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admin 發布時間:2024/12/25 21:14:49
當 代 美 術
Contemporary Art 為(wei) 時代和人民造像 ——“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雕塑作品展”評述 伟德线上平台理事,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呂品昌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教師|黃山 摘 要:本文聚焦“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雕塑作品展”,以“時代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為(wei) 切入點分析該展覽所展現的中國雕塑新麵貌。“時代性”維度圍繞雕塑作品對當下新時代的內(nei) 容表達和精神呈現展開;“人民性”維度強調雕塑創作中“人民”意涵的深化與(yu) 升華;“民族性”維度則致力於(yu) 挖掘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當代精神,將傳(chuan) 統文化元素與(yu) 現代審美理念相融合。 過去5年間,中國的文化與(yu) 藝術領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yu) 發展,“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雕塑作品展”便是其有力證明。本屆展覽參展的雕塑作品不僅(jin) 時代感鮮明,而且在形式與(yu) 風格上展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題材涵蓋廣泛,內(nei) 容豐(feng) 富多樣。藝術創作者們(men) 運用雕塑這一藝術表現語言,詮釋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科技發展、文化傳(chuan) 承、民族複興(xing) 、人民幸福和國家富強等時代課題,其作品深刻地體(ti) 現了“時代性”“人民性”和“民族性”三大特征,是中國雕塑藝術緊跟時代步伐、深植人民情懷、弘揚民族精神的生動寫(xie) 照。 在新時代的征程上,雕塑藝術不僅(jin) 是對社會(hui) 現象的直接反映,更是對時代精神、審美趨向的深刻提煉與(yu) 象征性表達,其“時代性”特征尤為(wei) 凸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提到,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心係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在此背景下,中國現代雕塑在完成“現代語言”轉化的曆史任務後,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路徑,並不斷推陳出新,其核心動力正是對“時代性”的精準把握與(yu) 深刻表達。“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雕塑作品展”更是將“時代性”這一特征推向了新的高度。展覽不僅(jin) 題材廣泛,涵蓋了從(cong) 革命曆史到現代科技、從(co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到民族複興(xing) 的廣闊領域,更在藝術語言、材料技術等方麵進行了大膽創新,展現了時代氣象、時代風貌、時代品格及時代英雄四大“時代性”主題。 由於(yu) 雕塑藝術具有凝練性和敘事性的特質,其恰好成為(wei) 捕捉時代氣象的重要媒介。藝術家們(men) 深入洞察時代變遷與(yu) 民族奮鬥征程,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為(wei) 基石,創新藝術語言,使雕塑作品在形式與(yu) 表達上均呈現出多樣性與(yu) 深度。吳克書(shu) 、龍宏的《問鼎星辰》與(yu) 劉曄的《太空教師——王亞(ya) 平》聚焦於(yu) 中國航天事業(ye) 的偉(wei) 大壯舉(ju) ,通過雕塑語言再現了航天員從(cong) 容出征與(yu) 太空行走的場景,彰顯了新時代在尖端科技領域的時代氣象。劉政《飛起玉龍三百萬(wan) ,攪得周天寒徹》(見本期《個(ge) 案研究》子欄目)用流水般的雕塑線條表現了毛澤東(dong) 詩詞的魅力,藍白色調象征了純淨又殘酷的冰雪世界,滑雪健將急速飛馳的身姿展現了其勇往直前、奮力拚搏的精神,在不斷挑戰、超越自然的背後是人們(men) 希冀獲得美好、和平“新時代”的願望。 以時代風貌來看,雕塑藝術作為(wei) 時代之鏡,以微觀視角映射宏觀社會(hui) 之變遷。雕塑創作遵循“形式追隨功能,內(nei) 容決(jue) 定形式”的藝術規律,以藝術語言精準捕捉並呈現時代特征與(yu) 精神內(nei) 涵。在題材選擇上,展覽上的雕塑作品或再現曆史人物事件,或縮影社會(hui) 生活,或抽象表達時代精神。雕塑家們(men) 憑借巧妙構思與(yu) 精湛技藝,將時代風貌凝練為(wei) 富有意味的藝術形式,傳(chuan) 遞當代信念與(yu) 未來憧憬,使觀眾(zhong) 在審美體(ti) 驗中感知時代脈搏,映照大國崛起之活力。在本次展覽中,穀德昊的《大國脈動》融合藝術與(yu) 科技,以創新磁力動態雕塑致敬新時代工人。王朝勇的《當代中國農(nong) 民身份的演變》則以雕塑記錄了農(nong) 民新時代的勞動方式,生動詮釋科技興(xing) 農(nong) 與(yu) 農(nong) 業(ye) 轉型之貌。工匠精神是一個(ge) 民族創造曆史的核心內(nei) 驅力,是一個(ge) 國家生生不息的源動力,這兩(liang) 件作品共同凸顯了雕塑藝術在展現時代風貌、傳(chuan) 承民族精神上的重要作用。 在時代品格方麵,每個(ge) 時代均孕育了無數楷模,他們(men) 猶如璀璨星辰,引領時代前行之路,界定並彰顯著該時代的品格。雕塑創作者們(men) 通過對典型人物的精細塑造,不僅(jin) 賦予作品以強烈的情感共鳴與(yu) 深厚的人文關(guan) 懷,更體(ti) 現出對整個(ge) 時代品格的凝練與(yu) 頌揚。強飛龍之作《秦嶺茶韻——三秦楷模張淑珍》以童話般的敘事手法與(yu) 山花爛漫的構圖設計,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領域的時代楷模塑造出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形象。該作品不僅(jin) 細膩捕捉了張淑珍的模範事跡與(yu) 精神風貌,更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深刻詮釋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背景下楷模人物的時代價(jia) 值與(yu) 社會(hui) 意義(yi) ,從(cong) 而實現了對時代品格的藝術化凝練與(yu) 頌揚。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英雄”題材始終貫穿於(yu) 主題性雕塑的藝術實踐中,其內(nei) 涵與(yu) 外延隨時代變遷而不斷豐(feng) 富與(yu) 拓展。本屆全國美展呈現出新的變化:和平年代下“英雄”由民族英雄向生活英雄轉變,此轉變凸顯了雕塑藝術在映照現實生活、發掘人性光輝方麵的獨特價(jia) 值。本屆全國美展的雕塑作品以全新視角描繪生活中的“英雄”形象。雕塑家們(men) 憑借精湛技藝與(yu) 深刻洞察,將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事跡與(yu) 高尚精神凝固於(yu) 雕塑作品之中,既是對英雄個(ge) 體(ti) 的頌揚,也是對時代精神的深刻挖掘與(yu) 傳(chuan) 承。如蘇小林的《烈火騎士——龍麻子》,以重慶山火救援中的外賣小哥龍麻子為(wei) 原型,展現了像他這樣的無數平凡守護者的英勇形象。蔡雲(yun) 霞的《雪夜生命線》、蔡小飄的《迎風》等作品亦如此,這些作品共同塑造出屬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英雄群像。 從(cong) 毛澤東(dong) 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於(yu) 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其核心思想始終圍繞“人民”,緊緊把握“人民”的主題脈絡,譜寫(xie) “人民”的壯麗(li) 史詩。因此,為(wei) 人民造像也成為(wei) 曆屆全國美展雕塑作品的核心主題。在藝術創作中,“人民性”的表達須具備廣闊的視野與(yu) 深刻的認知。本屆全國美展雕塑展中,雕塑家們(men) 以獨特的視角深情地凝視著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用他們(men) 的雙手將人民的愛國情懷、共同奮鬥的精神風貌,以及在新時代浪潮中的幸福與(yu) 自豪刻畫得淋漓盡致、生動鮮活。 步入新時代,“人民性”主題的藝術表達已超越了傳(chuan) 統紀念碑式的“人定勝天”敘事,轉而聚焦與(yu) 自然和諧共生、與(yu) 天地共存的新生活理念。藝術家們(men) 在此背景下充分展現了人民形象的多樣性和豐(feng) 富性,進一步凸顯了人民在國家富強進程中的主體(ti) 作用。這一轉變不僅(jin) 反映了中國社會(hui) 的全麵進步與(yu) 發展,更成為(wei) 新時代人民主體(ti) 性、創造力及奮鬥精神的真實寫(xie) 照。徐健的作品《漁歸》(見本期封二)將目光投放於(yu) 具體(ti) 的勞動人民,通過對漁民夫婦的生動刻畫,展現人民充滿奮鬥精神的真實麵貌。作品中,鐵皮材質的堅硬轉折與(yu) 金屬質感,與(yu) 麵部木材的質樸自然形成鮮明對比,這種材料特性的巧妙運用,不僅(jin) 精準地還原了勞動者的身份特征,更深刻地揭示了他們(men) 身上所蘊含的樸素而真摯的氣質,從(cong) 而實現了藝術表現與(yu) 人民精神的完美融合。 “人民性”還旨在探討人民與(yu) 藝術、生活之間的緊密聯係。在這裏,“人民性”不僅(jin) 是一個(ge) 政治或社會(hui) 學的概念,更是藝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的情感源泉與(yu) 表現對象。它強調藝術作品應深入人民生活,捕捉那些平凡而真實的瞬間,且通過藝術的手法將其升華,從(cong) 而展現出人民生活的豐(feng) 富多彩與(yu) 真摯情感。這種呈現既是對人民生活的藝術再現,也是對“人民性”深刻內(nei) 涵的生動詮釋。龔吉偉(wei) 以木雕作品《幸福的溫度》,將家庭生活的觀察視角轉向年邁老者,通過老太太為(wei) 老伴掏耳朵這一平凡卻溫情脈脈的瞬間,永恒定格了人性中最為(wei) 柔軟與(yu) 溫暖的麵向,進而對人間真情及相互扶持之精神進行了深刻的頌揚與(yu) 闡釋。劉元捷的作品《帥爸爸》以年輕父親(qin) 為(wei) 形象,塑造出新時代健康向上、充滿活力的青年風貌,將當代青年的生活狀態、家庭觀念與(yu) 家國情懷融為(wei) 一體(ti) ,構成了時代的新主題與(yu) 風貌。 以“人民性”為(wei) 核心理念,展現少數民族的獨特風貌與(yu) 深厚文化底蘊也是本屆全國美展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藝術家通過深入少數民族生活,以平等、尊重的視角,挖掘並呈現其獨特的生活習(xi) 俗、精神信仰與(yu) 民族性格,從(cong) 而構建出富有“人民性”的民族敘事,促進文化的交流與(yu) 理解。盧征遠的《活力四射》通過生動鮮活的人物塑造與(yu) 充滿張力的雕塑語言,將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村超”賽事的激烈瞬間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觀眾(zhong) 麵前。石鴻傑、佘笙蜻合作的《袞袞老師和她的藏族學生們(men) 》聚焦袞袞老師與(yu) 藏族學生們(men) 的日常互動場景,細膩勾勒出一幅各民族同胞間相互關(guan) 愛、和諧共處的溫馨畫卷。此作品不僅(jin) 是對少數民族教育生活的藝術化再現,更是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文化格局的深刻描繪與(yu) 頌揚。 雕塑作為(wei) 一種重要的視覺藝術形式,其外在形象與(yu) 內(nei) 在含義(yi) 不僅(jin) 深刻映射了民族的曆史脈絡與(yu) 文化底蘊,更承載著民族的精神內(nei) 核與(yu) 價(jia) 值觀念,這些元素在雕塑作品的主題選擇、形式構造、藝術語言以及文化內(nei) 涵等多個(ge) 維度均得到了充分體(ti) 現。在題材與(yu) 形式方麵,中國現代雕塑不斷創新,前者體(ti) 現於(yu) 對民族題材的挖掘,後者反映了傳(chuan) 統雕塑技法與(yu) 當代藝術理念相融合。最終,中國傳(chuan) 統美學精神所倡導的“天人合一”與(yu) “形神兼備”的藝術追求,在現代雕塑家的創作中得到了新的詮釋。本屆全國美展雕塑展充分展現了繼承傳(chuan) 統與(yu) 創新轉化的最新成果,這些作品深入挖掘了中華文化價(jia) 值與(yu) 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彰顯出新時代中國傳(chuan) 統精神。 對於(yu) 傳(chuan) 統美學主題的挖掘,藝術家們(men) 運用當代視角進行了深度剖析。他們(men) 創新性地解讀傳(chuan) 統題材,多元運用材料與(yu) 技法,展現了文化的包容與(yu) 融合,並賦予作品深遠的社會(hui) 意義(yi) 。張新宇在其作品《看山還是山》中,巧妙地融合了高浮雕的層次美感與(yu) 創新性的豎線切片重構技法,實現了寫(xie) 實向寫(xie) 意雕塑藝術語言的精妙轉換。作品中,智者悠然策馬行西山之旅,背景則是水墨氤氳、意境深遠的自然景觀,呈現出藝術家對傳(chuan) 統文化意象的現代詮釋。黃山的雕塑作品《漢風·列傳(chuan) 》通過陶土卷塑的獨特技法,回溯並致敬了中國傳(chuan) 統藝術中的“寫(xie) 意”精神。作品中,漢闕巍峨聳立,駿馬奔騰不息,士人毅然前行,陶土的粗獷質感與(yu) 卷塑技法相得益彰,共同勾勒出凝練雄渾的中國美學風貌。 針對民間藝術的再生發,雕塑家們(men) 展現出將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進行創造性轉化與(yu) 再利用的卓越才能。他們(men) 憑借獨特的藝術視角,成功探索出一條將傳(chuan) 統美學與(yu) 現代審美相融合的創新之路。這些雕塑作品深深紮根於(yu) 民間生活的肥沃土壤,以真實而細膩的筆觸,生動描繪了新時代背景下人民安居樂(le) 業(ye) 、和諧共生的幸福畫卷。趙強的作品《樂(le) 章》以鄉(xiang) 村樂(le) 隊演奏的生動瞬間為(wei) 創作靈感,通過細膩的雕塑語言高度概括並頌揚了新時代鄉(xiang) 村的新風貌、新氣象。這件作品不僅(jin) 展現了鄉(xiang) 村文化的活力與(yu) 魅力,更讓觀者在欣賞過程中深刻感受到那份源自心靈深處的喜悅與(yu) 溫暖,從(cong) 而引發對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的深刻思考與(yu) 共鳴。 還有部分作品以獨特視角回溯並梳理傳(chuan) 統文化,彰顯出藝術家們(men) 深厚的文化情懷和強烈的責任感。如彭漢欽的《千年美麗(li) 》借鑒石窟造型的構圖形式,采用具象雕塑的創作手法,生動再現了中外藝術家在敦煌現場研究、描繪的畫麵,表達了中國古老文明對世界文化的深遠影響,以及不同文明間的相互借鑒與(yu) 交融。趙靜文的《烽火西行路》,通過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與(yu) 創新嚐試,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了一場視覺與(yu) 心靈的雙重震撼,既展示出藝術家對傳(chuan) 統的理解與(yu) 尊重,更體(ti) 現了他們(men) 在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之間尋求平衡的卓越努力。 在本次雕塑展作品中,我們(men) 不僅(jin) 見證了中國雕塑藝術在過去5年間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與(yu) 顯著進步,更深刻地感知到每一尊雕塑作品背後所蘊含的時代精神脈動與(yu) 深厚的人文主義(yi) 情懷。藝術家們(men) 憑借敏銳的洞察力與(yu) 深邃的藝術感知,精準捕捉並定格了生活中那些既真誠溫暖又意義(yi) 深遠的瞬間,他們(men) 以深情的藝術筆觸,回望曆史長河,暢想未來願景,巧妙地將個(ge) 人情感與(yu) 公共話語相融合,賦予了雕塑作品更加豐(feng) 富的內(nei) 涵與(yu) 深度。這些雕塑作品讓觀者在凝視之中深切感受到時代的溫度與(yu) 脈搏,在情感共鳴中體(ti) 會(hui) 到藝術所蘊含的無窮力量與(yu) 深遠影響。 Creating Sculptures for the Times and the People: Commentary on the Exhibition of Sculpture of the 14th National Exhibition of Fine Arts Lv Pinchang, Director of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and Professor of Jingdezhen Ceramic University Huang Shan, Teacher of Sculpture Department,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people-centeredness” and “national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w look of Chinese sculpture shown by the Exhibition of Sculpture of the 14th National Exhibition of Fine Ar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means demonstrating the look and spirit of the new era; “people-centeredness” emphasizes “putting people first” in sculpture creation; and “nationality” means exploring contemporary spiri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with modern aesthetic concepts. Keywords: the National Exhibition of Fine Arts; sculp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 people-centeredness; nationality “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版畫、雕塑作品選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