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評論

展覽評論

中國藝術報|謝麟:北回歸線油畫群體的“觀景”視角和“風景”圖式

來源:admin 發布時間:2025/1/13 12:57:39

1.JPG

如果說中國風景油畫從(cong) “85美術思潮”全麵學習(xi) 西方,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末一直在現實主義(yi) 主導下進行多樣性探索,那麽(me) 從(cong) 21世紀初直至今天,隨著中國油畫民族化、中國氣派等觀點的提出,其文化屬性正式被中國油畫界作為(wei) 發展的重要問題來思考。


21世紀初,關(guan) 於(yu) 中國油畫文化屬性的討論越來越激烈,中國傳(chuan) 統審美中的寫(xie) 意精神被作為(wei) 主要討論的熱點話題。中國油畫的文化屬性,應該是在語言形態、審美形態和精神形態等方麵都具有中國特征。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精神、當代的審美觀念、畫家對自然景觀的感受,都是作品文化屬性的組成因素。


在當代文化語境下,社會(hui) 需求多樣化,傳(chuan) 統現實主義(yi) 的藝術語言需要繼續創新,人們(men) 已不滿足於(yu) 對純粹風景畫的唯美追求,更注重有個(ge) 性的藝術品格和精神內(nei) 涵,具有鮮明的當代審美特征。這種當代性主要體(ti) 現在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觀察自然和社會(hui) “現實”的視角,不再是具體(ti) 景物的視覺觀照,而是創作者的心靈感受;二是表現形式的個(ge) 性化,表達語匯的“當下性”,就是要與(yu) 當代文化語境相對應。


廣西北回歸線油畫群體(ti) 組成五年來,以鮮明的地域特征和藝術麵貌在學術界引起關(guan) 注,他們(men) 以當代視角和表現語匯,對現實主義(yi) 油畫的發展作出了有文化價(jia) 值的探索,他們(men) 的作品對現實主義(yi) 的當代性作出了新的注釋。在風景油畫的創作中,同樣體(ti) 現了他們(men) 的探索。首先他們(men) 對自然景觀的觀察角度產(chan) 生了變化,他們(men) 更多是從(cong) 自然景觀去對應他們(men) 的精神世界,這種“觀景”的方式,使他們(men) 更重視心靈的感受並塑造相應的審美境界,這種感受相對應的表現語言具有鮮明的藝術個(ge) 性,在他們(men) 眼裏,風景非風景,而是心境。於(yu) 是,這種由客觀現實引發的心靈“現實”表現,產(chan) 生了與(yu) 自然景觀相異的精神圖像——心靈感受的物化形態,因此,他們(men) 的作品給人們(men) 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覺體(ti) 驗。


謝森作品中的陽光、流動的筆觸和色彩,成為(wei) 了他詩句的“詞匯”,強烈的明暗對比和亞(ya) 熱帶蓬勃的生命形態,充分表達了其自我生發的情愫,《穿越》畫麵的光色、陰陽轉換,似在述說自然和人類的永恒關(guan) 係,像一首無聲的歲月吟唱,而《人間四月天》像南方田野間的山歌,嘹亮而清新。謝麟的作品使我們(men) 感受到了一種濃烈的中國傳(chuan) 統寫(xie) 意意味,意象的圖式充滿東(dong) 方的審美精神,《西海岸連心港》《青島大珠山》使我們(men) 體(ti) 會(hui) 到他直抒胸臆的藝術追求。呂峰以強烈的色彩和“帶血性”的筆觸書(shu) 寫(xie) 北回歸線野性勃發的生命體(ti) 驗,他的《陽光下的高友侗寨》《黃姚龍爪榕》都體(ti) 現了他獨特的表現語言。柳風的《天上人間》《熵》是作者與(yu) 大自然心靈的交流,他用敏感的視覺觸摸景物,並以喃喃心語與(yu) 之對話,作品的自然風景飄溢著人的情感溫度。潘新權的《漲潮》《等待歸船》等海灘係列作品,燦爛的陽光、明亮的色彩,表現了他對生活的情懷,這也是其對“城市自行車”景觀的延伸。蘇雪薇對海邊風景和樹林的描繪,有一種粗獷豪放的情愫表達,《遊艇碼頭》《陽光下的雁山園》像極了她的故鄉(xiang) 北部灣的性格。蔣文潔的作品,從(cong) 城市風景“工業(ye) 題材”到表現自然景觀,依然秉持著她特有的詩意表達,這在《麻黃梁風景之七》《城市建築之二》等作品中能夠明顯感受到。《街頭巷尾一》《街頭巷尾三》及係列作品,是羅連對城市中綠植產(chan) 生的情愫及對生命讚美的吟誦,恬靜且清新,她營造了一方心靈的淨土,慰人心靈。


“以表現的語匯,主觀地表達對身邊景觀的感受”則是另外幾位畫家的特點。吳以彩的作品帶有強烈的抽象表現意味,如《路過炙烤的小廣場》《擎蒼牽黃》。韓克偉(wei) 的《美術館的夜晚》的城市風景,以開闊的視野,展現了一種別樣的“人文景觀”,而他的《山野》則是大自然的抒情小調,動人心扉。劉瑞森的作品《河岸青年》《漁人》用剪影的形象和豔麗(li) 的色彩,給人展示了不一樣的南方景色。在《2024.11.1》《2024.11.14》中,陳瑤用抽象符號把他對北回歸線的主觀體(ti) 驗表達了出來,使作品展現出鮮明的當代藝術特征。韋明思以侗族的審美視角描繪家鄉(xiang) 的景象,他的《鬥牛歸來二》《侗夜幽瀾》帶有少數民族的神秘色彩。覃澤佳的都市風景《營地記憶·假日之二》《營地記憶·假日之三》描繪了一道道靚麗(li) 的市民生活風景線,表達了他眼中的城市風光。梁群峰的《鋤田躬耕》《茶山與(yu) 樹花》等作品,在帶裝飾性的二維空間裏,明亮飽和的色彩使少數民族村寨獲得了別具意味的美感。韋騂以新異的視點聚焦“風景”,給觀者提供了特別又親(qin) 切的審美體(ti) 驗,有強烈的現代感,如《盛開的樹》《潭》等作品。


北回歸線油畫群體(ti) 的“觀景”方式及其表現出來的圖式,給人們(men) 提供了另一種對油畫風景的觀看角度和審美體(ti) 驗。他們(men) 以心觀景,以當代視野和個(ge) 人體(ti) 驗審視和“觀看”景觀,並以情入畫,把當代審美觀念與(yu) 自己的情感結合,從(cong) 而使作品具有當代性和獲得視覺審美的“陌生感”,是一種新異的視覺體(ti) 驗。他們(men) 的創作,以當下文化語境和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精神為(wei) 依托,以富有個(ge) 性、有當代審美特征的藝術語言和圖式,表現時代的“景象”;他們(men) 筆下的“風景”,是自然景象和精神意境的結合,鮮活而富有生命力。他們(men) 的創作思考和實踐,對中國油畫風景當代性的探索作出了有積極意義(yi) 的努力和貢獻。


作品欣賞


2.JPG

穿越 80cm×120cm 2021年 謝森


3.JPG

西海岸連心港 80cm×120cm 2024年 謝麟


4.JPG

陽光下的高友侗寨 110cm×160cm 2022年 呂峰


5.JPG

暴曬芭蕉樹 40cm×45cm 2024年 吳以彩


6.JPG

天上人間 200cm×130cm 2024年 柳風


7.JPG
漲潮 100cm×150cm 2024年 潘新權


8.JPG

麻黃梁風景之七 120cm×150cm 2021年 蔣文潔


9.JPG

遊艇碼頭 60cm×80cm 2022年 蘇雪薇


10.JPG

河岸青年 50cm×50cm 2024年 劉瑞森


11.JPG

街頭巷尾三 80cm×80cm 2024年 羅連


12.JPG

美術館的夜晚 140cm×140cm 2024年 韓克偉(wei)


13.JPG

2024.11.1 100cm×200cm 2024年 陳瑤


14.JPG

營地記憶·假日之三 70cm×160cm 2022年 覃澤佳


15.JPG

注入池塘的水 90cm×80cm 2023年 梁群峰


16.JPG

盛開的樹 80cm×60cm 2024年 韋騂


17.JPG

鬥牛歸來二 180cm×70cm 2024年 韋明思


來源:中國藝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