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銘記曆史,弘揚長征精神;不忘初心,走好新長征路。

80年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曆時兩(liang) 年,戰勝重重艱難險阻,最終在西北地區勝利會(hui) 師,完成舉(ju) 世聞名的二萬(wan) 五千裏長征。這是人類曆史上無與(yu) 倫(lun) 比的壯舉(ju) ,凝結成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成為(wei) 中國人民堅定無畏的精神象征,成為(wei) 中華民族在奮進的道路上不斷取得勝利的力量源泉。

為(wei) 隆重紀念這一曆史性的時刻,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中國國家博物館、bv伟德官网登录、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hui) 共同主辦“紀念紅軍(jun) 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美術作品創作展”,組織全國七大美術院校和部隊組成12個(ge) 創作團隊,曆時一年,創作出123米乘8米的宏幅巨製,於(yu) 20161022日“紅軍(jun) 三大主力會(hui) 師”紀念日在國家博物館南1、南4廳向公眾(zhong) 展出。

此次大規模的主題性美術創作,是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重要講話精神,繁榮和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催生主旋律美術精品創作的一項重要舉(ju) 措。組織者精心策劃,周密安排,特邀軍(jun) 史專(zhuan) 家和美術專(zhuan) 家反複論證,選取紅軍(jun) 長征中最經典的12個(ge) 曆史節點,“十送紅軍(jun) 、血戰湘江、遵義(yi) 曙光、四渡赤水出奇兵、婁山關(guan) 大捷、彝海結盟、飛渡瀘定橋、翻越雪山、草地鐵流、智奪臘子口、直羅鎮大捷、大會(hui) 師”作為(wei) 表現主題,串綴出長征的大致脈絡,以油畫和中國畫的形式再現那段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

展覽將展至1110日。



專題作品

專題相關資訊

專題總覽 > 專題資訊 >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美術作品展覽

《遵義曙光》創作談

《遵義(yi) 曙光》創作談

中國美術學院創作組

                                              

    81年前,遵義(yi) 會(hui) 議為(wei) 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的長征指明了方向,為(wei) 中國革命迎來了勝利的曙光。81年後的今天,國家委托中國美術學院的美術家們(men) 創作曆史畫,以寫(xie) 實油畫的藝術表現形式重現這一改變中國命運的重大曆史事件。這種莊嚴(yan) 委托對於(yu) 創作者來說既是一種莫大的信任和榮耀,同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責任。

    自接受任務的那一天起,中國美術學院“遵義(yi) 會(hui) 議”創作組就擰緊了發條、卯足了幹勁,決(jue) 心完成一幅無愧於(yu) 時代的精品力作,向那個(ge) 苦難輝煌的歲月致敬!向黨(dang) 和人民匯報!許江院長非常重視這次曆史畫創作,他在接受創作任務後的第一時間召開了創作準備會(hui) 議並指導相關(guan) 工作,會(hui) 上宣布了與(yu) 創作有關(guan) 的兩(liang) 項重要決(jue) 定。一是確定創作組成員名單,由許江院長擔任創作總指揮和藝術顧問,邀請專(zhuan) 家定期對創作進行指導和檢查。由繪畫學院院長楊參軍(jun) 和副院長井士劍兩(liang) 位教授擔任主創,由學院中青年教師任誌忠和周小鬆共同參與(yu) 創作的四人骨幹創作團隊。二是馬上落實了創作大型曆史畫所需的場地和設施,從(cong) 學院的層麵盡最大的力量支持創作。在創作人員和場地都已落實到位後,創作組立即安排了去遵義(yi) 會(hui) 議會(hui) 址現場進行考察和采風的活動。

    2016年127日,中國農(nong) 曆小年這一天,創作組一行六人來到遵義(yi) ,先後參觀了遵義(yi) 會(hui) 議會(hui) 址和遵義(yi) 革命博物館。井士劍老師在遵義(yi) 會(hui) 議會(hui) 址畫了大量的現場速寫(xie) ,同行的老師也拍攝了許多照片並采集了許多第一手創作素材。通過參觀遵義(yi) 革命博物館,創作組成員對遵義(yi) 會(hui) 議召開的曆史背景,以及與(yu) 之相關(guan) 的許多曆史事件有了更加清晰和全麵的了解。這樣具體(ti) 的認知對於(yu) 創作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從(cong) 遵義(yi) 采風回杭州後,創作組馬上著手確定作品的立意與(yu) 構思。其實去遵義(yi) 采風之前,主創老師們(men) 就對以“遵義(yi) 會(hui) 議”為(wei) 主題的繪畫作品進行過細致的比較和研究。井士劍老師提出了一個(ge) 創意,他說以往的繪畫作品基本都是把描繪重點放在“開會(hui) ”的場景營造與(yu) 人物刻畫上麵,而對於(yu) 開完會(hui) 以後的描繪相對是個(ge) 空白。為(wei) 了避免與(yu) 以往的作品撞車,我們(men) 能否畫開完會(hui) 以後領袖們(men) 走到室外,在走廊上遠眺祖國的山河,思考紅軍(jun) 長征的方向和中國革命的未來?我們(men) 的作品是不是應該著重刻畫領袖們(men) 運籌帷幄、決(jue) 勝千裏的胸襟與(yu) 氣度!?關(guan) 於(yu) 這樣的創意井士劍老師很快就拿出了素描稿和色彩稿。許江院長對於(yu) 這樣的構思也非常讚賞,並親(qin) 自畫了一幅油畫色彩稿為(wei) 創作提供指導。楊參軍(jun) 老師也拿出一幅色彩稿,他用紫色調來表現晨曦時分的色彩和氣氛,領袖們(men) 迎著晨光的臉龐和身軀呈現暖暖的色彩,畫麵氣息寧靜安詳。許院長看到楊老師的色彩稿後脫口而出:“這幅作品就叫《曙光》吧!”

    畫過曆史畫的人都知道,照片資料的不足是影響創作進度的最大障礙。尤其是對畫風寫(xie) 實的油畫家來說,缺少關(guan) 鍵照片資料就意味著創作的中斷。創作組未雨綢繆,提前與(yu) 橫店影視基地取得聯係,委托基地提供群眾(zhong) 演員和服裝道具,租用他們(men) 的影棚拍照取景。經過兩(liang) 次往返拍攝,創作組基本補足了現階段創作所需的素材。根據手邊的圖文資料,創作組經過多次斟酌和討論,確立了畫麵的基本構圖和框架。

    毫無疑問,毛澤東(dong) 主席是畫麵的“第一主角”,他立於(yu) 畫麵最顯要的位置,周恩來、張聞天、朱德作為(wei) 長征時期我黨(dang) 的主要決(jue) 策者環繞在主席周圍,形成畫麵人物的“第一方陣”。在他們(men) 身邊向左依次排列著劉伯承、林彪、彭德懷,鄧發、李卓然等一眾(zhong) 戰將,在這些戰將中穿插排列了劉少奇、鄧小平、陳雲(yun) 等幾位文官,王稼祥因為(wei) 受傷(shang) ,所以安排他坐在藤椅上,這16位軍(jun) 政要員形成畫麵人物的“第二方陣”。兩(liang) 組人物動態各異、神態安然,目光中透著堅毅與(yu) 自信。這兩(liang) 組人物的組合恰是“火車頭”拉著“火車車廂”,向著革命勝利的方向一路開去!在畫麵最右側(ce) ,有一位站崗的紅軍(jun) 小戰士,手握鋼槍目視前方,這樣一個(ge) 形象包含兩(liang) 層寓意:一是革命政權需要武裝來保衛;二是遵義(yi) 會(hui) 議解決(jue) 了長征最為(wei) 重要的指揮權問題。

    在畫麵構圖和視角選擇上,創作組的老師們(men) 不滿足於(yu) 傳(chuan) 統的定點透視,而是把通常的60度角視域擴展為(wei) 180度廣角視域,這樣既拉伸了透視,又增強了畫麵的宏大敘事感。

    如何巧妙用“光”來加強畫麵的藝術效果,曆來是衡量油畫藝術表現力高低的關(guan) 鍵指標。遵義(yi) 會(hui) 議在117日早晨結束,那時東(dong) 方微亮,而走廊的燈光依舊亮著。因此創作組設計畫麵的主光源為(wei) 右側(ce) 的自然光,而左側(ce) 的燈光為(wei) 輔助光,這樣就形成了光源的一左一右,一冷一暖、一強一弱的巧妙反差。“光感”的成功營造和渲染成為(wei) 《遵義(yi) 曙光》這件作品最大的藝術亮點。

    對於(yu) 一幅8米長、3米高的大型曆史畫來說,如何形成一個(ge) “堅實而有序”的畫麵結構,又不至於(yu) 簡單和呆板,就成了一個(ge) 需要反複推敲的學術問題。由於(yu) 尺幅的特點,橫向展開和人物隊列式布局就成為(wei) 畫麵的大節奏,橫向的大線條形成畫麵的穩定結構。走廊的一大一小兩(liang) 個(ge) 圓拱,在增強畫麵動感的同時又使主要人物被襯托得更加突出。由於(yu) 畫麵人物大部分都是站姿,所以在節奏上容易顯得單調平板,創作組在刻畫人物時用衣服的輪廓和線條變化巧妙地化解了這樣的問題。

    創作過程是緊張、痛苦而又無比幸福的雙重體(ti) 驗,其中滋味隻有置身其中才能體(ti) 會(hui) 到。楊參軍(jun) 老師經常用這樣一句話來鼓勵和鞭策大家:“既然我們(men) 接受了這個(ge) 創作任務,就盡力把它做到最好,不要讓自己留有遺憾!”楊老師有早起的習(xi) 慣,他每天早上七點半進畫室,下午五點結束創作,每天近九個(ge) 小時的高強度創作,幾乎是風雨無阻。創作組所有成員的中飯就是一份簡單的盒飯,楊老師和井老師覺得吃飯盡量從(cong) 簡,把盡可能多的時間留給創作,飯後楊老師就躺在硬梆梆的畫台上小睡一會(hui) 兒(er)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楊老師和井老師的感召下,創作組始終保持著充沛的創作精力與(yu) 旺盛的創作熱情。

    創作的過程雖然艱苦,但每當畫麵出現一些好的效果時大家又都十分興(xing) 奮,有種收獲的幸福感充滿內(nei) 心。當創作接近完成的時候,所有人的表情都是振奮與(yu) 喜悅的。整個(ge) 團隊的運轉是高效的,當創作在哪裏遇阻,大家就馬上想辦法解決(jue) 。整個(ge) 創作製作階段,團隊的老師們(men) 達成了一個(ge) 共識——不讓小問題過夜。雖然創作組運轉高效,但還是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這些困難與(yu) 其說是現實困難,還不如說是團隊老師們(men) 在學術上堅持高標準而造成的客觀結果。舉(ju) 兩(liang) 個(ge) 例子,一個(ge) 是畫麵中間的人物組合——王稼祥、陳雲(yun) 與(yu) 楊尚昆三個(ge) 人物的動態、空間關(guan) 係反複調整了數次。有時三個(ge) 人物已經基本畫完,但是有老師說還不夠完美,經不起推敲,於(yu) 是就抹掉重來。人物動態也是幾經反複,最後終於(yu) 在一個(ge) 相對較理想的階段停下來,這樣的調整與(yu) 修改成為(wei) 每天的常態。另一個(ge) 例子是“楊參軍(jun) 老師的天空”,為(wei) 了讓天空的色彩看起來真實自然,楊老師連續一個(ge) 星期每天早上五點多起床,抓拍天空的色彩和雲(yun) 朵的變化。到了畫室帶著最新鮮的感受充滿激情地作畫,如此反複修改了十幾遍才算滿意。有幾次調整是因為(wei) 色彩沒有達到晨曦時分的效果,又有幾次是因為(wei) 雲(yun) 彩的形狀與(yu) 銜接關(guan) 係不理想。從(cong) 觀眾(zhong) 的角度看,其實就是一點並不明顯的微妙變化。楊老師這種對於(yu) 畫麵細節近乎苛求的創作態度,對團隊其他幾位老師觸動很大,遇到困難時,隻要瞟一眼那片天空,每個(ge) 人都會(hui) 不動聲色地盡全力解決(jue) 。藝術前輩們(men) 正是以這種言傳(chuan) 身教的方式告訴後來者:所有優(you) 秀的藝術作品中都有一種叫做“學術良心”的東(dong) 西在起支撐作用。正是這種靈魂性的東(dong) 西讓一些曆史畫穿越時空呈現在我們(men) 麵前,而成為(wei) 不朽的經典。

    這幅大型曆史畫作品的創作曆時十個(ge) 月,團隊成員通力合作,克服重重困難而不辱使命。作品完成時,每個(ge) 人的內(nei) 心是幸福而充實的,表情是鎮定而喜悅的。  

    遵義(yi) 曙光照亮中國之路!

    藝術家在描繪曆史的同時也置身於(yu) 曆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