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內(nei) 容摘要: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展,作品題材內(nei) 容廣泛,展覽借助新媒體(ti) 新傳(chuan) 播手段讓展覽更親(qin) 民。此次中國畫展覽反映出兩(liang) 條路徑,一條是對傳(chuan) 統語匯、傳(chuan) 統技法的研究運用,另一條是對新技術、新材料的創造。然而,中國畫的發展經曆千年傳(chuan) 承,形成了以筆墨為(wei) 核心的繪畫語言體(ti) 係,這是中國畫所獨有的。不管中國畫的形態如何延展轉化,都不應該離開中國的語言、中國的方式。
關(guan) 鍵詞:第十三屆全國美展 中國畫 題材 寫(xie) 意繪畫 抄襲
2019年9月26日上午,“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展”在山東(dong) 省美術館開幕。本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最終有1184件參與(yu) 複評,其中人物畫作品606件,山水、花鳥畫作品578件。經過嚴(yan) 格評選,中國畫展區共遴選出604件入選作品,其中,進京作品88件(含獲獎提名作品12件)。李玉旺的《使命》,李恩成的《芳華》,陳治、武欣的《尖峰食刻》分別獲得本屆美展的金、銀、銅獎。本次展覽的參與(yu) 度非常廣泛,作者群也非常豐(feng) 富,總體(ti) 呈現年輕化的發展趨勢。各種類型的創作人才都被吸引到此次展覽之中,既有老作者,又有新麵孔。近些年在中國畫領域湧現出的“新工筆”“新水墨”青年畫家也都參與(yu) 其中,豐(feng) 富了美展作品的類型。山東(dong) 作為(wei) 展覽承辦方,又是美術大省、中國畫大省,不僅(jin) 入選作品數量多、質量高,而且通過精心的規劃、嚴(yan) 密的組織,使展覽呈現出宏大的中國氣象與(yu) 時代精神,為(wei) 廣大美術愛好者獻上了一場視覺盛宴。
李恩成(山東(dong) ) 芳華 中國畫 180×180厘米 2019
一、多彩的時代畫卷與(yu) 社會(hui) 生活圖景
本屆展覽作品題材內(nei) 容反映了時代生活的方方麵麵。既有宏大敘事的主題創作,又有充滿溫情的社會(hui) 生活場景;既有表現“一帶一路”“高鐵”“天眼”的時代畫卷,又有表現“山花野卉”“草木山川”的自然情致,還有“後廚”“二維碼付款”等社會(hui) 生活圖景。展覽的作品立足當下,弘揚中國精神,從(cong) 內(nei) 容來看,觸及社會(hui) 生活的各個(ge) 層麵,從(cong) 表現方法來看,力圖回到中國畫本體(ti) 語言的表達,用中國的言說方式表達中國人的情感,傳(chuan) 遞中國的時代風貌。在研討會(hui) 上,伟德线上平台副主席何家英指出,此次展覽大多數作者有一個(ge) 博大的國家情懷,而非停留在自我的小趣味。所以本屆中國畫展從(cong) 整體(ti) 上來看表現出了這個(ge) 時代的人文精神,描寫(xie) 了今天中華民族在複興(xing) 過程中的嶄新狀態。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美術觀察》主編牛克誠表示,與(yu) 五年前的上屆全國美展相比,中國畫的外部環境和生態在發生改變。當代藝術熱潮在逐步減退,中國的發展真正確立起民族文化的自信。在全球視野中,中國將在世界舞台上貢獻中國的文化力量。此次中國畫展植根於(yu) 中國現實土壤,對豐(feng) 厚傳(chuan) 統的當代性展示,不同於(yu) 西方現代主義(yi) ,這才是中國藝術當代性的體(ti) 現。
展出作品中,大幅麵的主題創作依然占據了展覽的主流位置,傳(chuan) 統風格的山水、花鳥作品占的比重相對較少,這也帶給我們(men) 一些新的思考。新的題材可以使中國畫緊扣時代主題,與(yu) 今天的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傳(chuan) 統山水、花鳥題材中的自然山川、草木並沒有隨著時代變遷發生改變,但在中國畫的創作中,它依然存在,依然有生命力,依然與(yu) 生活發生關(guan) 聯,因為(wei) 寄寓在這些傳(chuan) 統題材中的,是當代人的精神情感。題材的演進與(yu) 創新並不是中國畫發展的全部,深受廣大受眾(zhong) 喜愛的傳(chuan) 統中國畫題材不應該缺失。題材不會(hui) 過時,但需要新的表達方式。致力於(yu) 新題材挖掘、表現的同時,傳(chuan) 統題材的表現也應引起創作者更多關(guan) 注。
二、新的傳(chuan) 播手段帶來空前的社會(hui) 影響
展覽得到了社會(hui) 各界的關(guan) 注,當日下午召開“中國畫發展高峰論壇”,專(zhuan) 家雲(yun) 集,就中國畫的當代發展暢所欲言,發表真知灼見,反映出當代理論家對中國畫創作的深度關(guan) 切與(yu) 思考。“溯源——曆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文獻展”同時展出,通過對1949年以來曆屆全國美展的梳理,全麵展現全國美展的曆史麵貌和史料文獻,使觀眾(zhong) 更為(wei) 全麵地了解曆屆全國美展的發展,進一步感受中國美術事業(ye) 砥礪前行、繁榮發展的光輝曆程。
bv伟德官网登录作為(wei) 主辦方,精心策劃的這些傳(chuan) 播方式將主辦方、藝術家、展覽、受眾(zhong) 聯結在一起,並產(chan) 生有效的互動。本次展覽由中國文藝網為(wei) 開幕式、參展作品導覽、研討會(hui) 進行直播。伟德线上平台約請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常務副院長呂品田現場為(wei) 觀眾(zhong) 進行作品導覽,現場觀眾(zhong) 可以通過掃描作品的二維碼收聽作者的解讀,這些傳(chuan) 播手段拉近了作品與(yu) 受眾(zhong) 的距離,使展覽得到更好推廣。新媒體(ti) 、新傳(chuan) 播手段讓bv伟德官网登录更接地氣,同時更加彰顯出其權威性。
李玉旺(山東(dong) ) 使命 中國畫 195×178厘米 2019
三、從(cong) 傳(chuan) 統中國畫語言的詮釋到新媒材、新語言的創造
較上一屆全國美展而言,中國畫展區中的傳(chuan) 統繪畫語言的運用有了更多體(ti) 現。比如獲獎提名的兩(liang) 幅花鳥畫作品,李恩成的《芳華》表現自然山野的意態,劉洋初的《花影扶疏自滿庭》表現庭院花卉的情致。這兩(liang) 件作品都運用了傳(chuan) 統繪畫中的沒骨技法,並輔以綜合表現,這在以往的美展中並不多見,也反映出當代青年國畫家的創作向傳(chuan) 統繪畫語言的回歸。展覽的作品中,勾染、青綠設色、泥金等傳(chuan) 統技法也都有所體(ti) 現。然而大多數作品更傾(qing) 向於(yu) 新媒材和新技法的創造,特別是在工筆畫作品中,細致的製作工序與(yu) 豐(feng) 富的造型關(guan) 係造就了新技法語言的可能,往往在觀看時會(hui) 發現許多作品運用獨特的技法以及特殊工具、媒材。詹勇的作品《非洲在路上》,作者將人物皮膚、頭發、服飾、配景動物以不同技法加以表現,而後又統一在墨色基調之中。李玉旺的作品《使命》以工筆勾染技法為(wei) 主體(ti) ,探索新語言,運用新手段,對於(yu) 畫中衣服、金屬工具、器物質感區別表現。藝術語言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是當代中國畫的重要命題。此次中國畫展覽反映的兩(liang) 條路徑,一條是對傳(chuan) 統語匯、傳(chuan) 統技法的研究運用,另一條是對新技術、新材料的創造,這兩(liang) 條路都應深入下去。中國畫的發展經曆千年傳(chuan) 承,形成了以筆墨為(wei) 核心的繪畫語言體(ti) 係,這是中國畫所獨有的。不管中國畫的形態如何延展轉化,都不應該離開中國的語言、中國的方式。
四、有關(guan) 寫(xie) 意繪畫的再討論
這是一個(ge) 老生常談的話題,每次全國美展都會(hui) 談到寫(xie) 意繪畫的缺失,都會(hui) 有諸多學者呼籲加強寫(xie) 意精神表現。很顯然,參展作品中為(wei) 數不多的寫(xie) 意作品很難反映出當代寫(xie) 意畫創作的現狀。研討會(hui) 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羅世平指出,由於(yu) 寫(xie) 意繪畫需要長期積累,從(cong) 事創作的年輕畫家很難拿出有力的作品入選展覽,應吸納具有寫(xie) 意畫創作經驗的老藝術家參加展覽。確實,天津承辦的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中保留了評委特邀作品,其中不乏寫(xie) 意畫作品。寫(xie) 意繪畫如何表現今天的時代生活?寫(xie) 意繪畫人才如何培養(yang) ?這些直擊現狀的根本性話題被引發出來。實際上,在全國美展體(ti) 係之外,寫(xie) 意畫受眾(zhong) 多、群眾(zhong) 基礎好、影響廣泛,藝術院校與(yu) 創作機構也不乏專(zhuan) 於(yu) 寫(xie) 意畫創作的藝術家,寫(xie) 意畫在中國畫領域依然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全麵體(ti) 現中國畫現狀的全國美展上,寫(xie) 意不應該式微。
在此次中國畫展覽上,寫(xie) 意有兩(liang) 個(ge) 方麵的體(ti) 現。純粹的寫(xie) 意畫是一種類型,數量不多,這是因為(wei) 寫(xie) 意繪畫很難融入主題創作的繪畫體(ti) 係當中。劉西潔的水墨肖像作品《蔡元培》,強調寫(xie) 意的筆墨形式,點厾畫法中具有書(shu) 寫(xie) 意味。另一種類型則是把寫(xie) 意元素轉化到畫麵之中,使作品帶有一定的寫(xie) 意性,這類作品在展覽中是廣泛存在的。例如王珂人物畫作品《都是熱血兒(er) 郎》,嚴(yan) 謹紮實的寫(xie) 實造型中加入了收放自如的寫(xie) 意表現方法。
傳(chuan) 統類型的寫(xie) 意作品並不適合表現複雜的造型關(guan) 係,在主題創作中處於(yu) 劣勢,所以在主流的中國畫大展之中很難立足,這是不爭(zheng) 的事實。但全國美展在中國畫創作中起到一個(ge) 導向作用,寫(xie) 意繪畫的式微會(hui) 產(chan) 生負麵效應,所以bv伟德官网登录有責任扭轉這一局麵。長遠來看,中國畫教學是解決(jue) 寫(xie) 意畫發展難題的重要手段,要讓更多年輕人通曉寫(xie) 意繪畫價(jia) 值與(yu) 高度,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有誌於(yu) 寫(xie) 意繪畫創作,才能在將來的展覽中扭轉頹勢,將寫(xie) 意繪畫發揚光大。
邱佳銘(北京) 八君子圖 中國畫 190×200厘米 2018
五、“抄襲”熱點帶動中國畫創作方法的討論
這屆全國美展,“抄襲”成為(wei) 一個(ge) 熱詞,有關(guan) 創作中抄襲現象的討論也延展開來,並且上升到有關(guan) 中國畫創作方法的討論。傳(chuan) 統的創作方法中以速寫(xie) 收集素材,發展到依靠攝影圖片來整理創作,到現在依靠投影儀(yi) 打印技術複製拚貼,都成為(wei) 中國畫的創作手法。傳(chuan) 統筆墨造型手段還有沒有意義(yi) ,必不可少嗎?對於(yu) 圖片的參考,是不是抄襲?哪種情況可以被歸為(wei) 抄襲?對他人作品圖示的參考、借鑒與(yu) 模仿、抄襲的區別是什麽(me) ?廣泛的群眾(zhong) 基礎使這次討論達到了空前熱度。
盡管抄襲現象不止存在於(yu) 中國畫部分,但中國畫展區尤為(wei) 嚴(yan) 重,甚至出現在進京作品中。抄襲現象隨著現代傳(chuan) 播方式快速便捷的推動,迅速引起強烈的社會(hui) 反響。bv伟德官网登录也迅速做出回應,表示對抄襲現象絕不姑息、嚴(yan) 肅處理。但是,美術界對於(yu) 抄襲現象缺乏相應的防範與(yu) 懲戒措施,相比而言,學術界對於(yu) 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wei) ,懲罰力度非常大,論文查重係統與(yu) 專(zhuan) 家評議機製都日漸完善,這也是美術創作領域應該借鑒的。
中國畫的生命力非常強大,不會(hui) 因為(wei) 少數投機者而失去活力。中國畫彰顯出時代生活的正大氣象,也需要充滿正大氣象的創作方法,少一些投機的心態,腳踏實地地去研究、去創造,這才是中國畫創作的正路。
陰澍雨 本刊欄目主持、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本文原載《美術觀察》2020年第1期)