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中華史詩美術大展

專題作品

專題相關資訊

專題總覽 > 專題資訊 > 中華史詩美術大展

從技術支撐到審美建構 ——以中華文明曆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版畫創作為例

2004年啟動、2009年完成並向社會(hui) 匯報展示的國家重大曆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可謂是新世紀第一個(ge) 大手筆的主題性創作項目,推出了一批表現重大曆史的精品巨作。2011年底啟動、2016年正式完成並向公眾(zhong) 展廳的中華文明曆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是緊隨其後的第二個(ge) 重要的國家主題創作項目。它在原來主要藝術表現形式為(wei) 國畫、油畫、雕塑的基礎上增加了版畫這一門類,體(ti) 現了相關(guan) 決(jue) 策者對版畫在近些年取得較大發展成就的肯定。事實證明,版畫家不負眾(zhong) 望,雖然版畫是首次參加重大主題創作,但幾乎無一落選,最終入選的146件作品中,版畫作品共17幅。

回顧曆史,版畫作為(wei) 重要的藝術形式,並不乏參與(yu) 重大題材創作的實例。如清代規模宏大的殿版製作出現後,《耕織圖》《南巡盛典圖》《萬(wan) 壽盛典圖》《八旬萬(wan) 壽盛典圖》《皇清職貢圖》和銅版《十六戰功圖》等,堪稱其中典型的版畫作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來,隨著版畫創作在材料和語言上不斷拓展,曾經一度在主題性美術創作中趨於(yu) 邊緣化的版畫,不僅(jin) 借助技術的支撐解決(jue) 了製作難題,更重要的是,通過充分挖掘材質潛力和語言特點,大大增強了版畫藝術的視覺效應和形式張力,彰顯了豐(feng) 富的表現力和可塑性,在國內(nei) 諸多主題性大型美術創作活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中華文明曆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超乎預期的效果,標誌著版畫創作開啟了曆史新篇章。

重大題材創作的一個(ge) 重要特點是“大”,體(ti) 現在主題大、尺幅大、氣勢大。尤其是本次工程的所有作品均為(wei) 收藏展示地國博的訂件產(chan) 品,需要在一個(ge) 殿堂極的高闊空間裏進行展示,尺寸隻給出了下限。作為(wei) 版畫家來說,如何將習(xi) 慣於(yu) 在一米見方的板材上騰挪自如,化為(wei) 在較大的空間裏比如七八米的範圍內(nei) 表現重大主題?這不僅(jin) 關(guan) 乎製作,更是挖掘題材、構思內(nei) 容、精心布局、突出主題等一個(ge) 綜合的係統工程。

版畫之所以是版畫不同於(yu) 油畫的色彩不同於(yu) 國畫的筆墨之處,刀作用於(yu) 木的視覺印象。如何強化語言的力度,剛勁犀利的語言形式深刻表現視覺心理,用刀砍斧鑿的語態去講述精彩絕倫(lun) 的人物和曆史版畫語言的特征決(jue) 定了它在刻畫藝術表現對象的同時,必須從(cong) 刀具刀法上有所突破,才能不重複以往,才能卓然新意

這次版畫作品分幾種類型,一種是保留版畫造型簡潔、色彩明快的特點,強化其視覺衝(chong) 擊力的作品;一種是通過多版拚接的方法,既保留各版的特性,還連貫成一個(ge) 完整的敘事;還有一種是通過印刷時用布等材料,看不出任何拚接痕跡,避免了國畫等畫種表現上容易瑣碎、視覺平淡的缺點。版畫在材質上的概括性和重的色塊的組合特性,使得其獨特的語言優(you) 勢得到突顯。另外,由於(yu) 版畫家對於(yu) 木刻、銅版、絲(si) 網等的版畫材料的嫻熟運用,不僅(jin) 類型眾(zhong) 多、視覺豐(feng) 富,而且在公共空間的展示效果十分立體(ti) ,效果突出。

與(yu) 刀法形式和具體(ti) 構思布局相比,版畫語言的運用對於(yu) 一個(ge) 作品最終的精神性起著十分關(guan) 鍵的作用。作為(wei) 曆史題材作品而言,對於(yu) 曆史人物、曆史事件的表現是中心任務。因而,此次的版畫作品仍多以寫(xie) 實為(wei) 主。但是,由於(yu) 版畫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注重汲取中國傳(chuan) 統藝術的寫(xie) 意精神和多種繪畫形式的優(you) 長,既突顯了中國曆史畫獨特的民族化審美價(jia) 值,也體(ti) 現了更為(wei) 多樣化的藝術個(ge) 性。比如趙宗藻、孔國橋等人創作的版畫《中國四大傳(chuan) 統節日》,春節(冬)、清明(春)、端午(夏)、中秋(秋)對應著四季和中國人歡慶豐(feng) 年、慎終追遠、緬懷激勵、和睦團圓的生活觀念作品吸收了楊柳青木版年畫的特點,以書(shu) 法的意韻,大筆寫(xie) ,使得版畫的版味與(yu) 書(shu) 法的寫(xie) 意相結合,民間鮮活的生趣與(yu) 學院學術探索創新感融為(wei) 一體(ti) 班苓、陳偉(wei) 忠的《算盤與(yu) (算法統宗)》以木版水印的形式來表現主題,給人水墨寫(xie) 意的風格印象。鄔繼德等的《雕版印刷》,采取傳(chuan) 統的線描語言與(yu) 水印木刻這一中國特有的技藝,刻畫了雕版印刷的製作工藝。而戴政生、黃靜的黑白木刻《孝治天下》,借鑒漢代畫像磚古樸簡約、渾厚凝重的審美取向,運用木刻對比強烈、厚重獨特的視覺特點,將擎天立地的漢代建築與(yu) 舉(ju) 孝廉、賣身葬父、孝感動天等敘事圖像一道,構成了漢民族特有的關(guan) 於(yu) 孝文化的經典圖式與(yu) 語境。黃啟明顧亦鳴羅海英《夏都二裏頭》聚焦於(yu) 夏都二裏頭遺址,通過複原的宮殿、青銅器、銘文線條等較為(wei) 模糊的形象,重點突出一種類似於(yu) 油畫的肌理美感,於(yu) 朦朧中營造出一種濃濃的曆史感。

曆史題材創作中的人物形象刻畫往往要借鑒現實中的人物造型,但如果一看就是當代人裝扮而成,無法讓觀者進入到那個(ge) 曆史年代的語境之中,那麽(me) 這樣的作品無疑是失敗的,古意盎然”是一把標尺。這也是曆史題材創作要解決(jue) 人物場景從(cong) 具象寫(xie) 實轉換成超時空敘述的難題。代大權、賀秦嶺等的木刻《唐宋八大家》在語言形式感上下足功夫。晏殊詞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給了創作者不盡的想象空間,唐宋兩(liang) 代在中國的曆史上光耀千秋,其中尤以文學藝術的成就獨步天下,有如一把巨大的曆史折扇驟然打開,無盡的曆史躍然紙上……在具體(ti) 表述作者一方麵在背景中設置了很多唐宋時代的書(shu) 法繪畫建築場景民間圖案等表現元素,圍繞著主題人物充分展開,另一方麵又以八位大家的手書(shu) 真跡為(wei) 區分標誌,在折扇打開的同時,放射狀的名箋書(shu) 法很好襯托出主體(ti) 人物,最終以主體(ti) 人物形成矛盾中的統一,又以宏大的場麵背景達到統一後的深入與(yu) 豐(feng) 富,在萬(wan) 物叢(cong) 生中強化了個(ge) 性生命的價(jia) 值,展開了一段光輝的曆史。作品以民間木板年畫的色彩表現為(wei) 特點,通過一層層的減版罩染,讓色彩關(guan) 係從(cong) 色階色相上從(cong) 容過度,以期達到曆史的沉澱與(yu) 鬱積,促使創作主題進一步升華。

藝術家通過曆史題材創作既是為(wei) 表現某個(ge) 獨立的主題,也是借此傳(chuan) 達一種國家價(jia) 值取向,體(ti) 現背後厚重的民族精神。在這一點上,具體(ti) 曆史事件的場景再現因其現場感、感染力和概括性使得對創作的要求更為(wei) 苛刻。袁慶祿《史可法殉城》在這些版畫選題中殊為(wei) 獨特。300多年前,抗清名將史可法帶領全城人民誓死守城,視死如歸、以身殉國,體(ti) 現了英勇無畏的民族精神。如何做到畫麵構圖飽滿,內(nei) 容豐(feng) 富,細節到位,詳略得當?作者在構圖設計上,著意塑造英雄群體(ti) 的形象,人物或橫刀立馬,或劍拔弩張,造成排山倒海之勢。並根據主題表現的需要,把構成畫麵的人物、各類物件進行強化乃至誇張處理。在木版套色的局限中,充分發揮刀法豐(feng) 富的表現力,強化物體(ti) 結構的力度,從(cong) 而雕刻出人物的力量感、厚重感和曆史的滄桑感。畫作有一種西方古典繪畫的蒼涼基調,但是這種戲劇式構圖處理,但是並不直接描繪戰鬥景象,然後以特定的瞬間展現曆史的真實性和戰爭(zheng) 的悲壯色彩。於(yu) 單純中求變化,黑白中求對比,繁雜中求整體(ti) ,也是這件作品獲得成功的關(guan) 鍵。

在解決(jue) 了大尺寸的空間要求和製作的技術難題之外,一些版畫作品通過呈現形式上的求新也取得了較好的進展。如果說薑陸、熊永平的黑白木刻《孫子著兵法》,將孫子兵法的各部分內(nei) 容分置於(yu) 一道道屏風狀的圖形之中以構成敘事背景,是更多作用於(yu) 構思上,那麽(me) ,張敏傑的版畫《四庫全書(shu) 與(yu) 南北七閣》則是直接在木刻原版上施以色彩,突破了傳(chuan) 統木刻版畫的概念,使木刻母版以獨立的藝術作品呈現。康寧等的黑白木刻《周初諸侯大分封》,以簡牘的形式再現原本碎片化的西周分封天下的曆史片段。戚序等創作的《構建千秋》,由於(yu) 是對中華營造法式的一種再表達,更像是一個(ge) 裝置,引人注目。

當然,曆史畫作品的創作是一個(ge) 係統工程,尤其對於(yu) 當代藝術家而言,具有曆史疏離感的此類題材的創作往往容易走入敘述冗長、表現瑣碎的泥潭。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對於(yu) 版畫而言,如果能在外在表現形式與(yu) 具體(ti) 造型語言上能簡潔再簡潔、提煉再提煉,同時對內(nei) 容的挖掘有更多個(ge) 性化的視角,則重大主題性創作的領域內(nei) ,版畫界將會(hui) 收獲更多力作。

嚴(yan) 長元

2017/6/23於(yu) 東(dong) 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