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

專題作品

專題相關資訊

專題總覽 > 專題資訊 > 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

《馬克思遙望東方》作品說明和創作談

馬克思遙望東(dong) 方

作者:鄭藝 油畫 310cm×250cm 2018年

作品說明:

  早在馬克思主義(yi) 傳(chuan) 入中國半個(ge) 世紀以前,馬克思、恩格斯就已經在萬(wan) 裏之外關(guan) 注中國的命運、研究中國的國情、發表關(guan) 於(yu) 中國前途的看法。在英法聯軍(jun) 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zheng) 期間,他們(men) 先後為(wei) 《紐約每日論壇報》撰寫(xie) 了多篇評論文章,聲討西方列強的侵華暴行,讚揚中國人民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動,聲援中國人民保衛家園的正義(yi) 鬥爭(zheng) 。馬克思在《新的對華戰爭(zheng) 》指出,白河口的“意外事件”看似是由清軍(jun) 突襲造成的,實際上是英軍(jun) 執行英國首相訓令的必然結果。英國政府之前就表示“很願意”派遣由炮艦組成的“一支大軍(jun) ”護送公使到北京換約,要求公使常駐北京,還命令海軍(jun) 將領西馬糜各裏準備好一切“以作此用”。馬克思憤怒地指出:哪有一個(ge) 和平的國家願意敵對國的“由炮艦組成的大艦隊”橫行到自己的首都呢?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的這些文章成為(wei) 那個(ge) 苦難歲月裏對中華民族極其寶貴的支持。



創作談:

  在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zheng) 期間,馬克思和恩格斯先後為(wei) 《紐約每日論壇報》撰寫(xie) 了多篇關(guan) 於(yu) 這場戰爭(zheng) 的評論文章,聲討西方列強的侵華行為(wei) ,讚揚中國人民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wei) 。在油畫《馬克思遙望東(dong) 方》所要表現的正是馬克思在此期間為(wei) 華人發生,聲援中國人民保衛家園的事件。

創作草圖

  在創作初期,我搜集的大量資料,但是由於(yu) 時代的特殊性,有關(guan) 馬克思的直接可利用的圖像資料還是非常有限的。後來,經過對這段曆史的研究以及對這一題材相關(guan) 圖像資料的分析我了解到,此時馬克思正流亡倫(lun) 敦。於(yu) 是,在構思了幾個(ge) 草稿之後,我最終鎖定了要表現的視角:從(cong) 藝術的角度表現一位哲學家的氣質。畫麵中馬克思昂首挺胸注視著東(dong) 方,目光深邃,若有所思。遠處是19世紀的倫(lun) 敦港和傳(chuan) 遞郵件的郵輪,畫麵上純淨蔚藍的天空充滿希望。對於(yu) 創作這樣一幅作品,我努力做到不僅(jin) 要表現出其曆史感、年代感和主題特征,同時還要使其成為(wei) 一件藝術品,一件充分運用藝術語言手段來表述這一曆史事件的創作作品。因此,用藝術的方式言說曆史人物便成為(wei) 此次創作的首要任務。這其中的“度”是需要通過藝術家的智慧和勞動來把握和完成的,既是曆史的又是藝術的。

  通過這次創作,我們(men) 深切體(ti) 會(hui) 到優(you) 秀的曆史畫創作應該具備能夠駕馭曆史神韻、當代精神、呈現人文氣息這三方麵內(nei) 涵。如果說前者需要通過文化積累和知識儲(chu) 備來完成的話,那麽(me) “駕馭”就是畫內(nei) 功夫,曆史神韻就是表現那個(ge) 時代的鮮明特征,讓人一望就可感可識。當代精神,即藝術語言形式新穎,表現手段技法精熟,包括用當代人的眼光和藝術方法論重新演繹曆史,既有時代間離感,又不發生曆史與(yu) 對象的錯位。所謂人文氣息,是從(cong) 作品中散發出來的東(dong) 西,是透過畫麵和視覺形式的背麵而產(chan) 生的曆史厚重感,是作品的豐(feng) 富內(nei) 涵使人讀後產(chan) 生的某種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