出。
包世學的中國工筆人物畫《北京歸來》《草原新春》《那達慕盛會(hui) 》(四條屏)在展覽中引起人們(men) 的普遍關(guan) 注。作品以如鐵線盤曲,力蘊於(yu) 內(nei) ,柔韌、剛健,優(you) 美流暢的中國畫線描形式和蒙古民族傳(chuan) 統色彩語言,表現草原牧人生活,刻畫、塑造蒙古族人物形象。線、形、色完美地統一於(yu) 形象中,為(wei) 作品賦予了蒙古民族特有的藝術意韻和審美。時任bv伟德官网登录秘書(shu) 長的華君武評論說,他在塑造蒙古族形象、人物造型動態中的用線、色彩有力度,有張力,富有蒙古民族特色,他的鐵線描形式是對當代中國畫創作形式的成功實踐和發展。著名畫家常書(shu) 鴻評論說,作品的色彩是蒙古民族獨有的色彩,線的運用有敦煌壁畫的特色,作品有強烈的北方遊牧民族藝術之風。至20世紀60年代後,包世學的線描人物畫,對中國工筆畫家的創作產(chan) 生了重要影響。
在展覽中,內(nei) 蒙古自治區哲裏木盟的版畫也引人注目。伊木舍楞、莫日根、照日格圖、張德恕、劉寶平、薩因章、薩·蘇和等一大批來自內(nei) 蒙古自治區哲裏木盟的蒙古族、滿族、達斡爾族、漢族、回族等專(zhuan) 業(ye) 、業(ye) 餘(yu) 版畫作者的數十幅版畫作品,以整齊的麵貌展現在展覽大廳。“他們(men) 的作品學習(xi) 四川版畫刻畫人物和北大荒版畫描繪景物的長處及優(you) 點,創造了‘大人物小風景’的作品樣式;在色彩上吸收了哲裏木盟蒙古族民間藝術以黑為(wei) 依托,鑲嵌上各種鮮豔色彩的藝術效果,采用木版油印的製作方法,形成了線條粗獷、色彩濃豔、生活氣息濃鬱的獨特的版畫藝術風格。”③作品以表現祖國北部邊疆壯麗(li) 的自然風光、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業(ye) 績與(yu) 他們(men) 的生活、情感為(wei) 內(nei) 容。創作風格寫(xie) 實、質樸,展出中哲裏木盟版畫成團隊的創作,成為(wei) 此次展覽內(nei) 蒙古廳版畫作品展示的中心。由此,他們(men) 以驕人的創作業(ye) 績,被自治區美術界冠名為(wei) “哲裏木版畫創作群體(ti) ”。
三、遭受重創土地上的藝術堅守者
1966年夏,“文革”開始。bv伟德官网登录內(nei) 蒙古分會(hui) 被迫停止工作。內(nei) 蒙古美術事業(ye) 遭受重創。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自治區美術界、教育界的一批畫家、美術教師從(cong) 事專(zhuan) 業(ye) 工作的權利被剝奪。bv伟德官网登录內(nei) 蒙古分會(hui) 全體(ti) 工作人員跟隨自治區文聯機關(guan) 被下放到內(nei) 蒙古西部的巴彥淖爾盟內(nei) 蒙古生產(chan) 建設兵團二師農(nong) 場勞動。大批富有才華的美術青年、美術院校畢業(ye) 生,也都投入到上山下鄉(xiang) 的洪流中,在內(nei) 蒙古的農(nong) 村、草原、林區、部隊,紮根、落戶、鍛煉,在勞動中重新熔鑄、淬煉、鍛造自己。
他們(men) 像水一樣無聲地、無怨無悔地融入、滲透到祖國北方這片廣袤、蘊藏著中華厚重文化的土壤中,與(yu) 草原牧民一起牧放,與(yu) 河套農(nong) 民一起開渠,與(yu) 林區工人一起采伐,與(yu) 邊防戰士一起戍邊。他們(men) 一身風霜、滿麵泥土,年複一年,成為(wei) 基層最普通的一名勞動者,不同的是,他們(men) 始終沒有放下自己的畫筆。
1971年8月,耶拉、旺親(qin) 、金高、王玉泉、萬(wan) 國誌、李榮華、奎勇等原bv伟德官网登录內(nei) 蒙古分會(hui) 的一批畫家結束了近兩(liang) 年的農(nong) 場勞動,從(cong) 巴彥淖爾盟回到呼和浩特。
9月,內(nei) 蒙古和林格爾縣新店子公社小板申村發現東(dong) 漢墓葬,出土大量精美的漢代壁畫。金高、官其格等原bv伟德官网登录內(nei) 蒙古分會(hui) 的畫家,不顧勞頓,親(qin) 臨(lin) 發掘現場,一連數十天在陰暗、潮濕的墓室裏,為(wei) 內(nei) 蒙古博物館臨(lin) 摹壁畫。今天我們(men) 在《中國美術全集》和中國曆史博物館中看到的《樂(le) 舞百戲圖》《立宮桂樹圖》《牧馬圖》《使持節護烏(wu) 桓校尉出行圖》《寧城圖》等精彩絕倫(lun) 的和林格爾壁畫,即是他們(men) 當年在那樣艱難的條件下,以卓越的藝術才華和藝術家的責任感,為(wei) 中華藝術寶庫搶救、整理、留存下來的。
1972年至1974年,為(wei) 創作紀念毛澤東(dong) 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發表3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全國中國畫、連環畫展覽的自治區參展作品,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攝影展覽辦公室在呼和浩特舉(ju) 辦了4次全區美術創作班,參加學習(xi) 班的專(zhuan) 業(ye) 、業(ye) 餘(yu) 美術工作者近200人(次)。創作中國畫、油畫、版畫、年畫、連環畫作品180餘(yu) 幅。在這些作者中,有烏(wu) 力吉圖、烏(wu) 恩、官布、耶拉、旺親(qin) 、金高、王玉泉、王濟達等原bv伟德官网登录內(nei) 蒙古分會(hui) 的專(zhuan) 業(ye) 畫家,有思沁、劉大為(wei) 、賈方舟、燕傑、馬蓮、薩那巴特爾、鄭儉(jian) 、胡勃、張峻德、韓金寶、陶世虎、巴忠文、關(guan) 麟英、官其格、明銳等藝術院校畢業(ye) 常年在自治區各盟市、單位工作的青年美術工作者,也有楊剛、孫誌鈞、楊飛雲(yun) 等來自在內(nei) 蒙古基層、牧區的下鄉(xiang) 知識青年。
1972年,思沁的中國畫《烏(wu) 蘭(lan) 牧騎頌歌》,劉大為(wei) 、馬蓮的中國畫《銀針凝真情》,劉友仁、賈方舟、肖雲(yun) 升的中國畫《揚起黃河水澆灌萬(wan) 頃田》等作品參加在北京舉(ju) 辦的紀念毛澤東(dong) 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發表3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1974年,金高的油畫《國際友人參觀烏(wu) 審召》、劉大為(wei) 的油畫《草原女民兵》、楊剛的油畫《打靶歸來》等作品,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1972年,自治區唯一一所培養(yang) 美術專(zhuan) 科人才的藝術院校—內(nei) 蒙古師範學院美術係恢複招生。時任內(nei) 蒙古師範學院美術係教師的蒙古族畫家妥木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呼和浩特周邊的郊區、農(nong) 村去進行實地寫(xie) 生。在教學和指導學生進行寫(xie) 生實踐的同時,他忍著“文革”中留下的滿身傷(shang) 病,輾轉於(yu) 家鄉(xiang) 的山野、土地,畫了數以百計的風景寫(xie) 生。1969年至1976年期間的油畫寫(xie) 生作品《複活》《凍不住的小河》《天欲曉》《靜靜的池塘》《晨光》《工地》《呼市南郊》《黎明》《風雨欲來》《校園一角》《大青山小井溝》等,以純熟、洗練的筆觸,極富修養(yang) 的優(you) 美色彩,記錄了與(yu) 那個(ge) 年代似乎極不同步的寧靜、自然的普通生活場景。寧靜、普通、自然,是曆經“浩劫”身心遭受重創的自治區藝術家情感、心靈的一種回歸,一種期待,其中飽含著他們(men) 積於(yu) 心底的一個(ge) 願望、一個(ge) 情懷,這就是—內(nei) 蒙古的美術終將會(hui) 重新崛起,自治區美術要有新天地、新未來。
四、浩瀚草原上崛起的民族美術隊伍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內(nei) 蒙古美術躋身於(yu) 重新崛起的中國美術隊伍,展示出恢宏、壯美的草原風貌。
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
1977年8月,內(nei) 蒙古自治區舉(ju) 辦“慶祝內(nei) 蒙古自治區成立30周年全區美術作品展覽”;出版了《慶祝內(nei) 蒙古自治區成立30周年內(nei) 蒙古美術作品選集》。《選集》收入了62位內(nei) 蒙古美術工作者創作的65幅(件)美術作品。作品以表現20世紀70年代內(nei) 蒙古自治區工、農(nong) 、牧、兵等各條戰線的生產(chan) 建設和社會(hui) 生活為(wei) 主要內(nei) 容,風格寫(xie) 實,富有理想主義(yi) 色彩。其中旺親(qin) 的油畫《毛主席、周總理和各族人民在一起》,耶拉的油畫《開往新工地》,劉大為(wei) 的油畫《草原女民兵》,楊剛的油畫《打靶歸來》、中國畫《到政治夜校去》,胡勃的中國畫《歡樂(le) 的草原》,王濟達、徐永森的雕塑《邊防英雄》等作品,在藝術形式、表現內(nei) 容及個(ge) 人風格特點上,達到了統一和完美,代表了20世紀70年代內(nei) 蒙古美術創作的最好水平。
1978年,bv伟德官网登录內(nei) 蒙古分會(hui) 恢複工作。1979年,bv伟德官网登录第三次會(hui) 員代表大會(hui) 在北京召開。文浩、官布等8名代表,代表內(nei) 蒙古美術家參加會(hui) 議。1980年8月,bv伟德官网登录內(nei) 蒙古分會(hui) 第三次會(hui) 員代表大會(hui) 在呼和浩特召開;文浩當選為(wei) 主席,烏(wu) 力吉圖、烏(wu) 恩、官布、耶拉、旺親(qin) 、耐勒圖、盧賓、金高、妥木斯、白銘為(wei) 副主席。bv伟德官网登录內(nei) 蒙古分會(hui) 重新壯大了組織。至bv伟德官网登录內(nei) 蒙古分會(hui) 第四次會(hui) 員代表大會(hui) 召開,選舉(ju) 產(chan) 生思沁為(wei) 主席的第四屆協會(hui) 領導機構,bv伟德官网登录會(hui) 員達84名,分會(hui) 會(hui) 員發展到720餘(yu) 名。
1981年10月5日,內(nei) 蒙古蒙古族畫家妥木斯的個(ge) 人油畫作品展“妥木斯油畫展覽”,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舉(ju) 辦。展出的《查幹胡》《晚餐》《秋色》《遠方》《打扮》《拉水車》《點煙》《兩(liang) 匹白馬》《製氈》《黑色山包》《敘》《凝》《中年牧民》等近百件作品,是作者自1969年以來多次深入內(nei) 蒙古錫林郭勒草原,進行大量的油畫風景、素描頭像寫(xie) 生,曆十餘(yu) 年的前期創作準備,於(yu) 1980冬至翌年夏初,用半年多時間創作完成的。作品以表現內(nei) 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恬靜、安詳,充滿祥和喜樂(le) ”④的蒙古族牧人生活、形象和草原自然風光為(wei) 內(nei) 容,“草原的寬廣無垠,牧民生活的和諧寧靜,在他的筆下盡善盡美”。“在他的畫中,有色彩,有生活,有感情,有多年來人們(men) 渴望已久的東(dong) 西,有人們(men) 的視覺和心靈都需要的精神”。⑤展覽以“令人暢懷的宏壯與(yu) 博大氣象,沁人肺腑的寧靜與(yu) 高潔的氣息,那種土地般真實又詩意般雋永的藝術感染力”,⑥感動了觀眾(zhong) ,也感動了美術界。著名油畫家艾中信說,從(cong) 展覽展示出的清新的抒情風格及成熟的藝術麵貌中,“我們(men) 感到內(nei) 蒙古的草原畫派已在形成!”“對於(yu) 蒙古民族的繪畫史而言,它已為(wei) 妥木斯的藝術成就和其影響力得到了印證,作為(wei) ‘草原畫派’的旗手,妥木斯的藝術,意味著蒙古民族油畫,有了一個(ge) 拉開曆史序幕的新篇章。這個(ge) ‘開篇’的影響並不僅(jin) 僅(jin) 局限在蒙古民族自身的範圍內(nei) ,妥木斯的‘草原詩篇’,使抒情的蒙古草原文化引起國內(nei) 藝術界更廣泛的關(guan) 注。”⑦
1983年1月21日,由bv伟德官网登录參加主辦的內(nei) 蒙古“草原風貌”畫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ju) 辦。這是自內(nei) 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在北京舉(ju) 辦的第一個(ge) 自治區級綜合性大型美術作品展覽。是“文革”後,標誌著“改革開放新風貌”的內(nei) 蒙古美術創作成果在首都的集中展示。展覽共展出自治區美術家創作的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各類美術作品170件。作品以表現“改革開放”以來內(nei) 蒙古自治區各條戰線、各族人民生產(chan) 、生活及精神麵貌發生的巨大變化為(wei) 內(nei) 容,展示出內(nei) 蒙古新時期“草原風貌”的完整畫卷。在參展的作者中,有文浩、烏(wu) 力吉圖、超魯、耶拉、旺親(qin) 、金高、白銘、關(guan) 和璋、妥木斯、布和朝魯、吉儒穆圖、王玉泉、照日格圖、鄭霞秋等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初創期的老藝術家,也有包世學、思沁、薩因章、燕傑、葉立夫、薩那巴特爾、馬蓮、鄂·蘇日台、韓金寶、關(guan) 麟英、張峻德、梁誌高、劉寶平、張德恕、田宏圖、格日勒圖、巴忠文、若希、郝存祥、劉乃、董治家、吳厚斌等中青年美術工作者。作者中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滿族、回族、錫伯族等少數民族畫家比例占到50%。他們(men) 的作品,大都形成了個(ge) 人特有的風格特點,表現出在創作上的獨特探索與(yu) 成熟。因而也構成了內(nei) 蒙古“草原風貌”畫展富有濃鬱生活、民族、時代氣息,寫(xie) 實而充滿激情的整體(ti) 藝術麵貌。
時任bv伟德官网登录書(shu) 記處書(shu) 記華君武在為(wei) 展覽撰寫(xie) 的文章《草原芳香》中說:內(nei) 蒙古“草原風貌”畫展“給人總的印象是內(nei) 蒙古美術家們(men) 的創作態度都是認真和嚴(yan) 肅的。他們(men) 的作品大都和內(nei) 蒙古人民生活有著密切的聯係,充滿著對於(yu) 人民、草原和鄉(xiang) 土的熱愛以及願去歌頌的感情,正是這種感情使人從(cong) 畫麵上感到特別樸素和真摯”。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烏(wu) 蘭(lan) 夫、bv伟德官网登录副主席劉開渠、吳作人,書(shu) 記處書(shu) 記華君武,著名畫家古元、李樺、艾中信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民委、bv伟德官网登录有關(guan) 部門領導出席開幕式並參觀展覽。烏(wu) 蘭(lan) 夫為(wei) 畫展題詞:“書(shu) 畫繪新貌,丹青寫(xie) 故鄉(xiang) ,漠南林網化,遍地是牛羊”。吳作人題詞為(wei) :“春風吹北國,群秀散滿天”。
展覽結束後,思沁的中國畫《獵人》、白銘的中國畫《白鷺》、金高的油畫《鄂倫(lun) 春婦女》、武軍(jun) 的油畫《父與(yu) 子》、田宏圖的版畫《草原上的人們(men) 》、格日勒圖的版畫《出工》、包豐(feng) 華的版畫《途中》、王濟達的雕塑《月亮花》《線》等9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美術》雜誌1983年第3期以金高的油畫《鄂倫(lun) 春婦女》作封麵,用彩頁形式刊登了展覽中的優(you) 秀作品。
這次展覽,是對重創後崛起的內(nei) 蒙古美術的全麵檢閱,也是內(nei) 蒙古民族美術在新時期中國美術隊伍中的回歸宣言。
新時期自治區美術畫會(hui) 、地域性美術群體(ti) 創作活躍;具有創新、開創性的創作成果在中國美術界產(chan) 生了廣泛影響。
1980年,由傑爾格楞、周宇、蔡樹本、砂金、趙文華等人發起、參加的內(nei) 蒙古青年油畫研究會(hui) 在呼和浩特成立,並舉(ju) 辦首屆研究會(hui) 作品展覽。1982年,第二屆內(nei) 蒙古青年油畫研究會(hui) 作品展覽在呼和浩特舉(ju) 辦。《美術》雜誌1982年第11期刊發了傑爾格楞的《牧歌》、周宇的《向日葵》、蔡樹本的《遷》、砂金的《十五的月亮》、趙文華的《上學》、奧迪的 《牧人》、侯德的《采購圖》等研究會(hui) 展覽作品。
1980年10月,紮魯特民族版畫研究會(hui) 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紮魯特旗成立。1981年編印出版畫冊(ce) 《薩日朗》;收入26名會(hui) 員創作的表現蒙古族曆史和草原牧區生活的版畫作品41幅;時任bv伟德官网登录主席江豐(feng) 題寫(xie) 書(shu) 名;王琦題詞:“版畫藝術之花在草原上盛開”。1982年7月,在北京北海公園畫舫齋舉(ju) 辦“紮魯特版畫展”,展出30餘(yu) 名會(hui) 員的100幅版畫作品。中國版畫界領導李樺、古元、王琦、彥涵等觀看展覽並對畫展給予了很高評價(jia) 。
1983年7月,“哲裏木版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ju) 辦。展覽展出內(nei) 蒙古哲裏木盟66位作者的版畫作品200件。時任中國版畫家協會(hui) 主席李樺為(wei) 展覽撰寫(xie) 《前言》,並題寫(xie) “百花齊放”大型展覽匾額。李樺、王琦、馬克等著名畫家觀看了展覽。這批來自草原、以濃鬱草原生活為(wei) 內(nei) 容、風格質樸清新的版畫作品受到中國美術界、版畫界的高度讚譽。展出作品中薩因章的《未來的冠軍(jun) 》,寶石柱的《燈會(hui) 》,包世德的《新上套》,格日勒圖的《探寶》,田宏圖的《工餘(yu) 》、《喜待牧歸》,劉寶平、張德恕的《新娘》,山丹的《我的家》等17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美術》雜誌將展覽作品《新娘》作為(wei) 1983年第11期封麵刊載,並以“草原之花”為(wei) 專(zhuan) 欄標題,介紹“哲裏木版畫展覽”作品。展覽被譽為(wei) 是20世紀80年代在北京舉(ju) 辦的地方性版畫展中“成績最優(you) 、影響最大的”展覽之一。⑧哲裏木版畫創作群體(ti) 由此在中國美術界產(chan) 生影響,“哲裏木盟”被人們(men) 譽為(wei) “版畫之鄉(xiang) ”。
1984年1月,“呼倫(lun) 貝爾畫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出。bv伟德官网登录副主席蔡若虹,著名畫家華君武、李樺等出席開幕式。畫展展出內(nei) 蒙古呼倫(lun) 貝爾盟46名美術工作者的中國畫、油畫、版畫作品97件。展出作品以內(nei) 蒙古北方呼倫(lun) 貝爾草原、大興(xing) 安嶺林區蒙古族、漢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lun) 春族生活、勞動為(wei) 表現內(nei) 容:有表現呼倫(lun) 貝爾草原蒙古族牧人生活的中國畫《送牛圖》(艾謝金·團良)、油畫《敖德瑪的牛群》(董治家)、《專(zhuan) 業(ye) 戶》(吳厚斌);表現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lun) 春族北方少數民族牧人、獵民生活的中國畫《興(xing) 安烏(wu) 娜吉》(周榮生)、《渡》(李殿良);表現大興(xing) 安嶺林區各族人民勞動、生活的中國畫《木歌》(李桂芬),油畫《林場》(安德才);表現呼倫(lun) 貝爾草原、大興(xing) 安嶺林區自然風光的中國畫《雪鄉(xiang) 》(劉樹章),油畫《獵鄉(xiang) 》(葉立夫)、《林區燈節》(鄂·蘇日台);表現蒙古民族曆史的中國畫《團結訓》(成邦)等。近百件作品集中展現了壯美的內(nei) 蒙古北方民族生活及自然、地域特色,充溢著畫家熱愛家鄉(xiang) 、謳歌家鄉(xiang) 的熾熱情感,整個(ge) 展覽充滿詩情畫意。展覽結束後,葉立夫的油畫《春到草原》、周榮生的中國畫《晾茸圖》等13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北京民族文化宮收藏。《美術》雜誌1984年第4期開辟專(zhuan) 版,對展覽及作品進行專(zhuan) 題介紹。
1989年2月,內(nei) 蒙古蒙古族畫家思沁的《蒙古秘史》人物畫展覽,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展覽共展出思沁創作的《蒙古秘史》人物畫80幅。展覽以中國水墨畫、工筆重彩人物畫形式,成功地塑造了以成吉思汗為(wei) 代表的13世紀蒙古社會(hui) 英雄群像。展出期間,時任中國文聯副主席尹瘦石,bv伟德官网登录副主席古元、葉淺予、劉開渠、華君武,著名畫家黃胄等觀看展覽。尹瘦石在為(wei) 展覽所撰寫(xie) 的《前言》中說,“《蒙古秘史》人物畫展覽是蒙古族畫家思沁通過多年研習(xi) 《蒙古秘史》,懷著對本民族曆史的追思與(yu) 熱愛,揣摩、塑造了成吉思汗時代一係列重要曆史人物,構成了這一曆史時期各具風采的眾(zhong) 多人物形象的畫廊”;“他的作品風格突出,氣勢豪放,神韻貫通,筆墨灑脫,已達到了形神兼備的境界”。⑨伟德线上平台書(shu) 記處書(shu) 記、著名美術評論家邵大箴在觀看畫展後說:“參觀思沁《蒙古秘史》人物畫展的畫家們(men) ,一致肯定作者所作的努力。著名畫家葉淺予、華君武、黃胄、尹瘦石等都認為(wei) ,這樣的曆史題材,畫的這樣深刻,是難能可貴的。這一題材不僅(jin) 有曆史價(jia) 值,還有現實意義(yi) 。《蒙古秘史》中的許多史實,至今對我們(men) 現代人仍有借鑒作用。用繪畫語言表現《蒙古秘史》這是一件創舉(ju) ,思沁開了很好的頭,對藝術家們(men) 會(hui) 有很多啟發。尤其是最近幾年,不少人物畫家忽視曆史題材,像《蒙古秘史》人物畫這樣帶有規模性的創作很少能夠見到,這就更增強了這些作品的價(jia) 值”。⑩
思沁《蒙古秘史》人物畫展覽,創以繪畫形式塑造蒙古民族曆史人物群像的先例;也為(wei) 當代中國美術民族曆史畫創作進行了有益的藝術嚐試。
20世紀80年代,自治區各類畫展在北京成功舉(ju) 辦,從(cong) 不同領域、不同層麵將內(nei) 蒙古美術推向全國。
這一時期,內(nei) 蒙古美術作品在國際美術大展及全國美展中取得佳績。
1982年,妥木斯的油畫《查幹胡》入選法國春季沙龍展,成為(wei) 有史以來,中國蒙古族畫家油畫作品入選國際最高美術大展的第一人。
1984年,內(nei) 蒙古畫家金高、王濟達與(yu) 陳丹青、木心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國家畫廊舉(ju) 辦了 “來自中國的藝術”作品聯展。1986年5月,金高、王濟達與(yu) 陳丹青、張紅年、李全武等5人在美國紐約曼哈頓57街大中央畫廊舉(ju) 辦“中國的現實主義(yi) ”作品展,美國前總統卡特親(qin) 臨(lin) 畫廊觀看展覽。內(nei) 蒙古畫家精湛的藝術令西方觀眾(zhong) 折服、震驚。美國油畫藝術家協會(hui) 為(wei) 表彰他們(men) 在藝術創作上作出的突出貢獻,向他們(men) 頒發了“優(you) 秀藝術成就獎”。
1980年12月,“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這是新時期中國美術發展的一次重要展覽。田宏圖的版畫《出獵》獲二等獎,周榮生中國畫《上陣》、吳厚斌油畫《搓毛繩的婦女》等作品參展。
1982年,首屆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覽在北京舉(ju) 辦。內(nei) 蒙古自治區有22件作品入選。薩納巴特爾的中國畫《祝福》、艾謝金·團良的中國畫《煙鄉(xiang) 秋色》、耶拉的油畫《盛夏的莫力達瓦》、金高的油畫《綠色搖籃》、田宏圖的版畫《喜待牧歸》等11件作品分獲優(you) 秀獎、佳作獎。
1987年,首屆中國油畫展在上海展出。內(nei) 蒙古自治區送選的砂金的《紅雲(yun) 》、劉永剛的《北薩拉的牧羊女》、朝戈的《極端者》、葉立夫的《紅色遐想》、燕傑的《沙漠裏的牛犢》等13件作品全部入選,砂金、劉永剛的作品獲獎。內(nei) 蒙古油畫作品獨特的草原地區特色,得到全國油畫評委的高度讚譽。《美術》雜誌1987年第9期對內(nei) 蒙古油畫作品進行刊發並重點介紹。部分作品參加bv伟德官网登录1988年中國當代油畫家作品赴美聯展。
1984年的第六屆全國美展和1989年的第七屆全國美展,是這一時期中國美術界最重要的兩(liang) 項大型綜合性全國美展。
在第六屆全國美展中,內(nei) 蒙古自治區有89件作品入選;妥木斯的油畫《垛草的婦女》獲銀牌獎;孫誌鈞的中國畫《月夜》,劉寶平、張德恕的版畫《新娘》,田宏圖的版畫《草原,你早》,王濟達的雕塑《月亮花》,韓金寶的壁畫《鄂溫克的回憶》獲銅牌獎;周榮生的中國畫《興(xing) 安烏(wu) 娜吉》、孫秉昌的中國畫《回娘家》、葉立夫的油畫《獵鄉(xiang) 》、金高的油畫《鄂倫(lun) 春婦女》、薩因章的版畫《新的腳印》、邵春光的版畫《金秋》、張茂華的版畫《綠染四方》獲優(you) 秀作品獎。
在第七屆全國美展中,內(nei) 蒙古自治區有66件作品入選;周榮生的中國畫《草原之夢》,馬鐵的中國畫《整裝待發的駝隊》,張平的油畫《剪羊毛》,劉永剛的油畫《北薩拉的白月》,薑元珠、王引之的兒(er) 童美術作品《愉快的假日》獲銅牌獎。
這一時期,以在第六屆全國美展、第七屆全國美展等大型全國美展的獲獎作品為(wei) 標誌,內(nei) 蒙古油畫、中國畫、版畫、雕塑等畫種均取得全麵的發展,成績斐然。
至此,內(nei) 蒙古的美術進入了一個(ge) 新的曆史階段。這一階段的特征是美術“作品有著共同的傾(qing) 向,絕大部分作品都是不脫離我區的生活,而且能作既不醜(chou) 化又不粉飾的表現”;“作品對形式風格的獨特與(yu) 完美是奮力追求的,也取得了成績”;“作品絕大部分對所體(ti) 現的精神是注重的。而且側(ce) 重於(yu) 內(nei) 涵精神的視覺表達”。作品在表現內(nei) 容和藝術形式上更趨完美、成熟;畫家個(ge) 人藝術風格已經形成,內(nei) 蒙古美術創作由此進入曆史上的發展、繁榮時期。
至20世紀80年代末,內(nei) 蒙古美術以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在中國美術界及國際全方位得以展示並產(chan) 生影響,成為(wei) 新時期推動中國美術崛起的一支強勁的民族美術力量。
五、共和國文化建設旗幟下奮鬥進取的內(nei) 蒙古美術
20世紀90年代至進入21世紀的10年間,是內(nei) 蒙古美術向更廣闊領域拓展,美術創作取得豐(feng) 碩成果,美術事業(ye) 大繁榮的時期。
20世紀90年代,內(nei) 蒙古美術以成熟的藝術麵貌在國內(nei) 外開展多方位的美術交流活動,為(wei) 共和國民族美術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1990年,第十一屆亞(ya) 運會(hui) 在北京召開。作為(wei) 亞(ya) 運會(hui) 期間“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展覽”項目,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家協會(hui) 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ju) 辦了“內(nei) 蒙古風情油畫展”;1991年,在北京國際藝苑舉(ju) 辦了“國際藝苑第五屆中國油畫展·內(nei) 蒙古作品展”。
2010年5月,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hui) ·內(nei) 蒙古活動周“草原廣闊·哈達飄香內(nei) 蒙古美術作品展”在上海舉(ju) 辦。這是上海世博會(hui) 期間,內(nei) 蒙古美術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一次成功、集中的展示。
1989年至1992年,協會(hui) 接待了以原蒙古人民共和國藝術家協會(hui) 主席尼·楚勒德木、藝術家協會(hui) 造型藝術展覽館館長達亞(ya) 巴拉登等為(wei) 團長的三批蒙古人民共和國美術家代表團的來訪;在呼和浩特舉(ju) 辦了蒙古人民共和國美術作品展覽。這是30年來,在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舉(ju) 辦的蒙古人民共和國最高規格的美術作品展覽。
2002年,協會(hui) 接待了蒙古國文化藝術大學美術家代表團,在內(nei) 蒙古美術館舉(ju) 辦了“蒙古國文化藝術大學美術教師美術作品展覽”。
2010年,協會(hui) 在呼和浩特為(wei) 來內(nei) 蒙古自治區訪問的蒙古國總統及蒙古國國家代表團舉(ju) 辦了“內(nei) 蒙古美術作品精品展覽”。
1991年,協會(hui) 接待了由格·格·瓦西列耶夫、卡讚斯基、德依納·都加洛夫等著名畫家、學者組成的蘇聯布裏亞(ya) 特自治共和國美術家代表團,在呼和浩特舉(ju) 辦了“蘇聯布裏亞(ya) 特自治共和國造型藝術作品展覽”。這是蘇聯美術作品首次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展出。同年,內(nei) 蒙古美術家協會(hui) 派出了內(nei) 蒙古美術家代表團,出訪蘇聯布裏亞(ya) 特自治共和國,並攜300件內(nei) 蒙古美術作品,在蘇聯布裏亞(ya) 特自治共和國首都烏(wu) 蘭(lan) 烏(wu) 德舉(ju) 辦了“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作品展覽”。蘇聯布裏亞(ya) 特自治共和國部長會(hui) 議副主席尼古拉耶維奇在觀看展覽後說,感謝中國內(nei) 蒙古自治區給布裏亞(ya) 特人民帶來了好的藝術品,從(cong) 內(nei) 蒙古的美術作品中我們(men) 學習(xi) 到了很多東(dong) 西。
自1990年以來,協會(hui) 還接待了韓國、德國、法國等國家的美術代表團及美術家的來訪。參加主辦了德國、馬來西亞(ya) 等國家在自治區舉(ju) 辦的美術作品展覽。
1992年至1994年,協會(hui) 在日本、香港等國家、地區分別舉(ju) 辦了“現代中國繪畫展·內(nei) 蒙古作品赴日展”“香港·內(nei) 蒙古風情中國畫展”“香港·內(nei) 蒙古風情油畫展”“香港·內(nei) 蒙古十年油畫精品展”。
1990年12月,“妥木斯油畫展”在蘇聯哈巴洛夫斯克市遠東(dong) 藝術館展出;1991年2月,該展覽在蘇聯比利畢詹市再次展出。展覽使蘇聯人民看到來自中國內(nei) 蒙古自治區的油畫家精湛的油畫作品,在對作品表達出的相似地域、自然、人們(men) 生活的美好藝術感受中,加深了兩(liang) 國人民的文化情感。
1990年6月,“思沁《蒙古秘史》人物畫展”在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烏(wu) 蘭(lan) 巴托舉(ju) 辦。蒙古人民共和國功勳藝術家尼·楚勒德木觀看展覽後對作者說:“蒙古人民需要了解《蒙古秘史》,蒙古人民需要了解成吉思汗。您帶來的畫展,是友好鄰邦—偉(wei) 大中國送給處在複興(xing) 中的蒙古國的最好禮物”。蒙古人民共和國美術家協會(hui) 主席布特木其親(qin) 自授予思沁蒙古人民共和國國家特級美術勳章。1992年5月、1998年12月,“思沁《蒙古秘史》人物畫展”兩(liang) 次赴台灣省台北市展出,成為(wei) 內(nei) 蒙古自治區首位赴台舉(ju) 辦專(zhuan) 題畫展的少數民族畫家,為(wei) 兩(liang) 岸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1992年11月,“周榮生畫展”在台灣省台北市及台中市舉(ju) 辦。展覽展出周榮生的中國工筆畫作品45幅。作品以表現內(nei) 蒙古呼倫(lun) 貝爾草原蒙古族及大興(xing) 安嶺林區北方少數民族生活為(wei) 內(nei) 容。中國當代工筆畫學會(hui) 會(hui) 長林凡在畫展《前言》中說:“眼下,你們(men) 將看到一位繼承曆史上極富傳(chuan) 奇色彩的馬上文化精神的當代傳(chuan) 人,一位為(wei) 嚴(yan) 酷卻又柔情似水的塞外風情作證的詩人”;“他的藝術凝重、深沉,是傳(chuan) 統技法和現代意蘊的良好結合。他的成就值得我們(men) 兩(liang) 岸藝者共同珍視”。台灣蒙古族詩人、畫家席慕蓉在展覽觀後說:“麵對周榮生先生的作品,我心中無限敬佩,這位藝術家確實畫出了蒙古高原上許多美麗(li) 的景象。”美術評論家賈方舟在文章中說:“他在工筆畫中開拓的是塊全新的領地,他的精神追求,已使工筆畫擺脫了小家碧玉式的賞心悅目,以前所未有的深沉、凝重、雄渾的麵貌展現於(yu) 當代中國畫壇,從(cong) 一個(ge) 方向上為(wei) 工筆畫的現代過程作出了拓展和推進”。
在此期間,自治區國畫家張峻德、海日汗分別在中央美院附中美術館和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舉(ju) 辦了畫展,受到美術界的好評。
自治區一批優(you) 秀藝術家的個(ge) 人畫展在國內(nei) 外多次展出,使內(nei) 蒙古美術在全國、國際等更加廣大的範圍內(nei) 得以宣傳(chuan) 和展示。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內(nei) 蒙古自治區大量的優(you) 秀美術作品參加全國大型、經典性美術大展。
這一時期,自治區共舉(ju) 辦全區性美展60餘(yu) 個(ge) ,展出各類美術作品8000餘(yu) 件;參加全國性美術展覽140餘(yu) 項,入選作品約1300餘(yu) 件。在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自治區入選作品中國畫47件,油畫84件,版畫58件,水彩29件,雕塑8件,連環畫10件,壁畫9件及宣傳(chuan) 畫、漫畫、漆畫、插圖、兒(er) 童美術、藝術設計等畫種作品15件。
在1994年第八屆全國美展中,周榮生的中國畫《祭敖包》、潘誌成的中國畫《野山初醒》、張立平的油畫《九月之暮》、周旭的兒(er) 童美術作品《戴紅帽的小姑娘》獲獎。朝格巴圖的油畫《恰木》、謝建德的油畫《紅房子》、劉占強的版畫《紅土地》被評為(wei) 優(you) 秀作品。
在1999年第九屆全國美展中,苗景昌的油畫《暖暖的下午》、蘇和的版畫《巴丹吉林》、周旭的兒(er) 童美術作品《一起睡著了》獲銅牌獎;砂金的油畫《春遊》、燕傑的油畫《白駝·牧女》、董從(cong) 民的油畫《歸途》、夫子的油畫《春·夏·秋·冬》、蕭紅的油畫《大路朝天》、張存剛的版畫《樹》、丁曉暉的水彩《晨》獲優(you) 秀獎。
在2004年第十屆全國美展中,周榮生的中國畫《金色聖山》、蘇和的版畫《靜謐》、王俊才的漫畫《人不可貌相》獲銅牌獎;陳嶸的中國畫《女人河》,周金月的中國畫《雪霽》,苗景昌的油畫《素描山水》,李波的油畫《博克》,李旺平的油畫《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安玉民、梁麗(li) 的版畫《天堂》,溫都蘇的雕塑《大世界》,哨布的壁畫《舞·驕》獲優(you) 秀獎。
在2009年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李學峰的油畫《吉祥蒙古係列—博克》獲銅牌獎;要紅宇的中國畫《草原上的額木格太》、張可揚的油畫《布裏亞(ya) 特黃昏的邂逅》、李鑫的油畫《蒼山如鏡·之九》、龐大偉(wei) 的環境藝術設計《夏日》被評為(wei) 獲獎提名作品。
1991年,周榮生的中國畫作品《草原之夢》入選法國秋季沙龍展。
1996年,邵春光、歐廣瑞的版畫《烏(wu) 珠穆沁的傍晚》獲“第十三屆全國版畫作品展覽”金牌獎。奧迪的水彩畫《有幹葵花的靜物》獲“第三屆全國水彩、粉畫作品展覽”銀牌獎,雲(yun) 希望的《高原牧歌》獲銅牌獎。
2003年,董從(cong) 民的油畫《城市邊緣》獲“攜手新世紀·第三屆中國油畫展”中國油畫藝術獎。
2000年至2006年,邱石冥、思沁、周榮生、海日汗的中國畫,妥木斯、砂金的油畫,納日鬆、薩因章、烏(wu) 恩琪、山丹的版畫,奧迪、雲(yun) 希望的水彩作品,作為(wei) 世紀經典作品參加了“百年中國畫展”、“百年油畫展”、“百年版畫展”、“百年水彩畫展”等全國總結性美術大展的展出。
隨著創作的繁榮和深入,自治區湧現出一批在全國美展中連續獲獎的優(you) 秀美術工作者。周榮生的中國工筆人物畫作品連續入選第六屆至第十一屆共6屆全國美展,並在第六屆全國美展、第七屆全國美展、第八屆全國美展、第十屆全國美展共4屆全國美展中獲獎;苗景昌、蘇和、張立平、周旭的作品連續在兩(liang) 屆全國美展中獲獎;奧迪、砂金、邵春光、董從(cong) 民、要紅宇、安玉民、王作才等的作品連續在全國美展及全國中國畫展、中國油畫展、全國版畫展、全國水彩畫展等國家重要專(zhuan) 業(ye) 展覽中獲獎。
2009年,妥木斯、王濟達、官布、思沁、包世學、燕傑獲內(nei) 蒙古自治區頒發的“內(nei) 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
2010年,劉大為(wei) 、朝戈獲內(nei) 蒙古自治區頒發的“內(nei) 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特殊貢獻獎”;周榮生、田宏圖、張峻德獲 “內(nei) 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突出貢獻獎”。
他們(men) 以突出的創作成果和驕人藝術業(ye) 績,受到自治區和中國美術界的讚譽和欽佩。
進入20世紀90年代,自治區的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連環畫等畫種創作隊伍壯大,他們(men) 的作品成團隊地參加全國美展,在中國美術界展示出創作實力。
這一時期,自治區中青年中國畫創作隊伍迅速成長。周榮生、張峻德、要紅宇、陳嶸、海日汗、孫海晨、哈斯朝魯、馬自強、徐繼先、劉亮、王健民、茹少軍(jun) 、周金月、鮑鳳林、陳晗晟、白嘎力等的作品入選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及全國各類美術展覽,成為(wei) 進入21世紀後自治區中國畫創作的主力和新生力量。特別是以周榮生等為(wei) 代表的內(nei) 蒙古工筆畫創作,很好地繼承了包世學、劉大為(wei) 、楊剛等開創的內(nei) 蒙古工筆畫的創作風格,在新的時期,結合他們(men) 對草原文化的獨特理解,創作出一大批文化取向相近、風格不同的優(you) 秀作品,使其在全國中國畫創作中獨樹一幟。
自治區油畫創作隊伍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熱情和實力。這一時期,他們(men) 在全國美展、中國油畫展及各類全國專(zhuan) 項畫展中,常常集數十件的優(you) 秀作品、成團隊地參展,令兄弟省、區的美術工作者羨慕、讚歎。在展覽中,燕傑、砂金、敖恩、周宇、侯德、張立平、謝建德、苗景昌、李旺平、董從(cong) 民、王治平、李波、李鑫、李學峰、張可揚等的油畫創作已日趨成熟並形成鮮明的個(ge) 人風格。他們(men) 的油畫創作在這一時期的全國美展和全國油畫專(zhuan) 業(ye) 展覽中受到中國油畫界的好評。
上世紀80年代即享譽全國、自治區版畫界的田宏圖、薩因章、那日鬆、格日勒圖等自治區優(you) 秀版畫家,這一時期創作依然活躍。蘇和、穀彥彬、包青林、邵春光、安玉民、烏(wu) 恩琪、山丹、王作才、馬成武、張存剛、張鵬、德力格仁貴、李聰玲、曹雪飛等自治區中青年版畫工作者的優(you) 秀作品創作,使內(nei) 蒙古版畫在21世紀再次躋身於(yu) 中國優(you) 秀版畫隊伍的行列。
自治區水彩畫創作呈現出可喜的發展態勢。奧迪、張忠、王榮、雲(yun) 希望、孟顯波、丁曉暉、劉金岩等的作品在全國水彩畫展覽及全國美展中多次獲獎;同時,他們(men) 以自身優(you) 異的創作實踐,帶動了自治區大批年輕的水彩畫作者,建構起今天富有活力、年輕的內(nei) 蒙古水彩畫創作隊伍。
自治區的連環畫創作進入成熟期。1991年,由張峻德、孫誌鈞、關(guan) 麟英、孟喜元、王延青、若希、海日汗、納日黎歌、馬德林、王世華、李曉銳創作繪製的8集(冊(ce) )連環畫《成吉思汗》獲國家出版總署、中國書(shu) 籍裝幀協會(hui) 、bv伟德官网登录主辦的“第四屆全國連環畫作品評獎”銅牌獎。2004年,由若希創作繪製的以1036幅繪畫作品組成的大型蒙古族曆史連環畫集《蒙古族通史》(繪畫本)出版。是以繪畫藝術表現完整民族曆史的首創。
自治區雕塑、年畫、宣傳(chuan) 畫、壁畫、漆畫、漫畫等畫種創作活躍。王濟達、張恒、佐娜、溫都蘇、侯軍(jun) 、李亞(ya) 平、鄭天則、哨布、阿倫(lun) 娜、王俊才等的雕塑、壁畫、漆畫、漫畫作品,為(wei) 自治區在全國爭(zheng) 得了榮譽。
自治區美術創作始終在良好的美術評論、美術基礎理論研究氛圍中發展。結合自治區各個(ge) 時期的創作實際,開展有指導性、影響力的美術理論、美術評論學術研討活動。在實踐中,形成了一支由多民族組成、從(cong) 事多領域民族美術理論研究的理論隊伍。
作為(wei) 自治區美術理論領域係統研究工作的緣起和開端,1985年,bv伟德官网登录內(nei) 蒙古自治區分會(hui) 邀請邵大箴、李鬆、晨朋、葛鵬仁、鍾涵、水天中、郎紹君、滕守堯、吳小昌、妥木斯等國內(nei) 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美術評論家,就美術基礎理論、國外美術動態等專(zhuan) 題在呼和浩特舉(ju) 辦了首次全區美術理論講習(xi) 班。來自全區各盟、市的100多名美術工作者參加了為(wei) 期20天的講習(xi) 班學習(xi) 。
2005年11月,由內(nei) 蒙古美術家協會(hui) 主辦的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創作理論研討會(hui) 在鄂爾多斯市舉(ju) 辦。會(hui) 議提出在新的曆史時期,內(nei) 蒙古美術要“重新麵對生活,重新麵對自然,重新麵對草原”的觀點,為(wei) 21世紀內(nei) 蒙古美術創作提出了明晰的理論方向。受到自治區廣大美術工作者的普遍認同。
2007年7月,由bv伟德官网登录所屬《美術》雜誌社、內(nei) 蒙古美術家協會(hui) 主辦的草原題材創作暨“草原畫派”美術創作理論研討會(hui) 在呼和浩特召開。會(hui) 上,來自全國美術理論界的專(zhuan) 家、學者、畫家,對內(nei) 蒙古美術創作進行了曆史的梳理和理論上的總結,對草原題材創作暨“草原畫派”等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討。
這一時期,自治區已具有一支在自治區、中國美術界產(chan) 生影響的美術理論隊伍,大量美術評論文章在全國專(zhuan) 業(ye) 美術理論刊物上發表。
由內(nei) 蒙古美術理論家撰寫(xie) 、出版的內(nei) 蒙古近現代美術史研究、當代美術理論研究、北方少數民族美術史研究、蒙古族民族民間美術及美術史研究、中國畫論評注、中國美術史譯著等方麵的美術專(zhuan) 著,已形成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理論研究的完整體(ti) 係。
在20世紀80年代,bv伟德官网登录內(nei) 蒙古自治區分會(hui) 編撰的《美協分會(hui) 三十年回顧》及出版的照日格圖的《美術基礎知識》(蒙古文),阿木爾巴圖的《蒙古族民間圖案集》《蒙古族民間美術》《內(nei) 蒙古圖案集》,關(guan) 和璋的《注評<頤園論畫>》等美術史論著述的基礎上,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出版有鄂·蘇日台撰著的《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美術史料》《蒙古族美術史》《鄂溫克民間美術研究》及《中國北方狩獵民族美術概論》《狩獵民族原始美術》《大興(xing) 安嶺狩獵民族樺樹皮文化》《森林民族—中國北方狩獵文化》,阿木爾巴圖撰著的《蒙古族美術研究》《蒙古族圖案》《蒙古族工藝美術》《蒙古族工藝美術史》,賈方舟美術評論專(zhuan) 集《多元與(yu) 選擇》《走向現代的中國美術》《中國現代美術理論批評文叢(cong) 》,項春鬆著《赤峰古代藝術》,徐英著《中國北方遊牧民族造型藝術》,烏(wu) 力吉著《八大山人畫傳(chuan) 》《內(nei) 蒙古藝術地理》《視覺草原·草原文化與(yu) 內(nei) 蒙古美術》《中國美術史》(蒙古文)《外國美術史》(蒙古文)《美術概論》(蒙古文)等。美術評論家吳厚斌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發表在《美術》《美術研究》《中國油畫》等國家專(zhuan) 業(ye) 刊物上的大量美術評論文章,以思辨清晰,表述透徹,觀點深入為(wei) 美術界關(guan) 注。
在組織建設和美術設施建設上,1996年至2011年,共召開4次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家協會(hui) 會(hui) 員代表大會(hui) 。妥木斯當選為(wei) 第五屆主席;周榮生當選為(wei) 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主席;選舉(ju) 產(chan) 生了4屆協會(hui) 領導機構。成立了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粉畫、藝術設計、少兒(er) 美術藝術委員會(hui) 等6個(ge) 自治區美術專(zhuan) 業(ye) 藝術委員會(hui) 。妥木斯、周榮生、蘇和、奧迪、張德恕分別被bv伟德官网登录油畫、中國畫、版畫、水彩、少兒(er) 美術藝術委員會(hui) 聘任為(wei) 委員;1998年,妥木斯當選為(wei) 第二屆bv伟德官网登录油畫藝術委員會(hui) 副主任。bv伟德官网登录會(hui) 員由1956年協會(hui) 成立時的1名,發展到210名;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家協會(hui) 會(hui) 員由首批54名,發展到1800餘(yu) 名。
1997年,在自治區成立50周年之際,經過幾代藝術家呼籲和努力的內(nei) 蒙古美術館新館建成。為(wei) 內(nei) 蒙古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和作品展示提供了更加優(you) 越的條件和空間。期間,包頭美術館、呼和浩特民族美術館、巴彥淖爾市岩畫藝術館等盟、市級地方美術專(zhuan) 業(ye) 場館的建立,為(wei) 自治區美術事業(ye) 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承擔bv伟德官网登录及中共內(nei) 蒙古自治區區委、區政府的重大美術活動,是這一時期內(nei) 蒙古美術發展、成熟的又一標誌。
1999年,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家協會(hui) 承辦了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版畫展區展,這是自治區成立以來首次承辦的最高規格的全國美術大展。展覽在呼和浩特開幕後,全國各地來自治區參觀展覽的觀眾(zhong) 達數萬(wan) 人次。
2010年8月,由bv伟德官网登录、中共內(nei) 蒙古自治區委員會(hui) 宣傳(chuan) 部、內(nei) 蒙古自治區文聯主辦,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家協會(hui) 、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綠色淨土·天堂草原”第六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國際會(hui) 展中心開幕。自治區以認真、嚴(yan) 謹、優(you) 質、高效的出色工作,完成了此屆全國美術展覽的承辦任務。受到bv伟德官网登录和中國美術界的讚揚。
2010年3月,中共內(nei) 蒙古自治區區委設立的內(nei) 蒙古自治區文化藝術長廊建設工程重點項目—“內(nei) 蒙古重大曆史文化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正式啟動。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界近百名美術工作者參加了美術創作工程的項目創作。這是自治區美術工作者參與(yu) 自治區“民族文化強區建設”的直接體(ti) 現。
2011年10月,中共內(nei) 蒙古自治區委員會(hui) 宣傳(chuan) 部主辦、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家協會(hui) 承辦的“內(nei) 蒙古·北京文化藝術周·天堂草原—內(nei) 蒙古美術作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ju) 辦。這是自治區“民族文化強區建設”美術創作成果在首都北京的一次成功展示和檢閱。展覽受到中宣部領導的重視與(yu) 肯定。在整個(ge) 文化周活動的6個(ge) 項目中,美術展覽被中共內(nei) 蒙古自治區委員會(hui) 宣傳(chuan) 部評為(wei) 優(you) 秀項目。
2012年5月,由中國文聯、伟德线上平台、中共內(nei) 蒙古自治區委員會(hui) 宣傳(chuan) 部等單位主辦的“浩瀚草原—中國美術家赴內(nei) 蒙古采風寫(xie) 生活動啟動儀(yi) 式”在內(nei) 蒙古呼和浩特舉(ju) 行。5月至7月,由百餘(yu) 名來自全國各省、區、市著名美術家組成的采風團分3批赴內(nei) 蒙古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錫林郭勒盟、呼倫(lun) 貝爾市進行采風、寫(xie) 生活動。內(nei) 蒙古美術家協會(hui) 參加了活動的籌備和采風團采風活動。
2012年10月,作為(wei) 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大型美術係列活動的總結,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ju) 辦了規模浩大的“浩瀚草原—中國美術作品展”。展覽對內(nei) 蒙古美術—中國美術絢麗(li) 、壯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曆史發展、創作成果及優(you) 秀美術家進行了一次係統地梳理、展示、總結。曾在內(nei) 蒙古這片浩瀚草原上奮鬥過和今天仍在努力奮鬥著的美術工作者的作品,沒有生在草原卻將自己的情感和藝術緊緊係於(yu) 這片草原的美術工作者的作品,已經逝去卻給草原留下無數藝術經典的中國老一輩美術家的作品,一大批從(cong) 草原采風歸來的中青年美術工作者的作品,一起在這裏匯聚展出。10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奏響的這曲恢宏的歌頌浩瀚草原的藝術交響樂(le) ,是無比莊嚴(yan) 和充滿無限魅力的。
21世紀為(wei) 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事業(ye) 的發展、繁榮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前景和天地。回顧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發展的曆程,將會(hui) 提示和要求我們(men) :今後一定要以不懈的努力,而無愧於(yu) 內(nei) 蒙古美術的過去和未來。
(作者為(wei) 內(nei) 蒙古自治區美術家協會(hui) 副主席兼秘書(shu) 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