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理論

美術理論

構建中國當代美術話語體係 ——首屆全國美術高峰論壇綜述

來源:admin 發布時間:2018/11/8 9:20:13

  為(wei) 加強當代美術理論建設及美術批評對藝術創作的指導與(yu) 引領作用,挖掘培養(yang) 美術理論、美術評論人才,2018年9月11日至12日,百餘(yu) 位來自全國美術理論界的專(zhuan) 家學者相聚山東(dong) 濟南,參加由bv伟德官网登录、中共山東(dong) 省委宣傳(chuan) 部、山東(dong) 省文聯共同主辦的“首屆全國美術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山東(dong) 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於(yu) 傑,伟德线上平台分黨(dang) 組書(shu) 記、駐會(hui) 副主席兼秘書(shu) 長徐裏,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牛克誠分別致詞。開幕式由伟德线上平台理論研究處處長馮(feng) 令剛主持。

首屆全國美術高峰論壇開幕式現場

  中國文聯副主席、伟德线上平台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常務副館長馮(feng) 遠,中國文聯副主席、伟德线上平台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伟德线上平台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等文藝界領導嘉賓出席開幕式並分別發表主旨演講,劉曦林、張曉淩、鄭軍(jun) 裏、林木、陳履生、王力克、牛克誠、李豫閩、趙農(nong) 、黃宗賢、黃河清、劉赦、康書(shu) 增、孔新苗等國內(nei) 知名美術理論家、美術家圍繞論壇主題發表演講並組織展開研討。張曉淩、黃宗賢、陳履生、張望主持4場分論壇。

  本屆論壇分為(wei) 美術思潮與(yu) 學術方位、美術創作、美術理論、山東(dong) 美術四大板塊,會(hui) 聚了來自伟德线上平台美術理論委員會(hui) 、藝術院校和藝術機構的知名美術理論家、美術家60餘(yu) 人,以及來自社會(hui) 各界的征稿優(you) 秀論文入選作者60餘(yu) 人。論壇議題征求了伟德线上平台美術理論委員會(hui) 邵大箴、薛永年、劉曦林、張曉淩等十幾位國內(nei) 權威專(zhuan) 家學者的意見,最終確定了4個(ge) 板塊下的14個(ge) 分議題。楊曉陽、薛永年、李一、尚輝、徐虹、丁方、孔維克、王珂等專(zhuan) 家因故未能出席,但向論壇提交了論文。為(wei) 期兩(liang) 天的論壇會(hui) 議圓滿完成了各項既定的議程,四大板塊成果累累。

伟德线上平台分黨(dang) 組書(shu) 記、駐會(hui) 副主席兼秘書(shu) 長徐裏

  伟德线上平台分黨(dang) 組書(shu) 記、駐會(hui) 副主席兼秘書(shu) 長徐裏在開幕式講話中指出:美術理論評論既是美術繁榮發展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美術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美術理論評論與(yu) 美術創作猶如鳥之雙翼,相輔相成、協調共振,美術事業(ye) 才有可能健康有力地向更高遠的未來飛翔。全國美術高峰論壇是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著力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宣傳(chuan) 思想工作會(hui) 議精神,以實際舉(ju) 措響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回信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提出的殷切期望。

  據悉,“全國美術高峰論壇”將每年舉(ju) 辦一屆,將有效引導美術理論界進行基於(yu) 中國當代自身發展現狀的理論問題研究,更好地提升美術評論的質量,真正發揮美術評論褒優(you) 貶劣、激濁揚清的主要功能。

  不少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表示,美術理論、評論界的專(zhuan) 業(ye) 學者應該充分發揮學術引領、專(zhuan) 家智庫作用,同bv伟德官网登录一起,團結帶領廣大美術家和美術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把提高質量作為(wei) 文藝作品的生命線,用心用情用功抒寫(xie) 偉(wei) 大時代,為(wei) 築就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時代的美術高峰作出積極貢獻。

美術思潮與(yu) 學術方位:建立中國當代美術話語體(ti) 係

是中國當代美術發展的關(guan) 鍵和基石

  在美術思潮與(yu) 學術方位單元,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圍繞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導中國美術發展要把握的根本問題、“一帶一路”倡議與(yu) 中國當代美術創作問題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格局中構建中國當代美術的主體(ti) 地位等議題展開演講和討論。

中國文聯副主席、伟德线上平台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

  許江提出“全球化格局中中國當代藝術主體(ti) 性建構”的重要課題,並從(cong) 三個(ge) 方麵闡述深化主體(ti) 性建構的思路:一、深化跨文化境域中的中國文化主體(ti) 意識,著力建構視覺文化東(dong) 方學;二、在新技術文化大潮中堅守人文精神,構建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新技術文化互動共生的新格局;三、在市場與(yu) 商品經濟時代不斷深化人文關(guan) 懷與(yu) 藝術語言的品質。他呼籲,中國當代藝術家應努力成為(wei) 具有敏銳感受力和深刻洞察力的思想者和擔當者。建立既保持文化個(ge) 性又避免出現狹窄與(yu) 武斷的總體(ti) 語境,建立既腳踏實地又廣泛溝通的表述與(yu) 創造的文化機製,是當代文化主體(ti) 性思考的核心,也是任何一個(ge) 有責任的藝術家必須擔負起的使命。

伟德线上平台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

  範迪安發表題為(wei) 《把握正確價(jia) 值判斷,建構中國話語主體(ti) 》的主旨演講,他直言不諱地指出,在新的時代境域、文化境域下,中國美術麵臨(lin) 著嚴(yan) 峻的挑戰。比如,中國美術的現實發展與(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中國文藝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在信息時代、圖像時代迅速到來的文化情景中,美術形式語言和形象語言探索顯得乏力;在越來越頻繁的全球文化碰撞與(yu) 激蕩的條件下,中國當代美術話語意識還不夠充分。因此,他指出:“今天找準話語的文化坐標,由此來彰顯中國文化的主體(ti) 意識已經十分迫切。從(cong) 美術理論建設角度上,首先要解決(jue) 好價(jia) 值判斷的問題,然後努力建構中國話語主體(ti) 。”

  美術思潮與(yu) 學術方位單元主持人、伟德线上平台美術理論委員會(hui) 副主任、《中國美術報》總編輯張曉淩在評述時表示,19世紀末以來,中國始終處在東(dong) 方學的研究體(ti) 係之下,但這裏的東(dong) 方學是西方關(guan) 於(yu) 東(dong) 方的區域性研究。他認為(wei) “我們(men) 的批評話語太可憐、太單薄,一直從(cong) 西方工具箱裏借工具,而鮮有產(chan) 自本土的”。如何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思想的指導下,建立中國當代美術的話語體(ti) 係?這是整個(ge) 中國當代美術發展的關(guan) 鍵和基石,是中國美術開啟新征程必須要思考和解決(jue) 的首要問題。

  伟德线上平台美術教育委員會(hui) 委員、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李豫閩發表題為(wei) 《藝術何為(wei) ——“一帶一路”情境下的中國美術》的演講,他從(cong) 曆史流變、文化構成、國家政策的解讀以及國際已有的成熟經驗四個(ge) 方麵,來說明中國美術如何“走出去”。他認為(wei)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men) 應該在藝術上,汲取民間養(yang) 分,重新創作與(yu) 演繹,回饋至原生環境;在實踐上,走出專(zhuan) 業(ye) 壁壘,走向社會(hui) 參與(yu) 、學術跟進,以傳(chuan) 承和創新作為(wei) 最終目的。

  在中國美術的理論與(yu) 實踐中,人們(men) 不可避免地把西方現代美術文化的種種資源利用為(wei) 變革探索的參照和武器,由此產(chan) 生了文化的“二元對立”。伟德线上平台美術教育委員會(hui) 副主任、山東(dong) 省美協顧問孔新苗就此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一部分非常渴望變革的激進的藝術家又往往以簡單的‘傳(chuan) 統—現代’二元對立地劃分,將西方的現代看作是中國美術的未來。中國藝術要依靠自己的文化傳(chuan) 統和本土現代化建設的自主選擇,走自己的現代之路,開啟一個(ge) 新的跨文化交流的價(jia) 值觀。”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孟繁瑋發表題為(wei) 《重塑自我——淺談認知框架與(yu) 美術史研究》的演講,她對人類的認知框架的搭建、調整、修訂、打破以及學術前沿的數據與(yu) 未來美術史研究等問題展開闡述。她認為(wei) :“史學研究不僅(jin) 僅(jin) 指向史料,曆史在塑造觀看者,觀看者也在塑造曆史。”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王穎吉發表題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視域下美術交流實踐中麵臨(lin) 的問題及其調適》的演講,針對協調主題性美術創作與(yu) 自由創作關(guan) 係問題展開論述。他認為(wei) 要解決(jue) 這個(ge) 矛盾,需要更加具體(ti) 地解決(jue) 好藝術創作中曆史呈現與(yu) 現實詮釋之間的視域融合關(guan) 係、政治標準與(yu) 藝術標準相互統一的關(guan) 係、傳(chuan) 統承繼與(yu) 當代創新的協調促進關(guan) 係,以及個(ge) 人風格趨向與(yu) 多樣化表達等方麵的關(guan) 係。藝術家需要在個(ge) 人風格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創新性之間保持動態平衡。

美術創作: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價(jia) 值和重大意義(yi)

  在美術創作單元,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圍繞主題性美術創作的重大意義(yi) 、曆史經驗和新的問題,鑄就美術高峰所麵臨(lin) 的現實問題,以及如何加強對新文藝群體(ti) 與(yu) 青年藝術家群體(ti) 美術創作的關(guan) 注研究、團結引導等議題展開演講和討論。

中國文聯副主席、伟德线上平台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常務副館長馮(feng) 遠

  中國文聯副主席、伟德线上平台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常務副館長馮(feng) 遠在其主旨演講《談主題性美術創作》中指出:“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賦予作品更豐(feng) 富的時代內(nei) 涵、更充沛的時代精神,努力唱響主旋律,這才能符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精品要求。”他結合自己多年的創作經驗,闡述了對主題性創作的理解。他認為(wei) 那種把“主題性”理解為(wei) 某種觀念的說教、迎合某種意識形態,甚至認為(wei) 與(yu) 當年“高大全”、“紅光亮”、“假大空”的創作屬同類的觀點誤導了不少人。今天,藝術家創作環境大大改善,藝術家想表現什麽(me) 、怎麽(me) 表現都沒有人橫加幹預,但一件藝術作品中盡可能蘊含豐(feng) 富的內(nei) 容,通過有意味的形式去承載思想情感內(nei) 涵,這是好作品的必備要素。

  同時,關(guan) 於(yu) 當下主題性創作存在的問題,他還指出:“當下在大量的主題性創作中,普遍存在缺乏想象力的問題。文藝的原創力、想象力和創新性既是作家、藝術家創造力的標誌,也體(ti) 現了一個(ge) 民族的藝術創造精神和整體(ti) 活力。從(cong) 文藝發展史角度看不難發現,在文藝原創力高揚的曆史階段,總是那些藝術精品不斷泉湧的時期。文藝創作的原動力誠然是審美主體(ti) 精神創造力的外化,但審美創造從(cong) 來都不是憑空孤立產(chan) 生的,而是審美主客體(ti) 交流契合的產(chan) 物,是創作者植根生活、體(ti) 察社會(hui) 、進而加以藝術提煉、提升和想象的結果。‘外師造化 ’是基礎,‘中得心源’是想象力的激發點,原創力的‘原’雖然是以‘心源’為(wei) 基礎,但不止於(yu) ‘心源’。‘心源’最終需依靠‘造化’之功,這個(ge) ‘造化’說的就是我們(men) 的想象力、創造力。”

  山東(dong) 省美協主席、山東(dong) 省美術館館長張望提出了“新現實主義(yi) 水墨”的理念,並且著重介紹了近年來取得的實踐成果。他分析了“新現實主義(yi) 水墨”理念的成因,水墨藝術現狀以及“新現實主義(yi) 水墨”理念的出發點。他認為(wei) “新現實主義(yi) 水墨”有“四新”:新的人文關(guan) 懷、新的社會(hui) 形態、新的視覺觀察、新的語言表達。

  伟德线上平台美術理論委員會(hui) 委員、浙江大學教授黃河清義(yi) 正詞嚴(yan) 地批評了“當代藝術”,他稱之為(wei) “低俗、幼兒(er) 性的美國式雜耍”,同時,他極力主張高揚“中和雅正”的中國藝術精神。他認為(wei) 西方現代的一些藝術形式我們(men) 可以借鑒、吸收,但我們(men) 不能簡單照搬西方“當代藝術”的怪力亂(luan) 神、低俗幼兒(er) 化。有些“當代藝術”違背了中國文化精神,不屬於(yu) 美術的範疇。我們(men) 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對自己的文化和藝術精神有獨立的意識,要努力倡導“中和雅正”的中國藝術精神。

  《中國美術報》執行總編王平以民辦畫院“逸真”畫院的成立和發展為(wei) 例,呼籲加強對新文藝群體(ti) 組織的團結引導,圍繞新文藝群體(ti) 存在的資金短缺、場地欠缺等實際問題,為(wei) 他們(men) 提供關(guan) 心、服務和幫助。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更實際的扶植政策和相關(guan) 法律規範,促進民辦畫院的規範化建構和運作。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於(yu) 洋針對“一帶一路”的熱點議題提出了“一帶一路”主題美術創作生態及其策展實踐研究的話題。他認為(wei) ,千年以來絲(si) 綢之路的形成,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碰撞融合的過程。因此,既要在其中展現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又要凸顯中國文化表達的話語權,同時盡可能有效地影響其他國家與(yu) 地域的審美受眾(zhong) ,成為(wei) 當下“一帶一路”主題美術創作的首要課題。

  西安中國畫院藝術理論研究部主任王欣發表題為(wei) 《“長安畫派”精神引領下的西安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演講,她認為(wei) ,20世紀是主題性美術創作繁榮的時代,畫家們(men) 在主題性創作中,自覺探索傳(chuan) 統筆墨語言和新時代表現內(nei) 容相結合的方式,“長安畫派”在此方麵提供了很好的範例。“長安畫派”代表畫家將山水、人物融為(wei) 一體(ti) ,將原本不適合主題性創作的傳(chuan) 統山水經過全新結合後以“新山水人物圖式”運用到主題創作中,反映現實生活,實現服務於(yu) 社會(hui) 的藝術功用。

美術理論:努力構建中國美術理論體(ti) 係,弘揚中國美術寫(xie) 意精神

  在美術理論單元,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圍繞當代美術理論批評與(yu) 美術創作關(guan) 係、如何構建中國美術的現代寫(xie) 意理論體(ti) 係等議題展開演講和討論。

  伟德线上平台美術理論委員會(hui) 委員、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康書(shu) 增針對現代寫(xie) 意人物畫的發展現狀發表了學術批評。他認為(wei) ,回顧近百年來中國寫(xie) 意畫的發展態勢,進步的是造型的寫(xie) 實能力,退步的是筆墨的寫(xie) 意質量。在引入西畫改良國畫這條道路上,我們(men) 收獲到的第一個(ge) 成果就是現代寫(xie) 意人物的興(xing) 起,在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一直獨領中國畫壇的風騷。但進入新的曆史時期後,這種素描、速寫(xie) 加筆墨的現代寫(xie) 意人物畫又由盛轉衰,呈現出造型上越來趨向於(yu) 照片化的寫(xie) 實和漫畫式的簡單,筆墨上愈加流於(yu) 筆力上的孱弱與(yu) 粗率和墨韻上的板滯與(yu) 僵化等弊端。

  中國美術體(ti) 係的構建是個(ge) 宏大而複雜的課題。伟德线上平台美術理論委員會(hui) 委員、四川大學教授林木提出“關(guan) 於(yu) 構建中國美術體(ti) 係”的設想,他認為(wei) ,在大國重新崛起的今天,在民族自信重新建立的今天,這個(ge) 課題的提出有其必然性。“但如前所述,由於(yu) 多年來民族虛無主義(yi) 盛行,我們(men) 對民族美術的研究十分欠缺,對諸如民族美術的本質與(yu) 體(ti) 係等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更缺乏相應的基礎。在此現狀下,侈談美術體(ti) 係建構是不合適的。但現在就開始走,盡量吸收前人已有的成果,開拓思路,奮力前行,願望總是能實現的”。

  伟德线上平台美術理論委員會(hui) 委員、西安美術學院美術史論係主任趙農(nong) 發表題為(wei) 《現實主義(yi) 與(yu) 批判現實主義(yi) ——當代美術創作與(yu) 批判》的演講,他說:“就以批評家來講,我們(men) 的小圈子比比皆是,我們(men) 習(xi) 慣吹捧,我們(men) 的表達缺少學術的嚴(yan) 謹性。在這個(ge) 過程中,大量的評論出現語言的粗暴、邏輯的混亂(luan) ,無限拔高虛誇,於(yu) 是大話、廢話、官話泛濫,使評論家、批評家處在尷尬之中。”   

  山東(dong) 省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hui) 副主任、《愛尚美術》雜誌主編張榮東(dong) 發表題為(wei) 《重構與(yu) 重生之路——“一帶一路”所蘊含的美術資源與(yu) 時代創造可能》的演講,他認為(wei) ,在全球化時代,“一帶一路”對當代美術回歸傳(chuan) 統有著重要意義(yi) 。其沿線的地理環境保持了自身的原生狀態,這片區域為(wei) 藝術家提供了重新回歸的家園,也是不同民族走向包容、走向重生的有效途徑。另外,在創作實踐中,也應注重文化的深化與(yu) 文化的回歸。

  來自江蘇的新文藝群體(ti) 美術理論家孔繁明發表了題為(wei) 《明確理論體(ti) 係主體(ti) 定位,弘揚中國美術寫(xie) 意精神》的演講,提出了構建寫(xie) 意精神的幾項原則:以美術創作為(wei) 依托,回歸作品本身,以創作實踐為(wei) 研究主體(ti) 重視審美主體(ti) 的主觀感受,力戒空談;既要有個(ge) 案研究,又要有整體(ti) 分析;美術作品的寫(xie) 意性或寫(xie) 意精神,必須結合具體(ti) 的圖像元素進行分析與(yu) 闡釋;對具體(ti) 作品的評價(jia) 要實事求是、客觀到位,而不能把寫(xie) 意精神變成一種可以隨意運用的玄虛褒獎之詞。

山東(dong) 美術:儒家文化與(yu) 山東(dong) 美術創作的表達

  在山東(dong) 美術創作研究單元,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圍繞改革開放40年山東(dong) 美術、新時期山東(dong) 當代青年美術家藝術生態考察與(yu) 研究、儒家文化與(yu) 山東(dong) 美術創作的表達等議題展開演講和討論。

  伟德线上平台美術理論委員會(hui) 副主任劉曦林發表題為(wei) 《從(cong) 儒學到畫學——兼論山東(dong) 美術創作之表達》的演講,他跨域地聯係了儒學與(yu) 畫學,深入淺出地暢談了儒家文化與(yu) 山東(dong) 美術的表達。他從(cong) 儒家美學的基本特征開始分析,帶我們(men) 回溯了始終心係國家民族命運的山東(dong) 美術創作曆史,為(wei) 我們(men) 從(cong) 儒學裏汲取了珍貴的畫學營養(yang) 。他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不能沒有洪鍾大呂,就如同沒有長城,沒有黃河,就沒有中華民族之脊梁。當然,世界有世界的洪鍾大呂,世界已經進入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新時代,而我們(men) 美術家的思想可能還未進入這個(ge) 新時代的深層。”

  山東(dong) 省美協副主席、山東(dong) 藝術學院院長王力克發表題為(wei) 《麵向新時代的美術教育》的演講,簡要回溯了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曆史,他認為(wei) ,美術教育是開展美術理論、美術創作、美術批評的基礎,回望中國美術教育100年,我們(men) 一直把西方當成一種標準在學習(xi) ,現有的評價(jia) 標準都已經是西方化了。在這樣的境遇下,中國美術教育該如何發展還需要大家共同探討。

  山東(dong) 省美協副主席、山東(dong) 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張淳以山東(dong) 藝術學院油畫專(zhuan) 業(ye) 的發展為(wei) 例,窺豹一斑,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山東(dong) 美術的發展。他認為(wei) ,“中和”的特質始終貫徹在山藝油畫60年的成長過程中,即使在近年許多抽象作品中,即使在年輕一代強調觀念的實驗作品中,仍能深深感到山東(dong) 畫家的張弛有度、溫文爾雅和周到兼顧之意蘊。

  山東(dong) 省內(nei) 三座名山——泰山、沂蒙山、梁山——具有三個(ge) 不同的意義(yi) 指向,卻又共同構建著齊魯文化的符號體(ti) 係。來自山東(dong) 藝術學院的沈穎提出以重塑齊魯文化當代符號體(ti) 係的學術主張,“重塑”意在當下的文化處境中重新學習(xi) ,重新發掘,在解構中重新成為(wei) 自己。

“全國美術高峰論壇”會(hui) 旗交接儀(yi) 式

論壇合影

(來源:《美術》2018年第11期;作者:伟德线上平台理論研究處 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