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專題作品

專題相關資訊

專題總覽 > 專題資訊 > 靈感高原—中國美術作品展

專訪“靈感高原展覽”總策劃人吳長江

專(zhuan) 訪“靈感高原—西藏主題美術作品展”

總策劃人、伟德线上平台常務副主席吳長江

趙  昆    段澤林

2009年適逢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中國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為(wei) 了紀念中國西藏偉(wei) 大的曆史跨越和輝煌的成就,作為(wei) 新中國成立60周年向祖國匯報的活動之一,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yu) 發展協會(hui) 、bv伟德官网登录、中國美術館和首都師範大學共同籌備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西藏主題美術作品展覽,將於(yu) 11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ju) 辦,同時出版具有曆史文獻意義(yi) 的大型畫集。在舉(ju) 國共慶新中國60華誕的喜慶日子裏,推出一個(ge) 大型的集中表現以新西藏為(wei) 主題美術展覽有什麽(me) 特別的意義(yi) ,這又會(hui) 對少數民族美術題材的創作和學術研究產(chan) 生怎樣的影響呢?就此,我們(men) 專(zhuan) 訪了本次活動的總策劃人伟德线上平台常務副主席吳長江。

記者:作為(wei) 一個(ge) 以西藏為(wei) 主題的專(zhuan) 題展覽,這個(ge) 想法是什麽(me) 時候開始醞釀的?舉(ju) 辦這個(ge) 展覽的目的和意義(yi) 何在?

吳長江 :“靈感高原—西藏主題美術作品展”始於(yu) 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孫誌均、謝繼勝等教授於(yu) 2008年5月與(yu) 伟德线上平台協商共同舉(ju) 辦一個(ge) 專(zhuan) 題畫展。展覽集中了部分西藏主題的作品,在西藏主題美術研究上有所準備和拓展。2008年秋季,伟德线上平台聯合幾個(ge) 主辦單位將醞釀已久的“靈感高原—西藏主題美術作品展覽”立項,並成立了項目組。從(cong) 作品回顧整理、展覽創作、文獻搜集等各個(ge) 方麵開始布置籌備。

今年3月中旬,“靈感高原—西藏主題美術作品展覽”座談會(hui) 在伟德线上平台會(hui) 議室舉(ju) 行。伟德线上平台邀請了在京的一些著名理論家和畫家,就“靈感高原—西藏主題美術作品展覽”的有關(guan) 事宜進行了探討。邵大箴、潘世勳、劉曦林、殷雙喜、杭間、謝繼勝、尚輝等就“靈感高原—西藏主題美術作品展覽”的展覽的學術定位、展覽的構架和規模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基本確定了展覽的學術方位。

不少專(zhuan) 家學者表示,西藏主題是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中形成的一個(ge) 獨特的藝術傳(chuan) 統。如何解釋這一實踐的藝術傳(chuan) 統,這不僅(jin) 是一種學術的探究,也是在當代曆史變動中我們(men) 不斷麵對的問題。

 青藏高原雖然地處世界屋脊,可是它的命運卻與(yu) 20世紀整個(ge) 中國的社會(hui) 變遷息息相關(guan) 。從(cong) 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到1959年藏區土地改革的逐步展開,這是一個(ge) 社會(hui) 解放的曆史進程。西藏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出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主體(ti) ——人民。我們(men) 不得不承認,是廣袤的人民生活的天地打開了藝術家在藝術上更開闊的天地。從(cong) 上世紀40年代的旅邊寫(xie) 生和取道敦煌,到五六十年代的慰問團工作隊和沿長征路線寫(xie) 生,再到80年代第二次“西藏熱”,西藏主題美術的創作所麵臨(lin) 和解決(jue) 的基本問題,都是從(cong) 20世紀中國美術內(nei) 部提出的問題。20世紀中國美術中的西藏主題,代表了新中國美術以自身文化任務為(wei) 主導的創造力,它創造了多元一體(ti) 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而且將“中國氣派”轉化到中國美術60年的“內(nei) 部”,從(cong) 中國文化的根源上找到了聯接時代藝術的脈絡。

記者:在新中國美術史上,以西藏為(wei) 主題的美術創作數量可觀,並湧現出一大批精品力作,伟德线上平台在做展覽前期準備時是如何甄選作品,又是如何發動當代美術家創作新時期的反映西藏新變化的美術作品呢?  

吳長江:今年4月,我帶領伟德线上平台展覽項目組有關(guan) 人員,開始探訪老藝術家,對西藏主題繪畫作品情況進行調研。前後訪問侯一民先生,董希文先生的女兒(er) 董一沙等。同時,伟德线上平台展覽項目組開始進行畫家訪談。前後走訪和訪談潘世勳、邵晶坤、康東(dong) 、趙友萍、張麗(li) 、尼瑪澤仁、趙瑞英、時宜、於(yu) 月川、朱理存、馬振聲等藝術家,以及藝術家的遺孀或子女鄭聞慧、葉明明、蕭慧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同時,展覽項目組電話訪問的李煥民、徐匡、張方震、其加達瓦、韓書(shu) 力、魏傳(chuan) 義(yi) 、李少言子女、牛文之子牛小文等京外長期從(cong) 事西藏題材創作的藝術家及其子女。在這期間,令人遺憾的是,著名的版畫家牛文先生因病去世,沒有機會(hui) 看到這個(ge) 展覽,牛文住院期間囑咐兒(er) 子牛小文把自己一些珍貴的具有史料價(jia) 值印刷品無償(chang) 地贈給伟德线上平台,展現了一位老藝術家坦蕩無私的胸懷。  

與(yu) 此同時,“靈感高原”動員會(hui) 創作動員會(hui) 也於(yu) 2009年4月在北京舉(ju) 辦。伟德线上平台邀請在京的一批著名畫家,如潘世勳、孫景波、杜滋齡、李翔、史國良、艾軒、畢建勳、王沂光等,還邀請“大路”畫會(hui) 、解放軍(jun) 的藝術機構的畫家代表,進行大規模的創作動員。此次創作動員會(hui) 以中國西藏民主改革後,西藏社會(hui) 發生巨大變化為(wei) 創作方向,其中包括4個(ge) 主題,以“雪域天路”、“日光新城”、“希望金山”為(wei) 創作核心,以開闊的視野描繪新西藏60年在工業(ye) 、農(nong) 業(ye) 、文化、交通等各個(ge) 領域的建設的輝煌成就,展現社會(hui) 主義(yi) 的西藏日新月異和美麗(li) 繁榮的現代風貌。展覽項目組還以邀請信函的方式,與(yu) 全國各地的一些長期從(cong) 事西藏題材創作的藝術家進行了溝通和探討,並請他們(men) 創作新作參加展覽。項目組和西藏本地畫家取得聯係,西藏畫家熱情地為(wei) 展覽提供大量作品。

記者:目前,展覽的架構是否已經清晰,主要分為(wei) 哪幾個(ge) 部分?前期,這些寶貴的采訪資料是否會(hui) 結集出版,這對西藏美術創作的專(zhuan) 題學術研究會(hui) 有那些具體(ti) 的幫助?

    吳長江:今年4月中旬,伟德线上平台召開會(hui) 議,基本確定展覽架構。“靈感高原—西藏主題美術作品展覽”共分為(wei) 三個(ge) 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為(wei) 回顧部分。回顧作品占參加展覽作品的35-40%,作品以建國60年以來的西藏主題的美術作品,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回顧作品適當上溯到20世紀40年代,延續至21世紀;第二部分為(wei) 特邀作品部分,伟德线上平台將邀請一批著名畫家描繪新世紀的西藏,描繪改革開放以後,西藏的巨大變化和新生活的畫卷,與(yu) 曆史回顧部分形成鮮明對照;第三部分為(wei) 個(ge) 案部分。這一部分將著重選擇在西藏題材曆史創作過程中,予以共和國美術重大影響的美術家為(wei) 個(ge) 案研究,如董希文、吳作人、葉淺予等。

至於(yu) 畫冊(ce) 出版,從(cong) 展覽剛剛立項時,美協展覽項目組就開始了展覽和畫集作品征集、轔選和拍照。經曆了60年的歲月更迭,西藏題材美術已經蔚然成形,積累了大量的作品。展覽項目組對於(yu) 藝術成就較高的,在現代中國藝術史有過定論的美術家,如葉淺予、吳作人、董希文、黃胄等,對他們(men) 的作品進行了整理和拍照。葉淺予在甘南夏河地區的速寫(xie) 作品尤其珍貴,伟德线上平台特別委托葉明明女士借出了葉淺予捐給國家部分博物館的在夏河的珍貴速寫(xie) ,給這次展覽增添了一份精彩。同時,項目組還關(guan) 注了一些較早進藏的一些畫家,收集了軍(jun) 報的畫家康東(dong) ,版畫家艾炎和於(yu) 月川等人早期進藏作品。

    本次“靈感高原”展覽出版的畫集分也為(wei) 3部分。第一部分為(wei) 論文,其中包括藏傳(chuan) 佛教美術、中國畫、油畫、版畫和其他(連環畫、水彩粉畫和雕塑),共5篇;圖片收錄部分則包括了20世紀40年代一直到21世紀中國西藏主題的美術作品,梳理選擇了西藏主題美術60多年創作的精品,既有對這一題材的美術傳(chuan) 統的關(guan) 照,也有在傳(chuan) 統基礎上的創新和延續。畫集研究和文獻於(yu) 一體(ti) ,基本按照展覽的體(ti) 例安排,但由於(yu) 篇幅限製,個(ge) 案部分沒有收納於(yu) 內(nei) 。當代部分除了特邀畫家作品以外,還收錄了正在舉(ju) 辦的“第11屆全國美展”中優(you) 秀的西藏主題美術作品。第三部分是展覽項目組搜集資料編寫(xie) 的年表。年表上溯到1941年,記錄張大千、孫宗慰、吳作人等畫家的西行藝術活動,從(cong) 吸收敦煌傳(chuan) 統繪畫藝術的精華,到發現西部以及西藏的獨特魅力,開始了對中國藝術內(nei) 在的現代文化任務的求索,從(cong) 此引發了數代畫家不斷的前往西藏進行寫(xie) 生采風。年表延續到2009年,記錄了畫家正在進行的采風寫(xie) 生活動。年表以翔實的文獻和圖片作為(wei) 輔證,許多照片和資料是第一次披露。“靈感高原”畫集年表記錄60多年來,西藏主題美術的發軔、曲折發展和蓬勃壯大,以及當代多元化繁榮的曆程。

    展覽文獻全部文字稿在8月完成,中央美院教授羅世平擔任了總審稿人,中央美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宋曉霞擔任了校稿人,對各個(ge) 畫種的論文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審校。這些對20世紀中國美術家對西藏題材的主題創作的係統學術研究和理論探討無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jia) 值。

記者:西藏題材作品展的推出對中國少數民族美術題材的創作和學術研究有何意義(yi) ?

吳長江:西藏主題提供的不僅(jin) 是繪畫的對象,還是藝術價(jia) 值、生活方式和社會(hui) 態度的選擇。我們(men) 項目組更願意以一種與(yu) 當代中國美術問題相聯係的精神來重新思考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西藏主題。我們(men) 相信,在當代情境中它們(men) 有可能被轉化為(wei) 一個(ge) 針對當代美術自身的反思與(yu) 展望的資源。

    至於(yu) 談到由西藏題材擴展開來看少數民族的美術創作,我們(men) 認為(wei) 如何把握人與(yu) 時代、藝術與(yu) 社會(hui) 的關(guan) 係,這不僅(jin) 是西藏主題美術在當代情境下遭遇的挑戰,也是當代中國美術的關(guan) 鍵問題所在。重新整理20世紀中國美術中的西藏主題美術的資源,會(hui) 有許多發現。比如寫(xie) 生的傳(chuan) 統,從(cong) 上世紀40年代吳作人的康藏寫(xie) 生,到60年代董希文的重走長征路,到改革開放後大批美術家到青藏高原尋找創作靈感、搜集素材,甚至有些藝術家幾十次進藏寫(xie) 生,而這一切都為(wei) 表現在那裏生活的人民,表現他們(men) 的自信、樸實和生命力。這無論對少數民族題材創作還是當代美術創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因為(wei) 他們(men) 的藝術觸及了時代的脈搏和人類的精神內(nei) 核,如何觀照人與(yu) 時代是美術家永遠的課題。

    在泛信息化時代,經濟的因素、社會(hui) 的需求,以及伴隨經濟發展而來的諸多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美術家展示的舞台,使之更加豐(feng) 富也更加多元。隨之而來,麵臨(lin) 的困境、誘惑與(yu) 選擇也越來越多,這些實際情況使美術創作增加了競爭(zheng) 力,也帶來了阻力,或者說使美術創作麵臨(lin) 著新的壓力與(yu) 挑戰。中國美術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展示在世界的麵前,如何將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這是當代美術理論和實踐的基本問題。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