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新聞

業界新聞

“為了趨向美玉的藝術:紀念王遜誕辰110周年史料輯佚展”在京舉辦

來源:admin 發布時間:2025/2/25 11:13:02

2025年是著名學者、美術史家、新中國美術史學奠基人王遜誕辰110周年。為(wei) 了紀念這位出身清華、卓有建樹但命運多舛的先生,也為(wei) 了展示和研究他為(wei) 新中國美術發展建樹的現代學術思想和學科體(ti) 係,2月22日,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主辦的“為(wei) 了趨向美玉的藝術:紀念王遜誕辰110周年史料輯佚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

圖片1.jpg

開幕式上,中國文聯副主席、書(shu) 記處書(shu) 記諸迪,bv伟德官网登录主席範迪安,清華大學黨(dang) 委常務副書(shu) 記向波濤,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餘(yu) 輝,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黃小峰,三聯書(shu) 店副總編輯馮(feng) 金紅,王遜先生家屬王涵先後致辭。王遜家屬代表,藝術界、文博界代表,清華大學部分師生校友代表,以及媒體(ti) 記者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主持。

圖片2.jpg

中國文聯副主席、書(shu) 記處書(shu) 記諸迪致辭

諸迪回顧了王遜一生在美術史論方麵的工作和貢獻。他說,展覽以一種樸素而隆重的方式紀念了新中國美術史學科的奠基人、新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開拓者王遜,其成就與(yu) 貢獻為(wei) 新時代的美育與(yu) 文化界工作者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圖片3.jpg

bv伟德官网登录主席範迪安致辭

範迪安表示,為(wei) 藝術史論領域的學者做展覽是個(ge) 難題,而本次展覽以新穎的主題、豐(feng) 富的結構、詳實的視覺素材呈現,讓人感受到學術的高度和人文的溫度,走進展覽就是走進王遜的學術世界,看到他為(wei) 中國美術史學科建設付出的心力。

圖片4.jpg

清華大學黨(dang) 委常務副書(shu) 記向波濤致辭

向波濤表示,王遜讓傳(chuan) 統藝術研究煥發出現代學術之光,體(ti) 現了科學精神與(yu) 人文情懷的交融。希望通過展覽進一步推動中國美術史學科的研究與(yu) 傳(chuan) 播,激發更多年輕學子對藝術史的興(xing) 趣與(yu) 熱愛,以王遜先生為(wei) 榜樣,為(wei) 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貢獻智慧與(yu) 力量。

圖片5.jpg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餘(yu) 輝致辭

作為(wei) 王遜的第二代傳(chuan) 人,餘(yu) 輝為(wei) 有幸攜第三代傳(chuan) 人們(men) 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與(yu) 各位同仁一同觀覽珍貴史料感到欣慰。展覽呈現了一位新中國美術史事業(ye) 的開拓者留下的艱辛足跡,有益於(yu) 後輩學人深入、細致地研究他的學術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圖片6.jpg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黃小峰致辭

黃小峰談到,展覽使王遜的形象不再是教科書(shu) 裏或者回憶文章裏的存在,而是令他從(cong) 紙上現身,慢慢清晰,讓觀眾(zhong) 看到一個(ge) 真實的人,從(cong) 展覽中也可以看到王遜跨越了不同學科的學術人生的轉變,有助於(yu) 對王遜、對美術史、對跨學科方法的研究。

圖片7.jpg

三聯書(shu) 店副總編輯馮(feng) 金紅致辭

開幕式上還舉(ju) 行了《上水船:王遜與(yu) 現代中國的藝術理想》新書(shu) 發布儀(yi) 式。馮(feng) 金紅分享了部分讀者對新近出版的王遜學術評傳(chuan) 《上水船:王遜與(yu) 現代中國的藝術理想》的反饋,她希望有更多人拂去塵埃,克服偏見與(yu) 無知,把曆史還給曆史,重新發現王遜及林徽因、梁思成、常莎娜等新中國的文化開創者和奠基人的貢獻。

圖片8.jpg

家屬王涵致辭

王涵為(wei) 開幕式帶來一份珍貴文獻,並將它與(yu) 其他王遜研究文獻、資料及相關(guan) 實物約200件(套)一並捐贈給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他在致辭中介紹,這篇《雲(yun) 南日報》於(yu) 1946年3月31日刊登的《藝術教育的要旨》闡述了王遜在抗戰結束、西南聯大尚未北返的曆史節點對中國文化和藝術教育的構想。

圖片9.jpg

向波濤為(wei) 王涵頒發捐贈證書(shu)

開幕式上,向波濤為(wei) 王涵頒發捐贈證書(shu) ,感謝家屬為(wei) 清華藝博捐贈王遜研究文獻、資料及相關(guan) 實物約200件(套)。

圖片10.jpg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主持開幕式

展覽主題“一切藝術趨向美玉”源自王遜22歲發表的《玉在中國文化上的價(jia) 值》,該文既是對中國藝術史的溯源研究,也是對中國藝術精神的深思概括。以此為(wei) 立意,展覽以200餘(yu) 組件輯佚史料為(wei) 展品,係統展示王遜的學術思想孕育和他“為(wei) 了趨向美玉的藝術”,在推動工藝美術改進與(yu) 設計、創建中國美術史學科、建構中國美術史教材的現代體(ti) 係方麵取得的成就,同時展現40年來幾代學人對其遺著整理與(yu) 研究取得的成果。

圖片11.jpg

王遜先生是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新舊合冶的清華育人典範,在文學、哲學、美學、敦煌學、民俗學、藝術理論、美術史與(yu) 考古、工藝美術、民間美術等諸多領域皆卓有建樹。特別是他創立了中國美術史學科和育人體(ti) 係,澤惠至今。然而這樣一位大才,不僅(jin) 在特殊年代遭受種種不公與(yu) 迫害,終致英年早逝,而且在此後數十年中,其學問與(yu) 光輝仍被人為(wei) 遮蔽而蒙塵,大量珍貴手稿至今不知所終,不能不為(wei) 之浩歎。十年之後,因緣際會(hui) ,數十年如一日悉心輯佚王遜先生學術史料的王涵老師,最終決(jue) 定送王遜先生“回家”,將這批珍貴史料鄭重托付給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化私為(wei) 公,嘉惠學林。於(yu) 是才有了本次立足“藏品活化”的展覽呈現。

圖片12.jpg

王遜於(yu) 1933年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學係,受聞一多先生影響而轉入國文係,繼而被鄧以蟄先生美學思想所吸引轉入哲學係,追隨鄧先生研習(xi) 美學及美術史,從(cong) 此奠定其奉獻一生的學術誌業(ye) 。

1937年,王遜隨校輾轉南遷長沙、昆明,1938年成為(wei) 西南聯大首屆本科畢業(ye) 生,次年考取清華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成為(wei) 西南聯大首批研究生,師從(cong) 馮(feng) 友蘭(lan) 、湯用彤、金嶽霖等先生,並親(qin) 炙陳寅恪、聞一多、鄧以蟄、雷海宗、錢穆、朱自清等先生教誨。1941年研究生肄業(ye) 後,他相繼在雲(yun) 南大學、西南聯大、南開大學任教,1949年重返母校,成為(wei) 清華大學哲學係、營建係合聘教授,開設“中國美術史”“中國工藝美術概論”等課程,並兼“清華文物館委員會(hui) ”書(shu) 記。

圖片13.jpg

1950年,受徐悲鴻之請,王遜到新組建的中央美術學院兼職開設美術史課。1952年清華文物館因院係調整而停辦,王遜正式調入中央美術學院,1957年被打成“右派”,1969年病逝。縱觀王遜先生求學與(yu) 職業(ye) 生涯,大半經曆與(yu) 清華(或西南聯大)緊密相連,期間學術累積為(wei) 其從(cong) 事美學及美術史研究打下堅實基礎,最終成為(wei) 中國美術史學科的開路者與(yu) 奠基人。

圖片14.jpg

展覽於(yu)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二層展廳展出至2025年5月5日。

 

(來源: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